農曆正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遠自漢代以來,民間就有元月十五張燈、賞燈的習俗,所以人們又把這一天稱作燈節。


    按我國民間的傳統,在一複始、大地迴春的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會、猜燈謎、吃元宵,闔家團聚,其樂融融,充分體現了元宵節的文化內涵。


    元宵節的起源很古老,源於遠古人類在過節時以火把驅邪。這個節要祭祀天神,由於是夜裏進行,自然要打著火把,後來就逐漸演變為元宵節了。


    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在呂後手中。


    漢惠帝病死後,呂後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後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後病死後,呂氏家族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劉囊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係,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裏家家張燈結彩,以示慶祝。


    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即“元宵節”。


    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年冬天,連續下了幾天大雪,東方朔就到禦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麵地準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並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


    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裏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麵。每年到了冬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時更加思念家人。她覺得不能在雙親身邊盡孝,不如一死了之。


    東方朔了解了元宵姑娘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著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簽語。一時之間,長安陷入一片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


    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讖語給你們,可讓你們想想辦法。”說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


    東方朔假意想了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姑娘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宮女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並傳令京城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


    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宮廷人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


    武帝聽後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這一天,長安城裏家家張燈結彩,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


    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地高喊:“元宵!元宵!”宮女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家裏的親人團聚了。


    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


    因為宮女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這天叫“元宵節”。


    元宵節天上月圓人間團圓,一家人吃著甜甜的元宵一起賞花燈等等很多活動比如:


    1、吃元宵:元宵是由糯米製成,或實心,或帶餡。北方為“滾”元宵,南方為“包”湯圓。


    2、賞花燈:賞花燈是元宵節必做的一件事情,除燃燈之外,還可以放煙花助興。


    3、猜燈謎:“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4、耍龍燈:耍龍燈,也稱舞龍燈或龍舞。起源於上古時代。


    5、踩高蹺: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


    6、舞獅子:舞獅子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曆史。


    7、劃旱船:劃旱船也稱跑旱船,就是在陸地上模仿船行工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


    8、走百病:元宵夜婦女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主要的目的是驅病除災。


    呂小樹和他的五位嬌妻一同來到了龍泉縣,準備欣賞這裏的花燈表演。


    他們漫步在人民廣場上,周圍彌漫著煙花和爆竹的硝煙味。沿著河邊,樹上垂下一根根絢麗多彩的絲帶,每根絲帶上都係著一條神秘的燈謎。


    馬心怡率先抓住了第一條絲帶,上麵的謎語寫道:“五個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齊。”


    她微微皺眉,思索了片刻後笑著說:“我知道答案啦!這個謎底就是手指嘛!”


    看守燈謎的老爺爺聽後露出驚訝的神色,誇讚道:\"哎呀呀,小丫頭真聰明啊!剛才有好幾個人都沒猜出這個呢,你竟然一下子就猜對了。來來來,這袋湯圓是給你的獎勵哦。\"


    接著,呂小樹和其他幾位嬌妻也紛紛挑選了自己感興趣的燈謎。他們沉浸在解謎的樂趣中,一邊思考著謎底,一邊享受著熱鬧的氛圍。


    一個黑孩,從不開口,要是開口,掉出舌頭。


    弟兄七八個,圍著柱子坐,隻要一分開,衣服就扯破。


    獨木造高樓,沒瓦沒磚頭,人在水下走,水在人上流。


    一個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粉紅衫,坐在綠船上。


    顏色白如雪,身子硬如鐵,一日洗三最,夜晚櫃中歇。


    呂小樹他們依次說出了謎底,瓜子、蒜、雨傘、蓮花、碗。


    呂小樹和單鈺婷等人猜對了四個燈謎後,一旁的老人家笑著說道:“小夥子,你有這麽多個媳婦啊?真是好福氣!”


    呂小樹一聽這話,連忙解釋道:“哪有的事呀,大爺,我隻有一個媳婦,其他人都是我的好朋友呢。”


    大爺聽後哈哈大笑起來:“哈哈,原來是這樣。不過嘛,媳婦多也不是什麽壞事,說明你有本事啊!現在這個時代,又沒有一夫一妻製,隻要你們互相尊重、相親相愛,成為一家人也是不錯的選擇呀。”


    呂樹感激地說道:“謝謝你,大爺。”他心裏想著,這位老人家真是個開明的人,讓自己對婚姻觀念有了新的認識。或許,未來的生活可以更加多姿多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學生村醫呂小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僧法號唐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僧法號唐唐並收藏大學生村醫呂小樹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