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隊裝備齊整的漢國士兵如同鋒利的刀刃,熟練地在人群中切割出一條通道。身著潔白衣衫的不良,步伐穩健,徑直邁向安陽知府的身旁。他目光淡然地掠過下方那群情緒激昂的考生,隨後緩緩舉起手中的電子擴音器,準備發聲。


    “我深知你們心中所想,亦洞悉你們渴求之物。此番,乃是我們新朝漢國建國以來首次科考,在此,我願坦誠相告,往後考試之內容與側重點,皆會以此次為鑒。你們口口聲聲說,已熟讀四書五經,博覽古之名家典籍,那我倒要問問,倘若將爾等置於一縣之令的高位,你們所研習的四書五經,又能如何指引你們治理一方水土,造福百姓?”


    站在隊伍最前頭的一名書生鼓起勇氣,輕聲卻也堅定地說道:“曆來考試皆循舊例,我等若能汲取前輩的管理智慧,豈不也能應對自如?”


    不良朝那書生微微一笑,眼神中帶著幾分戲謔,緩緩問道:“那我且問你,倘若你手握一縣之賬本,算術一事,可是可有可無?又若你統管一縣農耕,何時播種,何時收獲,你可心中有數?若逢天幹地燥之年,你該如何引領百姓自救於水火?洪水肆虐之際,你又將如何挽迴這滿目瘡痍?”


    一連串犀利的問題如同連珠炮般襲來,那書生一時間竟語塞,結結巴巴,半晌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是啊,一旦真的坐上了縣令之位,這些瑣碎繁雜的事務,他又該如何妥善處置呢?可轉念一想,古往今來,哪一位治世能臣不是從這樣的摸爬滾打中一步步走來?為何偏生到了他這裏,就心生退縮之意了呢?


    書生輕搖折扇,緩緩言道:“假使我有幸執掌一縣之政,自有那各司其職的衙門官吏料理瑣碎雜務,我隻需高瞻遠矚,穩住大局便好。”


    他這番話,似乎道盡了天下書生的共同心願。讀書究竟為何?為的便是那金榜題名,一朝為官,光大門楣,享那世俗之人難以企及的榮華富貴。


    不良再度高舉起擴音器,聲音洪亮地宣告:“今日,我於此地,坦誠相告,往後企圖倚仗官位耀武揚威之路,已然行不通了。自本次科舉考試起,選拔官員的標準將煥然一新,往昔那些隻知吟詩作對、昏聵無能的官員,將再無立足之地。故而,諸位必須盡快適應這全新的科舉製度。


    爾等不是自詡熟讀四書五經嗎?我漢國新設諸多學府,正需良師以傳道授業。爾等大可投身教育,以自身所學,啟迪更多心靈,培育未來之才。”


    一番言辭擲地有聲,瞬間如晨鍾暮鼓般敲響了場中書生們的現實之鍾。他們恍然醒悟,大局已定,猶如塵埃落定,難以撼動。於是,這些書生們開始三三兩兩地結伴,帶著幾分無奈與釋然,緩緩散去,各自踏上了歸途。


    然而,場中仍有十幾個書生,他們的思想如同磐石般頑固,不願輕易屈服於現實。他們深知,即便是自己拚盡全力,鬧得天翻地覆,也難以改變這既定的命運。但就這樣默默離去,他們的心中又充滿了不甘與憤懣。


    在數次衝撞知府衙門,卻如以卵擊石般無果後,這些書生終於迎來了命運的裁決。一隊士兵如同鐵壁銅牆般將他們團團圍住,不容分說地將他們押解至安陽府的監獄之中。安陽知府更是果斷決絕,大筆一揮,將這些人的名字從考試人員名單中永遠抹去,仿佛要將他們與這場科舉之夢徹底割裂開來。


    迴到議事殿內,不良詳盡地稟報了處理此事的來龍去脈,言辭間條理清晰。


    李振聽後,滿意地點了點頭,心中暗自思量:任何新政初行,難免荊棘遍布,阻礙重重,此乃曆史之常態。想當年,滿清韃子初入關隘,強令治下漢人剃發易服,多少人寧死不屈,以頭顱相抗,誓死不留辮。


    而待到那滿清王朝傾覆之時,新朝又下令剪去百姓頭上盤踞數百年的長辮,彼時又有多少人淚灑衣襟,為那割舍不去的舊習而哀痛。世事無常,人心難測,變革之路,從來不易。


    在那個被封建陰霾籠罩的時代,將此舉單純地視為愚弄百姓,未免太過片麵。這更像是統治階級精心構築的一道文化高牆,一道將平民與上層世界隔絕的無形枷鎖。在權力的金字塔尖,那些至高無上的統治者深知,要穩固自己的政治基業,離不開那些所謂名門望族的鼎力支持。它們如同帝國肌體中的隱形支柱,不可或缺。


    “皇命不下鄉”,這句流傳於世的俗語,在那個時代絕非空穴來風。不論朝代如何更迭,帝王如何輪轉,在那遠離京城、深入骨髓的鄉鎮角落,真正的統治者往往並非坐在龍椅上的天子,而是那些在當地盤根錯節、根深蒂固的大家族。他們,才是那片土地上唿風喚雨、說一不二的人物。


    洞悉問題本質的李振,首要之舉便是著手科舉製度的革新。他立誌於讓麾下的新朝漢國,每一寸土地上的人民都能手捧書卷,每一顆心靈都能揮灑筆墨,誓要將求知的火焰,在百姓心中熊熊點燃。他夢想構建一個國度,那裏的人們不僅渴望知識,更將學習視為生活的常態,讓智慧的種子在每個人的心田生根發芽。


    不良低沉的聲音帶著一絲憂慮匯報道:“各地的學校建設已近尾聲,然而師資力量的匱乏卻成了棘手的問題。據我粗略估算,僅是中小學,教師的缺口便高達千餘人。”


    李振緊鎖眉頭,雙手負於背後,在屋內踱著步,腳步聲中透出一絲焦慮。


    不多時,他終是開了口,聲音沉穩而有力:“此番科考脫穎而出的諸位,暫且先去擔任教職,權當以此試練,驗證他們是否確有真才實學。自今日起,我漢國新晉官員,皆需先入中小學支教,曆兩載春秋,親身磨礪。待期滿之時,再行考核,合格者,依其所長,量才錄用;不合格者,則繼續留任講台,傳道授業。”


    隨著新朝漢國科考新政的穩健步伐,一係列革新舉措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自安陽城這座中樞之地,源源不斷地向漢國廣袤的疆域播撒著變革的種子。每日,承載著民生福祉、教育改革、經濟振興與軍事強化等諸多新章的製度法令,如同春風化雨,悄然滋潤著這片古老的土地。


    這些新政,不僅僅是紙張上的墨跡,更是深深烙印在漢國百姓心頭的溫暖光芒。它們如同一股清新的風,吹散了往昔的陳規陋習,為尋常百姓的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從田間地頭到市井巷尾,無不洋溢著對新政的歡欣與讚許,人們紛紛感慨,即便是翻閱史書,也難尋如此貼近民心、惠及蒼生的良策。


    在這場波瀾壯闊的變革中,漢國的每一個角落都感受到了時代的脈動,百姓們的笑容裏藏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而這,正是新政最為動人的注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北宋:撿個公主當老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硬芯穿甲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硬芯穿甲彈並收藏穿越北宋:撿個公主當老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