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為師父做美食
";戌時已至,屋內一片靜謐,隻聽得那座古老的銅壺滴漏發出輕微的“滴答”聲。
老人緩緩從懷中拋出一隻精致的砭石針匣,匣子在空中劃過一道優美的弧線後穩穩落在桌上。
他目光如炬,凝視著眼前的眾人,沉聲道:“記住,熱毒多挾濕邪,放血之時必須見到血色轉為鮮紅方可停止。”
說罷,他猛地轉過頭去,對著那些站在一旁瑟瑟發抖的藥童們冷冷一笑,厲聲道:“你們還都愣在這裏幹什麽?趕緊將病人出汗後的溫度以及放出的血色深淺詳細記錄下來,今夜務必交出整整十頁脈案!若有差池,定不輕饒!”
隨著時間的推移,銅壺中的水滴不斷落下,指針漸漸指向了亥時。此時,躺在床上的那個漢子原本急促的喘息也逐漸變得平穩起來。
而一直守候在床邊的英子,則早已累得癱坐在地上,她頭上插著的銀針不知何時竟然少了三支。
仔細一看,這三支銀針竟顫巍巍地紮在了不遠處一尊銅人的“百會”“湧泉”和“勞宮”三個穴位之上,而這三處穴位恰好正是今日老人所傳授的關鍵要衝所在。
劉老先生則靜靜地走到那尊青銅人像前,伸出手輕輕摩挲著它心口處那塊已經被曆代醫者撫摸得光滑鋥亮的包漿。
在微弱的燭光映照下,這塊包漿閃爍著溫潤的光芒,宛如一顆永遠不會衰竭的醫者仁心,默默地跳動著……
夜色依舊深沉,五更梆子那清脆而悠長的聲音尚未停歇,慧養堂的後廚之中已經悄然飄起了一股奇異的香氣。這股香氣仿佛具有一種神奇的魔力,能夠穿透牆壁和門窗,彌漫到整個院落。
在後廚裏,李寶兒正忙碌地準備著一道特別的美食。她小心翼翼地將昨天剛剛獲得的銅山茯苓放在石臼中,慢慢地研磨成細膩如麵粉般的粉末。然後,她將這些茯苓粉均勻地混入提前泡發了整整三天的糯米當中。
接下來,一隻新鮮宰殺的小母雞被擺在案板上。李寶兒手法嫻熟地取下雞胸部位的嫩肉,仔細地將其剁成細碎的肉茸。
接著,她用浸泡了天麻的清水輕輕地抓起這些肉茸,直到它們變得柔軟而富有黏性。
隨後,她將處理好的糯米和雞肉茸一起放入鍋中,用文火把它們慢慢煨煮起來。
就在這鍋粥即將煮熟的時候,李寶兒又精心挑選出七顆色澤鮮豔、圓潤飽滿的枸杞,輕輕撒入鍋中。刹那間,鍋裏的食材相互融合,散發出更加誘人的香氣。
“師父,請您嚐嚐我做的這道粥。”李寶兒雙手捧著一個精致的青瓷盅,腳步輕快地邁進了針灸堂。
此時,劉老先生正在專心致誌地為患者施針治療,他那銀色的胡須上還沾染著一些細小的艾絨碎屑。聽到李寶兒的唿喚聲,劉老先生暫時停下手中的動作,微笑著轉過頭來。
劉老先生接過青瓷盅,先是深深地吸了一口那撲鼻而來的香氣,然後輕輕地抿了一小口粥。突然間,他那雙原本平靜如水的眼睛猛地挑起眉毛,臉上露出一絲驚訝的神情。
“這米漿在研磨的時候一定經過了至少三遍精細的過篩吧?還有這雞茸,想必也是經過足足三百下的捶打才會有如此細膩的口感——寶兒啊,你這可是把製藥的功夫都用到庖廚上麵來了!”劉老先生一邊細細品味著口中的美味,一邊忍不住讚歎道。
東窗外,英子正帶著新弟子們晨練認穴。少女發髻歪斜,卻能將砭石針精準刺入銅人";曲池穴";,引得藥童們陣陣喝彩。
劉老先生瞥見,粥勺輕點窗欞:";那丫頭前日紮委中穴還手抖,如今倒有三分你當年風範。";
清明雨細,李寶兒撐油紙傘采來帶露的嫩艾。青汁與粳米粉揉作碧玉團,裹進棗泥、鬆仁、桂花糖三味餡。蒸籠起霧時,特將兩枚包入安神丸,暗紋掐作葫蘆狀。
";艾葉溫經散寒,師父白日灸療耗神,正需補益。";李寶兒掀開竹屜,青團如翡翠列陣。
劉老先生咬開暗紋青團,喉間漫開酸棗仁的甘苦:";好個寶兒!把合藥之術藏在吃食裏。";他忽然朝庭院努嘴,";瞧見阿竹沒有?那小子昨日在活羊身上試灸,被踹了三腳也不撒手。";
院中傳來驚唿,英子正用銀針挑開阿竹被羊踢腫的膝蓋放瘀血。少年疼得齜牙咧嘴,手裏卻緊攥著灸條練習隔薑灸法。
未正值那藥香味最為濃鬱之際,隻見李寶兒動作熟練地將那口精致的砂鍋穩穩當當地放置在了小巧的炭爐之上。
砂鍋中,一隻肥美的乳鴿安靜地躺在其中,其腹中被巧妙地塞入了來自銅山的黨參,此外還加入了當歸和黃芪等珍貴藥材一同燉煮。
不僅如此,李寶兒更是別出心裁地添加了半勺產自永州的香辣醬,以此來提升這鍋燉湯的鮮美滋味。
隨著火勢漸旺,鍋裏的湯汁開始翻滾沸騰起來,表麵浮起了一層薄薄的浮沫。李寶兒手持大勺,小心翼翼地將這些浮沫一一撇去,然後輕輕地投入了三片剛剛采摘下來的新鮮竹蓀。
“師父,請您嚐嚐這湯,潤潤喉嚨吧。”李寶兒雙手捧著一隻描金湯碗,恭敬地遞到了劉老先生麵前,臉上滿是關切之色,“白天的時候聽您講授‘燒山火’針法,累得您嗓子都有些沙啞了呢。”
劉老先生微笑著接過湯碗,用勺子輕輕舀起一塊顫巍巍的竹蓀放入口中慢慢咀嚼品味。
就在這時,他突然想起了什麽似的,笑著打趣道:“想當年我教你辨識各種草藥的時候,可沒見你像今天這樣殷勤啊!”
遙想當年,那時的我還是一個懵懂無知、初出茅廬的少年,對於這些複雜精妙的知識和技能尚未掌握分毫。
而您呢,也不像如今這般需要耗費如此巨大的心力來教導我、引導我前行。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如今的我已逐漸成長起來,而您則在這漫長的教學過程中日漸辛勞。但正是因為有了您當初的耐心與付出,才有了今天不斷進步。
";戌時已至,屋內一片靜謐,隻聽得那座古老的銅壺滴漏發出輕微的“滴答”聲。
老人緩緩從懷中拋出一隻精致的砭石針匣,匣子在空中劃過一道優美的弧線後穩穩落在桌上。
他目光如炬,凝視著眼前的眾人,沉聲道:“記住,熱毒多挾濕邪,放血之時必須見到血色轉為鮮紅方可停止。”
說罷,他猛地轉過頭去,對著那些站在一旁瑟瑟發抖的藥童們冷冷一笑,厲聲道:“你們還都愣在這裏幹什麽?趕緊將病人出汗後的溫度以及放出的血色深淺詳細記錄下來,今夜務必交出整整十頁脈案!若有差池,定不輕饒!”
隨著時間的推移,銅壺中的水滴不斷落下,指針漸漸指向了亥時。此時,躺在床上的那個漢子原本急促的喘息也逐漸變得平穩起來。
而一直守候在床邊的英子,則早已累得癱坐在地上,她頭上插著的銀針不知何時竟然少了三支。
仔細一看,這三支銀針竟顫巍巍地紮在了不遠處一尊銅人的“百會”“湧泉”和“勞宮”三個穴位之上,而這三處穴位恰好正是今日老人所傳授的關鍵要衝所在。
劉老先生則靜靜地走到那尊青銅人像前,伸出手輕輕摩挲著它心口處那塊已經被曆代醫者撫摸得光滑鋥亮的包漿。
在微弱的燭光映照下,這塊包漿閃爍著溫潤的光芒,宛如一顆永遠不會衰竭的醫者仁心,默默地跳動著……
夜色依舊深沉,五更梆子那清脆而悠長的聲音尚未停歇,慧養堂的後廚之中已經悄然飄起了一股奇異的香氣。這股香氣仿佛具有一種神奇的魔力,能夠穿透牆壁和門窗,彌漫到整個院落。
在後廚裏,李寶兒正忙碌地準備著一道特別的美食。她小心翼翼地將昨天剛剛獲得的銅山茯苓放在石臼中,慢慢地研磨成細膩如麵粉般的粉末。然後,她將這些茯苓粉均勻地混入提前泡發了整整三天的糯米當中。
接下來,一隻新鮮宰殺的小母雞被擺在案板上。李寶兒手法嫻熟地取下雞胸部位的嫩肉,仔細地將其剁成細碎的肉茸。
接著,她用浸泡了天麻的清水輕輕地抓起這些肉茸,直到它們變得柔軟而富有黏性。
隨後,她將處理好的糯米和雞肉茸一起放入鍋中,用文火把它們慢慢煨煮起來。
就在這鍋粥即將煮熟的時候,李寶兒又精心挑選出七顆色澤鮮豔、圓潤飽滿的枸杞,輕輕撒入鍋中。刹那間,鍋裏的食材相互融合,散發出更加誘人的香氣。
“師父,請您嚐嚐我做的這道粥。”李寶兒雙手捧著一個精致的青瓷盅,腳步輕快地邁進了針灸堂。
此時,劉老先生正在專心致誌地為患者施針治療,他那銀色的胡須上還沾染著一些細小的艾絨碎屑。聽到李寶兒的唿喚聲,劉老先生暫時停下手中的動作,微笑著轉過頭來。
劉老先生接過青瓷盅,先是深深地吸了一口那撲鼻而來的香氣,然後輕輕地抿了一小口粥。突然間,他那雙原本平靜如水的眼睛猛地挑起眉毛,臉上露出一絲驚訝的神情。
“這米漿在研磨的時候一定經過了至少三遍精細的過篩吧?還有這雞茸,想必也是經過足足三百下的捶打才會有如此細膩的口感——寶兒啊,你這可是把製藥的功夫都用到庖廚上麵來了!”劉老先生一邊細細品味著口中的美味,一邊忍不住讚歎道。
東窗外,英子正帶著新弟子們晨練認穴。少女發髻歪斜,卻能將砭石針精準刺入銅人";曲池穴";,引得藥童們陣陣喝彩。
劉老先生瞥見,粥勺輕點窗欞:";那丫頭前日紮委中穴還手抖,如今倒有三分你當年風範。";
清明雨細,李寶兒撐油紙傘采來帶露的嫩艾。青汁與粳米粉揉作碧玉團,裹進棗泥、鬆仁、桂花糖三味餡。蒸籠起霧時,特將兩枚包入安神丸,暗紋掐作葫蘆狀。
";艾葉溫經散寒,師父白日灸療耗神,正需補益。";李寶兒掀開竹屜,青團如翡翠列陣。
劉老先生咬開暗紋青團,喉間漫開酸棗仁的甘苦:";好個寶兒!把合藥之術藏在吃食裏。";他忽然朝庭院努嘴,";瞧見阿竹沒有?那小子昨日在活羊身上試灸,被踹了三腳也不撒手。";
院中傳來驚唿,英子正用銀針挑開阿竹被羊踢腫的膝蓋放瘀血。少年疼得齜牙咧嘴,手裏卻緊攥著灸條練習隔薑灸法。
未正值那藥香味最為濃鬱之際,隻見李寶兒動作熟練地將那口精致的砂鍋穩穩當當地放置在了小巧的炭爐之上。
砂鍋中,一隻肥美的乳鴿安靜地躺在其中,其腹中被巧妙地塞入了來自銅山的黨參,此外還加入了當歸和黃芪等珍貴藥材一同燉煮。
不僅如此,李寶兒更是別出心裁地添加了半勺產自永州的香辣醬,以此來提升這鍋燉湯的鮮美滋味。
隨著火勢漸旺,鍋裏的湯汁開始翻滾沸騰起來,表麵浮起了一層薄薄的浮沫。李寶兒手持大勺,小心翼翼地將這些浮沫一一撇去,然後輕輕地投入了三片剛剛采摘下來的新鮮竹蓀。
“師父,請您嚐嚐這湯,潤潤喉嚨吧。”李寶兒雙手捧著一隻描金湯碗,恭敬地遞到了劉老先生麵前,臉上滿是關切之色,“白天的時候聽您講授‘燒山火’針法,累得您嗓子都有些沙啞了呢。”
劉老先生微笑著接過湯碗,用勺子輕輕舀起一塊顫巍巍的竹蓀放入口中慢慢咀嚼品味。
就在這時,他突然想起了什麽似的,笑著打趣道:“想當年我教你辨識各種草藥的時候,可沒見你像今天這樣殷勤啊!”
遙想當年,那時的我還是一個懵懂無知、初出茅廬的少年,對於這些複雜精妙的知識和技能尚未掌握分毫。
而您呢,也不像如今這般需要耗費如此巨大的心力來教導我、引導我前行。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如今的我已逐漸成長起來,而您則在這漫長的教學過程中日漸辛勞。但正是因為有了您當初的耐心與付出,才有了今天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