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第三綏靖區
民國:黃埔棄子的將官之路 作者:泡麵多加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教育總長陳立府的汽車駛入商都城時,
這位見慣了各地景象的政壇老手,眼中也不禁掠過一絲難以掩飾的訝異。
距離那場慘烈的保衛戰不過數月,眼前的景象與他想象中的殘破焦土相去甚遠。
街道雖仍可見修補的痕跡,但整潔有序,
街上的行人百姓雖衣著樸素,但渾身透著股幹勁兒,與其他盟統區平民百姓麵貌相差甚遠,
街道兩側的店鋪滿滿當當,市聲喧闐,甚至還能看到新起的磚瓦房。
“陳總長,一路辛苦!”,包國維早已率眾在綏靖公署門前迎候。
陳立府本次是以視察豫省教育改革情況的名義來到商都城,是政務。
因此包國維今日未著戎裝,而是以綏靖公署長官的身份接待陳立府,
他一身熨帖的藏青色中山裝,更他顯斯文儒雅,
與昨日刑訊室中那個殺氣凜然的軍人判若兩人。
他身旁簇擁著豫東綏署的主要官員,以及豫省國立大學、省立女子中學、幾所省立高等中學和小學的校長們。
“抑之老弟,豫東……真是讓人刮目相看啊!”
陳立府下車,緊握住包國維的手,語氣親昵,
“這重建之速,秩序之穩,遠超我之預料。
看來抑之不僅是能打仗,這治政安民,亦是棟梁之才!”
寒暄過後,包國維親自陪同陳立府開始視察豫東的複校情況。
蟬鳴穿過老舊窗欞,落在講堂昏黃的粉塵中,仿佛也在屏息聆聽。
陳立府站在教室後門,解開領口扣子扇著風,鬢角已滲出細汗。
講台上,一位頭發花白、背微微佝僂的教授,
正用略帶吳儂軟語的腔調講解“重鉻酸鉀在實驗中的替代應用”。
他手中晃著一支褪色藥水瓶,講桌上攤著幾頁舊筆記,粉筆灰落在他磨白的袖口。
靠窗一側的實驗台上,幾隻斑斑的試管瓶安靜立著,仿佛也因稀缺而倍顯莊重。
“這是原南都大學化學係鄭教授,”,綏署教育科長低聲介紹,
“三周前才帶著學生從晉省轉移至此。如今這棟樓裏,還擠著四五所搬遷院校的師生輪流複課。”
陳立府點點頭,目光掃過窗台幾盆野菊,被人栽在炮彈殼中,開得分外倔強。
他走出教室時,外頭熱浪撲麵。
一行人挽著袖子下了甬道,下一站,是省立女子中學。
“立正——!”
整齊的應答聲中,數十名女學生身著藍布旗袍,在烈日下挺拔站立。
幾人額頭已見汗珠,仍不動如山。操場一角,老槐樹下隱見彈痕,如今卻懸著簡易吊環和繩梯。
“我校四百二十人,現接收戰區轉學生一百零七人,”
短辮少女挺身報告,“每周三次戰地救護課程,全員到齊!”
說完,她當場翻出校服內襯,露出密密麻麻縫著止血繃帶和急救粉的暗袋。
陳立府微微頷首,“都是好學生啊!”,
汗水順著鬢角流下,他抬手拭去,卻看見操場邊一個身影悄悄把破舊衣領向內卷起。
他看向一旁陪同的女校長,言語中頗為尊重:“張先生,女校複學不易,如今還麵臨哪些困難?”
這位眉宇英氣的女子正是張劍英,出身豫省士紳,留日歸國後長期投身女子教育。
此次複校,由包國維特請擔任商都女子中學校長,兼任綏署教育科副科長。
“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經費和師資。”張劍英坦然道,
“為推動女童入學,包長官曾下文要求綏署公務員帶頭將女眷接來,起了很大作用。
但眼下教具短缺,各校教員薪資、經費維艱,確實捉襟見肘。”
身旁文員認真記錄,陳立府一邊喝下隨員遞來的冰鎮綠豆湯,
點頭道:“再難也不能窮教育,這筆賬我來補。”
張劍英又輕聲補充:“學校裏還收留了十幾位特殊背景的女孩,是從日占區慰安所中解救出來的……
她們迴鄉無門,隻能暫避於此。
我建議總長發文,為此類女孩在豫省各地設立保護名冊與教育基金。”
陳立府一怔,眼神沉了幾分,最終輕輕點頭:“我會與議長商量,另設特別條款。”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稚嫩童音穿透夏日的熱浪,一行人轉進街角,看到圍牆已被粉刷一新的小學。
院子裏,石灰粉臨時畫出的跳格子仍留著腳印,窗邊插著紙做的小紅旗。
陳立府俯身透過窗看進去,三十來名孩子坐得密密麻麻,課本是桑皮紙謄寫的版本,雖破卻齊整。
講台旁,一口鐵桶裏煨著綠豆粥,蒸汽混著粉筆灰和墨香在室內彌散。
“王阿毛!”老師忽然點名。
角落裏一個穿著打補丁褲子的男孩站起,笑得眉眼彎彎,褲腳下還貼著膏藥。
他拿起粉筆,一筆一畫在黑板上寫下兩個歪歪扭扭的大字:
“華夏。”
教室裏爆發出熱烈的掌聲,窗外的陽光照在陳立府微笑而沉思的臉上。
他忽覺這場視察,不隻是教育的調研,更像是在這片廢墟上,窺見了一個國家的心跳。
………………
當晚,綏署設宴款待。
菜肴不算奢華,但頗具豫東風味,分量十足。
席間氣氛融洽,陳立府與各位校長、官員推杯換盞,言語間對豫東的教育重建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承諾教育部將在師資培訓、教材供應方麵給予更多支持。
包國維則表現得謙遜得體,將功勞歸於各位校長、教師的辛勤付出和陳立府領導的教育部政策支持。
宴席散後,陳立府與包國維移步至綏署後院一處安靜的小書房。
窗外月色如水,蟲鳴唧唧。勤務兵奉上清茶後悄然退下。
“抑之!”
陳立府端起茶盞,輕輕吹了吹浮沫,臉上帶著親切的笑意,“今日所見,著實令愚兄欣慰。
議長雖在渝城,但對豫東,尤其是抑之你,一直關注甚深啊。”
包國維微微欠身:“議長日理萬機,還掛念豫東,實在令國維惶恐。
豫東能有今日局麵,全賴中央支持,將士用命,百姓同心。”
“抑之過謙了。”
陳立府放下茶盞,指尖輕扣桌麵,語氣帶了幾分意味深長的隨意:
“此行來豫東之前,我倒是聽說了個事兒……”
包國維眼角微挑,側耳傾聽。
陳立府道:“孔家那邊,前陣子在港城成立了一家公司,
表麵上是大不列顛國籍的國際物資轉運,實際上嘛……
多少是想替政府跑一跑海外生意,也算是以商濟軍,貼補國防吧。”
說到這裏,他抿了一口茶,語氣不動聲色地緩了緩:“議長默許了,
他們說是要搞點資源生意,公司下麵有個業務是農副產品和藥材資源……
你之前在鄂省跟我提過墨西哥的事兒,什麽高產作物種植園,三角貿易體係,還說什麽榨糖、香料、藥草、亞麻……
當時聽著覺得空,可現在嘛——”
他抬眼看著包國維,意味深長地笑了笑,“現在,就不空了。”
包國維手指輕輕點了點茶碟,心下已有波瀾,“國家危難,理當如此”。
陳立府聞言也沒有繼續往下說,而是話鋒一轉,笑意更濃:
“對了抑之,愚兄今日除了考察豫東教育工作之外,其實還有一樁天大的喜事要親自告訴你。”
包國維眼中掠過一絲恰到好處的疑惑,緊接著拎起茶壺屈身為陳立府斟茶,
“喜事?總長請講。”
陳立府身體微微前傾,壓低了聲音,卻字字清晰,
“軍委會已正式決議,鑒於豫東綏署、模範師在曆次會戰,尤其是武城會戰中的卓著功勳,
為強化豫東及毗鄰區域之防務與綏靖工作,決定將豫東綏靖公署升格為同盟政府第三綏靖區!”
包國維斟茶的手幾不可察地頓了一下,眼神深處有銳光一閃而逝,但麵上依舊沉穩,靜待下文。
陳立府繼續道:“而抑之你,將出任第三綏靖區行政長官,
總攬區內軍政大權,此乃方麵大員之任,位高權重啊!”
他頓了頓,看著包國維,加重了語氣:
“不僅如此,為增強綏靖區實力,軍委會特批,
將綏靖區所轄之主要武裝力量,整編為兩個中央陸軍師,
授予番號——新編第22師、新編第23師,此兩師將合編組建為新編第11軍,由抑之你親領軍長!”
包國維緩緩放下茶杯,深吸了一口氣,站起身,對著陳立府鄭重地行了一個軍禮,
“感謝議長信任!感謝軍委會栽培!國維定當鞠躬盡瘁,守土安民,不負中央厚望!”
他的聲音沉穩有力,聽不出太多波瀾,但陳立府能感受到那平靜外表下按捺不住的激動。
包國維從小小支隊長開始,曆經多次會戰硬仗,一躍成為手握一個綏靖區、一個正規軍的方麵大員,
這是同盟政府建府以來的極少數,
上一次出現這麽年輕的軍長還是在北伐時期!
這意味著包國維及其勢力,正式躋身於同盟政府地方實力派的最前列,擁有了更廣闊的空間和更重的籌碼。
“不過此事牽涉甚廣,多事之秋就不便過多宣傳,
所以抑之你的任命書和綏靖公署升格的公文,我已經帶來了……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想必不用我多說了吧。”
包國維點頭,“這是自然,我會低調行事的。”
陳立府也站起身,用力拍了拍包國維的肩膀,意味深長地說,“抑之前途無量!
這第三綏靖區和新編第11軍的擔子不輕啊。
豫東乃至中原的穩定,議長可是寄予厚望!望抑之善加珍重,好自為之!”
窗外月光清冷,室內茶香嫋嫋。
包國維的未來,隨著這第三綏靖區和新編第11軍,
被推上了一個全新的、也更複雜的舞台。
這位見慣了各地景象的政壇老手,眼中也不禁掠過一絲難以掩飾的訝異。
距離那場慘烈的保衛戰不過數月,眼前的景象與他想象中的殘破焦土相去甚遠。
街道雖仍可見修補的痕跡,但整潔有序,
街上的行人百姓雖衣著樸素,但渾身透著股幹勁兒,與其他盟統區平民百姓麵貌相差甚遠,
街道兩側的店鋪滿滿當當,市聲喧闐,甚至還能看到新起的磚瓦房。
“陳總長,一路辛苦!”,包國維早已率眾在綏靖公署門前迎候。
陳立府本次是以視察豫省教育改革情況的名義來到商都城,是政務。
因此包國維今日未著戎裝,而是以綏靖公署長官的身份接待陳立府,
他一身熨帖的藏青色中山裝,更他顯斯文儒雅,
與昨日刑訊室中那個殺氣凜然的軍人判若兩人。
他身旁簇擁著豫東綏署的主要官員,以及豫省國立大學、省立女子中學、幾所省立高等中學和小學的校長們。
“抑之老弟,豫東……真是讓人刮目相看啊!”
陳立府下車,緊握住包國維的手,語氣親昵,
“這重建之速,秩序之穩,遠超我之預料。
看來抑之不僅是能打仗,這治政安民,亦是棟梁之才!”
寒暄過後,包國維親自陪同陳立府開始視察豫東的複校情況。
蟬鳴穿過老舊窗欞,落在講堂昏黃的粉塵中,仿佛也在屏息聆聽。
陳立府站在教室後門,解開領口扣子扇著風,鬢角已滲出細汗。
講台上,一位頭發花白、背微微佝僂的教授,
正用略帶吳儂軟語的腔調講解“重鉻酸鉀在實驗中的替代應用”。
他手中晃著一支褪色藥水瓶,講桌上攤著幾頁舊筆記,粉筆灰落在他磨白的袖口。
靠窗一側的實驗台上,幾隻斑斑的試管瓶安靜立著,仿佛也因稀缺而倍顯莊重。
“這是原南都大學化學係鄭教授,”,綏署教育科長低聲介紹,
“三周前才帶著學生從晉省轉移至此。如今這棟樓裏,還擠著四五所搬遷院校的師生輪流複課。”
陳立府點點頭,目光掃過窗台幾盆野菊,被人栽在炮彈殼中,開得分外倔強。
他走出教室時,外頭熱浪撲麵。
一行人挽著袖子下了甬道,下一站,是省立女子中學。
“立正——!”
整齊的應答聲中,數十名女學生身著藍布旗袍,在烈日下挺拔站立。
幾人額頭已見汗珠,仍不動如山。操場一角,老槐樹下隱見彈痕,如今卻懸著簡易吊環和繩梯。
“我校四百二十人,現接收戰區轉學生一百零七人,”
短辮少女挺身報告,“每周三次戰地救護課程,全員到齊!”
說完,她當場翻出校服內襯,露出密密麻麻縫著止血繃帶和急救粉的暗袋。
陳立府微微頷首,“都是好學生啊!”,
汗水順著鬢角流下,他抬手拭去,卻看見操場邊一個身影悄悄把破舊衣領向內卷起。
他看向一旁陪同的女校長,言語中頗為尊重:“張先生,女校複學不易,如今還麵臨哪些困難?”
這位眉宇英氣的女子正是張劍英,出身豫省士紳,留日歸國後長期投身女子教育。
此次複校,由包國維特請擔任商都女子中學校長,兼任綏署教育科副科長。
“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經費和師資。”張劍英坦然道,
“為推動女童入學,包長官曾下文要求綏署公務員帶頭將女眷接來,起了很大作用。
但眼下教具短缺,各校教員薪資、經費維艱,確實捉襟見肘。”
身旁文員認真記錄,陳立府一邊喝下隨員遞來的冰鎮綠豆湯,
點頭道:“再難也不能窮教育,這筆賬我來補。”
張劍英又輕聲補充:“學校裏還收留了十幾位特殊背景的女孩,是從日占區慰安所中解救出來的……
她們迴鄉無門,隻能暫避於此。
我建議總長發文,為此類女孩在豫省各地設立保護名冊與教育基金。”
陳立府一怔,眼神沉了幾分,最終輕輕點頭:“我會與議長商量,另設特別條款。”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稚嫩童音穿透夏日的熱浪,一行人轉進街角,看到圍牆已被粉刷一新的小學。
院子裏,石灰粉臨時畫出的跳格子仍留著腳印,窗邊插著紙做的小紅旗。
陳立府俯身透過窗看進去,三十來名孩子坐得密密麻麻,課本是桑皮紙謄寫的版本,雖破卻齊整。
講台旁,一口鐵桶裏煨著綠豆粥,蒸汽混著粉筆灰和墨香在室內彌散。
“王阿毛!”老師忽然點名。
角落裏一個穿著打補丁褲子的男孩站起,笑得眉眼彎彎,褲腳下還貼著膏藥。
他拿起粉筆,一筆一畫在黑板上寫下兩個歪歪扭扭的大字:
“華夏。”
教室裏爆發出熱烈的掌聲,窗外的陽光照在陳立府微笑而沉思的臉上。
他忽覺這場視察,不隻是教育的調研,更像是在這片廢墟上,窺見了一個國家的心跳。
………………
當晚,綏署設宴款待。
菜肴不算奢華,但頗具豫東風味,分量十足。
席間氣氛融洽,陳立府與各位校長、官員推杯換盞,言語間對豫東的教育重建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承諾教育部將在師資培訓、教材供應方麵給予更多支持。
包國維則表現得謙遜得體,將功勞歸於各位校長、教師的辛勤付出和陳立府領導的教育部政策支持。
宴席散後,陳立府與包國維移步至綏署後院一處安靜的小書房。
窗外月色如水,蟲鳴唧唧。勤務兵奉上清茶後悄然退下。
“抑之!”
陳立府端起茶盞,輕輕吹了吹浮沫,臉上帶著親切的笑意,“今日所見,著實令愚兄欣慰。
議長雖在渝城,但對豫東,尤其是抑之你,一直關注甚深啊。”
包國維微微欠身:“議長日理萬機,還掛念豫東,實在令國維惶恐。
豫東能有今日局麵,全賴中央支持,將士用命,百姓同心。”
“抑之過謙了。”
陳立府放下茶盞,指尖輕扣桌麵,語氣帶了幾分意味深長的隨意:
“此行來豫東之前,我倒是聽說了個事兒……”
包國維眼角微挑,側耳傾聽。
陳立府道:“孔家那邊,前陣子在港城成立了一家公司,
表麵上是大不列顛國籍的國際物資轉運,實際上嘛……
多少是想替政府跑一跑海外生意,也算是以商濟軍,貼補國防吧。”
說到這裏,他抿了一口茶,語氣不動聲色地緩了緩:“議長默許了,
他們說是要搞點資源生意,公司下麵有個業務是農副產品和藥材資源……
你之前在鄂省跟我提過墨西哥的事兒,什麽高產作物種植園,三角貿易體係,還說什麽榨糖、香料、藥草、亞麻……
當時聽著覺得空,可現在嘛——”
他抬眼看著包國維,意味深長地笑了笑,“現在,就不空了。”
包國維手指輕輕點了點茶碟,心下已有波瀾,“國家危難,理當如此”。
陳立府聞言也沒有繼續往下說,而是話鋒一轉,笑意更濃:
“對了抑之,愚兄今日除了考察豫東教育工作之外,其實還有一樁天大的喜事要親自告訴你。”
包國維眼中掠過一絲恰到好處的疑惑,緊接著拎起茶壺屈身為陳立府斟茶,
“喜事?總長請講。”
陳立府身體微微前傾,壓低了聲音,卻字字清晰,
“軍委會已正式決議,鑒於豫東綏署、模範師在曆次會戰,尤其是武城會戰中的卓著功勳,
為強化豫東及毗鄰區域之防務與綏靖工作,決定將豫東綏靖公署升格為同盟政府第三綏靖區!”
包國維斟茶的手幾不可察地頓了一下,眼神深處有銳光一閃而逝,但麵上依舊沉穩,靜待下文。
陳立府繼續道:“而抑之你,將出任第三綏靖區行政長官,
總攬區內軍政大權,此乃方麵大員之任,位高權重啊!”
他頓了頓,看著包國維,加重了語氣:
“不僅如此,為增強綏靖區實力,軍委會特批,
將綏靖區所轄之主要武裝力量,整編為兩個中央陸軍師,
授予番號——新編第22師、新編第23師,此兩師將合編組建為新編第11軍,由抑之你親領軍長!”
包國維緩緩放下茶杯,深吸了一口氣,站起身,對著陳立府鄭重地行了一個軍禮,
“感謝議長信任!感謝軍委會栽培!國維定當鞠躬盡瘁,守土安民,不負中央厚望!”
他的聲音沉穩有力,聽不出太多波瀾,但陳立府能感受到那平靜外表下按捺不住的激動。
包國維從小小支隊長開始,曆經多次會戰硬仗,一躍成為手握一個綏靖區、一個正規軍的方麵大員,
這是同盟政府建府以來的極少數,
上一次出現這麽年輕的軍長還是在北伐時期!
這意味著包國維及其勢力,正式躋身於同盟政府地方實力派的最前列,擁有了更廣闊的空間和更重的籌碼。
“不過此事牽涉甚廣,多事之秋就不便過多宣傳,
所以抑之你的任命書和綏靖公署升格的公文,我已經帶來了……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想必不用我多說了吧。”
包國維點頭,“這是自然,我會低調行事的。”
陳立府也站起身,用力拍了拍包國維的肩膀,意味深長地說,“抑之前途無量!
這第三綏靖區和新編第11軍的擔子不輕啊。
豫東乃至中原的穩定,議長可是寄予厚望!望抑之善加珍重,好自為之!”
窗外月光清冷,室內茶香嫋嫋。
包國維的未來,隨著這第三綏靖區和新編第11軍,
被推上了一個全新的、也更複雜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