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壕溝戰(一)
民國:黃埔棄子的將官之路 作者:泡麵多加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舊稅署倉改造的指揮室內,東牆掛著沙盤,北牆釘著白紙地圖。
屋子被工兵支了木梁加固,雨滴還在角落滴答,空氣沉著水汽與火藥味。地麵踩出一片片黑腳印,雨披沒脫,沒人說話。
包國維站在地圖前,目光直直盯著地圖上的一個點。
“你們看這組調度,”他指著地圖西北角,“羅山—固始一帶,日軍的獨立支隊正在趕來,目標是義陽北部的公路樞紐。”
“他們想的,不隻是拿義陽,還要包咱們餃子,武城北部防線從此處被切,整個將陷入三向包抄。”
作戰參謀李國祥緊蹙眉頭,輕聲道,“我們現在隻剩下五個團能用,第一旅三個,第二旅兩個。
三個團在近郊設防,兩個團在外圍輔助機動總隊攔截日軍前鋒。目前炮兵陣地部署在石頭崗,但彈藥不是很充足。”
參謀王旭東先開口,嗓子幹啞:“第十聯隊和三師團混成部隊昨夜三點過橋,東雙河西岸已經壓進一個大隊。”
“他們避開了南街老壕,主攻方向是沿街直插車站後方。”,張迷龍補了一句,“說明他們不試探,是要速攻拿下。”
“他們以為我們倉促布防,準備速戰速決。”王旭東點頭,“一旦占領鐵路,他們能直接轉調火車頭過來壓迫中段,我們的補給線就全斷了。”
包國維沒接話,隻是手指在地圖上的“瓦屋山—董家灣”地帶輕輕一點,隨後又落在東雙河中段一處地方。
他迴頭,看向張迷龍:“夜襲隊伍突入董家灣後,有沒有聯係?”
“3點42匯報炸掉了日軍一個營地之後,一直到現在都沒消息。”張迷龍說,“估計是來不及。”
“他們退不出了。”李國祥翻著無線電記錄,“夜襲的地方是日軍的北線運輸節點,必定會抽調部隊從瓦屋山反撲了,夜襲小隊有可能被包圍。”
“而且最重要的是,夜襲行動並沒有延緩日軍的推進速度,日軍一旦把東雙河西側打穿,他們會從董家灣方向補一整聯隊挺進近郊——我們的防區會被扯裂。”
“但我們反打夜襲小隊的身後線路——”王旭東遲疑了一下,“他們就沒得退。”
“退不了。”包國維點頭,“但敵人也上不來。”
“讓石頭崗炮位開火,壓董家灣北線公路轟擊,阻止日軍繼續挺進。”
包國維點點頭,
“繼續聯係夜襲部隊,讓他們南下轉進,從第二團防區接應。”
李國祥聞言,當即翻著工兵雷區布圖:“好,我馬上通知工兵,把第六引爆點改成假雷口,萬一夜襲小隊還能從側路爬迴來,得留活路。”
“現在最關鍵的是,第一團能不能拿下東雙河西岸,把那裏的鬼子趕迴東岸。”
……
一九四零年五月七日,清晨五點十分。
東雙河·西岸日軍陣地
晨霧未散,水麵浮著薄白。遠處傳來殘餘的螺山炮迴響,空氣中還殘留昨夜炮彈燒灼過的刺鼻硝味。
擔任本次首攻的是模範師第一旅第一團第一營,一營兵力三麵展開已經拔出了日軍周邊陣地,
正在集中火力衝擊河西日軍核心陣地。
主攻任務落在第一連。
“打前二十米——打它媽的正麵壕!”
林大斌彎腰揮手,聲音帶著沙啞,“賈友山,你帶人壓住右翼碉堡機槍!快!”
一連副連長賈友山短暫應聲,帶著人將機槍陣地往壕溝角推,動作快得像貼著泥巴飛。
他們腳下,是一片老稻田地改的工事網,掩體塌陷、泥水齊膝。敵人射界正好壓住進攻通道,子彈像鐵齒輪一樣掃過。
但第一連沒有趴下一個人。
“動作快!”林大斌朝一個動作緩慢的青年兵怒吼,“你慢吞吞的是在等著鬼子的子彈嗎?!”
此時一發子彈正好撕過林大斌的胳膊衣袖,一抹血甩出去,但林大斌隻是看了一眼便沒再管。
那青年兵剛抬頭,就看到前方兩百米處的水田盡頭,泥牆後亮起三點火光——“噠噠噠”,一挺九二式重機槍將土堤打出一道道爆泥口。
子彈像繃斷的鐵線,在泥水間橫掃。
衝在前頭的模範師軍士一個被擊中膝蓋,栽進稻溝,後麵的人立刻撲上去拉他,卻被後續子彈側射掃中背部,當場倒地。
那一刻,在水田盡頭上方飄揚的膏藥旗比地麵的血還要刺眼。
對岸土堤之後,是一道由日本陸軍第十師團第40步兵聯隊第三大隊構築的複合防禦陣地。
特別配發的兩挺九二式重機槍從兩個方向正咬死模範師的正麵推進方向,九二步炮和罕見的迫擊炮配合發射,打落在模範師推進隊伍的中心點。
中線射擊點下,是伊東孝一中尉的臨時指揮掩體。
他半跪在戰術圖板前,一手緊握軍刀,一手在地圖上摸索:
“三號溝,維持壓製!五號位,不準後撤!我們的援軍呢?”
“報告!支那軍的火炮封鎖了過來的道路,我軍無法突破!”
河岸泥灘前沿,第一連長林大斌已經帶著敢死隊打到了第三個壕口。
林大斌拖著滿是血泥的腿衝到壕溝旁,低吼著往後擺手:
“賈友山,等炮!等咱們的迫擊炮打上來,再上第二壕口!”
後麵幾名士兵已癱坐在泥水裏,臉上全是土和血,有人還在喘,更多的人是緊握著衝鋒槍警覺的四處打量。
日軍的這一波反擊已經頂住了。
但如果火力不上來,這口氣也撐不過去。
幾百米後,西岸高地上的迫擊炮陣地正在快速調整,
“一排、二排——裝填準備完畢!間距十米,陣地展開三三分組!”
炮兵指揮員大聲報口令,語調幹脆,話語間沒有任何情緒。他站在泥丘背後的炮位線上,左手夾著記錄本,右手高舉黃旗。
雨水順著炮衣滴落,泥地已被炮尾氣反複烘炸成灰黑一片。
六門八二迫擊炮,分屬兩個排,以三炮為一組,展開為‘半月斜線’配置,火力指向東雙河西岸日軍陣地。
“觀察哨最新坐標,敵丙區t壕第三壕口,重機兩座,擲彈筒轉向右翼——火力正集聚。”
“各炮注意!打擊目標編號目一、目二——丙區三號壕機槍火點、壕後掩體!
方位一一四,仰角八三,落點間距五米!
第一波:一排同時急促發三發!
第二波:二排延遲五秒,打敵二線指揮坑道!
準備——放!”
“嘭嘭嘭——!”
屋子被工兵支了木梁加固,雨滴還在角落滴答,空氣沉著水汽與火藥味。地麵踩出一片片黑腳印,雨披沒脫,沒人說話。
包國維站在地圖前,目光直直盯著地圖上的一個點。
“你們看這組調度,”他指著地圖西北角,“羅山—固始一帶,日軍的獨立支隊正在趕來,目標是義陽北部的公路樞紐。”
“他們想的,不隻是拿義陽,還要包咱們餃子,武城北部防線從此處被切,整個將陷入三向包抄。”
作戰參謀李國祥緊蹙眉頭,輕聲道,“我們現在隻剩下五個團能用,第一旅三個,第二旅兩個。
三個團在近郊設防,兩個團在外圍輔助機動總隊攔截日軍前鋒。目前炮兵陣地部署在石頭崗,但彈藥不是很充足。”
參謀王旭東先開口,嗓子幹啞:“第十聯隊和三師團混成部隊昨夜三點過橋,東雙河西岸已經壓進一個大隊。”
“他們避開了南街老壕,主攻方向是沿街直插車站後方。”,張迷龍補了一句,“說明他們不試探,是要速攻拿下。”
“他們以為我們倉促布防,準備速戰速決。”王旭東點頭,“一旦占領鐵路,他們能直接轉調火車頭過來壓迫中段,我們的補給線就全斷了。”
包國維沒接話,隻是手指在地圖上的“瓦屋山—董家灣”地帶輕輕一點,隨後又落在東雙河中段一處地方。
他迴頭,看向張迷龍:“夜襲隊伍突入董家灣後,有沒有聯係?”
“3點42匯報炸掉了日軍一個營地之後,一直到現在都沒消息。”張迷龍說,“估計是來不及。”
“他們退不出了。”李國祥翻著無線電記錄,“夜襲的地方是日軍的北線運輸節點,必定會抽調部隊從瓦屋山反撲了,夜襲小隊有可能被包圍。”
“而且最重要的是,夜襲行動並沒有延緩日軍的推進速度,日軍一旦把東雙河西側打穿,他們會從董家灣方向補一整聯隊挺進近郊——我們的防區會被扯裂。”
“但我們反打夜襲小隊的身後線路——”王旭東遲疑了一下,“他們就沒得退。”
“退不了。”包國維點頭,“但敵人也上不來。”
“讓石頭崗炮位開火,壓董家灣北線公路轟擊,阻止日軍繼續挺進。”
包國維點點頭,
“繼續聯係夜襲部隊,讓他們南下轉進,從第二團防區接應。”
李國祥聞言,當即翻著工兵雷區布圖:“好,我馬上通知工兵,把第六引爆點改成假雷口,萬一夜襲小隊還能從側路爬迴來,得留活路。”
“現在最關鍵的是,第一團能不能拿下東雙河西岸,把那裏的鬼子趕迴東岸。”
……
一九四零年五月七日,清晨五點十分。
東雙河·西岸日軍陣地
晨霧未散,水麵浮著薄白。遠處傳來殘餘的螺山炮迴響,空氣中還殘留昨夜炮彈燒灼過的刺鼻硝味。
擔任本次首攻的是模範師第一旅第一團第一營,一營兵力三麵展開已經拔出了日軍周邊陣地,
正在集中火力衝擊河西日軍核心陣地。
主攻任務落在第一連。
“打前二十米——打它媽的正麵壕!”
林大斌彎腰揮手,聲音帶著沙啞,“賈友山,你帶人壓住右翼碉堡機槍!快!”
一連副連長賈友山短暫應聲,帶著人將機槍陣地往壕溝角推,動作快得像貼著泥巴飛。
他們腳下,是一片老稻田地改的工事網,掩體塌陷、泥水齊膝。敵人射界正好壓住進攻通道,子彈像鐵齒輪一樣掃過。
但第一連沒有趴下一個人。
“動作快!”林大斌朝一個動作緩慢的青年兵怒吼,“你慢吞吞的是在等著鬼子的子彈嗎?!”
此時一發子彈正好撕過林大斌的胳膊衣袖,一抹血甩出去,但林大斌隻是看了一眼便沒再管。
那青年兵剛抬頭,就看到前方兩百米處的水田盡頭,泥牆後亮起三點火光——“噠噠噠”,一挺九二式重機槍將土堤打出一道道爆泥口。
子彈像繃斷的鐵線,在泥水間橫掃。
衝在前頭的模範師軍士一個被擊中膝蓋,栽進稻溝,後麵的人立刻撲上去拉他,卻被後續子彈側射掃中背部,當場倒地。
那一刻,在水田盡頭上方飄揚的膏藥旗比地麵的血還要刺眼。
對岸土堤之後,是一道由日本陸軍第十師團第40步兵聯隊第三大隊構築的複合防禦陣地。
特別配發的兩挺九二式重機槍從兩個方向正咬死模範師的正麵推進方向,九二步炮和罕見的迫擊炮配合發射,打落在模範師推進隊伍的中心點。
中線射擊點下,是伊東孝一中尉的臨時指揮掩體。
他半跪在戰術圖板前,一手緊握軍刀,一手在地圖上摸索:
“三號溝,維持壓製!五號位,不準後撤!我們的援軍呢?”
“報告!支那軍的火炮封鎖了過來的道路,我軍無法突破!”
河岸泥灘前沿,第一連長林大斌已經帶著敢死隊打到了第三個壕口。
林大斌拖著滿是血泥的腿衝到壕溝旁,低吼著往後擺手:
“賈友山,等炮!等咱們的迫擊炮打上來,再上第二壕口!”
後麵幾名士兵已癱坐在泥水裏,臉上全是土和血,有人還在喘,更多的人是緊握著衝鋒槍警覺的四處打量。
日軍的這一波反擊已經頂住了。
但如果火力不上來,這口氣也撐不過去。
幾百米後,西岸高地上的迫擊炮陣地正在快速調整,
“一排、二排——裝填準備完畢!間距十米,陣地展開三三分組!”
炮兵指揮員大聲報口令,語調幹脆,話語間沒有任何情緒。他站在泥丘背後的炮位線上,左手夾著記錄本,右手高舉黃旗。
雨水順著炮衣滴落,泥地已被炮尾氣反複烘炸成灰黑一片。
六門八二迫擊炮,分屬兩個排,以三炮為一組,展開為‘半月斜線’配置,火力指向東雙河西岸日軍陣地。
“觀察哨最新坐標,敵丙區t壕第三壕口,重機兩座,擲彈筒轉向右翼——火力正集聚。”
“各炮注意!打擊目標編號目一、目二——丙區三號壕機槍火點、壕後掩體!
方位一一四,仰角八三,落點間距五米!
第一波:一排同時急促發三發!
第二波:二排延遲五秒,打敵二線指揮坑道!
準備——放!”
“嘭嘭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