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螺山防線激戰
民國:黃埔棄子的將官之路 作者:泡麵多加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四月初,荒川穀地泥濘未幹。
第十師團剛剛完成占領,炮兵尚未集結,輜重隊延誤在山口,整個北路推進比原定計劃整整落後數日。
第二軍司令部已連發三道電文,催促前線報告戰況。
“……大別山南麓推進順暢,何以北路仍滯於荒川?”
筱塚義男看著這道措辭嚴厲的電報,臉色鐵青,終究還是俯身伏案,用鋼筆刷刷寫下迴電:
“荒川戰鬥艱難。實情類同福金山,遲滯乃戰術必然。”
寫到這裏他語氣發悶,脫口而出一句日語抱怨:
“畜生め……まるで石のような部隊だ。”
他又狠狠吐了口氣,像是翻出了一段舊賬似的低聲說:
“在晉省,張至宗的五十九軍還曾擊潰過板垣師團呢。當年第五師團被他們打得連夜撤退,我這最起碼還擊退了張部。”
是的,張至宗率領的第五十九軍,曾在晉省前線揍過日軍板垣師團。是昭和十三年第五師團內部最不願提起的敗仗之一。
荒川戰鬥雖然結束,整整四晝夜的膠著讓第十師團付出不小代價,部隊精疲力竭急需休整。
但上級催令如雷,已經容不得喘息。
筱塚義男便從師團內抽調精銳組成了岡田支隊。
支隊為聯隊級建製,下轄兩個主力步兵大隊、一個騎兵大隊,以及炮兵和工兵分遣。指揮官為岡田資少將,素以銳利機動著稱。
第十師團將由他們先行發起突襲螺山的作戰。
四月四日,拂曉。
沿著竹竿鋪以東的山林間,日軍火炮首先開火。
炮聲劃破晨霧,炮彈一枚接一枚地落在螺山東側的村莊與田野間。
緊接著,是如潮的步兵線展開推進。岡田資指揮下的兩個步兵聯隊自東向西平推,目標直指川軍第45軍主力的正麵陣地——螺山。
這一仗,是川軍在螺山戰線上遭遇的第一場正麵衝擊。
當敵軍第一輪炮火砸在竹竿鋪南側田野時,第124師的陣地尚未完全修築完畢。泥土掩體才剛剛合攏,工兵還在山道上忙著構建工事。
倉促應戰,整條陣線震蕩劇烈。
螺山,是螺山東線的骨架,但入駐時,這裏尚未完成全麵戰時布防。任崗、竹竿鋪兩翼甚至幾無像樣工事,全靠地形支撐。
第124師部署於縣城至竹竿鋪中軸線,直麵敵軍推進方向,
第125師擔任南部任崗一線策應,兵力略薄,需隨時機動支援兩翼。
兩位川軍師長曾升元、王學江皆出自川係,與胡棕楠的第一軍毫無幫協關係。
麵對第一軍按兵不動、隻設觀察調度的部署態度,兩人雖心有不甘,卻隻能聽命於軍長陳定訓,照令而行。
而眼下真正令他們焦灼的,是竹竿鋪下那座橋。
竹竿大橋——螺山以東唯一能夠通行戰車與重炮的節點——正是日軍衝鋒的重點所在。
早在川軍入駐之初,陳定訓便下令竹竿橋必須炸毀。
但該橋早已經被岡田支隊派出的先行斥候占據,借助火炮的掩護死守竹杆橋,
川軍派遣數批敢死隊夜襲橋下,先後五次嚐試爆破,先後上百餘人傷亡。
最後一批爆破隊在當日夜間被伏,班長楊忠林身中數彈後仍點燃導火索,抱著炸藥衝入橋底,炸塌半橋。
但橋並未徹底炸毀,敵工兵隨後重設木架,橋體雖斷,仍可通步兵與輕輜。
四月五日清晨,竹竿鋪。
125師第375旅的先頭營已於前夜在集鎮外圍布置防線,淩晨剛剛交替崗哨,便遭遇日軍伏擊。
日軍從南側山口突入,在火力壓製下穿插步兵橫掃集鎮口兩側壕溝。營部陷入混亂,三連連長王世武試圖率部反擊,卻在途中中彈,重傷不治。步兵陣線被迫向西南方向後撤。
竹竿鋪外圍丟失。
與此同時,岡田支隊後續炮兵與輕輜在夜間成功渡過已半毀的竹竿大橋。
日軍工兵用竹料與木板臨時修複了橋麵,兩門九二式步兵炮被拖上西岸,部署於橋頭附近山崗,開始對124師陣地實施直接火力壓製。
螺山防線被撕開一個缺口。
四月六日傍晚,任崗方向。
125師陣地已連續三晝夜未得補充,彈藥緊缺,部隊疲憊不堪。岡田支隊一部在炮火掩護下,從任崗南側林間小道迂迴包抄,川軍右翼告急。
125師第三營遭敵夾擊,損失慘重。全營僅剩不足百人突出重圍,退至螺山西南。
四月七日清晨,螺山縣城東南高地。
敵航空偵察機開始頻繁盤旋。
八裏井陣地成為敵炮兵鎖定目標,在三輪轟擊後,整條壕溝化作廢墟。124師第六團第三營死守陣地,連續組織反衝鋒,但終因兵力懸殊,於午後被迫放棄高地。
日軍步兵占領高地後,架設輕迫擊炮,開始對螺山縣城內實施斜角打擊。
此時曾升元請求第十七軍團後方重炮旅炮兵支援,然而傳來迴報,重炮旅炮兵早已全數撤至義陽。失去了重火力支援,川軍隻能憑借步槍與輕機槍死撐。
當日下午三時,小螺山高地失守,日軍火力開始壓製到南關汽車站。
胡棕楠雖然調走重炮,但第200師尚留一個戰防炮營未撤,在該營火力掩護下,124師派出預備隊一個營反攻成功,短暫收複小螺山高地。
然而,曾升元清楚,這並非轉機。
他在地圖上冷冷判斷,日軍既能從右翼偷襲小螺山,便極可能繞道迂迴至任崗與縣城之間,將己軍主力分割包圍。
他向陳定訓提出建議:主動撤出螺山縣城與任崗,轉入子路河—欄杆鋪山地防禦。
陳定訓堅拒,並派人督戰,命令死守縣城,保持螺山為核心支點。
四月八日,夜。
螺山縣城已三麵受圍,日軍開始向同盟軍陣地投放毒氣彈,川軍損失慘重,
螺山縣城內槍聲不絕,第124師僅存建製完全的第727團與125師西撤殘部臨時合編,布防於南門與西南側街巷。
電台多次中斷,指揮調度極為困難,師長曾升元提議突圍。
師部裏,沉默壓得每個軍官透不過氣,幾個團長低聲議論:“突圍……可軍部要求我等死守螺山縣城。”
有人看向地圖上西南方向,“日軍炮火密集,死守螺山城,弟兄們隻有眼睜睜看著炮彈過來把自己給炸死……可撤了,就是抗命。”
曾升元站在地圖前,沉思良久。他知道,若繼續固守,不但守不住,也可能連退路都喪失。他終於下令,組織有序撤退。
“今日情形不同以往,命令各部隊交替掩護後撤,一切責任由我來擔!”
這一夜,川軍悄然從螺山縣城、小螺山、任崗三處撤出。不同於潰敗,部隊按梯隊後撤,並未遭遇混亂。
這一決策雖被視為抗命,卻也保全了124師的主力。
而就在螺山縣城悄然變為空城時,岡田支隊卻在前線陷入短暫猶疑。
他們始料未及川軍竟會主動撤退,原以為會遭遇巷戰與死守,卻連夜發現城門洞開,街巷靜寂,未見敵蹤。
“可能是誘敵?”岡田本人在野戰指揮所低聲問道,眼神緊鎖。
前線情報尚不明朗,敵軍既無潰逃跡象,也無集中主力反撲。他們擔心強行進入會落入包圍,尤其擔心124與125師合兵一處後反撲。
更令人忌憚的,是此前幾日川軍雖裝備簡陋,卻善設埋伏、襲擾不斷,實難評估其真正部署。
岡田支隊遂按兵不動,在小螺山與任崗間設防,構築臨時據點,命工兵修築工事,待後續援軍到來再作進擊。
羅山變成一座空城,反令敵我雙方一度陷入觀望。
曾升元的判斷,帶有濃厚的“守險不守陴”意味。他將兵力撤至子路河、欄杆鋪一帶高地,重新組織防禦,控製幾個有利地形,避免全軍陷入死地。
不過,這種戰術雖有太平軍色彩,但“守險不守陴”並非棄城之意,而曾升元卻選擇直接放棄螺山縣城,這無疑觸犯了當時同盟軍軍令中的“死守城池”底線。
按照同盟部隊的潛規則,守城失敗往往要負主要責任。
尤其是陳定訓接到明確死守命令、並派員前線督戰的背景下,曾升元的擅自撤退,構成典型的戰場抗命。
然而,124師並未潰敗,反而在撤至125師右翼後,成功鞏固陣線,這一戰術結果,是曾升元抓住的關鍵,也是他活命的關鍵。
與此同時,西南方向,模範師接到727團嚴翊部發來的前線急報。
包國維在指揮所內眉頭緊鎖,聽完王旭東簡報後,立刻命人向第五戰區長官部以及義陽的十七集團軍軍部通報螺山緊急情況,請求支援。
不久,胡棕楠親電迴令,“模範師應即刻撤至義陽近郊,部署在第一軍側翼,協同預備。”
王旭東低聲道:“他們不打算救川軍。”
包國維沉默良久,終於抬頭冷冷一笑:“我們不是來看戲的。”
“命令機動總隊、警三連出發支援四十五軍,第一團依預案展開防區,掩護川軍。”
模範師主力前出,駐紮於螺山縣西南五裏外的蘆河口。
四月九日拂曉,岡田支隊派出兩個中隊的兵力繞城南嚐試向子路河側後穿插,意圖合圍124師。
卻未料在蘆河口遭遇模範師機動總隊設伏。
該敵隊尚未完全展開,便被機槍和迫擊炮火力攔腰截斷,繞襲日軍當場被殲近半。岡田支隊未料川軍竟還有整建製伏兵,倉促後撤。
這次反伏擊打懵了日軍,兵力不足的岡田支隊不再主動進攻,而是一直在任崗、小螺山一帶滯留,等待後續援兵。
第十師團剛剛完成占領,炮兵尚未集結,輜重隊延誤在山口,整個北路推進比原定計劃整整落後數日。
第二軍司令部已連發三道電文,催促前線報告戰況。
“……大別山南麓推進順暢,何以北路仍滯於荒川?”
筱塚義男看著這道措辭嚴厲的電報,臉色鐵青,終究還是俯身伏案,用鋼筆刷刷寫下迴電:
“荒川戰鬥艱難。實情類同福金山,遲滯乃戰術必然。”
寫到這裏他語氣發悶,脫口而出一句日語抱怨:
“畜生め……まるで石のような部隊だ。”
他又狠狠吐了口氣,像是翻出了一段舊賬似的低聲說:
“在晉省,張至宗的五十九軍還曾擊潰過板垣師團呢。當年第五師團被他們打得連夜撤退,我這最起碼還擊退了張部。”
是的,張至宗率領的第五十九軍,曾在晉省前線揍過日軍板垣師團。是昭和十三年第五師團內部最不願提起的敗仗之一。
荒川戰鬥雖然結束,整整四晝夜的膠著讓第十師團付出不小代價,部隊精疲力竭急需休整。
但上級催令如雷,已經容不得喘息。
筱塚義男便從師團內抽調精銳組成了岡田支隊。
支隊為聯隊級建製,下轄兩個主力步兵大隊、一個騎兵大隊,以及炮兵和工兵分遣。指揮官為岡田資少將,素以銳利機動著稱。
第十師團將由他們先行發起突襲螺山的作戰。
四月四日,拂曉。
沿著竹竿鋪以東的山林間,日軍火炮首先開火。
炮聲劃破晨霧,炮彈一枚接一枚地落在螺山東側的村莊與田野間。
緊接著,是如潮的步兵線展開推進。岡田資指揮下的兩個步兵聯隊自東向西平推,目標直指川軍第45軍主力的正麵陣地——螺山。
這一仗,是川軍在螺山戰線上遭遇的第一場正麵衝擊。
當敵軍第一輪炮火砸在竹竿鋪南側田野時,第124師的陣地尚未完全修築完畢。泥土掩體才剛剛合攏,工兵還在山道上忙著構建工事。
倉促應戰,整條陣線震蕩劇烈。
螺山,是螺山東線的骨架,但入駐時,這裏尚未完成全麵戰時布防。任崗、竹竿鋪兩翼甚至幾無像樣工事,全靠地形支撐。
第124師部署於縣城至竹竿鋪中軸線,直麵敵軍推進方向,
第125師擔任南部任崗一線策應,兵力略薄,需隨時機動支援兩翼。
兩位川軍師長曾升元、王學江皆出自川係,與胡棕楠的第一軍毫無幫協關係。
麵對第一軍按兵不動、隻設觀察調度的部署態度,兩人雖心有不甘,卻隻能聽命於軍長陳定訓,照令而行。
而眼下真正令他們焦灼的,是竹竿鋪下那座橋。
竹竿大橋——螺山以東唯一能夠通行戰車與重炮的節點——正是日軍衝鋒的重點所在。
早在川軍入駐之初,陳定訓便下令竹竿橋必須炸毀。
但該橋早已經被岡田支隊派出的先行斥候占據,借助火炮的掩護死守竹杆橋,
川軍派遣數批敢死隊夜襲橋下,先後五次嚐試爆破,先後上百餘人傷亡。
最後一批爆破隊在當日夜間被伏,班長楊忠林身中數彈後仍點燃導火索,抱著炸藥衝入橋底,炸塌半橋。
但橋並未徹底炸毀,敵工兵隨後重設木架,橋體雖斷,仍可通步兵與輕輜。
四月五日清晨,竹竿鋪。
125師第375旅的先頭營已於前夜在集鎮外圍布置防線,淩晨剛剛交替崗哨,便遭遇日軍伏擊。
日軍從南側山口突入,在火力壓製下穿插步兵橫掃集鎮口兩側壕溝。營部陷入混亂,三連連長王世武試圖率部反擊,卻在途中中彈,重傷不治。步兵陣線被迫向西南方向後撤。
竹竿鋪外圍丟失。
與此同時,岡田支隊後續炮兵與輕輜在夜間成功渡過已半毀的竹竿大橋。
日軍工兵用竹料與木板臨時修複了橋麵,兩門九二式步兵炮被拖上西岸,部署於橋頭附近山崗,開始對124師陣地實施直接火力壓製。
螺山防線被撕開一個缺口。
四月六日傍晚,任崗方向。
125師陣地已連續三晝夜未得補充,彈藥緊缺,部隊疲憊不堪。岡田支隊一部在炮火掩護下,從任崗南側林間小道迂迴包抄,川軍右翼告急。
125師第三營遭敵夾擊,損失慘重。全營僅剩不足百人突出重圍,退至螺山西南。
四月七日清晨,螺山縣城東南高地。
敵航空偵察機開始頻繁盤旋。
八裏井陣地成為敵炮兵鎖定目標,在三輪轟擊後,整條壕溝化作廢墟。124師第六團第三營死守陣地,連續組織反衝鋒,但終因兵力懸殊,於午後被迫放棄高地。
日軍步兵占領高地後,架設輕迫擊炮,開始對螺山縣城內實施斜角打擊。
此時曾升元請求第十七軍團後方重炮旅炮兵支援,然而傳來迴報,重炮旅炮兵早已全數撤至義陽。失去了重火力支援,川軍隻能憑借步槍與輕機槍死撐。
當日下午三時,小螺山高地失守,日軍火力開始壓製到南關汽車站。
胡棕楠雖然調走重炮,但第200師尚留一個戰防炮營未撤,在該營火力掩護下,124師派出預備隊一個營反攻成功,短暫收複小螺山高地。
然而,曾升元清楚,這並非轉機。
他在地圖上冷冷判斷,日軍既能從右翼偷襲小螺山,便極可能繞道迂迴至任崗與縣城之間,將己軍主力分割包圍。
他向陳定訓提出建議:主動撤出螺山縣城與任崗,轉入子路河—欄杆鋪山地防禦。
陳定訓堅拒,並派人督戰,命令死守縣城,保持螺山為核心支點。
四月八日,夜。
螺山縣城已三麵受圍,日軍開始向同盟軍陣地投放毒氣彈,川軍損失慘重,
螺山縣城內槍聲不絕,第124師僅存建製完全的第727團與125師西撤殘部臨時合編,布防於南門與西南側街巷。
電台多次中斷,指揮調度極為困難,師長曾升元提議突圍。
師部裏,沉默壓得每個軍官透不過氣,幾個團長低聲議論:“突圍……可軍部要求我等死守螺山縣城。”
有人看向地圖上西南方向,“日軍炮火密集,死守螺山城,弟兄們隻有眼睜睜看著炮彈過來把自己給炸死……可撤了,就是抗命。”
曾升元站在地圖前,沉思良久。他知道,若繼續固守,不但守不住,也可能連退路都喪失。他終於下令,組織有序撤退。
“今日情形不同以往,命令各部隊交替掩護後撤,一切責任由我來擔!”
這一夜,川軍悄然從螺山縣城、小螺山、任崗三處撤出。不同於潰敗,部隊按梯隊後撤,並未遭遇混亂。
這一決策雖被視為抗命,卻也保全了124師的主力。
而就在螺山縣城悄然變為空城時,岡田支隊卻在前線陷入短暫猶疑。
他們始料未及川軍竟會主動撤退,原以為會遭遇巷戰與死守,卻連夜發現城門洞開,街巷靜寂,未見敵蹤。
“可能是誘敵?”岡田本人在野戰指揮所低聲問道,眼神緊鎖。
前線情報尚不明朗,敵軍既無潰逃跡象,也無集中主力反撲。他們擔心強行進入會落入包圍,尤其擔心124與125師合兵一處後反撲。
更令人忌憚的,是此前幾日川軍雖裝備簡陋,卻善設埋伏、襲擾不斷,實難評估其真正部署。
岡田支隊遂按兵不動,在小螺山與任崗間設防,構築臨時據點,命工兵修築工事,待後續援軍到來再作進擊。
羅山變成一座空城,反令敵我雙方一度陷入觀望。
曾升元的判斷,帶有濃厚的“守險不守陴”意味。他將兵力撤至子路河、欄杆鋪一帶高地,重新組織防禦,控製幾個有利地形,避免全軍陷入死地。
不過,這種戰術雖有太平軍色彩,但“守險不守陴”並非棄城之意,而曾升元卻選擇直接放棄螺山縣城,這無疑觸犯了當時同盟軍軍令中的“死守城池”底線。
按照同盟部隊的潛規則,守城失敗往往要負主要責任。
尤其是陳定訓接到明確死守命令、並派員前線督戰的背景下,曾升元的擅自撤退,構成典型的戰場抗命。
然而,124師並未潰敗,反而在撤至125師右翼後,成功鞏固陣線,這一戰術結果,是曾升元抓住的關鍵,也是他活命的關鍵。
與此同時,西南方向,模範師接到727團嚴翊部發來的前線急報。
包國維在指揮所內眉頭緊鎖,聽完王旭東簡報後,立刻命人向第五戰區長官部以及義陽的十七集團軍軍部通報螺山緊急情況,請求支援。
不久,胡棕楠親電迴令,“模範師應即刻撤至義陽近郊,部署在第一軍側翼,協同預備。”
王旭東低聲道:“他們不打算救川軍。”
包國維沉默良久,終於抬頭冷冷一笑:“我們不是來看戲的。”
“命令機動總隊、警三連出發支援四十五軍,第一團依預案展開防區,掩護川軍。”
模範師主力前出,駐紮於螺山縣西南五裏外的蘆河口。
四月九日拂曉,岡田支隊派出兩個中隊的兵力繞城南嚐試向子路河側後穿插,意圖合圍124師。
卻未料在蘆河口遭遇模範師機動總隊設伏。
該敵隊尚未完全展開,便被機槍和迫擊炮火力攔腰截斷,繞襲日軍當場被殲近半。岡田支隊未料川軍竟還有整建製伏兵,倉促後撤。
這次反伏擊打懵了日軍,兵力不足的岡田支隊不再主動進攻,而是一直在任崗、小螺山一帶滯留,等待後續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