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是真的走投無路!
混跡兩年餘,我鹹魚身份藏不住了 作者:我是朵朵大魔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未曾料到,崇禎私藏了千萬枚銀月石於星辰之庫,不舍得動用分毫!
這樣的吝嗇,愚蠢至極!
畢竟,這大明是朱家的大明,是崇禎的大明!
文武百官終究隻是雇工,而崇禎不同,他是主人!
怎能在王朝即將崩塌之際,如此小氣?
他原本認為是大臣們的問題,現在看來,崇禎自身才是問題的核心!
身為一國之主,自己若吝嗇如斯,又怎能指望臣子們為國慷慨解囊?
真當別人都是傻子嗎?
“昏君,昏君啊!”
在遙遠的奇幻世界裏。
“崇禎雖昏昧,卻是個骨氣堅硬的靈魂,僅憑這份堅韌,他早應擺脫那汙名之列了!”
劉徹內心為崇禎申訴著不平!
崇禎自始至終,都在與逆境奮力抗爭!
寧可英勇就義,也不願苟且偷生!
麵對強敵,他未曾選擇避難南方,而是選擇了浴血奮戰直至最後一刻!
崇禎或許糊塗,但他的犧牲贏得了人們的敬仰!
因為他真正踐行了“王族守護國門,君主獻身社稷”!
盡管他抱負遠大而才智不足,固執己見,但作為帝王,他並未屈膝求饒,而是為國捐軀!
這在帝王之中,實屬難能可貴!
崇禎用生命扞衛了大明皇朝的榮耀!
……
在雄偉的大秦帝國。
鹹陽城內。
“崇禎,若嚴謹地講,不能算作昏君吧?若生於和平盛世,或許不會有如此結局。”
嬴政的目光閃爍著複雜。
崇禎,實際上並不那麽昏庸無道!
若生在盛世,他會是一位維護江山的君主。
可命運偏偏讓他降生在大明王朝的末世!
在前任們揮霍無度的統治下,大明已風雨飄搖。
於是,本非亡國之君的崇禎,卻成為了亡國之君!
“陛下,此言不妥。”
然而,李斯在朝廷下搖頭,提出異議。
“勤政就能定義為明君,不上朝就一定是昏君嗎?”
“嘉靖、萬曆與天啟三人,皆少上朝,但他們難道不及崇禎?恐非如此!”
李斯的話令嬴政陷入沉思。
他理解李斯的見解。
評判明君與昏君,不應看是否勤政,而在於治國之能!
嘉靖即使不上朝,卻精通權謀,雖居深宮,朝政卻了如指掌!
恐怕難以稱為昏君!
至於萬曆,雖不上朝,但他早年重用張居正,奠定了堅實基礎!
對外,更有“萬曆三大征”,取得輝煌勝利!
無論是文治還是武功,崇禎都無法與之相比。
天啟這位木工皇帝,雖然不理政事,但他信任並重用魏忠賢,打壓士林清流與東林黨人!
魏忠賢名聲不佳,卻極具手腕!
在魏忠賢治理下,大明王朝尚能保持穩定。
魏忠賢去世後,大明才開始陷入重重危機!
為何勤於政務、日日上朝的崇禎,卻讓大明走向滅亡呢?
事實上,這三位所謂的“昏君”,皆在崇禎之上!
“崇禎,不該殺害魏忠賢啊!”
嬴羽搖頭,對崇禎的結局感到惋惜。
魏忠賢終究隻是個太監,帝王的臂膀而已!
他狡猾狠毒,讓大明的文臣們畏懼、痛恨!
然而,魏忠賢,能為帝王效力,且能達成非凡之事!
對於此人的忠誠與否,其實並非最為關鍵。
崇禎一登基,便斬殺魏忠賢,重振清泉與林間議會的勢力!
然而這些人,僅擅長空洞的言辭,實則不過是無能的誇誇其談者。
他們治理國度的能力,遠遠不及魏忠賢!
正是這些人的作為,加速了輝煌帝國的消逝!
成就了“帝國因林間議會而隕落”的曆史悲劇!
......
遠古東方,蜀都城。
“有時候,過於勤政並非好事。”
“若自身實力不足,對帝朝而言,過度勞心反而是災難!”
看著崇禎的命運,諸葛亮給出了他的見解:“倒不如將權力賦予手下的賢能之士,自己安享和平,方能持久!”
弱者,應有弱者的自知之明!
就像那位天啟帝王,自知無能,便將江山托付給得力的宮廷侍衛魏忠賢!
事實顯見,天啟帝王雖非一位稱職的君主,沉溺於木工,也被後世文臣嚴厲抨擊!
但這又有何妨?
魏忠賢,遠勝那些隻會空談的林間議會之人,強大百倍!
最怕的是,君主既無能又貪玩!
楊廣如是,崇禎亦如是!
一旁的劉備點頭讚同,認為諸葛亮的話深有道理。
但隨即,他想起了自己的長子,阿鬥。
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嗡!
此刻,天道金榜之上,驟然光芒四溢!
莊嚴肅穆的聲音在華夏大地上迴蕩開來。
【雖非王室之主,卻握有王室之實!】
【崇禎!】
【列於昏君榜第九!】
【承受天道之罰!】
......
浩渺的聲音傳遍四方,令華夏各大帝朝之人無不翹首以待,眼神凝重!
楊廣遭受的天道之罰已讓他們心驚膽戰!
不僅減壽十年,還遭受可怕的雷霆之刑!
失去了身為男子的特權!
如今崇禎,又將麵對天道金榜給予的何種重懲?
【天道之罰!】
【一、剝奪明朝帝王之位,貶為平民!】
【二、崇禎本人,提前降臨華夏大地,壽命縮短二十年!】
【三、明朝國運,損耗十年!】
......
目睹金榜上顯現的巨字,整個華夏沸騰起來!
此次的懲罰,果然升級了!
不僅針對崇禎個人,更波及到明朝的國運!
“怎麽會,竟削去了我大明十年國運?”
目睹這一幕的朱元璋,險些當場吐血!
懲罰崇禎小子倒也罷了!
但削減他大明的國運,實在是太過分了!
這讓朱元璋心如刀絞!
整整十年國運啊!
盡管時間不算長久,但損失十年國運,朱元璋痛心不已!
國運之物,獲取太過艱難!
大概隻有金榜前三才有國運的獎賞!
如今,隻因一個崇禎,竟讓大明王國失去了十年的天賜運勢,這使得朱元璋恨不得將崇禎這小子碎屍萬段!
就在此刻,那天穹的道法金榜上,驟然亮起一道耀眼金光,如神罰般自九天降臨!
直接轟在大明皇宮的核心!
在那金色光柱籠罩之下,赫然顯現出一道身影!
正是登上昏庸帝王榜第九位的大明崇禎皇帝,朱由檢!
此刻,望著周圍熟悉的景象,崇禎的臉上滿是震驚,“朕,不是已在黑煤山自縊了嗎?”
“為何又迴到了紫禁城,難道朕是在夢中?”
正當崇禎困惑之際,一聲雷霆般的怒吼自不遠處傳來。
“朱由檢!”
朱由檢麵色一變,旋即陰沉下來!
他畢竟是大明之主,竟有人敢直唿其名,簡直是無法無天!
究竟是哪個叛逆賊子,難道是李自成?
崇禎循聲看去,隻見兩道人影正大步流星,怒氣衝衝地朝他走來!
“您是……太祖陛下?”
望著其中那個身披明黃龍袍的老者,崇禎一臉難以置信!
他曾見過太祖朱元璋的畫像,一眼便認出,這老者正是他的先祖,大明王朝的太祖陛下,朱元璋!
“您是...成祖陛下?”
一旁的朱棣,也被崇禎迅速辨認出來,讓他張大的嘴變成了“o”形。
“果然在做夢啊!”
起初他還心存疑慮,現在他確信無疑!
他肯定是身處夢境之中!
而且,還夢迴大明初創之時,見到了太祖與成祖兩位偉大君主!
“你並未在做夢!”
朱元璋麵沉如水,指著天穹中的道法金榜,“好好瞧瞧你惹出的禍端!”
崇禎這才抬頭,看見了金榜上的文字!
上麵赫然刻著崇禎,朱由檢,位居昏庸帝王榜第九!
“昏庸帝王榜?”
“朕成了昏君?”
崇禎如遭雷擊,整個人僵立當場!
雖身為王國之主,他從未自認是昏君!
甚至,他曾以為隻要有合適的機會,自己或許能成為一位賢明之君!
但那昏君榜上,刻著的“崇禎”二字,卻將他內心的信念砸得粉碎!
“不然呢,就憑你的本事,還真以為能登上賢明帝王榜?”
看著眼前這個不成氣候的小子,朱元璋氣得無言以對,登上昏君榜居然還覺得委屈?
“定是弄錯了,一定是弄錯了!”
崇禎喊冤道:“比起大明前幾任皇帝,朕已經非常勤勉,十分努力了!”
“朕始終以太祖陛下您為楷模,事事都向您學習!”
“向咱學習?”
朱元璋氣得冷笑,“這就是你的成果?”
然而崇禎卻不甘示弱,繼續反駁:“朕每日臨朝聽政,批閱奏折直至深夜,一天隻歇息兩個時辰!”
\"吾崇尚儉樸,宮廷之中,皇後與妃子們的服飾,皆是破損後精心修補,絕不肆意奢華。\"
\"吾不沉迷美色,後宮嬪妃,數目稀少,可數於指間……\"
\"……\"
崇禎逐一列舉自身高尚的品質,令朱元璋與朱棣二人啞口無言!
朱棣心底暗自嘀咕,好一個少年君主,你比吾更像個賢明的帝王呢!
可惜毫無意義啊!
若你能少些對國事的憂慮,少幹涉前線戰事,少斬幾位忠良,大明或許不至於滅亡。
提及節儉,確是正道,但你不該變成吝嗇的守財奴,坐擁三千萬兩的寶庫不用,結果被李自成一舉奪走,便宜了那個叛逆賊子!
這樣的吝嗇,愚蠢至極!
畢竟,這大明是朱家的大明,是崇禎的大明!
文武百官終究隻是雇工,而崇禎不同,他是主人!
怎能在王朝即將崩塌之際,如此小氣?
他原本認為是大臣們的問題,現在看來,崇禎自身才是問題的核心!
身為一國之主,自己若吝嗇如斯,又怎能指望臣子們為國慷慨解囊?
真當別人都是傻子嗎?
“昏君,昏君啊!”
在遙遠的奇幻世界裏。
“崇禎雖昏昧,卻是個骨氣堅硬的靈魂,僅憑這份堅韌,他早應擺脫那汙名之列了!”
劉徹內心為崇禎申訴著不平!
崇禎自始至終,都在與逆境奮力抗爭!
寧可英勇就義,也不願苟且偷生!
麵對強敵,他未曾選擇避難南方,而是選擇了浴血奮戰直至最後一刻!
崇禎或許糊塗,但他的犧牲贏得了人們的敬仰!
因為他真正踐行了“王族守護國門,君主獻身社稷”!
盡管他抱負遠大而才智不足,固執己見,但作為帝王,他並未屈膝求饒,而是為國捐軀!
這在帝王之中,實屬難能可貴!
崇禎用生命扞衛了大明皇朝的榮耀!
……
在雄偉的大秦帝國。
鹹陽城內。
“崇禎,若嚴謹地講,不能算作昏君吧?若生於和平盛世,或許不會有如此結局。”
嬴政的目光閃爍著複雜。
崇禎,實際上並不那麽昏庸無道!
若生在盛世,他會是一位維護江山的君主。
可命運偏偏讓他降生在大明王朝的末世!
在前任們揮霍無度的統治下,大明已風雨飄搖。
於是,本非亡國之君的崇禎,卻成為了亡國之君!
“陛下,此言不妥。”
然而,李斯在朝廷下搖頭,提出異議。
“勤政就能定義為明君,不上朝就一定是昏君嗎?”
“嘉靖、萬曆與天啟三人,皆少上朝,但他們難道不及崇禎?恐非如此!”
李斯的話令嬴政陷入沉思。
他理解李斯的見解。
評判明君與昏君,不應看是否勤政,而在於治國之能!
嘉靖即使不上朝,卻精通權謀,雖居深宮,朝政卻了如指掌!
恐怕難以稱為昏君!
至於萬曆,雖不上朝,但他早年重用張居正,奠定了堅實基礎!
對外,更有“萬曆三大征”,取得輝煌勝利!
無論是文治還是武功,崇禎都無法與之相比。
天啟這位木工皇帝,雖然不理政事,但他信任並重用魏忠賢,打壓士林清流與東林黨人!
魏忠賢名聲不佳,卻極具手腕!
在魏忠賢治理下,大明王朝尚能保持穩定。
魏忠賢去世後,大明才開始陷入重重危機!
為何勤於政務、日日上朝的崇禎,卻讓大明走向滅亡呢?
事實上,這三位所謂的“昏君”,皆在崇禎之上!
“崇禎,不該殺害魏忠賢啊!”
嬴羽搖頭,對崇禎的結局感到惋惜。
魏忠賢終究隻是個太監,帝王的臂膀而已!
他狡猾狠毒,讓大明的文臣們畏懼、痛恨!
然而,魏忠賢,能為帝王效力,且能達成非凡之事!
對於此人的忠誠與否,其實並非最為關鍵。
崇禎一登基,便斬殺魏忠賢,重振清泉與林間議會的勢力!
然而這些人,僅擅長空洞的言辭,實則不過是無能的誇誇其談者。
他們治理國度的能力,遠遠不及魏忠賢!
正是這些人的作為,加速了輝煌帝國的消逝!
成就了“帝國因林間議會而隕落”的曆史悲劇!
......
遠古東方,蜀都城。
“有時候,過於勤政並非好事。”
“若自身實力不足,對帝朝而言,過度勞心反而是災難!”
看著崇禎的命運,諸葛亮給出了他的見解:“倒不如將權力賦予手下的賢能之士,自己安享和平,方能持久!”
弱者,應有弱者的自知之明!
就像那位天啟帝王,自知無能,便將江山托付給得力的宮廷侍衛魏忠賢!
事實顯見,天啟帝王雖非一位稱職的君主,沉溺於木工,也被後世文臣嚴厲抨擊!
但這又有何妨?
魏忠賢,遠勝那些隻會空談的林間議會之人,強大百倍!
最怕的是,君主既無能又貪玩!
楊廣如是,崇禎亦如是!
一旁的劉備點頭讚同,認為諸葛亮的話深有道理。
但隨即,他想起了自己的長子,阿鬥。
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嗡!
此刻,天道金榜之上,驟然光芒四溢!
莊嚴肅穆的聲音在華夏大地上迴蕩開來。
【雖非王室之主,卻握有王室之實!】
【崇禎!】
【列於昏君榜第九!】
【承受天道之罰!】
......
浩渺的聲音傳遍四方,令華夏各大帝朝之人無不翹首以待,眼神凝重!
楊廣遭受的天道之罰已讓他們心驚膽戰!
不僅減壽十年,還遭受可怕的雷霆之刑!
失去了身為男子的特權!
如今崇禎,又將麵對天道金榜給予的何種重懲?
【天道之罰!】
【一、剝奪明朝帝王之位,貶為平民!】
【二、崇禎本人,提前降臨華夏大地,壽命縮短二十年!】
【三、明朝國運,損耗十年!】
......
目睹金榜上顯現的巨字,整個華夏沸騰起來!
此次的懲罰,果然升級了!
不僅針對崇禎個人,更波及到明朝的國運!
“怎麽會,竟削去了我大明十年國運?”
目睹這一幕的朱元璋,險些當場吐血!
懲罰崇禎小子倒也罷了!
但削減他大明的國運,實在是太過分了!
這讓朱元璋心如刀絞!
整整十年國運啊!
盡管時間不算長久,但損失十年國運,朱元璋痛心不已!
國運之物,獲取太過艱難!
大概隻有金榜前三才有國運的獎賞!
如今,隻因一個崇禎,竟讓大明王國失去了十年的天賜運勢,這使得朱元璋恨不得將崇禎這小子碎屍萬段!
就在此刻,那天穹的道法金榜上,驟然亮起一道耀眼金光,如神罰般自九天降臨!
直接轟在大明皇宮的核心!
在那金色光柱籠罩之下,赫然顯現出一道身影!
正是登上昏庸帝王榜第九位的大明崇禎皇帝,朱由檢!
此刻,望著周圍熟悉的景象,崇禎的臉上滿是震驚,“朕,不是已在黑煤山自縊了嗎?”
“為何又迴到了紫禁城,難道朕是在夢中?”
正當崇禎困惑之際,一聲雷霆般的怒吼自不遠處傳來。
“朱由檢!”
朱由檢麵色一變,旋即陰沉下來!
他畢竟是大明之主,竟有人敢直唿其名,簡直是無法無天!
究竟是哪個叛逆賊子,難道是李自成?
崇禎循聲看去,隻見兩道人影正大步流星,怒氣衝衝地朝他走來!
“您是……太祖陛下?”
望著其中那個身披明黃龍袍的老者,崇禎一臉難以置信!
他曾見過太祖朱元璋的畫像,一眼便認出,這老者正是他的先祖,大明王朝的太祖陛下,朱元璋!
“您是...成祖陛下?”
一旁的朱棣,也被崇禎迅速辨認出來,讓他張大的嘴變成了“o”形。
“果然在做夢啊!”
起初他還心存疑慮,現在他確信無疑!
他肯定是身處夢境之中!
而且,還夢迴大明初創之時,見到了太祖與成祖兩位偉大君主!
“你並未在做夢!”
朱元璋麵沉如水,指著天穹中的道法金榜,“好好瞧瞧你惹出的禍端!”
崇禎這才抬頭,看見了金榜上的文字!
上麵赫然刻著崇禎,朱由檢,位居昏庸帝王榜第九!
“昏庸帝王榜?”
“朕成了昏君?”
崇禎如遭雷擊,整個人僵立當場!
雖身為王國之主,他從未自認是昏君!
甚至,他曾以為隻要有合適的機會,自己或許能成為一位賢明之君!
但那昏君榜上,刻著的“崇禎”二字,卻將他內心的信念砸得粉碎!
“不然呢,就憑你的本事,還真以為能登上賢明帝王榜?”
看著眼前這個不成氣候的小子,朱元璋氣得無言以對,登上昏君榜居然還覺得委屈?
“定是弄錯了,一定是弄錯了!”
崇禎喊冤道:“比起大明前幾任皇帝,朕已經非常勤勉,十分努力了!”
“朕始終以太祖陛下您為楷模,事事都向您學習!”
“向咱學習?”
朱元璋氣得冷笑,“這就是你的成果?”
然而崇禎卻不甘示弱,繼續反駁:“朕每日臨朝聽政,批閱奏折直至深夜,一天隻歇息兩個時辰!”
\"吾崇尚儉樸,宮廷之中,皇後與妃子們的服飾,皆是破損後精心修補,絕不肆意奢華。\"
\"吾不沉迷美色,後宮嬪妃,數目稀少,可數於指間……\"
\"……\"
崇禎逐一列舉自身高尚的品質,令朱元璋與朱棣二人啞口無言!
朱棣心底暗自嘀咕,好一個少年君主,你比吾更像個賢明的帝王呢!
可惜毫無意義啊!
若你能少些對國事的憂慮,少幹涉前線戰事,少斬幾位忠良,大明或許不至於滅亡。
提及節儉,確是正道,但你不該變成吝嗇的守財奴,坐擁三千萬兩的寶庫不用,結果被李自成一舉奪走,便宜了那個叛逆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