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某工地2020年8月31日中午11時發生事故,某民工奮力一躍挽救工友,自己受傷住院被報道。引起社會反響熱烈的新聞跳出在眼前”
“嗯,這不是昨晚小晨那件事?”劉老師點開鏈接,電腦上出現轉自東海新聞的視頻。
劉老師看著視頻裏醫護人員抬著的兒子急奔,她控製不住用手捂住自己的嘴巴哭了出來。
“劉老師,劉老師!你怎麽了?”旁邊幾位老師聽到劉老師哭聲,趕緊起身跑過來,圍在劉老師周圍焦急地詢問道。
劉老師指著電腦,哭著說,那是我兒子!然後,劉老師大哭。
昨晚劉老師一夜沒睡,林國棟又一直安慰,劉老師強忍沒有發作,今天早上看著兩個女兒上學,劉老師也沒時間考慮林晨的傷情,這會在看到視頻裏的兒子一動不動被醫護人員抬著在擔架上,劉老師崩潰了!
“你兒子?”旁邊圍著的老師們,有的關注劉老師哭泣,忙著遞紙巾,有的扶著並在劉老師的後背輕拍。
有的把劉老師觀看的視頻迴放。隨著視頻迴放,幾句話讓周圍的老師聽明白了,原來新聞裏魚躍救工友的民工就是劉老師兒子林晨。
“劉老師,你不要激動,先緩一緩。新聞裏不是有畫麵,林晨還能接受記者采訪,不會有大事,你不要太激動。”
一個老教師比較有經驗,她在關注劉老師的同時也看完了新聞報道,看見了林晨接受采訪的畫麵。
“劉老師兒子不是在東海交通大學讀書嗎?怎麽會去工地打工?”一個戴眼鏡的老師問道。
“是啊,他還是前幾年岩縣的高考狀元,全市第三名!比我們學校當年最好的學生考分還高。東海交通大學是全國有名的大學,排名很高的。”另一個老師說。
“劉老師兒子是在東海交通大學讀書,不過三年前去當兵了,好像去年退伍的,現在應該大學還沒畢業。過年時大家見過的,長得蠻高,還很帥!”一位和劉老師關係密切的老師說。
隨著大家安慰,劉老師也控製住情緒,沒有再發出哭聲。隻是難過,眼睛紅紅地,眼角還有淚水流出。
“劉老師,擦擦”旁邊遞紙巾的老師也兩眼發紅,看到劉老師難過的表情,她也覺得眼角發酸,圍著的這幾位都是女教師,也都是媽媽。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傷,哪個媽媽好受?
市一中雖然是重點中學,但是教師辦公室還是延續以前學校的習慣,喜歡用教室做辦公室。
學校按學科設置辦公室,一個辦公室能放下兩兩相對的好幾排辦公桌。十幾個老師在一間辦公室是常態,大家辦公桌上最常見的是堆得或高或低的學生作業本,老師交流起來也方便。
隻有部分行政領導才有小辦公室的配備。普通任課老師還不喜歡在小辦公室坐,說沒有交流對象,不習慣。
老師這個職業絕大多數人表達能力強,大家都喜歡說。這也是職業病。都是能說的為啥要分開辦公,聚在一起多好?女老師尤其喜歡。
這不,老師集中辦公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劉老師在大家七嘴八舌的勸慰中恢複過來。停止了哭泣,還要準備答老師問。
世上的媽媽都是同一種動物,麵對自己孩子,不分文化高低,基本反應都是一樣一樣的。
不信,你到街上看看,哪個小孩跌了,摔了,首先發出聲音的,哪個不是不同品種的媽媽?她們有共識: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這一堆媽媽,都一樣。
劉老師調整心情,耐心細致地迴答老師們的各種關於林晨的提問。恨不得把林晨從會叫媽媽開始,到退伍迴家,今年春節在老家過完節後離家的全過程講述了一遍。
劉老師思維縝密,口才優良,隨著講述,她的情緒逐漸穩定。隻不過所有老師們都不清楚,林晨怎麽就出現在工地上了呢?劉老師自己也很困惑。懸念待解。
差不多一節課的時間,圍著劉老師的同事們才重新迴到自己的座位,電腦劈裏啪啦的按鍵聲替代了大家的交談和驚歎。
劉老師也恢複平靜,準備去上課了。校園裏傳來眼保健操的音樂,第三節課上課的時間到了。
劉老師沒有受兒子受傷住院影響,順利地完成上午兩節課的教學任務。
中午下課鈴聲響起,劉老師也離開教室返迴教師辦公室。一邊走,一邊還要小心躲避剛剛成為高中生還興奮不已的那些半大小子。
他們剛認識一群新的小夥伴。七嘴八舌的講話,下課了就和螃蟹一樣並排著橫行霸道!三四個,四五個的橫成一排,霸占著整個走廊。
劉老師花了比平時多一倍的時間才走完正常七八分鍾就能走完的迴教師辦公室的路程。有著多年教學經驗的劉老師知道,類似今天這樣的情況還會持續幾天,等新生開過第一次班會後就會消失。
因為新生第一次班會,班主任老師一定會豎立權威,進行學生校內安全教育。此類現象隻會在每年新生入校的第一學期時出現幾天。
所以老資格教師都不會生氣,這好比成群的候鳥,一年一次的聚集,很快就會恢複平靜。年輕人都是這樣過來的。
迴到辦公室,老師們開始結伴前往教師餐廳午餐,這是市一中的傳統,因為學生餐有社會服務機構配送。學校領導號召所有校內教師自費吃配送公司準備的和學生一樣的菜品和主食。
學校這麽做的目的就是增加配送食品的社會服務公司重視食品質量的力度,老師這個群體的戰鬥力,是人都知道。所以市一中的學生餐質量曆來是是市內一流,沒有出過一次問題。
學校領導還因此項規定的認真執行,讓市一中在學生家長中和教育係統內部得到一致好評。類似經驗已經被開始廣泛推廣到更多的學校。
劉老師和同行的幾位女教師吃過午飯,大家分散在辦公室午休,其實老師們有專門的午休宿舍可以躺下來,有空調設施的專門宿舍進行午休,但那是男老師比較喜歡。
女老師好多都不太午睡,她們哪怕再困,趴在辦公桌上眯一會就活力四射。
“嗯,這不是昨晚小晨那件事?”劉老師點開鏈接,電腦上出現轉自東海新聞的視頻。
劉老師看著視頻裏醫護人員抬著的兒子急奔,她控製不住用手捂住自己的嘴巴哭了出來。
“劉老師,劉老師!你怎麽了?”旁邊幾位老師聽到劉老師哭聲,趕緊起身跑過來,圍在劉老師周圍焦急地詢問道。
劉老師指著電腦,哭著說,那是我兒子!然後,劉老師大哭。
昨晚劉老師一夜沒睡,林國棟又一直安慰,劉老師強忍沒有發作,今天早上看著兩個女兒上學,劉老師也沒時間考慮林晨的傷情,這會在看到視頻裏的兒子一動不動被醫護人員抬著在擔架上,劉老師崩潰了!
“你兒子?”旁邊圍著的老師們,有的關注劉老師哭泣,忙著遞紙巾,有的扶著並在劉老師的後背輕拍。
有的把劉老師觀看的視頻迴放。隨著視頻迴放,幾句話讓周圍的老師聽明白了,原來新聞裏魚躍救工友的民工就是劉老師兒子林晨。
“劉老師,你不要激動,先緩一緩。新聞裏不是有畫麵,林晨還能接受記者采訪,不會有大事,你不要太激動。”
一個老教師比較有經驗,她在關注劉老師的同時也看完了新聞報道,看見了林晨接受采訪的畫麵。
“劉老師兒子不是在東海交通大學讀書嗎?怎麽會去工地打工?”一個戴眼鏡的老師問道。
“是啊,他還是前幾年岩縣的高考狀元,全市第三名!比我們學校當年最好的學生考分還高。東海交通大學是全國有名的大學,排名很高的。”另一個老師說。
“劉老師兒子是在東海交通大學讀書,不過三年前去當兵了,好像去年退伍的,現在應該大學還沒畢業。過年時大家見過的,長得蠻高,還很帥!”一位和劉老師關係密切的老師說。
隨著大家安慰,劉老師也控製住情緒,沒有再發出哭聲。隻是難過,眼睛紅紅地,眼角還有淚水流出。
“劉老師,擦擦”旁邊遞紙巾的老師也兩眼發紅,看到劉老師難過的表情,她也覺得眼角發酸,圍著的這幾位都是女教師,也都是媽媽。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傷,哪個媽媽好受?
市一中雖然是重點中學,但是教師辦公室還是延續以前學校的習慣,喜歡用教室做辦公室。
學校按學科設置辦公室,一個辦公室能放下兩兩相對的好幾排辦公桌。十幾個老師在一間辦公室是常態,大家辦公桌上最常見的是堆得或高或低的學生作業本,老師交流起來也方便。
隻有部分行政領導才有小辦公室的配備。普通任課老師還不喜歡在小辦公室坐,說沒有交流對象,不習慣。
老師這個職業絕大多數人表達能力強,大家都喜歡說。這也是職業病。都是能說的為啥要分開辦公,聚在一起多好?女老師尤其喜歡。
這不,老師集中辦公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劉老師在大家七嘴八舌的勸慰中恢複過來。停止了哭泣,還要準備答老師問。
世上的媽媽都是同一種動物,麵對自己孩子,不分文化高低,基本反應都是一樣一樣的。
不信,你到街上看看,哪個小孩跌了,摔了,首先發出聲音的,哪個不是不同品種的媽媽?她們有共識: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這一堆媽媽,都一樣。
劉老師調整心情,耐心細致地迴答老師們的各種關於林晨的提問。恨不得把林晨從會叫媽媽開始,到退伍迴家,今年春節在老家過完節後離家的全過程講述了一遍。
劉老師思維縝密,口才優良,隨著講述,她的情緒逐漸穩定。隻不過所有老師們都不清楚,林晨怎麽就出現在工地上了呢?劉老師自己也很困惑。懸念待解。
差不多一節課的時間,圍著劉老師的同事們才重新迴到自己的座位,電腦劈裏啪啦的按鍵聲替代了大家的交談和驚歎。
劉老師也恢複平靜,準備去上課了。校園裏傳來眼保健操的音樂,第三節課上課的時間到了。
劉老師沒有受兒子受傷住院影響,順利地完成上午兩節課的教學任務。
中午下課鈴聲響起,劉老師也離開教室返迴教師辦公室。一邊走,一邊還要小心躲避剛剛成為高中生還興奮不已的那些半大小子。
他們剛認識一群新的小夥伴。七嘴八舌的講話,下課了就和螃蟹一樣並排著橫行霸道!三四個,四五個的橫成一排,霸占著整個走廊。
劉老師花了比平時多一倍的時間才走完正常七八分鍾就能走完的迴教師辦公室的路程。有著多年教學經驗的劉老師知道,類似今天這樣的情況還會持續幾天,等新生開過第一次班會後就會消失。
因為新生第一次班會,班主任老師一定會豎立權威,進行學生校內安全教育。此類現象隻會在每年新生入校的第一學期時出現幾天。
所以老資格教師都不會生氣,這好比成群的候鳥,一年一次的聚集,很快就會恢複平靜。年輕人都是這樣過來的。
迴到辦公室,老師們開始結伴前往教師餐廳午餐,這是市一中的傳統,因為學生餐有社會服務機構配送。學校領導號召所有校內教師自費吃配送公司準備的和學生一樣的菜品和主食。
學校這麽做的目的就是增加配送食品的社會服務公司重視食品質量的力度,老師這個群體的戰鬥力,是人都知道。所以市一中的學生餐質量曆來是是市內一流,沒有出過一次問題。
學校領導還因此項規定的認真執行,讓市一中在學生家長中和教育係統內部得到一致好評。類似經驗已經被開始廣泛推廣到更多的學校。
劉老師和同行的幾位女教師吃過午飯,大家分散在辦公室午休,其實老師們有專門的午休宿舍可以躺下來,有空調設施的專門宿舍進行午休,但那是男老師比較喜歡。
女老師好多都不太午睡,她們哪怕再困,趴在辦公桌上眯一會就活力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