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獵戶也是個精細的漢子,他聽了麻三兒的吩咐,當即便點齊了五十名鄉勇,身藏短刃,便偷偷望西山坳而來。
他們到得山坳之時,時辰尚早,於是便命鄉勇四下圍護定了,自己則攀藤扶葛,下到山坳中來觀看。
但見濃密的樹叢之間,隱約可見馬兒在閑走吃草,成垛的刀槍也散放各處,內中亦有十數名團勇在看管馬匹,卻是各個閑散、安逸,正三個一群,五個一夥兒的下棋、抽煙。
獵戶見對方看管的人數不多,當即一聲唿哨,率領著一眾鄉勇蜂擁而上,先將這十幾個人拿了,又四下收攏馬匹、軍器,準備盡快逃離。
可是他卻有些愛小,眼見眾馬匹各個膘肥體壯,端的是拉了這個,放不下那個,如此挑來選去,可就耽誤時辰了。
可就在他抓人的當口,卻獨獨漏了一個在林中方便的,見事不諧,便直接逃到了主家處,報說明白。
那竇衝,並不曾被猛虎傷了分毫,此時正與一眾手下在屋中猜拳行令,忽聞報,說什麽馬匹被搶,便仰仗著三分酒氣,也不顧倫理道義,隻是心中一味惱恨麻三兒,就夥同了幾十名團勇,一窩蜂的前來爭搶。
此時獵戶亦恰好離了山坳,卻與竇衝撞個正著,兩下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不由分說便爭競起來。
可獵戶乃是個在山嶺間混飯吃的,箭法雖然出眾,卻不善臨敵廝殺,十幾個迴合下來,竟噓噓帶喘,手中樸刀堪堪抵敵不住,隻得撇下鄉勇,落荒而走。
那竇衝一戰得勝,正撞著了傲氣處,哪裏肯舍,隻顧大踏步趕將來。
那獵戶正自慌慌而走,卻恰好撞見聞聲而來的王大愣,急忙高喊救命。
王大愣聽聞,識得是自家人聲音,急忙讓過獵戶,手橫大棍,擋住了竇衝的去路。
這竇衝卻也是個不知死的畜生,見了王大愣,有心欺他憨傻,便搖動花槍,前來廝殺。
而王大愣竟自不躲不閃,眼見他衝至近前,忽而提起渾鐵頂門杠,摟頭蓋臉,直砸將下來。
這條頂門杠,上秤稱一稱足有百十斤重,此時借著慣性砸來,哪裏是竇衝能招架得住的,他正自使個二郎擔山勢,向外格擋,卻聽得“啪嚓”,“撲哧”一通的亂響,不但槍杆折斷,就連他自己亦被劃破額角,登時鮮血崩流。
竇衝隻得撇了花槍,轉身欲走,卻早被一眾鄉勇團團圍住,不分青紅皂白,一通的拳打腳踢,直打得他口鼻躥血,衣衫盡破,隻好俯伏在地,不住的唿喊救命。
他帶來的人多,早有那腿快的,飛報竇武得知。
竇武那是護弟心切呀,雖然知道自家兄弟不地道,可也顧不了許多了,便即點起三百團勇,搖旗呐喊殺來。
這王大愣正自殺的興起,卻是犯了牛勁,見有援兵到來,便將麻三兒的叮囑丟到了九霄雲外,隻顧掄棍向前,截住來人廝殺。
這二人卻正是敵手,但見
“閃亮樸刀飛身起,渾鐵大棍頂頭迎。一來一往無高下,一去一還鬼神驚。
無高下者無敵手,鬼神驚來天地愁。自古隻有衝天將,焉把善惡論不休。
若論善惡是書生,不論善惡是冤仇。冤仇易解不宜結,結得怨仇不可歇。
不可歇時無優勝,兩敗俱傷惹人輕。”
當下這兩個是各逞本事,鬥得難分難解,直殺得日月無光天昏暗,飛沙走石鬼神驚。
竇武見不能取勝,當下賣個破綻,誘得王大愣舉棍劈頭砸下,卻閃個身,將手中樸刀來砍,不料王大愣卻徑自不躲不閃,輕舒鐵臂,直接就扣住了竇武的脈門。
爭搶間,竇武的樸刀先折斷了,他索性棄了兵刃,掄拳就打。
王大愣也不示弱,順手撇了鐵棍,舉拳相迎。
這兩個各逞本事,捉對兒廝打,卻忽聽兩方喊聲大舉,有無數人馬卷地而來,卻是竇文與麻三兒各接了戰報,統鄉勇前來接應了。
雙方在閑常時便有摩擦,此時相見更不答話,擼胳膊挽袖子就要上前動手,卻恰有一馬如飛而至,直衝在兩方之間,鄉勇們定睛細看,卻是竇家老四飛馬前來解圍了。
他雖貌不驚人,顏不出眾,卻素來剛正不阿,嫉惡如仇,故而頗有人望,見是他到來,眾人便隻是鼓噪喧嚷,卻無人再敢踏前半步了。
緊接著又有一輛馬車,如飛而至,車上端坐著一位老人,銀須飄擺,皓首重額,一望便知,那是竇融他老人家到了。
眾團勇見是頭人到了,便紛紛偃旗息鼓,不再鼓噪呐喊了,偌大一片區域竟鴉雀無聲,即便掉根針,那也能聽得見。
竇融見雙方歇手,這才長出了一口氣,他喚過竇衝,問明了原委,便要人前訓子。
幸而被麻三兒等人勸住,這才命人將他載迴家去,用藥調治,更要閉門讀書,重新做人。
繼而他又望向麻三兒,尚未開口,卻幾乎墮下淚來。麻三兒見狀,急忙搶先說道:
“老人家,我等幾人在走投無路之時,蒙您開恩收留,便是這條命給了您也抵不過的。
現如今我們買了幾匹好馬,正要與眾兄弟分享,而今馬匹俱在,正好二一添作五,各取一半,好叫那羅刹教得知,我等同仇敵愾,固若金湯,絕不是此等醜類敢小覷的。
老人家,我等雖未結拜,卻也敬您如父,此言出自真心,倘有二心,天人共戮。”
這番話直說得慷慨激昂,催人淚下,聞者無不動容,就連陣上的竇文、竇武也羞愧得無地自容,正欲悄悄退走,卻早有人牽過馬來,叫二人點數過目。
二人見實在難為,正尷尬間,幸而成瘸子趕到,便叫麻三兒先收了馬匹,待日後從長計議。
眾人見麻三兒進退得當,張弛有度,當下無不佩服,便各自罷了兵,重修舊好,預備共禦外敵。
麻三兒一方雖是傷了虎妖與王大愣二人,卻能換得兩下修好,便是十萬黃金也難達成的。
他心中高興,一路上與人有說有笑,比及返迴了寨子,卻不見柴禾的蹤影。
麻三兒還道是他貪玩兒成性,又獨自跑到什麽地方快活去了,就沒有多想,不料到得第二日,卻仍是不見柴禾的蹤影。
眾人這才慌了,遍尋無果之際,卻忽然就接到了羅刹教的飛鴿傳書,說是惡靈天師有意接納,已將柴禾帶到羅刹教去了。
圍中聞訊,盡皆嘩然,有的說此乃羅刹教的調虎離山之計,欲將麻三兒等人引至險途,再行加害;有的則說柴禾慣常貪圖小利,必是受了賊人的誘惑,便有意投了羅刹教;更有甚者傳言,說柴禾早就是羅刹教派在圍中的探子,此番離去定然要引得大軍前來,將竇家圍子變成一場屍山血河,無論人畜雞犬,就不會放走了一個呀。
如此輿論洶洶,難免人心散亂,連日來麻三兒等人就被推到風口浪尖兒了。
可憑心而論,麻三兒倒不擔心自己的這位兄弟能投什麽羅刹教,此人一向機敏,又頗具俠肝義膽,怎麽會說變就變呢?
可此一番被擒,料來也是兇多吉少的,他多次壞了惡靈天師的陰謀詭計,必被銜恨,如不盡快相救,恐怕就要與眾兄弟人鬼殊途了。
可左近的鄉民,並無一人見到柴禾離開,正不知羅刹教用的什麽妖術邪法兒,竟將他擒了,現如今又該到哪裏去找尋呢?
他如坐針氈,徹夜憂思,卻依舊毫無頭緒,正疑慮間,忽然成瘸子來訪,告知他東山之上有一位道長,善會捉鬼測字,聞風賣卜,而今正可以去求他,斷一斷柴禾的去向和運數。
麻三兒聞言,雖覺荒唐,卻也覺著可以勉強一試,便備兩匹快馬,與成瘸子一並奔往東山。
一路上但見那觀不盡的野草閑花,山獸飛鳥,可他二人卻無心賞玩,隻是快馬加鞭,不一時便來到了東山。
山外正有一處石揭,上有“山中有聖賢”五個大字,正不知誰人所刻,他二人自不敢拉馬直上,隻得將馬兒拴束在山下,再拾級而上。
但見山中幽靜清雅,怪石嶙峋,野花妖嬈,蒼鬆挺立,端的是個修身養性的好去處啊。
二人直到山上,早有觀中的道童稽首迎接,將他們引進觀來,卻見流水潺潺,清雅飄逸,又一個勝似仙境的高雅所在。
須臾間道童獻上茶來,內裏便有一位道長出來相見,麻三兒慌忙取出早已備好的十兩黃金,卻被那道長婉拒了,隨即一掃拂塵,開言道:
“無量天尊,貧道雖然居於荒山窮穀之中,卻也識得英雄豪傑。
觀您的麵色,輕靈中自帶冷峻,必是位殺伐果斷的好漢。
可眉宇間又似有愁容,且不妨對貧道說說,也好為二位分憂解難呐。”
麻三兒見他為人爽利,一開口便道出了心中隱憂,卻不似一般的唯利是圖之人,隻知打啞謎、出誑語,套取錢財,不免心中欽佩,當即抱拳拱手道:
“小可久聞道長大才,今番相見當真三生有幸。
若論小可如此的一點憂思,倒也不配前來叨擾,隻不過此事關乎小可兄弟的性命,因而不得不前來拜望。”
當下他便將自己的身世與遭遇一五一十的講了,雖然在講到自己乃欽犯之身時不免惴惴,卻也沒有絲毫隱瞞,直將一顆心都翻出來給對方看了。那道長聽罷,卻是微笑頷首,隨即便說道:
“想那羅刹教,都是些弭耳醜類,必不為天地所容。
眼下雖是強橫,卻也不足為懼。貧道已知你心中的顧慮了,便隨我入內房來,且看你那位兄弟他的生死運數如何?”
言罷,他便起身直入內堂,麻三兒與成瘸子自然緊緊相隨,到得了內堂之中,道長便命童兒取過一個銅盆,向裏麵傾滿井水,又將一枚紙符浸入其中,待其沉入了盆底,便取過一條手巾,將之覆於水麵之上。
做罷了這些,道長便以手畫天,口中則念念有詞,漸漸的入了定了。
從旁觀看的麻三兒跟成瘸子,雖是看得不明所以,卻不敢出言打擾,眼見得銅盆之內,並無異狀,心下可難免有些著急了。
可恰在此時,銅盆之內就忽然起了一陣波瀾,這陣波瀾漸漸的蕩漾開,仿佛正有什麽東西自水中浮上來。
麻三兒與成瘸子盡皆心驚不已,正要退步躲開,卻見那枚紙符,早已浮到了水麵,隱藏於麵巾之下了。
與此同時那麵巾之上竟同時顯出了一副圖畫,粗看之時模糊難辨,可細辨之下,卻恰似一個人形,正自漸行漸遠,漸行漸遠,正不知主何吉兇。
過了良久,道長方睜開雙眼道:
“唉,天下紛擾,卻不知幾時得休。隻是生靈塗炭,謂為可惜呀。”
言罷,他便擎起桌上的茶盞,呷了一口,卻早撩撥得麻三兒心癢難耐,急忙問道:
“道長,想我輩正為鏟奸除惡而來,端的為百姓,為生靈,卻無心殺伐。但不知我的兄弟現在何方?生死如何?”
那道長聞言,便又歎了一口氣道:
“依貧道來看,他並無大礙,倒是你等預行解救,前途卻頗為兇險。不過我這裏尚有一道古符,你等可將其帶在身邊,倘到急難時,必有用處。”
麻三兒則連忙追問道:
“可是道長,我等又該去哪裏解救呢?”
隻見道長將手中的拂塵一擺,道:
“若要尋憂辨分曉,一去西方便得知。”
言罷,他便贈給二人一麵紙符,叫他們貼身藏了,又命小道童將他們送出觀外,就不再理會了。
二人拾階下山,迴頭觀望,卻是黃花滿地,早已看不見道觀的所在了,隻是腰間的紙符儼然,誰又能說方才那都是夢境呢?
他們望著山上拜了四拜,這才行至了山下,卻見兩匹馬兒正自悠閑吃草,便雙雙騎了,一同迴鄉裏來。
家中眾人正等的焦躁,王大愣更是心急如焚,見他二人到了,急忙搶上前去,拉了馬,便急不可耐的開口動問,此去尋訪端的如何了?
麻三兒則將道長所言一五一十的說了,末了方道:
“我等不能坐視兄弟遇險而不顧,正要去西方尋找。此去前路兇險,卻又放心不下家裏,端的如何是好?”
旁邊早閃出虎妖和獵戶稟道:
“三哥勿憂。且盡可放心前去,此地便有我等來把守,萬無一失。隻是既然前路兇險,卻該由何人陪您前往呢?”
一旁的王大愣則嚷道:
“哪消這等聒噪。隻是俺陪著便是了。”
成瘸子也道:
“我傻兄弟說的沒錯,隻是由我們二人陪同便是了。家中自有獵戶、虎妖賢弟和我格格妹子扶持,料來也沒有大礙的。”
眾人爭講了一番,最後便確定由成瘸子與王大愣陪同麻三兒前往,家中的鄉勇自由獵戶與虎妖統帶,六格格則暫居在竇融家裏。
既然分派定了,麻三兒便不做停留,天未明時已備了三匹快馬,各揣了短刃,就離開了圍子。
不料想,此一去正是那,“一體海闊憑魚躍,飄渺天高任鳥飛。禍福本是由心定,古來征戰幾人迴。”
他們到得山坳之時,時辰尚早,於是便命鄉勇四下圍護定了,自己則攀藤扶葛,下到山坳中來觀看。
但見濃密的樹叢之間,隱約可見馬兒在閑走吃草,成垛的刀槍也散放各處,內中亦有十數名團勇在看管馬匹,卻是各個閑散、安逸,正三個一群,五個一夥兒的下棋、抽煙。
獵戶見對方看管的人數不多,當即一聲唿哨,率領著一眾鄉勇蜂擁而上,先將這十幾個人拿了,又四下收攏馬匹、軍器,準備盡快逃離。
可是他卻有些愛小,眼見眾馬匹各個膘肥體壯,端的是拉了這個,放不下那個,如此挑來選去,可就耽誤時辰了。
可就在他抓人的當口,卻獨獨漏了一個在林中方便的,見事不諧,便直接逃到了主家處,報說明白。
那竇衝,並不曾被猛虎傷了分毫,此時正與一眾手下在屋中猜拳行令,忽聞報,說什麽馬匹被搶,便仰仗著三分酒氣,也不顧倫理道義,隻是心中一味惱恨麻三兒,就夥同了幾十名團勇,一窩蜂的前來爭搶。
此時獵戶亦恰好離了山坳,卻與竇衝撞個正著,兩下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不由分說便爭競起來。
可獵戶乃是個在山嶺間混飯吃的,箭法雖然出眾,卻不善臨敵廝殺,十幾個迴合下來,竟噓噓帶喘,手中樸刀堪堪抵敵不住,隻得撇下鄉勇,落荒而走。
那竇衝一戰得勝,正撞著了傲氣處,哪裏肯舍,隻顧大踏步趕將來。
那獵戶正自慌慌而走,卻恰好撞見聞聲而來的王大愣,急忙高喊救命。
王大愣聽聞,識得是自家人聲音,急忙讓過獵戶,手橫大棍,擋住了竇衝的去路。
這竇衝卻也是個不知死的畜生,見了王大愣,有心欺他憨傻,便搖動花槍,前來廝殺。
而王大愣竟自不躲不閃,眼見他衝至近前,忽而提起渾鐵頂門杠,摟頭蓋臉,直砸將下來。
這條頂門杠,上秤稱一稱足有百十斤重,此時借著慣性砸來,哪裏是竇衝能招架得住的,他正自使個二郎擔山勢,向外格擋,卻聽得“啪嚓”,“撲哧”一通的亂響,不但槍杆折斷,就連他自己亦被劃破額角,登時鮮血崩流。
竇衝隻得撇了花槍,轉身欲走,卻早被一眾鄉勇團團圍住,不分青紅皂白,一通的拳打腳踢,直打得他口鼻躥血,衣衫盡破,隻好俯伏在地,不住的唿喊救命。
他帶來的人多,早有那腿快的,飛報竇武得知。
竇武那是護弟心切呀,雖然知道自家兄弟不地道,可也顧不了許多了,便即點起三百團勇,搖旗呐喊殺來。
這王大愣正自殺的興起,卻是犯了牛勁,見有援兵到來,便將麻三兒的叮囑丟到了九霄雲外,隻顧掄棍向前,截住來人廝殺。
這二人卻正是敵手,但見
“閃亮樸刀飛身起,渾鐵大棍頂頭迎。一來一往無高下,一去一還鬼神驚。
無高下者無敵手,鬼神驚來天地愁。自古隻有衝天將,焉把善惡論不休。
若論善惡是書生,不論善惡是冤仇。冤仇易解不宜結,結得怨仇不可歇。
不可歇時無優勝,兩敗俱傷惹人輕。”
當下這兩個是各逞本事,鬥得難分難解,直殺得日月無光天昏暗,飛沙走石鬼神驚。
竇武見不能取勝,當下賣個破綻,誘得王大愣舉棍劈頭砸下,卻閃個身,將手中樸刀來砍,不料王大愣卻徑自不躲不閃,輕舒鐵臂,直接就扣住了竇武的脈門。
爭搶間,竇武的樸刀先折斷了,他索性棄了兵刃,掄拳就打。
王大愣也不示弱,順手撇了鐵棍,舉拳相迎。
這兩個各逞本事,捉對兒廝打,卻忽聽兩方喊聲大舉,有無數人馬卷地而來,卻是竇文與麻三兒各接了戰報,統鄉勇前來接應了。
雙方在閑常時便有摩擦,此時相見更不答話,擼胳膊挽袖子就要上前動手,卻恰有一馬如飛而至,直衝在兩方之間,鄉勇們定睛細看,卻是竇家老四飛馬前來解圍了。
他雖貌不驚人,顏不出眾,卻素來剛正不阿,嫉惡如仇,故而頗有人望,見是他到來,眾人便隻是鼓噪喧嚷,卻無人再敢踏前半步了。
緊接著又有一輛馬車,如飛而至,車上端坐著一位老人,銀須飄擺,皓首重額,一望便知,那是竇融他老人家到了。
眾團勇見是頭人到了,便紛紛偃旗息鼓,不再鼓噪呐喊了,偌大一片區域竟鴉雀無聲,即便掉根針,那也能聽得見。
竇融見雙方歇手,這才長出了一口氣,他喚過竇衝,問明了原委,便要人前訓子。
幸而被麻三兒等人勸住,這才命人將他載迴家去,用藥調治,更要閉門讀書,重新做人。
繼而他又望向麻三兒,尚未開口,卻幾乎墮下淚來。麻三兒見狀,急忙搶先說道:
“老人家,我等幾人在走投無路之時,蒙您開恩收留,便是這條命給了您也抵不過的。
現如今我們買了幾匹好馬,正要與眾兄弟分享,而今馬匹俱在,正好二一添作五,各取一半,好叫那羅刹教得知,我等同仇敵愾,固若金湯,絕不是此等醜類敢小覷的。
老人家,我等雖未結拜,卻也敬您如父,此言出自真心,倘有二心,天人共戮。”
這番話直說得慷慨激昂,催人淚下,聞者無不動容,就連陣上的竇文、竇武也羞愧得無地自容,正欲悄悄退走,卻早有人牽過馬來,叫二人點數過目。
二人見實在難為,正尷尬間,幸而成瘸子趕到,便叫麻三兒先收了馬匹,待日後從長計議。
眾人見麻三兒進退得當,張弛有度,當下無不佩服,便各自罷了兵,重修舊好,預備共禦外敵。
麻三兒一方雖是傷了虎妖與王大愣二人,卻能換得兩下修好,便是十萬黃金也難達成的。
他心中高興,一路上與人有說有笑,比及返迴了寨子,卻不見柴禾的蹤影。
麻三兒還道是他貪玩兒成性,又獨自跑到什麽地方快活去了,就沒有多想,不料到得第二日,卻仍是不見柴禾的蹤影。
眾人這才慌了,遍尋無果之際,卻忽然就接到了羅刹教的飛鴿傳書,說是惡靈天師有意接納,已將柴禾帶到羅刹教去了。
圍中聞訊,盡皆嘩然,有的說此乃羅刹教的調虎離山之計,欲將麻三兒等人引至險途,再行加害;有的則說柴禾慣常貪圖小利,必是受了賊人的誘惑,便有意投了羅刹教;更有甚者傳言,說柴禾早就是羅刹教派在圍中的探子,此番離去定然要引得大軍前來,將竇家圍子變成一場屍山血河,無論人畜雞犬,就不會放走了一個呀。
如此輿論洶洶,難免人心散亂,連日來麻三兒等人就被推到風口浪尖兒了。
可憑心而論,麻三兒倒不擔心自己的這位兄弟能投什麽羅刹教,此人一向機敏,又頗具俠肝義膽,怎麽會說變就變呢?
可此一番被擒,料來也是兇多吉少的,他多次壞了惡靈天師的陰謀詭計,必被銜恨,如不盡快相救,恐怕就要與眾兄弟人鬼殊途了。
可左近的鄉民,並無一人見到柴禾離開,正不知羅刹教用的什麽妖術邪法兒,竟將他擒了,現如今又該到哪裏去找尋呢?
他如坐針氈,徹夜憂思,卻依舊毫無頭緒,正疑慮間,忽然成瘸子來訪,告知他東山之上有一位道長,善會捉鬼測字,聞風賣卜,而今正可以去求他,斷一斷柴禾的去向和運數。
麻三兒聞言,雖覺荒唐,卻也覺著可以勉強一試,便備兩匹快馬,與成瘸子一並奔往東山。
一路上但見那觀不盡的野草閑花,山獸飛鳥,可他二人卻無心賞玩,隻是快馬加鞭,不一時便來到了東山。
山外正有一處石揭,上有“山中有聖賢”五個大字,正不知誰人所刻,他二人自不敢拉馬直上,隻得將馬兒拴束在山下,再拾級而上。
但見山中幽靜清雅,怪石嶙峋,野花妖嬈,蒼鬆挺立,端的是個修身養性的好去處啊。
二人直到山上,早有觀中的道童稽首迎接,將他們引進觀來,卻見流水潺潺,清雅飄逸,又一個勝似仙境的高雅所在。
須臾間道童獻上茶來,內裏便有一位道長出來相見,麻三兒慌忙取出早已備好的十兩黃金,卻被那道長婉拒了,隨即一掃拂塵,開言道:
“無量天尊,貧道雖然居於荒山窮穀之中,卻也識得英雄豪傑。
觀您的麵色,輕靈中自帶冷峻,必是位殺伐果斷的好漢。
可眉宇間又似有愁容,且不妨對貧道說說,也好為二位分憂解難呐。”
麻三兒見他為人爽利,一開口便道出了心中隱憂,卻不似一般的唯利是圖之人,隻知打啞謎、出誑語,套取錢財,不免心中欽佩,當即抱拳拱手道:
“小可久聞道長大才,今番相見當真三生有幸。
若論小可如此的一點憂思,倒也不配前來叨擾,隻不過此事關乎小可兄弟的性命,因而不得不前來拜望。”
當下他便將自己的身世與遭遇一五一十的講了,雖然在講到自己乃欽犯之身時不免惴惴,卻也沒有絲毫隱瞞,直將一顆心都翻出來給對方看了。那道長聽罷,卻是微笑頷首,隨即便說道:
“想那羅刹教,都是些弭耳醜類,必不為天地所容。
眼下雖是強橫,卻也不足為懼。貧道已知你心中的顧慮了,便隨我入內房來,且看你那位兄弟他的生死運數如何?”
言罷,他便起身直入內堂,麻三兒與成瘸子自然緊緊相隨,到得了內堂之中,道長便命童兒取過一個銅盆,向裏麵傾滿井水,又將一枚紙符浸入其中,待其沉入了盆底,便取過一條手巾,將之覆於水麵之上。
做罷了這些,道長便以手畫天,口中則念念有詞,漸漸的入了定了。
從旁觀看的麻三兒跟成瘸子,雖是看得不明所以,卻不敢出言打擾,眼見得銅盆之內,並無異狀,心下可難免有些著急了。
可恰在此時,銅盆之內就忽然起了一陣波瀾,這陣波瀾漸漸的蕩漾開,仿佛正有什麽東西自水中浮上來。
麻三兒與成瘸子盡皆心驚不已,正要退步躲開,卻見那枚紙符,早已浮到了水麵,隱藏於麵巾之下了。
與此同時那麵巾之上竟同時顯出了一副圖畫,粗看之時模糊難辨,可細辨之下,卻恰似一個人形,正自漸行漸遠,漸行漸遠,正不知主何吉兇。
過了良久,道長方睜開雙眼道:
“唉,天下紛擾,卻不知幾時得休。隻是生靈塗炭,謂為可惜呀。”
言罷,他便擎起桌上的茶盞,呷了一口,卻早撩撥得麻三兒心癢難耐,急忙問道:
“道長,想我輩正為鏟奸除惡而來,端的為百姓,為生靈,卻無心殺伐。但不知我的兄弟現在何方?生死如何?”
那道長聞言,便又歎了一口氣道:
“依貧道來看,他並無大礙,倒是你等預行解救,前途卻頗為兇險。不過我這裏尚有一道古符,你等可將其帶在身邊,倘到急難時,必有用處。”
麻三兒則連忙追問道:
“可是道長,我等又該去哪裏解救呢?”
隻見道長將手中的拂塵一擺,道:
“若要尋憂辨分曉,一去西方便得知。”
言罷,他便贈給二人一麵紙符,叫他們貼身藏了,又命小道童將他們送出觀外,就不再理會了。
二人拾階下山,迴頭觀望,卻是黃花滿地,早已看不見道觀的所在了,隻是腰間的紙符儼然,誰又能說方才那都是夢境呢?
他們望著山上拜了四拜,這才行至了山下,卻見兩匹馬兒正自悠閑吃草,便雙雙騎了,一同迴鄉裏來。
家中眾人正等的焦躁,王大愣更是心急如焚,見他二人到了,急忙搶上前去,拉了馬,便急不可耐的開口動問,此去尋訪端的如何了?
麻三兒則將道長所言一五一十的說了,末了方道:
“我等不能坐視兄弟遇險而不顧,正要去西方尋找。此去前路兇險,卻又放心不下家裏,端的如何是好?”
旁邊早閃出虎妖和獵戶稟道:
“三哥勿憂。且盡可放心前去,此地便有我等來把守,萬無一失。隻是既然前路兇險,卻該由何人陪您前往呢?”
一旁的王大愣則嚷道:
“哪消這等聒噪。隻是俺陪著便是了。”
成瘸子也道:
“我傻兄弟說的沒錯,隻是由我們二人陪同便是了。家中自有獵戶、虎妖賢弟和我格格妹子扶持,料來也沒有大礙的。”
眾人爭講了一番,最後便確定由成瘸子與王大愣陪同麻三兒前往,家中的鄉勇自由獵戶與虎妖統帶,六格格則暫居在竇融家裏。
既然分派定了,麻三兒便不做停留,天未明時已備了三匹快馬,各揣了短刃,就離開了圍子。
不料想,此一去正是那,“一體海闊憑魚躍,飄渺天高任鳥飛。禍福本是由心定,古來征戰幾人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