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攻取太平
重生元末,朱元璋被我爆錘 作者:逆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攻下當塗縣,天色已晚,數萬郭家軍暫時入城休整。
“目今元室失德,天下大亂,值此危難之際,兩位能盡忠職守,本帥頗為感動,不知你們可願投奔本帥,共襄大業?”
當塗縣城縣衙。
郭洺一身戎裝,在數百親兵簇擁下,來到衙門大堂,挑了把官帽椅坐下,緩緩開口,對堂下的元將靳義、納哈出道。
要說這靳義和納哈出,能力雖然一般,但在元朝一班豬狗不如的官吏中,也算是有點良心了,明知道打不過郭家軍,還有出兵的勇氣。
郭洺因此決定招降二人,給天下蒙元官吏做個榜樣,以減少將來攻打其他州縣的難度。
不料這兩名元將都是硬骨頭,並不願意投降。
靳義白了郭洺一眼,不屑道:“本官生是大元官,死是大元鬼,豈會投降你們這些蟻賊?”
納哈出亦搖頭道:“我主在北,絕不南麵事人,爾等要殺便殺,何必多言?”
郭洺聞言,頓時臉色一變,冷笑道:“好好好,都是好樣的。”
見郭洺生氣,一旁的李善長小聲道:“上位,這兩人在元廷素有賢名,殺了他們隻怕對上位名聲不好,不如把他們放了,這樣不但能博取名望,還能增加其他元朝官吏對咱們的好感。”
郭洺翻了白眼道:“先生此言差矣,既然這兩人一心求死,我成全他們就是,順便也告訴那些蒙元的遺老遺少,不肯跟本帥合作是什麽下場。”
“來人,將這兩名韃子官推出去,斬首示眾!”
郭洺是看過曆史劇本的,心中對靳義和納哈出的人生軌跡一清二楚。靳義倒也罷了,納哈出是一定要殺的,斷不能留。
納哈出此人,乃是世襲的元朝萬戶,和先前兵敗自盡的魯國王朵兒隻同出一脈,說起來都是當年成吉思汗帳下四傑之一木華黎的後裔。
在原來那個時空的曆史上,當年的朱元璋攻下太平路,就是因為放走了納哈出,結果後來釀成大錯。
元朝滅亡後,納哈出跑到東北關外,利用自己木華黎後裔的身份,很快整合了遼東各大勢力,成了事實上的東北王,隨即與新建立的明朝敵對,殺掠明軍士兵將近兩萬,讓朱元璋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如今輪到郭洺處理此事,他自然不可能重蹈朱元璋的覆轍,當即下令,將不肯投降的靳義和納哈出就地斬殺。
…
處死兩名元將,郭洺領兵在當塗縣暫歇一夜,第二日開始兵分三路,一路由自己統領,繼續留守當塗縣城,另外兩路則分別交給徐達和胡大海指揮,命他們向西麵的蕪湖和繁昌進攻。
徐達、胡大海領命,各自率軍向西進發,二人一路上同樣沒遇到多少抵抗,沒幾日工夫,便成功替郭洺奪取了蕪湖、繁昌兩縣。
太平路總共就三座城池,攻下當塗、蕪湖、繁昌後,考慮到兵力不足,郭洺沒有繼續向周邊進兵,而是留在當地暫時休整。一麵著手擴軍,吸納附近的民夫丁壯,組建新軍;一麵讓李善長帶人清點元軍留下的糧草輜重、金銀財貨。
“怎麽樣,李先生,韃子在太平路留下了多少錢糧?”
“上位,這是在下帶人整理的賬簿,請上位過目。”
當塗縣衙,看到李善長等幕僚整理的帳冊後,郭洺差點沒被驚掉下巴。
“嘶……這江南一帶,真不愧是自古以來的財賦重地啊。”
一個小小的太平路,三個縣城,居然有高達三十萬石的糧草,比郭家軍之前搶到的所有糧草加起來都多。
郭洺簡直興奮得不知道該說什麽才好。
憑這三十萬石糧草,自己手裏的兵馬,完全可以再擴張一倍了。嘖嘖……光是太平路就如此,若是換成東邊的集慶路,豈不是還要更多?
怪不得曆史上朱元璋拿下太平路和集慶路後,馬上就從元末一眾草頭王中脫穎而出。
這換誰誰不得崛起。
…
時間一晃過去數日。
“諸位兄弟,本帥決定向東攻打集慶路,直取金陵城,各位有什麽建議,盡管提出來!”
中軍大營下,郭洺端坐正中,向周邊眾將詢問道。
徐達沉思良久,開口道:“上位,先前太平路的兵馬,大部分都去了集慶路,如今集慶路的元軍恐怕不下十萬,而這十萬人中,必定有相當一部分集中在金陵。”
郭洺皺眉道:“天德,你的意思,是建議本帥先把集慶路周邊的州縣攻下,再對金陵城徐徐圖之?”
“正是。”徐達點了點頭。
“徐大哥說得有道理,還是得慢慢來。”
“沒錯,金陵可不好打啊,咱們不能莽撞。”
聽了徐達的想法,眾將紛紛點頭附和,隻有常遇春不以為然,撇嘴道:
“我等在長江南岸,隻有太平路這一隅之地,東、西、南三麵,全都是元軍的地盤。如今欲平集慶,必須速戰速決,直取金陵,一旦時間拖得太久,周圍元軍聽到風聲,勢必會對我等合圍,那時又該如何?”
“胡說,我們不去打元軍,他們就燒香拜佛了,哪還有膽子敢包圍我們?”
“就是,論打仗,你姓常的還能比徐大哥更懂?”
常遇春加入郭洺團隊畢竟還時間不長,人脈和威望都比不上徐達,因此,即便此刻不少人都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卻還是用一種教訓的口吻斥責道。
“大家都靜一靜,其實常兄弟說的不無道理。”
郭洺更支持常遇春的觀點,見眾人群起而攻之,忙站起來替對方說話:“如今我軍南下,立足未穩,最好的辦法就是一鼓作氣,主動發起進攻!”
“金陵是座大城,曆史上有不少朝代在此建都,此城不論是對韃子還是對我們而言,皆意義非凡。如果我軍能順利將其拿下,不但能激勵全軍士氣,元朝其他州縣的官吏得知,也會聞風喪膽,不敢與我們對抗!”
眼看郭洺堅持要先攻打金陵,眾將領尷尬片刻,隻得紛紛拱手道:
“既是上位的決定,我等自然沒有異議。”
“目今元室失德,天下大亂,值此危難之際,兩位能盡忠職守,本帥頗為感動,不知你們可願投奔本帥,共襄大業?”
當塗縣城縣衙。
郭洺一身戎裝,在數百親兵簇擁下,來到衙門大堂,挑了把官帽椅坐下,緩緩開口,對堂下的元將靳義、納哈出道。
要說這靳義和納哈出,能力雖然一般,但在元朝一班豬狗不如的官吏中,也算是有點良心了,明知道打不過郭家軍,還有出兵的勇氣。
郭洺因此決定招降二人,給天下蒙元官吏做個榜樣,以減少將來攻打其他州縣的難度。
不料這兩名元將都是硬骨頭,並不願意投降。
靳義白了郭洺一眼,不屑道:“本官生是大元官,死是大元鬼,豈會投降你們這些蟻賊?”
納哈出亦搖頭道:“我主在北,絕不南麵事人,爾等要殺便殺,何必多言?”
郭洺聞言,頓時臉色一變,冷笑道:“好好好,都是好樣的。”
見郭洺生氣,一旁的李善長小聲道:“上位,這兩人在元廷素有賢名,殺了他們隻怕對上位名聲不好,不如把他們放了,這樣不但能博取名望,還能增加其他元朝官吏對咱們的好感。”
郭洺翻了白眼道:“先生此言差矣,既然這兩人一心求死,我成全他們就是,順便也告訴那些蒙元的遺老遺少,不肯跟本帥合作是什麽下場。”
“來人,將這兩名韃子官推出去,斬首示眾!”
郭洺是看過曆史劇本的,心中對靳義和納哈出的人生軌跡一清二楚。靳義倒也罷了,納哈出是一定要殺的,斷不能留。
納哈出此人,乃是世襲的元朝萬戶,和先前兵敗自盡的魯國王朵兒隻同出一脈,說起來都是當年成吉思汗帳下四傑之一木華黎的後裔。
在原來那個時空的曆史上,當年的朱元璋攻下太平路,就是因為放走了納哈出,結果後來釀成大錯。
元朝滅亡後,納哈出跑到東北關外,利用自己木華黎後裔的身份,很快整合了遼東各大勢力,成了事實上的東北王,隨即與新建立的明朝敵對,殺掠明軍士兵將近兩萬,讓朱元璋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如今輪到郭洺處理此事,他自然不可能重蹈朱元璋的覆轍,當即下令,將不肯投降的靳義和納哈出就地斬殺。
…
處死兩名元將,郭洺領兵在當塗縣暫歇一夜,第二日開始兵分三路,一路由自己統領,繼續留守當塗縣城,另外兩路則分別交給徐達和胡大海指揮,命他們向西麵的蕪湖和繁昌進攻。
徐達、胡大海領命,各自率軍向西進發,二人一路上同樣沒遇到多少抵抗,沒幾日工夫,便成功替郭洺奪取了蕪湖、繁昌兩縣。
太平路總共就三座城池,攻下當塗、蕪湖、繁昌後,考慮到兵力不足,郭洺沒有繼續向周邊進兵,而是留在當地暫時休整。一麵著手擴軍,吸納附近的民夫丁壯,組建新軍;一麵讓李善長帶人清點元軍留下的糧草輜重、金銀財貨。
“怎麽樣,李先生,韃子在太平路留下了多少錢糧?”
“上位,這是在下帶人整理的賬簿,請上位過目。”
當塗縣衙,看到李善長等幕僚整理的帳冊後,郭洺差點沒被驚掉下巴。
“嘶……這江南一帶,真不愧是自古以來的財賦重地啊。”
一個小小的太平路,三個縣城,居然有高達三十萬石的糧草,比郭家軍之前搶到的所有糧草加起來都多。
郭洺簡直興奮得不知道該說什麽才好。
憑這三十萬石糧草,自己手裏的兵馬,完全可以再擴張一倍了。嘖嘖……光是太平路就如此,若是換成東邊的集慶路,豈不是還要更多?
怪不得曆史上朱元璋拿下太平路和集慶路後,馬上就從元末一眾草頭王中脫穎而出。
這換誰誰不得崛起。
…
時間一晃過去數日。
“諸位兄弟,本帥決定向東攻打集慶路,直取金陵城,各位有什麽建議,盡管提出來!”
中軍大營下,郭洺端坐正中,向周邊眾將詢問道。
徐達沉思良久,開口道:“上位,先前太平路的兵馬,大部分都去了集慶路,如今集慶路的元軍恐怕不下十萬,而這十萬人中,必定有相當一部分集中在金陵。”
郭洺皺眉道:“天德,你的意思,是建議本帥先把集慶路周邊的州縣攻下,再對金陵城徐徐圖之?”
“正是。”徐達點了點頭。
“徐大哥說得有道理,還是得慢慢來。”
“沒錯,金陵可不好打啊,咱們不能莽撞。”
聽了徐達的想法,眾將紛紛點頭附和,隻有常遇春不以為然,撇嘴道:
“我等在長江南岸,隻有太平路這一隅之地,東、西、南三麵,全都是元軍的地盤。如今欲平集慶,必須速戰速決,直取金陵,一旦時間拖得太久,周圍元軍聽到風聲,勢必會對我等合圍,那時又該如何?”
“胡說,我們不去打元軍,他們就燒香拜佛了,哪還有膽子敢包圍我們?”
“就是,論打仗,你姓常的還能比徐大哥更懂?”
常遇春加入郭洺團隊畢竟還時間不長,人脈和威望都比不上徐達,因此,即便此刻不少人都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卻還是用一種教訓的口吻斥責道。
“大家都靜一靜,其實常兄弟說的不無道理。”
郭洺更支持常遇春的觀點,見眾人群起而攻之,忙站起來替對方說話:“如今我軍南下,立足未穩,最好的辦法就是一鼓作氣,主動發起進攻!”
“金陵是座大城,曆史上有不少朝代在此建都,此城不論是對韃子還是對我們而言,皆意義非凡。如果我軍能順利將其拿下,不但能激勵全軍士氣,元朝其他州縣的官吏得知,也會聞風喪膽,不敢與我們對抗!”
眼看郭洺堅持要先攻打金陵,眾將領尷尬片刻,隻得紛紛拱手道:
“既是上位的決定,我等自然沒有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