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陳丫頭休養好之後,李七安才迴到課堂。


    按照課程安排,這十四日的修煉內容是煉器,等到他進場,已經是開訓的第三日。


    因為煉器對自身的屬性有所限製,能進煉器場都是有火屬性加持的修武人。


    李七安嚴格的講並不算是火屬,但有無根火加持,也算是符合煉器的要求。


    陳丫頭沒必要強行往煉器這條路上硬鑽,她則是進了淨身場,陶冶情操去了。


    等到李七安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周圍其他學員早已經開始動手煉器,心中不禁湧起一股緊迫感。


    深吸一口氣,定了定神,開始按照墨老所教的方法,調動體內的無根火。


    無根火在他手中跳躍著,仿佛有了生命一般。


    斷凱長師眉頭一皺,這位學子剛進場,竟就能熟練運用火焰,而且看著手法竟遠超同階段的學員。


    無根火隨著少年的心意流轉,無根火時而變幻成熊熊烈焰,時而化為細微的火苗。


    他的手指靈活地舞動著,仿佛在彈奏一首美妙的樂曲。


    火焰的溫度逐漸升高,李七安小心翼翼地將一塊金屬放入其中,金屬開始融化,逐漸變得熾熱而柔軟。


    他用神識控製著火焰的力度和溫度,使金屬保持在最佳的熔煉狀態。


    在熔煉的過程中,李七安不斷地調整火焰的形態和大小,以確保金屬能夠均勻地受熱。


    額頭漸漸滲出細密的汗珠,但他的眼神依然專注,沒有絲毫的鬆懈。


    隨著時間的推移,金屬逐漸被塑造成了凝液,這是最基礎的煉器,對於師出墨老的李七安來說,太過容易。


    他繼續用火焰對金屬進行精細的加熱,左手運轉靈力確保金液能夠均勻地填滿模具的每個角落。


    隨著金液逐漸凝固,短刀的形狀開始清晰起來。


    李七安仔細觀察著短刀的每一個細節,用靈力感知著它的質地和紋理。


    輕輕地揮動著手中的工具,小心翼翼地雕琢著短刀的刀刃。


    每一刀都充滿了力量和技巧,使刀刃逐漸變得鋒利而光滑。


    在雕琢刀刃的過程中,李七安還融入了自己對煉器的理解,當然大部分還是墨老傳授,他希望自己鍛造的武器絕不是一件武器那麽簡單!


    經過長時間的精心打磨,短刀終於成型。


    刀刃閃爍著寒光,刀柄線條流暢,整體散發著一種獨特魅力。


    周圍的學員們紛紛圍過來,在其鍛造一半的時候,就吸引了目光,實在是李七安的手法太過嫻熟,完全不像是個新人。


    看到眾人的反應,李七安並未因此而驕傲自滿,他深知自己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相比於墨老這種煉器宗師來講,他連入門都算不上。


    一位學員好奇地問道:“你是怎麽做到的?這把短刀簡直太完美了!”


    聽到訊問,李七安也沒有太過隱瞞,既是學員,便是朋友。


    “其實,煉器需耐心和細心,每一次的錘煉、雕琢,都要全神貫注,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另一位學員插嘴道:“可是,你的手法如此嫻熟,難道有什麽秘訣嗎?”


    “沒有捷徑,多練”


    斷凱長師走了過來。他看著李七安手中的短刀,眼中閃過一絲讚賞。


    “這把短刀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準,不過,煉器的道路很長,需要不斷地探索,切莫驕傲自滿”


    煉器的道路宛如漫漫征途,充滿無盡的艱難險阻,煉器師持之以恆地探索未知領域,尋求技藝上的突破,方能大成。


    在這十五日裏,李七安埋頭苦幹,全身心地投入到煉器。


    他仔細研究每一種材料的特性,不斷嚐試新的鍛造方法。


    從開始簡單的短刀、短劍、農具、到能拿出去的普通鎧甲,少年的技藝越發精湛。


    相比於墨老的口授,清華學院的風格要係統化許多,一批煉器師練得東西都是一樣。


    這對於傳承的煉器師算是好事,但對於李七安這種有墨老傳授的,確實提升不高。


    十五日結束後,少年便和斷凱長師說出了心中所想,聽到這話,身為長師的斷凱先是一驚。


    但他也看出了此子的天賦,若一直停留在黃通院的煉器場,說不定還真的浪費,思考再三,竟允了李七安不再上他的課。


    迴了竹院,墨老在心神中竟笑出了聲。


    “你小子,怎就不上這煉器課了”


    “他們講的跟您老相比,差之千裏,小爺有您就足夠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勢已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300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300斤並收藏大勢已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