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內臣在前麵引著我往宮裏去,素日裏這個時候應該早已經是宵禁了。不顧今天恰好是上元花燈夜,到了這個時間反而街市上麵的人越來越多,甚至城外的喧鬧聲和放飛的花燈都能透過城郭宮牆清晰可見。
而在這熱熱鬧鬧又歡喜團圓的時刻,我卻跟著這一堆鬼影往皇宮趕去。那些皇帝身邊的內臣,從很久之前我便覺得他們看起來都是一些讓人分外不舒服的家夥,眼下依舊對他們喜歡不起來。我們這位聖上有一個習慣,他不喜歡旁人比他更為高大,一旦覺察仿佛他在眾人眼中不是最為高大的那人,他就會心中不快。
聖上雖然體型高大,但是也不可能處處都是最為高大的,於是貼身服侍的人便從此遵循起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無論本身如何高大,一旦貼身服侍皇上,便要謹記躬下身顯示出比以往更為低矮順從的一麵,久而久之,幹得最好的人大多都駝背得厲害,肩胛骨高高聳起,脖子仿佛烏龜一般往前傾,神態變得陰鬱又沉默,體型又在長年累月地瑟縮裏變得佝僂。
久而久之,我仿佛覺得這些人已經變成了一堆枯樹藤蔓,窩窩囊囊地聚在一起,明明已經極盡任人擺布的諂媚,但是就從那沉默的神態和麻木的眼神裏,又仿佛覺得他們生來就是要欺負人的。而他們所有的委曲求全,最終都會再次向下去咬噬欺壓其他人。
我們從東直門進入皇宮,繞過正在歡飲慶賀上元的正陽殿,從黑漆漆的宮道進入了聖上的書房,我身旁的內臣佝僂著蝦一般的脊背,這兩行蝦兵蟹將笨拙但是規整地引領著我,在黑夜裏打著兩盞燈籠,晃晃悠悠朝著禦書房走去。
等到了宮門前,他們便進去先焚香燒炭起來。那內侍並沒有為我搬來凳子,我也隻能在一旁安靜地等著,我看著他們沉默而井然有序地開始收拾打點,為等會即將迴來的聖上做些準備。
一旁一個伶俐的侍女正在點香,香爐裏麵飄出一縷的青煙,瞬間一股廟宇裏時常聞見的香氣便在屋內彌散開。可是我總覺得那氣味很熟悉,並不是作為廟宇裏常見的燒香的味道熟悉,而是我曾經切真地在什麽地方聞過這個味道。
到底是哪裏呢?我迴憶著,卻不由得有些寒毛直豎。
周恪己是極為坦蕩的男子,但是他的父親不是,撇去皇帝的光環,他是一個陰晴不定的男人,是一個敏感神經質又易怒的人,他像是一大片陰雲,籠罩著周恪己,籠罩著皇宮,籠罩著天下,盡管他沒有完全地阻隔陽光,盡管地上的人和莊稼還在瘋長。
但是我抬起頭了,而我一旦看向天空,我便察覺到他籠罩著萬物。
阿公在我小時候跟我說起一個很有趣的事情,阿公說,隻是埋頭種地,埋頭找草藥是沒有用處的,你得時不時看看天,看看今天會不會下雨,看看明天會不會放晴。如果隻是低頭種地,那麽天上下大雨就會衝了糧食,數月幹旱又會讓山林田野寸草不生。
所以不要嫌直起腰太累,總要記得抬頭看看天才是。
不知道站了多久之後,宮殿外傳來通傳的聲音,過了好一會,便聽到有些遲緩的腳步聲自身後而來,我看見聖上的龍袍,於是匆忙跪拜在地:“臣女許氏,參見聖上。”
“都是半個自家人了,何必如此拘禮?胡誠,為許大人賜座。”
我站起身恭恭敬敬地一拱手,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就也學著那幫侍從的姿態,弓著身把頭埋下去,結果大約是平日裏就沒怎麽做低伏小過,才低頭不過一會兒功夫,脖子便已經扯得生疼了:“多謝聖上。”
這次我們之間並沒有隔著帷幔,但是也不像是當初在泰山那樣和顏悅色,在影影綽綽的燈光中,他的目光從我身上上下逡巡而過,可惜那目光中並不帶有長輩的慈祥,而是略帶些不耐煩與憤怒,臨到需要說話了,才勉強從話語中擠出一絲和藹:“多年間政務繁忙,疏於關心你們這些小輩,你可不要怪罪朕啊。”
我心裏有些惴惴不安,麵上倒是溫順地拱手:“何談疏於?臣女微末之身,能得聖上關懷已屬三生有幸,哪裏還能因此斤斤計較?”
“今日月色正好,乃是團圓佳節,這些年那些孩子都各自闖蕩去,每逢團圓時節,朕心中便倍感思念。”聖上說到此處,不由得歎息一聲,“尤其想到溫賢閣中曾經種下兩棵梨樹,樹下梓潼領著孩子們嬉笑玩耍,不由得感慨物是人非、滄海桑田啊。”
說罷,他忽而歎息一聲,目光中滿溢溫情:“這恪法不在京城倒也罷了,恪己卻也不願來宮中赴宴,真是叫我寒心。方才才與恪禮與妻子唐氏在家宴小敘,席間多虧了小九兒,他正是天真爛漫的年紀,能給我帶來不少寬慰。”
這話說得我沒頭沒尾,也不好應答,隻能繼續姿態順從地聽著。
“我知恪己對我頗有怨懟,尤其是去年太師之事,想來你們大約也聽了不少流言蜚語,覺得仿佛是我在背後刻意要陷害太師似的。”聖上微微歎息,“你們對朕報以敵意,朕卻難對你們生出狠心,到底你們都是我的孩子。朕如何舍得傷害爾等性命呢?”
“聖上之心,臣女與侯爺深知,聖上無需多慮。”
“既知我心,必知當日之事,可為朕言之。”
“這……臣女短識德薄,如何能言朝堂之事?”
“父兄之事,焉能不知?”
“義父為民間留言所蒙蔽,關心則亂,上諫民間虛妄之言。言雖假,其間一片拳拳之心卻可昭日月。臣女知聖上並無殺義父之心,可惜……”
那男人忽而神色輕快不少:“可惜,可惜汝義父一生剛強,竟然不能接受自己上諫虛妄之言,反而以死明誌。聽聞太師自盡,朕也是惶然而淚下啊。”
“聖上之心,侯爺與臣女未曾有過半分逾越猜忌。”
“我亦未曾猜忌爾等,在朕心中,你們總還是孩子時候的模樣,眼下瞧你這麽大了,朕倒還是有還恍如隔世之感。”聖上擺擺手,旁邊站立等候的宮人送上來一些點心茶水。擺上一些吃食後,倒是有了幾分長輩的親切了,“來,這都是宮中上好的點心,嚐一嚐合不合口味。”
我雖然有些怕,倒也知道眼下忤逆更非良策,便食不知味地嚐了兩口,點點頭敷衍幾句誇讚道:“不愧是宮中的點心,甜糯可口。”
見我吃了點心,他微微頷首笑了笑:“喜歡便多準備些,過幾日便是千秋節,恪己來宮中拜壽的時候也能嚐嚐看。”
我隱約察覺不對勁——我還未曾和聖上說過周恪己會赴宴千秋節,然而他的語氣裏仿佛篤定周恪己一定會出現,雖然周恪己是借著千秋節的由頭迴來的,但是明眼人一看便知,他迴來的目的可不是為了幫他慶祝壽誕。
“那這也是極好的。”
“千秋節,名頭響的很,不過是朕這把老骨頭又虛度一歲罷了。不過既然你與恪己迴到京城,那麽想必一定是已經準備好壽禮了吧?”
聞言,我隨即笑道:“……聖上有所不知,侯爺分外在乎千秋節,想著能與父親解開嫌隙,父子和好如初。為了這個目的,侯爺可是廢了不少心思,他準備的壽禮連臣女也不曾告訴,臣女倒是自己準備了一條白狼裘,乃是去年冬日獵狼所得,珍藏至今,打算等著千秋節就送給聖上,還望聖上不要嫌棄。”
“你們送的禮物都是一片心意,朕又怎麽會嫌棄呢?”聖上歎了一口氣,“迴望這十多年,朕與恪己父子離心,梓潼在天上若能看見,怕已經心碎傷懷。往事不可追,來者尤可鑒。從前的事情朕也有些不是,加上恪己年輕,難免有些脾氣。眼下到了這般年紀,朕隻想著能重新與恪己重修父子親情,也不負梓潼臨終夙願。”
這話說得何其虛偽,楊皇後一家都因為莫須有的“借福增壽”而遭難,唯有楊雲行逃過一劫,楊家上下幾百口的性命忘得幹淨,倒是還扯著故劍情深的大旗算計周恪己呢。
不過眼下可不是生氣的時候,我就是有萬般脾氣,今夜也是不能發難的。真正的計劃已經定下,我眼下要考慮的不過是如何做低伏小安全離開這正陽殿罷了。
思及此處,我拱手一拜:“聖上之心亦為侯爺之心,臣女雖無大能,也想略盡綿薄之意,迴府後,自會將聖上真意說與侯爺。”
“朕,何時說過你可以迴去了?”
忽而的話語,讓我如墜冰窟,轉頭看向聖上時,就見他表情晦暗陰沉地盯著我,晃動的暗黃色燈火照得他半張臉都沉在黑暗之中,諱莫如深。
“聖上,這是何意?”
“你何必再在我麵前裝糊塗呢?我從一開始就不該許諾你做恪己的妻子。你這無父無兄的婢子,隻會玩弄唇舌,分不清主次尊卑。就是因為你在身邊,那孩子才會在錯路上越走越遠。”
我愣神看著麵前忽然攔住宮門的一圈神武營將士,轉頭看著依舊端坐的聖上,這才清晰地意識到——他今日壓根沒有想我活著離開這裏,無論我剛剛說了什麽。
眼見著仿佛已經這樣了,我便也笑了起來:“聖上廢了這麽一番周折,就是為了殺一個既無權勢又無家業的女子嗎?這說出去到時要被後世恥笑吧?”
“天子殺一民間女,何須理由,何談周折?”
“如此排場,就是當年呂後殺淮陰侯也不過如此,聖上還要說不夠排場嗎?”
“確實如你所言,這麽大的排場就為了你這民間女子,著實有些浪費了,但是今日再不殺你,他日恪己受了你的慫恿,怕是正要跟朕來一場正玄門之變了。怪就怪你看了不該看的事情,說了不該說的話,摻和了本不該你摻和的事情。你擺不正自己的位置,最終才落得個這樣的下場。”
“那麽聖上以為,臣女的位置是?”
“你名為臣,實為奴,為奴則應以寡言少聽為要義,方才能偷得苟安。你瞧我身邊這些極好的侍從,他們才是你的榜樣。而你總是越俎代庖,擺不清自己的位置。”
“如此侃侃而談,聖上仿佛對如何做奴才,倒是很有主意呐。”我笑了起來,眼瞧著周圍一圈人,心裏反而有種一往無前的坦然。
“死到臨頭還在逞口舌之快,倒也是你那個不合時宜的義父的性子。”皇上冷哼一聲,這時候倒是說了真心話,“朕本不願動他——朕豈能不知,三朝老臣死於我手,這史書要如何治朕的罪?天下人又要如何不滿?可惜,他手伸得太長了,與他無關的事情,如何要去管呢?實在是沒有辦法了,不殺,往後隻會有更多人打著盡忠直言的旗號來阻撓朕。”
這話說得我怒極反笑起來:“聖上,不如我們最後來打個賭吧?”我忽而忍住笑意,直直地望向那代表九五之尊的男人,“我知道您最喜歡那些神鬼怪談,恰巧我身上其實也有些預知未來之能,您可願趁著這最後的夜色聽聽我的占卜預測?”
他神態微微一變,上下打量一番我:“說來便是。”
“我唯有兩件事想要告知聖上,其一,您以為是您逼死了義父,然而實際上義父並非死於您之手,兇手另有其人。”
“什麽?”
我沒有理會他的驚訝,繼續說道:“其二,您以為您今晚就要殺了我,然而實際上我今夜不會死。”
我話語未落,隻聽殿外一聲尖銳的鳴哨,緊接著屋頂陡然坍圮,一個黑影落在我身邊,我拽住了他的肩膀,被他一把扛在肩上,幾乎一瞬間便被帶出宮殿,隻能看到那尊貴之人震驚的神色,我對著越來越遠的人暢然大笑:“體己的話還是留給您自己和大人說去吧!”
而在這熱熱鬧鬧又歡喜團圓的時刻,我卻跟著這一堆鬼影往皇宮趕去。那些皇帝身邊的內臣,從很久之前我便覺得他們看起來都是一些讓人分外不舒服的家夥,眼下依舊對他們喜歡不起來。我們這位聖上有一個習慣,他不喜歡旁人比他更為高大,一旦覺察仿佛他在眾人眼中不是最為高大的那人,他就會心中不快。
聖上雖然體型高大,但是也不可能處處都是最為高大的,於是貼身服侍的人便從此遵循起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無論本身如何高大,一旦貼身服侍皇上,便要謹記躬下身顯示出比以往更為低矮順從的一麵,久而久之,幹得最好的人大多都駝背得厲害,肩胛骨高高聳起,脖子仿佛烏龜一般往前傾,神態變得陰鬱又沉默,體型又在長年累月地瑟縮裏變得佝僂。
久而久之,我仿佛覺得這些人已經變成了一堆枯樹藤蔓,窩窩囊囊地聚在一起,明明已經極盡任人擺布的諂媚,但是就從那沉默的神態和麻木的眼神裏,又仿佛覺得他們生來就是要欺負人的。而他們所有的委曲求全,最終都會再次向下去咬噬欺壓其他人。
我們從東直門進入皇宮,繞過正在歡飲慶賀上元的正陽殿,從黑漆漆的宮道進入了聖上的書房,我身旁的內臣佝僂著蝦一般的脊背,這兩行蝦兵蟹將笨拙但是規整地引領著我,在黑夜裏打著兩盞燈籠,晃晃悠悠朝著禦書房走去。
等到了宮門前,他們便進去先焚香燒炭起來。那內侍並沒有為我搬來凳子,我也隻能在一旁安靜地等著,我看著他們沉默而井然有序地開始收拾打點,為等會即將迴來的聖上做些準備。
一旁一個伶俐的侍女正在點香,香爐裏麵飄出一縷的青煙,瞬間一股廟宇裏時常聞見的香氣便在屋內彌散開。可是我總覺得那氣味很熟悉,並不是作為廟宇裏常見的燒香的味道熟悉,而是我曾經切真地在什麽地方聞過這個味道。
到底是哪裏呢?我迴憶著,卻不由得有些寒毛直豎。
周恪己是極為坦蕩的男子,但是他的父親不是,撇去皇帝的光環,他是一個陰晴不定的男人,是一個敏感神經質又易怒的人,他像是一大片陰雲,籠罩著周恪己,籠罩著皇宮,籠罩著天下,盡管他沒有完全地阻隔陽光,盡管地上的人和莊稼還在瘋長。
但是我抬起頭了,而我一旦看向天空,我便察覺到他籠罩著萬物。
阿公在我小時候跟我說起一個很有趣的事情,阿公說,隻是埋頭種地,埋頭找草藥是沒有用處的,你得時不時看看天,看看今天會不會下雨,看看明天會不會放晴。如果隻是低頭種地,那麽天上下大雨就會衝了糧食,數月幹旱又會讓山林田野寸草不生。
所以不要嫌直起腰太累,總要記得抬頭看看天才是。
不知道站了多久之後,宮殿外傳來通傳的聲音,過了好一會,便聽到有些遲緩的腳步聲自身後而來,我看見聖上的龍袍,於是匆忙跪拜在地:“臣女許氏,參見聖上。”
“都是半個自家人了,何必如此拘禮?胡誠,為許大人賜座。”
我站起身恭恭敬敬地一拱手,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就也學著那幫侍從的姿態,弓著身把頭埋下去,結果大約是平日裏就沒怎麽做低伏小過,才低頭不過一會兒功夫,脖子便已經扯得生疼了:“多謝聖上。”
這次我們之間並沒有隔著帷幔,但是也不像是當初在泰山那樣和顏悅色,在影影綽綽的燈光中,他的目光從我身上上下逡巡而過,可惜那目光中並不帶有長輩的慈祥,而是略帶些不耐煩與憤怒,臨到需要說話了,才勉強從話語中擠出一絲和藹:“多年間政務繁忙,疏於關心你們這些小輩,你可不要怪罪朕啊。”
我心裏有些惴惴不安,麵上倒是溫順地拱手:“何談疏於?臣女微末之身,能得聖上關懷已屬三生有幸,哪裏還能因此斤斤計較?”
“今日月色正好,乃是團圓佳節,這些年那些孩子都各自闖蕩去,每逢團圓時節,朕心中便倍感思念。”聖上說到此處,不由得歎息一聲,“尤其想到溫賢閣中曾經種下兩棵梨樹,樹下梓潼領著孩子們嬉笑玩耍,不由得感慨物是人非、滄海桑田啊。”
說罷,他忽而歎息一聲,目光中滿溢溫情:“這恪法不在京城倒也罷了,恪己卻也不願來宮中赴宴,真是叫我寒心。方才才與恪禮與妻子唐氏在家宴小敘,席間多虧了小九兒,他正是天真爛漫的年紀,能給我帶來不少寬慰。”
這話說得我沒頭沒尾,也不好應答,隻能繼續姿態順從地聽著。
“我知恪己對我頗有怨懟,尤其是去年太師之事,想來你們大約也聽了不少流言蜚語,覺得仿佛是我在背後刻意要陷害太師似的。”聖上微微歎息,“你們對朕報以敵意,朕卻難對你們生出狠心,到底你們都是我的孩子。朕如何舍得傷害爾等性命呢?”
“聖上之心,臣女與侯爺深知,聖上無需多慮。”
“既知我心,必知當日之事,可為朕言之。”
“這……臣女短識德薄,如何能言朝堂之事?”
“父兄之事,焉能不知?”
“義父為民間留言所蒙蔽,關心則亂,上諫民間虛妄之言。言雖假,其間一片拳拳之心卻可昭日月。臣女知聖上並無殺義父之心,可惜……”
那男人忽而神色輕快不少:“可惜,可惜汝義父一生剛強,竟然不能接受自己上諫虛妄之言,反而以死明誌。聽聞太師自盡,朕也是惶然而淚下啊。”
“聖上之心,侯爺與臣女未曾有過半分逾越猜忌。”
“我亦未曾猜忌爾等,在朕心中,你們總還是孩子時候的模樣,眼下瞧你這麽大了,朕倒還是有還恍如隔世之感。”聖上擺擺手,旁邊站立等候的宮人送上來一些點心茶水。擺上一些吃食後,倒是有了幾分長輩的親切了,“來,這都是宮中上好的點心,嚐一嚐合不合口味。”
我雖然有些怕,倒也知道眼下忤逆更非良策,便食不知味地嚐了兩口,點點頭敷衍幾句誇讚道:“不愧是宮中的點心,甜糯可口。”
見我吃了點心,他微微頷首笑了笑:“喜歡便多準備些,過幾日便是千秋節,恪己來宮中拜壽的時候也能嚐嚐看。”
我隱約察覺不對勁——我還未曾和聖上說過周恪己會赴宴千秋節,然而他的語氣裏仿佛篤定周恪己一定會出現,雖然周恪己是借著千秋節的由頭迴來的,但是明眼人一看便知,他迴來的目的可不是為了幫他慶祝壽誕。
“那這也是極好的。”
“千秋節,名頭響的很,不過是朕這把老骨頭又虛度一歲罷了。不過既然你與恪己迴到京城,那麽想必一定是已經準備好壽禮了吧?”
聞言,我隨即笑道:“……聖上有所不知,侯爺分外在乎千秋節,想著能與父親解開嫌隙,父子和好如初。為了這個目的,侯爺可是廢了不少心思,他準備的壽禮連臣女也不曾告訴,臣女倒是自己準備了一條白狼裘,乃是去年冬日獵狼所得,珍藏至今,打算等著千秋節就送給聖上,還望聖上不要嫌棄。”
“你們送的禮物都是一片心意,朕又怎麽會嫌棄呢?”聖上歎了一口氣,“迴望這十多年,朕與恪己父子離心,梓潼在天上若能看見,怕已經心碎傷懷。往事不可追,來者尤可鑒。從前的事情朕也有些不是,加上恪己年輕,難免有些脾氣。眼下到了這般年紀,朕隻想著能重新與恪己重修父子親情,也不負梓潼臨終夙願。”
這話說得何其虛偽,楊皇後一家都因為莫須有的“借福增壽”而遭難,唯有楊雲行逃過一劫,楊家上下幾百口的性命忘得幹淨,倒是還扯著故劍情深的大旗算計周恪己呢。
不過眼下可不是生氣的時候,我就是有萬般脾氣,今夜也是不能發難的。真正的計劃已經定下,我眼下要考慮的不過是如何做低伏小安全離開這正陽殿罷了。
思及此處,我拱手一拜:“聖上之心亦為侯爺之心,臣女雖無大能,也想略盡綿薄之意,迴府後,自會將聖上真意說與侯爺。”
“朕,何時說過你可以迴去了?”
忽而的話語,讓我如墜冰窟,轉頭看向聖上時,就見他表情晦暗陰沉地盯著我,晃動的暗黃色燈火照得他半張臉都沉在黑暗之中,諱莫如深。
“聖上,這是何意?”
“你何必再在我麵前裝糊塗呢?我從一開始就不該許諾你做恪己的妻子。你這無父無兄的婢子,隻會玩弄唇舌,分不清主次尊卑。就是因為你在身邊,那孩子才會在錯路上越走越遠。”
我愣神看著麵前忽然攔住宮門的一圈神武營將士,轉頭看著依舊端坐的聖上,這才清晰地意識到——他今日壓根沒有想我活著離開這裏,無論我剛剛說了什麽。
眼見著仿佛已經這樣了,我便也笑了起來:“聖上廢了這麽一番周折,就是為了殺一個既無權勢又無家業的女子嗎?這說出去到時要被後世恥笑吧?”
“天子殺一民間女,何須理由,何談周折?”
“如此排場,就是當年呂後殺淮陰侯也不過如此,聖上還要說不夠排場嗎?”
“確實如你所言,這麽大的排場就為了你這民間女子,著實有些浪費了,但是今日再不殺你,他日恪己受了你的慫恿,怕是正要跟朕來一場正玄門之變了。怪就怪你看了不該看的事情,說了不該說的話,摻和了本不該你摻和的事情。你擺不正自己的位置,最終才落得個這樣的下場。”
“那麽聖上以為,臣女的位置是?”
“你名為臣,實為奴,為奴則應以寡言少聽為要義,方才能偷得苟安。你瞧我身邊這些極好的侍從,他們才是你的榜樣。而你總是越俎代庖,擺不清自己的位置。”
“如此侃侃而談,聖上仿佛對如何做奴才,倒是很有主意呐。”我笑了起來,眼瞧著周圍一圈人,心裏反而有種一往無前的坦然。
“死到臨頭還在逞口舌之快,倒也是你那個不合時宜的義父的性子。”皇上冷哼一聲,這時候倒是說了真心話,“朕本不願動他——朕豈能不知,三朝老臣死於我手,這史書要如何治朕的罪?天下人又要如何不滿?可惜,他手伸得太長了,與他無關的事情,如何要去管呢?實在是沒有辦法了,不殺,往後隻會有更多人打著盡忠直言的旗號來阻撓朕。”
這話說得我怒極反笑起來:“聖上,不如我們最後來打個賭吧?”我忽而忍住笑意,直直地望向那代表九五之尊的男人,“我知道您最喜歡那些神鬼怪談,恰巧我身上其實也有些預知未來之能,您可願趁著這最後的夜色聽聽我的占卜預測?”
他神態微微一變,上下打量一番我:“說來便是。”
“我唯有兩件事想要告知聖上,其一,您以為是您逼死了義父,然而實際上義父並非死於您之手,兇手另有其人。”
“什麽?”
我沒有理會他的驚訝,繼續說道:“其二,您以為您今晚就要殺了我,然而實際上我今夜不會死。”
我話語未落,隻聽殿外一聲尖銳的鳴哨,緊接著屋頂陡然坍圮,一個黑影落在我身邊,我拽住了他的肩膀,被他一把扛在肩上,幾乎一瞬間便被帶出宮殿,隻能看到那尊貴之人震驚的神色,我對著越來越遠的人暢然大笑:“體己的話還是留給您自己和大人說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