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喆緩緩站起,十五個小時的會議讓他感到非常疲憊,先舒展了一下全身早已僵硬的肌肉而後走到落地窗前,望著燈火通明可依舊冷落的城市。


    經過8人的反複商討與研究,將他們所掌握的科技分為了3層。第一層為共享層,這層科技如果使用得當可大大促進地球生態的平衡和提高人類的生存水平,通過偵查器收集的信息表明,人類對化石能源的使用將促使地球整體生態環境朝不利於人類生存的方向加速發展;另外人類的垃圾尤其是越來越多的電子垃圾和塑料垃圾,也再不同程度開始影響生態,太空城可提供技術幫助地球解決這方麵的難題;第二層為條件層,當人類的思想和觀念到達一個更高境界,才可將這些科技分享給地球,就目前人類的發展水平無法正確駕馭這一層次的科技;第三層是絕對不能泄露的科技,比如說穿越時空這方麵的技術。


    這次會議徹底解決了機器人的分類問題,以及每種機器人的配置標準;還有飛船的分類和飛船的配置標準。總之,這次會議初步搭建出太空城的製造體係,此體係的搭建為太空城大跨步深入宇宙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窗前佇立了許久,張喆準備轉身離開,因為通信器顯示製造部門出現一個小問題需要他迴現場處理。


    “哦,你還在這裏,我以為你們都走了。”


    張喆迴身看到高靜還坐在會議桌前,麵前是層層疊疊的懸浮信息框,懸浮框淡藍色的影像映襯在高靜因長時間用腦而突顯紅潤的臉上。


    “他們早走了,我整理一下技術分層的資料。”


    “你今天不迴教育部門了?”


    “這兩周贏惠在那裏主事,穿越前她負責那裏的工作。”


    張喆邁著堅實的步伐朝浮梯走去,經過高靜身邊時停了下來,望著對方紅潤的麵龐柔聲道:“也迴去吧,這樣連軸轉身體會垮的。”


    “嗯”


    見高靜隻是嗯了一聲,注意力沒有絲毫要離開懸浮框的意思,張喆輕笑一下繼續走向浮梯。


    燃燒的太陽再一次從深藍色的地球身後探出頭,太空城利用它與地球之間的位置創造出了特有的日出與日落,這裏的日出日落與地球相比相差甚遠,毫無美景可言。這樣的設計隻是讓生活在這裏的人,不會因與生活環境變化差異太大而產生生物鍾的紊亂。


    自廣場大會結束以後,居民全走上了崗位,即便那些崗位並不是他們喜愛的,不過管理委員會承諾隨著太空城的建設崗位會越來越豐富,總會有一個適合你。幾年後好事者為了紀念那次‘廣場會議’,將那天定為了開國日,成為一個舉城歡慶的日子,那個時間被定為太空城的0時,相對應的地球時間是格林威治時間公元1998年3月15日4時24分13秒。當然,居住太空城的人們還是習慣使用地球時間,隻要太空城還在太陽係地球時間就會一直影響著太空城。


    幾十年後太空城離開母星係,人們將短暫使用的太空城時間又改迴了地球時間,且一直延續了下去,至於地球時間延續了多久現在無人能給出答案,最終太空城時間化作曆史的一個印記,用迴地球時間是讓後人永遠知道無論人類以後走到宇宙的那個角落,也不要忘記母星,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當人們仰望太空時,會感恩於穹頂將殺人的射線化為讓人感到溫暖的陽光,細細想來宇宙中的太陽光叫射線,可到了地球就叫它陽光。同一種事物不同環境叫法不同,功能也不同,一種是殺人的,一種是孕育生命不可或缺的,這應該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吧。在太空城居住的人們對辯證唯物主義比地球居住的人更感同身受,因為事實就是事實來不得一絲虛構,如果你在一處想當然地做出選擇,那懲罰你的就是死亡。所以在太空城住久的人都顯得很死板很執著,但這種死板和執著是在太空生存所必須要有的基本素質。


    韓飛書是一名金陵女子學院2年級物理學科的學生,烏黑的短發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利落,小巧的鼻子,薄厚適中的嘴唇,明亮的雙眸是整張臉最顯眼的特征,凝視她的眼睛你會看到那裏麵閃爍著星辰。自她第一眼見到懸浮艇,到進入太空城始終處於一種懵懵的狀態。在地球學到真理一般的公理、定理和推論,在太空城這個環境很多都不適用了。起初她拚命地想把她所學的知識理論應用在太空城的學習和生活中,可很快三觀便被太空城內的各種事實所顛覆。於是她很快轉變自己的認知,像一塊掉入大海裏的海綿,浸泡在科技的海洋之中。


    僅僅兩個月,她已是夏勁嵩的高徒。為讓這裏越來越多的人跟上太空城科技的發展速度,他們8人每人帶十幾名徒弟,且每人每天務必擠出2-3個小時給他們上高級課程,當然所謂高級是相對徒弟的水平而定的,做到因材施教。依照諸葛烈宏的想法開動醫療艙激活所有人的大腦,那樣可以省去他們不少麻煩,這個想法遭到另外七人的一致反對,反對的理由是移民還沒能形成真正的歸屬感。


    夏勁嵩和13名學員站在開過全體會的那個廣場上,她麵對學員高聲講道:“今天我們在這裏做曲率實驗,希望大家多動手多動腦多提問。”


    13名學員中11女2男,女學員都來自女子學院,她們本身有一些物理基礎。另外兩個男孩,一名是法國人另一名是中國人,兩個孩子都不大,才11歲,小年齡不代表他們擁有的知識少,二人的能力令人感到吃驚,按當代地球人的講法他們倆屬於學霸級別。


    站在廣場上,夏勁嵩一邊給學員複習上次課的內容一邊在自己麵前展開一張懸浮框,並在信息框內畫出一道曲線。


    “大家看這一道彎曲的線,我們叫它曲線,它的彎曲度叫曲率。下麵我們來研究宇宙空間的曲率問題,講課之前我們先做個有趣的實驗,通過這個實驗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宇宙空間的曲率是怎麽產生的,來大家把這個薄膜展開並固定。”


    夏勁嵩從一個不大的黑箱子裏取出一塊藍色折疊著整整齊齊的薄膜,這張薄膜是夏勁嵩在實驗室自己合成出來的,薄膜很結實且彈性也很好。轉眼10米見方的薄膜被學員們展開,四角被牢牢固定在廣場中心預先準備好的四根黑色金屬柱上,薄膜上無規則地標注著從1到10,十個阿拉伯數字的黑點。


    “這裏有十個金屬球,請大家對應金屬球上的數字將球體放在薄膜上。”夏勁嵩指揮學員又從箱內取出10顆比拳頭小上一些的銀色球體。


    金屬球體積大小一樣,分量卻是不同的,球體放到薄膜上輕的產生的凹陷小,重的反之。待十顆金屬球擺放好後,再看這張薄膜如同微波蕩漾的海麵一樣找不到一塊平整的地方。


    “我們假設1號金屬球這裏有一隻蝸牛,它要爬到幾乎是對角線的10號金屬球那裏,當然我們知道直線距離是兩點之間最近的距離。”說話間夏勁嵩在1號金屬球上方放置了一個微型激光定位器,指示器發出的紅色光柱照射在10號金屬球上。同時定位器上顯示出1號球到10號球的直線距離為8米78厘米。


    “我這裏有一把軟尺,現在你們測量一下如果一隻蝸牛從1號爬到10號的實際距離。”


    13名學員忙碌起來,軟尺隨著薄膜的起伏一公分一公分地接近10號球。沒多久數據就出來了。


    “數據有了。是9米35厘米。”叫貝爾納的學員報出測量的數據。


    這位叫貝爾納的法國男孩在實驗場地跑前跑後,一會做測量一會又在自己的懸浮框中做記錄,活躍的不得了。遇到問題他總是能首先想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雖然有的方法並不切合實際。夏勁嵩腦中突然有了個奇怪的結論,難道中國孩子真的在實際操作方麵比歐洲孩子差嗎?難道從30年代這個差距就有了嗎?


    “大家知道為什麽兩球之間的距離不同嗎?”夏勁嵩問。


    一名十八九歲麵容清秀的女生向前走了一步說:“先生…...。”


    20世紀30年代的學堂不論男女教員都叫先生,我們知道當代著名的作家楊絳,是錢鍾書的夫人,可人們也都叫她先生。來到太空城他們也習慣稱8人為先生,男生還好,女生聽後有些不適應。因為解放後學校裏都叫老師,以夏勁嵩為代表的女士覺得叫先生也不錯,叫老師都把人叫老了,於是現在所有的教員都被稱為先生。


    “先生我知道,雖然兩個點沒有變化,但一個是直線距離,一個是曲線距離,當然直線距離短了。”


    “對,說的很對,所以要想節省時間我們就要走直線距離。”


    “大家知道質量越大引力就越大,在浩瀚的宇宙有我們難以想象的巨大天體,就是光線也會被它的引力所扭曲,如果光線可以被扭曲那空間也一定能被扭曲。現在大家看一下這張薄膜,我們將這些金屬球看做是宇宙裏的天體,天體有輕有重,重的凹陷大,其周圍的空間扭曲就大......”夏勁嵩認真地講解著。


    13名學員注視著金屬球給薄膜造成的凹陷,想象著那就是一個個天體,薄膜上的凹陷就是被扭曲的空間。


    “先生,那我們在宇宙航行時永遠走不了直線了?星係團超級的大,它們所形成的空間扭曲會遍布整個宇宙的。”貝爾納操著變聲期有些沙啞的嗓音問。


    “不,我們可以利用掌握的科技,將飛船前後的曲率拉平,讓飛船走直線而非曲線。”


    “先生,我們擁有這項科技嗎?”貝爾納淡藍色的雙眸中放著光。


    夏勁嵩點頭道:“我們有這方麵的技術,這種飛行模式我們叫它曲率飛行。”


    韓飛書忽閃著會說話的大眼睛:“先生,我們停泊在平台旁的飛船也有這項功能嗎?”


    “有。”夏勁嵩重重地點了點頭,“等第二次穿越計劃完成,我領你們去遨遊宇宙。”


    幾名女學員興奮地鼓著掌,貝爾納和另外一個男孩高興地蹦了起來。太空城的引力隻有地球的一半,跳起的高度如果初到太空城會感到恐懼,可這裏的人早就習以為常了。


    “先生快給我們講,怎樣實現曲率飛行。”學員圍攏在夏勁嵩周圍,你一言我一語地問個不停。


    夏勁嵩看了一眼懸浮框裏的時間說:“講明白曲率飛行,需要高等數學中的微積分和高等物理學,先等一等,等你們的基礎打的再紮實些,什麽曲率飛行,跨越飛行我都會講給你們,今天的課就到這裏,我們明天教室見。”幾分鍾後,接夏勁嵩的懸浮車消失在空中眾多懸浮車的車流之中。


    廣場另一側尹麗帶領20幾名小學員在做有關引力的實驗,教育部門組建後他們8人每天都會抽出部分時間來這裏授課,不僅要給高級班上課,這樣的初級班他們也要授課。太空城的教育體係與地球有很大差別,個人愛好為首選標準,但選拔也是有必要的,這裏的選拔並非地球上的各種考試,教員會根據學員實際的能力進行選拔,能力包含的範圍比僅用考試分數衡量一名學生的優劣要寬泛太多了,不僅僅包括學習能力,還包括探索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操作能力,合作能力,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等,判定學員是否具備這些能力需要有足夠的接觸才能得出結論,授課的每一名教員會公平地給出自己的判斷。


    尹麗指導這次實驗的用具是一個彈力繩連接的小球,她讓一名八九歲男孩子抓住彈力繩的一頭,慢慢晃動使球體圍繞自己的手運轉,隨後講解道:“小朋友們,如果我們將王銘豪同學的手當作是地球。”說話的同時她隨手指向太空城右側掛在虛無的那顆蔚藍色星球。


    “那麽圍繞它轉動的小球,我們把它當作是月球,在這裏,我們能親眼見到月球是如何圍繞地球運轉,我們的太空城也同樣在月球軌道上圍繞地球運動。那位小朋友能為大家背一句描寫月亮的詩。”


    一名麵龐橢圓的小女孩把手高高舉起,喊道:“先生,我會背。”


    尹麗嘴角掛著微笑,朝那名臉上掛著嬰兒肥的小姑娘點點頭道:“好,你來。”


    “小時不識月,唿作白玉盤。......”


    “先生,我也會。”


    “我也會。”


    物理課暫時變成了詩詞大會,一陣詩詞背誦過後。


    “先生,在太空城看月亮就是一顆灰色的球,也沒有來這裏之前看到的亮,根本就沒有詩裏說的那麽好看。”一名滿臉稚氣的男孩抱怨道。


    尹麗眼前一亮,歪頭笑著問小男孩:“那你知道這是為什麽嗎?還有你們知道月亮為什麽不停地圍繞著地球運轉嗎?”


    小男孩揚起小臉,一本正經地迴道:“月亮亮是太陽照的,它為什麽圍著地球轉...我不知道。”男孩說著伸出小胖手在腦袋上撓了撓,好像他不知道是件很不光彩的事。


    接下來,尹麗細聲細語地給小朋友們講太陽怎樣運動,地球怎樣運動,月球又是怎麽樣運動。


    “先生,其他先生說世界上就沒有不運動的物體。”一名小女孩舉起手操著稚嫩的嗓音道。


    “那位先生說的非常正確。”尹麗叫停一直搖動手中彈力繩的王銘豪,灰色小球失速後帶著彈力繩垂了下來。尹麗指著垂下的小球說:“小朋友們,這顆小球沒有了速度又重新迴到王銘豪身邊,剛才小球一直圍繞著王銘豪小朋友的手旋轉,保持著一個相對穩定地距離。”


    一名高個頭的男孩上一步朗聲道:“先生如果......如果月亮慢下來,就會被地球吸到身體裏去了。”


    尹麗朝高個子男孩鼓掌道:“這位小朋友說的非常正確。這就叫引力,地球上無論我們跳的有多高全會落迴到地麵,這也是引力,月球圍繞地球運轉是因為它擁有一定的速度,如果低於它現在的速度就會被地球的引力吸引,吸到地球的身體裏。你們一定要記住宇宙裏的天體都在運動,所有的靜止全是運動中的靜止。”


    “先生,地球圍繞著太陽轉也是因為有速度。”一名八九歲胖乎乎的小男孩揚起小臉認真地喊道。


    尹麗伸手輕輕愛撫了一下男孩紅撲撲的小臉,誇獎道:“你說的非常對,太陽的引力除了吸住地球還吸住了另外八顆行星......”


    忙碌的一天終於過去了。耀眼且單調的太陽光線被地球夢幻一樣的身軀一絲絲地遮擋在身後,沒有五彩繽紛和變化萬千的晚霞,一切來的是那麽的直接。隨著陽光的消失太空城裏的照明逐漸增強,整座城被照的一片雪亮,像是一顆漂浮在太空中大燈泡。自太空城按既定軌道運行後,地球的夜晚便多了一顆與月亮遙遙相對的大星星,雖然它沒有月亮大可它比月亮亮。


    晚餐後,人們三三兩兩行走在太空城大大小小的街道上,也有不願意走動,宅在自己房間寫寫畫畫,當然不是地球上那種傳統的寫畫,因為太空城裏根本就沒有一張紙一支筆,一切都在懸浮信息框內完成,懸浮框中的信息會儲存在隻屬於自己的手環內。最初大家不習慣這種沒有紙張的生活,起初他們還是習慣於用毛筆寫字,幾位歐洲人也停留在沾水筆的階段,一下子丟棄了紙張與他們千百年習慣的書寫方式,大家別扭了好一陣,但這種別扭沒過多久便被改變了,不用紙張的記錄方式年輕人接受的最快,年齡大的移民隨著時間的推移也逐漸適應了這種無紙無筆的生活了。


    今晚是實施二次穿越的最後一個夜晚,8人聚集在城市最高處的那間會議室內,遙看著整座太空城,雪白的圓形桌麵上擺放著晶瑩剔透的碗和盤子,盤中食物的顏色不算鮮豔,那是因為現在太空城吃的食物全是培育與合成後的原色,沒有添加任何色素的緣故。


    當下,8人正圍坐在會議桌旁品嚐著尹麗兩天前剛剛製成的葡萄酒,遙望著依舊冷清的城市,城裏雖然有了人氣可感覺還是缺了點什麽。移民沒來時太空城是一目荒涼,可人來了荒涼改為了淒涼。眾人一小口一小口默默品嚐著葡萄酒給味蕾帶來的感覺,努力對比著它與地球葡萄酒之間的差異,沒人願意輕易打破這份寧靜。


    忽然,耳畔傳來幾聲幽幽的胡琴之聲,淒涼的琴聲與當下太空城的景象交相唿應,似歎息,又似哭泣,隨後傳來的是瑟瑟斷續之聲,宛如深秋淅瀝的小雨落在葉片上。室內所有人的動作全僵住了,停在第一聲音符傳入耳膜的那一刻。不知道這位拉琴的人是誰,也不知道他(她)拉的是什麽曲子。音符在太空城裏飄蕩,如同平靜的湖水泛起的漣漪一樣,飄飄蕩蕩直至消失在城市盡頭,街道上很多行人駐足聆聽。樂曲進入高潮時琴聲忽而急驟如風雨雷電,忽而又如遊絲。進入尾聲音符又低沉哀怨起來,如泣如訴,像個不幸的流浪兒在訴說自己苦難的遭遇。一曲終了,會議室很長時間沒有任何一點聲音發出。


    明浩突然在自己腦門拍了一巴掌道:“現在我知道為什麽太空城有了人,還覺得淒涼的原因了,咱們需要來一次文藝複興,像歐洲的那次。我們的城市不僅需要科研人員,也需要音樂家、畫家、藝術家,那樣我們這裏才能叫社會。”


    “明浩說的對,我們的確忽視了這一點。”贏惠放下手中的酒杯附和道。


    夏勁嵩接話:“我想起來了,金陵女子學院有個音樂科,那裏都是學習音樂的人,也許他們中就有音樂老師。”


    “大師都在民間,聽了剛才那人拉的胡琴,沒有十幾年苦功是拉不出能衝擊到人靈魂的音律。聽老人們說過:沒有二胡拉不哭的人,也沒有嗩呐送不走的人。”肇一川感慨道,“除了科學方麵的發展,藝術方麵的發展我們也不能放鬆。”


    明浩突然用愕然的目光看向肇一川問道:“你說,我們會不會陰差陽錯將二胡演奏家‘阿炳’帶迴太空城了?”


    肇一川擺了擺手笑道:“不會,不會,放心吧,阿炳1937年應該是40多歲了,剛才我搜索了一下,這位拉二胡的人隻有二十幾歲,絕不會是阿炳大師的。”


    大家一番討論,將目光集中在張喆身上,意思是‘文藝複興’的事也要由他來安排一下。沒等張喆開口,尹麗先開口:“這件事我來操辦,保管幾個月後讓大家聽到太空城裏的第一場音樂會,不過誰給我提供樂器,沒有樂器我可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一直沒有發言的高靜語調平緩地說:“因接收移民,與地球接觸這件事已停下2個多月了,目前為止聯合國中有一半以上的國家要求我們說明來曆,而後才準許咱們先與觀察員身份進入聯合國。地球上的事太複雜,國與國之間、教派與教派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黨派與黨派之間、階級與階級之間,就是一鍋粥,我們還是越少接觸越好。”


    張喆若有所思地晃著手裏的酒杯,殷紅的液體在杯中旋轉著,他淡淡地說:“在我們還沒有進入正軌之前,我想,最好先不要同地球有實質性的接觸。”


    “那我們的‘文藝’不複興了,樂器咱們現在可製造不出來。”尹麗疑惑地掃視著大家。


    肇一川將杯中不多的葡萄酒一仰頭全部送入口中,隨著喉結的上下移動液體流入體內,他像下了很大的決心似的說:“既然這樣,就由我們穿越小組從本世紀40年代帶迴吧。”


    “好!好!好!那個年代都是純手工製造,到咱們這裏件件是古董。”夏勁嵩一臉興奮地擴充著想法。


    “又要發財了你!”明浩一臉壞笑,略帶諷刺地說。


    肇一川從座椅上站起,雙手撐在桌麵上說:“還有一點你們要先做好準備,我們要搞‘複興文藝’也要有選擇,比如說‘書畫’一類的,當下太空城已拋棄了筆紙,難道以後我們還要開始製造毛筆、宣紙、畫布和油彩嗎?。”


    於此同時張喆也站起身:“順其自然吧!不能以我們幾個人的意願來決定以後太空城的發展,淘汰有淘汰的道理,留下自有留下的理由。”


    這時窗外又飄來口琴悠揚的音符,眾人紛紛站起準備離開。


    尹麗猛地起身朝走向浮梯的同伴喊道:“等等!這葡萄酒你們還沒給評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拉地諾之奇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用戶57800568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用戶57800568並收藏拉地諾之奇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