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聽舞忽地將手一撐,身子在車廂半空之中不知旋了多少圈,複躺在百曉生腿上的時候,已將身體扭轉力道全部卸完。這一躺,百曉生竟察覺不到腿上有任何力量擠壓。
謝聽舞伸出手替百曉生擦掉遲遲不肯墜下的淚珠,笑道:“別咬啦,再咬破相了,挺英氣一個小夥,說不定以後長得比子生兄還好看。”
荀珍道:“不敢在將軍麵前賣弄皮囊。”
百曉生覺得自己如潮洶湧的痛感瞬間被稀釋了許多,他甚至想要笑,他不知道什麽叫作流淚時候的笑,他從來不敢,此刻懂了一些。
隻是他仍不敢笑,但覺得自己已然安靜下來。
荀珍似是累了,順勢一倒,左手枕著腦袋便躺了下來。
荀珍道:“如果你待在長安,那這小鬼在長安就很好。”
謝聽舞道:“長安很好,也很無聊。很好的地方總很無聊。我不能待在無聊的地方太久,會很累。”
荀珍同意,又道:“他也不能待在很好又無聊的地方。”
差不多要死的人需要一個很好又無聊的地方,但百曉生屬於另一種差不多要死的人
——差不多快要去送死的人。
快要去送死的人不能待在很好又無聊的地方,因為萬一他運氣不好,喜歡上很好又無聊的地方,那他去送死的時候就不會死得開心愜意。
死得不開心,這件事怎麽想,都不會是件好事情。
許多人或許本可以過得很好,但仍不願意過得很好。也可能是這個原因。
謝聽舞道:“所以他有個更好的去處。”
荀珍笑道:“他本來就會有的,在你答應百曉乘風護這個小鬼周全的時候,他就有了。隻是你不說,你覺得知道的人太多,再好的去處也會有危險。”
謝聽舞道:“是的,不過我沒有答應百曉乘風,我是答應了你。”
荀珍斷然道:“好,你答應我的。”
謝聽舞笑著點了點頭,雖然他沒有把自己的重量放在百曉生的大腿上,但發絲的摩擦之間也讓百曉生覺得有些癢,隻是百曉生不敢去抓,也不好意思說,他始終想的是自己寄人籬下,應當要謹言慎行。
他認真在聽兩人的對話,也認真在後悔自己剛才說了太多。
哪怕他隻是開了頭。
謝聽舞道:“如果他知道了這個去處,哪怕他不想說,也隻是在安安穩穩的時候不說,或許父親不會出賣兒子,但有時候人連自己都會出賣。”
荀珍並不否認,隻是道:“你不該在小子麵前說他老子,他本來對你很有好感。我和他說了半天,都把他惹哭了,你一起來,他就開始忍住不笑。你確實是很有小孩緣。”
荀珍又道:“不知道將軍的女人緣怎麽樣。”
謝聽舞本在談論中又閉上眼,此時又睜開看了眼百曉生。他枕在百曉生細弱的大腿上,隻能看到百曉生修長的睫毛和眼中的半片星河。
謝聽舞道:“他恐怕自己都這樣覺得。你說呢?百曉小哥。”
百曉生不看誰,也不語。
謝聽舞歎了口氣。
荀珍搖搖頭,道:“我想不到有比在你那裏更好的地方。”
謝聽舞道:“你想知道嗎?”
荀珍玩味道:“你會告訴我?”
謝聽舞笑道:“我是來幫你的。”
荀珍還是搖搖頭,緩緩道:“這並不矛盾。”
謝聽舞坐了起來,不管是誰都喜歡睡覺,特別是這樣的天氣,這樣舒服的馬車。但不管是誰,都會有睡夠的時候,很多人睡夠了,就喜歡靠在睡覺的地方,再迴味飽嚐睡意的餘溫。
但謝聽舞不會,他無論怎樣他都是個人,他也會喜歡迴味餘溫,但他習慣不迴味了。在角鼓隨時會錚鳴,血隨時會流,一流就要染紅一方土地的時代,不迴味,永遠是個好習慣。
謝聽舞坐靠著車廂,伸手伸腳活動了筋骨。
荀珍不語,他隻是靜靜看著謝聽舞。
不止荀珍喜歡靜靜看著謝聽舞,很多人都喜歡。
如果你隻是隨便看一眼,隻要謝聽舞在你的視線範圍內,你都可以看到他。等你看到的時候,若你還想繼續去端詳凝視他,視線就會很突兀地變模糊。你周邊的景象是如此的清晰,而謝聽舞呢?卻像蓋上了一層霧。
你無從得知他身上這層霧什麽時候來的,也不會知道這層霧什麽時候散。至於這層霧從何而來,到哪裏去,就更是不能深究細想的事情。
這樣的時候,你要麽不看,要麽就繼續看著等,等這層霧散掉。
荀珍很耐心在等謝聽舞活動完,說出下一句話。
謝聽舞終於活動完,道:“我當然會告訴你。”
荀珍道:“你不怕我說出來?”
謝聽舞重複道:“我是來幫你的。”
荀珍笑道:“這也不矛盾。”
謝聽舞道:“那你會說嗎?”
荀珍道:“自然不會。”
謝聽舞道:“你不會說,自然就沒人能讓你說。那告訴你也沒什麽關係。”
荀珍不否認。
他有三十三種方法可以讓寧願失去性命也不會吐出半個字的人說出他不想說的事情,但這三十三種方法之中,他覺得沒有任何一種方法可以讓他自己說出他不想說的話。
通常他做不到的事情,很少有人會做的到。
謝聽舞繼續道:“去少林。”
荀珍顯然很意外,但隻是一會,他又不意外了。
荀珍道:“衍悔大師嗎?我倒是忘了。”
謝聽舞笑道:“他希望有人忘記他。可我偏偏總是會記得。”
荀珍道:“聽說他很厲害。”
謝聽舞嘖嘖道:“厲害得嚇人。”
…………
常言說,出世入世,入世出世。出世是入世的本心皈依,故要說“空門”;入世卻也是出世的緣起,故要稱“修行”。
老和尚是在空門裏修行的人。
少室山的最頂端有少林寺,少林寺的最深處有藏經閣,藏經閣後的小院裏,有一個身著青色布袍,發須灰白的老和尚。
如今他已不願見天下人,而天下人見他,即皆合十禮拜,道一聲“大師”。
老和尚如今的法號叫“衍悔”,是自己給自己取的。
無欲空,也無欲覺,隻要一悔。他悔的是什麽,世人已難覺知。
當今武林與他唯一同輩,是武當青鬆下悟真的老道士。
老道士有曾撫須喟歎,“悔入世、悔再出世”。至於何意,門下弟子不得窺破,也不敢多問。
原意是道為道知,凡俗隻能頓悟,莫要枯求。
張老道在武當鬆柏下悟透玄機下山的時候,老和尚已經又上了山。
很多人都想知道這兩位,誰才是真正的當世第一。
現在卻開始有另一些聲音,是在問誰才是真正的當世第一。
嵩山少林寺,萬家武學之祖,天下門派之宗。在通往少林寺的階梯長道上,距少林寺玄色燙金匾額不過十丈處,路邊立了塊黑金色雄偉厚重嵩山石,上用朱色正楷刻“少林”二字。
對於寺中弟子和香客子弟來說,這塊黑金色嵩山石是凡人求佛的擺渡碑,見得此碑,可知再上五丈,可見莊嚴佛殿;見得佛殿,再上五丈,即到了修往脫凡塵的地方,終此青燈古佛,餘生般若。
但對天下一等豪傑,一流高手來說,這塊石頭不過是通往少林的某一條道上的某一塊石頭。他們飄然於雲端,縱馬在人間大道,絕不欲見枯葉死石。
他們縱身入少林寺,隻為拜山、隻為訪友、更隻為尋仇。
他們卻絕不願縱身攪擾少林藏經閣後一個小小的院子。在莊嚴雄偉,地占六萬五千七百方的千年古刹中,盡管是小沙彌所住的地方,都要大過這個院子許多。這個院子,不起眼到似乎隻是寺院旁一個守佛參拜的飄零農家,於院中大格局來說,可有可無。
若入少林古刹,見得十方禪院,又拜大雄殿前,往右直入,經萬骨林塔,緣遇達摩,又隨青石小道行二三裏,才見藏經閣。閣建正、垂、戧、圍、角五脊,上鋪孔雀藍琉璃,帶朱色雨。左右飛簷勾舉,空雕鴟吻。正是武林大學、佛家大典安夢處——藏經閣。
藏經閣側門沿牆再出得十丈,才能見一寬不過僅供一人行走的小門,門下有檻,低至不過兩尺。
有人說,兩尺門檻外是如浪紅塵,門檻裏是真就雲水禪心。
門檻裏是給自己取名叫“衍悔”的老和尚。
老和尚在掃地。
剃了光頭但沒出家、同樣穿著灰色僧布袍的小和尚也學著老和尚在掃地。
老和尚手中的掃帚和他的脖頸一般高,他的脖頸已布刻幾束皺紋,但始終有光澤,有力量。
小和尚手中的掃帚也和老和尚的脖頸一般高。他雙手隻能握著掃帚中間部分,但揮動掃帚的速度同老和尚一樣快,也一樣慢。
小和尚像是小時候的老和尚。
隻是小時候的老和尚此時正裸著胸膛練達摩拳。
老和尚通常一掃便可讓枯葉從雪泥中飛出,飄飄搖搖躺進簸箕之中。
小和尚卻總是攜泥帶土。
老和尚衍悔說泥土混合著雪,等雪融了之後,土壤會更沃腴,來年用來種杏子、桃子,杏子和桃子會更大更甜,自然也就更好吃。但如果雪泥裏有枯葉在,那來年種得的杏子和桃子就會差好多,自然就沒有那麽大,那麽甜。
不管是什麽,抗住嚴寒不萎,等到大雪消融後,總會變得更好,更不一樣。
小和尚喜歡吃杏子和桃子,還喜歡吃甜的東西。
老和尚自然知道。
所以小和尚雖然很煩惱也很委屈,但還是會癟著小嘴把雪泥枯葉從簸箕中倒出來,再慢慢掃,慢慢挑撿。
小和尚像挑選自己最喜歡吃的杏子和桃子一樣認真,挑出來後又像撚著自己最討厭的紅豆一樣丟到簸箕裏。
他不喜歡紅豆,自然也不吃紅豆。紅豆的味道是苦澀的,做出來卻是甜的,他不喜歡原來不甜的東西。
他本來想趕快把手中的泥痕擦幹淨,但想起自己要洗自己這身小小的布袍,又不敢擦。隻好繼續癟著小嘴,強忍著哭意,繼續挑杏子和桃子,繼續扔紅豆。
小和尚也有忍不住的時候,就哭倒在地,哭腔大喊“師父”,雙腿雙臂胡亂擺動,卷飛好不容易挑好掃好的枯葉。
老和尚就慈愛含笑看著他,招了招手,柔柔叫了聲:“然兒。”
等小和尚淚眼婆娑找到老和尚位置的時候,老和尚又柔聲道:“過來罷。”
叫然兒的小和尚便忙爬起來跑過去。
等到了老和尚跟前又是忍不住的哭,把小腦袋埋在了老和尚的懷抱之中。
老和尚隻是嗬嗬地笑,緩緩揉著小和尚開始有些紮手的腦袋。
等小和尚哭聲慢慢變成抽泣,他再緩緩蹲下,用自己的衣袖替小和尚擦拭淚珠,又替小和尚拍落坐倒雪泥地上沾起的泥痕枯葉。
老和尚也沒有拍,隻是一掃,小和尚布袍身上的泥痕枯葉就飛散,連根拔起地飛散,竟要比用水洗過還要幹淨。
“袖裏乾坤。”小和尚拖著哭腔,抽泣聲說道。
老和尚用的這一招正是少林絕技“袖裏乾坤”。
這一招使出本應該是摧枯拉朽,聲勢滔天的景象,但老和尚修為已臻化境,分寸把握,已非尋常。
這一招隨手之間,重而化輕,大而化小,便可見宗師模樣。
老和尚笑的時候已會牽動臉上皺痕,道:“是了。”
小和尚無論怎麽哭,他的小臉始終還是那樣白皙紅潤。
小和尚道:“師父,您能不能把那招掃葉子的功夫教給我。”
他說的時候,淚痕還沒幹,但已經開始笑了,拉著老和尚的手臂甩動。
老和尚嗬嗬一笑,似乎是很喜歡小和尚這樣子,“你不用學的,以後就會了。”
每次小和尚想要學什麽,老和尚都會這樣說。小和尚其實聽不懂,從五歲開始就聽不懂,但他一直相信老和尚。
沒有功課要做的時候,他就蹲著台階上,眨巴著自己的大眼睛,等著自己學會的時候。
至於自己什麽時候會學會,學會的時候是什麽樣子,他一點都不知道。
謝聽舞伸出手替百曉生擦掉遲遲不肯墜下的淚珠,笑道:“別咬啦,再咬破相了,挺英氣一個小夥,說不定以後長得比子生兄還好看。”
荀珍道:“不敢在將軍麵前賣弄皮囊。”
百曉生覺得自己如潮洶湧的痛感瞬間被稀釋了許多,他甚至想要笑,他不知道什麽叫作流淚時候的笑,他從來不敢,此刻懂了一些。
隻是他仍不敢笑,但覺得自己已然安靜下來。
荀珍似是累了,順勢一倒,左手枕著腦袋便躺了下來。
荀珍道:“如果你待在長安,那這小鬼在長安就很好。”
謝聽舞道:“長安很好,也很無聊。很好的地方總很無聊。我不能待在無聊的地方太久,會很累。”
荀珍同意,又道:“他也不能待在很好又無聊的地方。”
差不多要死的人需要一個很好又無聊的地方,但百曉生屬於另一種差不多要死的人
——差不多快要去送死的人。
快要去送死的人不能待在很好又無聊的地方,因為萬一他運氣不好,喜歡上很好又無聊的地方,那他去送死的時候就不會死得開心愜意。
死得不開心,這件事怎麽想,都不會是件好事情。
許多人或許本可以過得很好,但仍不願意過得很好。也可能是這個原因。
謝聽舞道:“所以他有個更好的去處。”
荀珍笑道:“他本來就會有的,在你答應百曉乘風護這個小鬼周全的時候,他就有了。隻是你不說,你覺得知道的人太多,再好的去處也會有危險。”
謝聽舞道:“是的,不過我沒有答應百曉乘風,我是答應了你。”
荀珍斷然道:“好,你答應我的。”
謝聽舞笑著點了點頭,雖然他沒有把自己的重量放在百曉生的大腿上,但發絲的摩擦之間也讓百曉生覺得有些癢,隻是百曉生不敢去抓,也不好意思說,他始終想的是自己寄人籬下,應當要謹言慎行。
他認真在聽兩人的對話,也認真在後悔自己剛才說了太多。
哪怕他隻是開了頭。
謝聽舞道:“如果他知道了這個去處,哪怕他不想說,也隻是在安安穩穩的時候不說,或許父親不會出賣兒子,但有時候人連自己都會出賣。”
荀珍並不否認,隻是道:“你不該在小子麵前說他老子,他本來對你很有好感。我和他說了半天,都把他惹哭了,你一起來,他就開始忍住不笑。你確實是很有小孩緣。”
荀珍又道:“不知道將軍的女人緣怎麽樣。”
謝聽舞本在談論中又閉上眼,此時又睜開看了眼百曉生。他枕在百曉生細弱的大腿上,隻能看到百曉生修長的睫毛和眼中的半片星河。
謝聽舞道:“他恐怕自己都這樣覺得。你說呢?百曉小哥。”
百曉生不看誰,也不語。
謝聽舞歎了口氣。
荀珍搖搖頭,道:“我想不到有比在你那裏更好的地方。”
謝聽舞道:“你想知道嗎?”
荀珍玩味道:“你會告訴我?”
謝聽舞笑道:“我是來幫你的。”
荀珍還是搖搖頭,緩緩道:“這並不矛盾。”
謝聽舞坐了起來,不管是誰都喜歡睡覺,特別是這樣的天氣,這樣舒服的馬車。但不管是誰,都會有睡夠的時候,很多人睡夠了,就喜歡靠在睡覺的地方,再迴味飽嚐睡意的餘溫。
但謝聽舞不會,他無論怎樣他都是個人,他也會喜歡迴味餘溫,但他習慣不迴味了。在角鼓隨時會錚鳴,血隨時會流,一流就要染紅一方土地的時代,不迴味,永遠是個好習慣。
謝聽舞坐靠著車廂,伸手伸腳活動了筋骨。
荀珍不語,他隻是靜靜看著謝聽舞。
不止荀珍喜歡靜靜看著謝聽舞,很多人都喜歡。
如果你隻是隨便看一眼,隻要謝聽舞在你的視線範圍內,你都可以看到他。等你看到的時候,若你還想繼續去端詳凝視他,視線就會很突兀地變模糊。你周邊的景象是如此的清晰,而謝聽舞呢?卻像蓋上了一層霧。
你無從得知他身上這層霧什麽時候來的,也不會知道這層霧什麽時候散。至於這層霧從何而來,到哪裏去,就更是不能深究細想的事情。
這樣的時候,你要麽不看,要麽就繼續看著等,等這層霧散掉。
荀珍很耐心在等謝聽舞活動完,說出下一句話。
謝聽舞終於活動完,道:“我當然會告訴你。”
荀珍道:“你不怕我說出來?”
謝聽舞重複道:“我是來幫你的。”
荀珍笑道:“這也不矛盾。”
謝聽舞道:“那你會說嗎?”
荀珍道:“自然不會。”
謝聽舞道:“你不會說,自然就沒人能讓你說。那告訴你也沒什麽關係。”
荀珍不否認。
他有三十三種方法可以讓寧願失去性命也不會吐出半個字的人說出他不想說的事情,但這三十三種方法之中,他覺得沒有任何一種方法可以讓他自己說出他不想說的話。
通常他做不到的事情,很少有人會做的到。
謝聽舞繼續道:“去少林。”
荀珍顯然很意外,但隻是一會,他又不意外了。
荀珍道:“衍悔大師嗎?我倒是忘了。”
謝聽舞笑道:“他希望有人忘記他。可我偏偏總是會記得。”
荀珍道:“聽說他很厲害。”
謝聽舞嘖嘖道:“厲害得嚇人。”
…………
常言說,出世入世,入世出世。出世是入世的本心皈依,故要說“空門”;入世卻也是出世的緣起,故要稱“修行”。
老和尚是在空門裏修行的人。
少室山的最頂端有少林寺,少林寺的最深處有藏經閣,藏經閣後的小院裏,有一個身著青色布袍,發須灰白的老和尚。
如今他已不願見天下人,而天下人見他,即皆合十禮拜,道一聲“大師”。
老和尚如今的法號叫“衍悔”,是自己給自己取的。
無欲空,也無欲覺,隻要一悔。他悔的是什麽,世人已難覺知。
當今武林與他唯一同輩,是武當青鬆下悟真的老道士。
老道士有曾撫須喟歎,“悔入世、悔再出世”。至於何意,門下弟子不得窺破,也不敢多問。
原意是道為道知,凡俗隻能頓悟,莫要枯求。
張老道在武當鬆柏下悟透玄機下山的時候,老和尚已經又上了山。
很多人都想知道這兩位,誰才是真正的當世第一。
現在卻開始有另一些聲音,是在問誰才是真正的當世第一。
嵩山少林寺,萬家武學之祖,天下門派之宗。在通往少林寺的階梯長道上,距少林寺玄色燙金匾額不過十丈處,路邊立了塊黑金色雄偉厚重嵩山石,上用朱色正楷刻“少林”二字。
對於寺中弟子和香客子弟來說,這塊黑金色嵩山石是凡人求佛的擺渡碑,見得此碑,可知再上五丈,可見莊嚴佛殿;見得佛殿,再上五丈,即到了修往脫凡塵的地方,終此青燈古佛,餘生般若。
但對天下一等豪傑,一流高手來說,這塊石頭不過是通往少林的某一條道上的某一塊石頭。他們飄然於雲端,縱馬在人間大道,絕不欲見枯葉死石。
他們縱身入少林寺,隻為拜山、隻為訪友、更隻為尋仇。
他們卻絕不願縱身攪擾少林藏經閣後一個小小的院子。在莊嚴雄偉,地占六萬五千七百方的千年古刹中,盡管是小沙彌所住的地方,都要大過這個院子許多。這個院子,不起眼到似乎隻是寺院旁一個守佛參拜的飄零農家,於院中大格局來說,可有可無。
若入少林古刹,見得十方禪院,又拜大雄殿前,往右直入,經萬骨林塔,緣遇達摩,又隨青石小道行二三裏,才見藏經閣。閣建正、垂、戧、圍、角五脊,上鋪孔雀藍琉璃,帶朱色雨。左右飛簷勾舉,空雕鴟吻。正是武林大學、佛家大典安夢處——藏經閣。
藏經閣側門沿牆再出得十丈,才能見一寬不過僅供一人行走的小門,門下有檻,低至不過兩尺。
有人說,兩尺門檻外是如浪紅塵,門檻裏是真就雲水禪心。
門檻裏是給自己取名叫“衍悔”的老和尚。
老和尚在掃地。
剃了光頭但沒出家、同樣穿著灰色僧布袍的小和尚也學著老和尚在掃地。
老和尚手中的掃帚和他的脖頸一般高,他的脖頸已布刻幾束皺紋,但始終有光澤,有力量。
小和尚手中的掃帚也和老和尚的脖頸一般高。他雙手隻能握著掃帚中間部分,但揮動掃帚的速度同老和尚一樣快,也一樣慢。
小和尚像是小時候的老和尚。
隻是小時候的老和尚此時正裸著胸膛練達摩拳。
老和尚通常一掃便可讓枯葉從雪泥中飛出,飄飄搖搖躺進簸箕之中。
小和尚卻總是攜泥帶土。
老和尚衍悔說泥土混合著雪,等雪融了之後,土壤會更沃腴,來年用來種杏子、桃子,杏子和桃子會更大更甜,自然也就更好吃。但如果雪泥裏有枯葉在,那來年種得的杏子和桃子就會差好多,自然就沒有那麽大,那麽甜。
不管是什麽,抗住嚴寒不萎,等到大雪消融後,總會變得更好,更不一樣。
小和尚喜歡吃杏子和桃子,還喜歡吃甜的東西。
老和尚自然知道。
所以小和尚雖然很煩惱也很委屈,但還是會癟著小嘴把雪泥枯葉從簸箕中倒出來,再慢慢掃,慢慢挑撿。
小和尚像挑選自己最喜歡吃的杏子和桃子一樣認真,挑出來後又像撚著自己最討厭的紅豆一樣丟到簸箕裏。
他不喜歡紅豆,自然也不吃紅豆。紅豆的味道是苦澀的,做出來卻是甜的,他不喜歡原來不甜的東西。
他本來想趕快把手中的泥痕擦幹淨,但想起自己要洗自己這身小小的布袍,又不敢擦。隻好繼續癟著小嘴,強忍著哭意,繼續挑杏子和桃子,繼續扔紅豆。
小和尚也有忍不住的時候,就哭倒在地,哭腔大喊“師父”,雙腿雙臂胡亂擺動,卷飛好不容易挑好掃好的枯葉。
老和尚就慈愛含笑看著他,招了招手,柔柔叫了聲:“然兒。”
等小和尚淚眼婆娑找到老和尚位置的時候,老和尚又柔聲道:“過來罷。”
叫然兒的小和尚便忙爬起來跑過去。
等到了老和尚跟前又是忍不住的哭,把小腦袋埋在了老和尚的懷抱之中。
老和尚隻是嗬嗬地笑,緩緩揉著小和尚開始有些紮手的腦袋。
等小和尚哭聲慢慢變成抽泣,他再緩緩蹲下,用自己的衣袖替小和尚擦拭淚珠,又替小和尚拍落坐倒雪泥地上沾起的泥痕枯葉。
老和尚也沒有拍,隻是一掃,小和尚布袍身上的泥痕枯葉就飛散,連根拔起地飛散,竟要比用水洗過還要幹淨。
“袖裏乾坤。”小和尚拖著哭腔,抽泣聲說道。
老和尚用的這一招正是少林絕技“袖裏乾坤”。
這一招使出本應該是摧枯拉朽,聲勢滔天的景象,但老和尚修為已臻化境,分寸把握,已非尋常。
這一招隨手之間,重而化輕,大而化小,便可見宗師模樣。
老和尚笑的時候已會牽動臉上皺痕,道:“是了。”
小和尚無論怎麽哭,他的小臉始終還是那樣白皙紅潤。
小和尚道:“師父,您能不能把那招掃葉子的功夫教給我。”
他說的時候,淚痕還沒幹,但已經開始笑了,拉著老和尚的手臂甩動。
老和尚嗬嗬一笑,似乎是很喜歡小和尚這樣子,“你不用學的,以後就會了。”
每次小和尚想要學什麽,老和尚都會這樣說。小和尚其實聽不懂,從五歲開始就聽不懂,但他一直相信老和尚。
沒有功課要做的時候,他就蹲著台階上,眨巴著自己的大眼睛,等著自己學會的時候。
至於自己什麽時候會學會,學會的時候是什麽樣子,他一點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