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通十四年(公元873年),大唐皇帝唐懿宗李漼駕崩。】


    【年僅十二歲的小皇帝李儇,跪在靈堂裏哭著接下了大唐的爛攤子。】


    【小皇帝李儇也挺倒黴的,從他繼位開始,關東地區就開始持續大旱,整個秋季顆粒無收。】


    【老百姓隻能以麥穗渣為米,以槐樹葉為菜。】


    【不僅吃不飽飯,還要賣妻鬻子來繳納給朝廷的租稅。】


    【小皇帝李儇聽說以後立馬下令,免除關東百姓的租稅,希望能為他們減輕些許負擔。】


    ......


    李世民微微頷首,肯定小皇帝的行為。


    在天災之下,不管朝廷有多艱難,都要保證百姓的基本生活。


    而給百姓減負,首要便是減稅或者免稅。


    畢竟,曆史上無數王朝的動蕩,都是從百姓吃不飽飯開始。


    ......


    【地方官吏得到通知後,高興得是手舞足蹈,紛紛向天跪拜,以感念小皇帝聖明。】


    【然而等他們跪拜完後,就幹勁十足歡天喜地的衝出門,收租去了。】


    【既然皇帝大氣不收租,就由小氣的他們代收。】


    【於是百姓賣兒賣女換來的租稅,最終卻落入了這些貪婪官吏的私囊,化作了他們餐桌上的美食和床上的佳麗。】


    ......


    李世民瞬間憤怒無比。


    這些地方官吏真是該死啊!


    欺上瞞下!


    這不是把百姓往死路上逼嗎!


    ......


    【災民們被逼得走投無路。】


    【絕望之下,他們心想,既然橫豎是個死,不如抱團為盜,死他個轟轟烈烈!】


    【一時之間,潼關以東民變四起,起義隊伍四處開花。】


    【開得最盛那一朵不是黃巢,而是王仙芝。】


    ......


    李世民內心湧上一股無力感。


    每當一個王朝步入末路,總會引發無數人的揭竿而起。


    這便是王朝更迭、曆史演變的鐵律。


    ......


    【私鹽販子出身的王仙芝是有錢又有勢,輕輕鬆鬆的就拉扯起了一支起義隊伍。】


    【起義後的王仙芝很苦惱,怎麽才能搶占有限的災民資源,迅速擴充自己部隊人數呢?】


    【咱們大家雖然不常起義,可大學招新還是經曆過的,首先得喊出一個響亮的口號。】


    【王仙芝喊出的口號是“天補平均”,要讓這天下的財富平均,實現平等。】


    【這口號對於吃不飽飯的災民來說,太有感召力了。】


    【災民們聞著飯味,就走進了王仙芝的大營。】


    ......


    劉邦對於起義之事可謂駕輕就熟。


    起義之際,必須要營造聲勢,使人歸附。


    陳勝、吳廣當時也是起義的首領,喊出來的口號是“大楚興,陳勝王”。


    他們宣揚的是,大楚會興盛,陳勝會當王。


    在劉邦看來,陳勝、吳廣實在是太過小家子氣,他們想破頭也隻是局限於複興楚國,踐位稱王。


    而他就不一樣了,以斬白蛇起義為契機。


    宣稱自己乃赤帝之子,斬殺了白帝之子,此乃天命所歸。


    劉邦捋了一把胡子,雙眼微眯。


    還得是自己!


    這格局,一下子就大了嘛。


    ......


    【王仙芝自封“天補平均大將軍”,麾下的隊伍被喚作“草軍”。】


    【盡管草軍的人數持續增長,但王仙芝知道單純的人數多沒有用,他還需要一場決定性的勝利來鞏固自己的江湖地位。】


    【乾符二年(公元875年),王仙芝率領草軍向濮州、曹州發動進攻。】


    【朝廷急忙派遣天平節度使薛崇出兵。】


    【此時的王仙芝兵多將廣,薛崇所率的朝廷大軍一敗塗地。】


    【濮州、曹州相繼淪陷。】


    【王仙芝大敗大唐正規軍的消息一經傳出,各路起義軍歡騰雀躍。】


    【無數起義軍猶如過江之鯽,紛紛遊向王仙芝,使得他的草軍人數迅速擴展到了數萬人。】


    ......


    黃巢此時發出了一聲輕蔑的笑容。


    什麽大唐正規軍!


    一觸即潰。


    也不過如此!


    ......


    【不過曹州附近的百姓有個疑惑,王仙芝雖然攻占了曹州,但這似乎與流傳的預言有所出入。】


    【有這樣一首民謠,“金色蛤蟆睜努眼,翻卻曹州天下反”。】


    【喜歡曆史的人或許早已發現,古代起義或者王朝覆滅時,都免不了配上兩句謠讖。】


    【早在2900多年前的西周時期,就有過先例。】


    【西周周宣王時期,流傳過這樣一首民謠。】


    【“月將盛,日將浸;檿弧箕服,幾亡周國。”】


    【預示著一個賣弓箭的人將滅亡周朝。】


    【周宣王因此心生恐懼,下令全國搜捕賣弓箭之人。】


    【一對賣弓箭的夫婦死裏逃生,逃向了褒國。】


    【逃亡途中,這對夫婦撿到了一個不愛笑的女嬰,後世稱這個女嬰為褒姒。】


    【後來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


    【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戲諸侯。】


    ......


    永樂年間。


    朱瞻基不假思索地喊道:


    “假的吧!”


    朱棣聞言,眉頭微微一皺。


    烽火戲諸侯的故事,耳熟能詳。


    且記載於《史記》、《呂氏春秋》中。


    周幽王為博美人褒姒的一笑,竟屢次點燃烽火台,導致各路諸侯對周幽王失去了信任。


    最終,西周在麵對犬戎的入侵時,諸侯們並未前來援助。


    周幽王因此被迫逃離鎬京,向東遷徙至洛邑,並於逃離途中被殺。


    多本史書都記載的故事,難道還會有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盤點短視頻名場麵,古人全麻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吃兩個檸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吃兩個檸檬並收藏盤點短視頻名場麵,古人全麻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