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沉默半晌,喃喃自語:


    “雜交水稻竟然都是拿來援助?!”


    “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


    “袁老真不愧為農神!”


    繼而朗聲開口道:


    “眾愛卿,你們說要是有國家向大唐求助,大唐要援助嗎?”


    聽到李世民拋出的問題,堂下的大臣立刻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


    房玄齡一臉動容。


    “得自己強大起來,才有餘力幫助別人。”


    魏征點頭表示讚同。


    “華夏乃衣冠上國,禮儀之邦。”


    “若弱小國家求助,不動我大唐根基,可幫。”


    “若狼子野心之國,虛與委蛇便可。”


    程咬金咋咋乎乎的開口道:


    “俺大老粗一個,可不管禮不禮儀的。”


    “若是倭國求助,俺不僅不給,還要打過去!”


    “痛打落水狗,哈哈哈......”


    李世民哈哈一笑,繼而開口:


    “愛卿所言極是!”


    “我大唐還需自身強大起來才是!”


    “弱國無外交!”


    ......


    畫麵一閃,下一個視頻繼續播放。


    【古代狀元真的不能低估。】


    【看完你就明白為什麽古代的狀元郎值得遊街稱讚了!】


    【我以為的科舉考題:床前__光,疑似__霜。】


    【結果鄉試:請以“明月高懸,才能光照萬物”為題,寫一篇三千字的文章,論述地方文化和培養人才的關係。】


    【到了會試:請以“明月縱使有光,還需無雲遮擋。要照進地上,也需房間有窗。”為題,寫一篇五千字文章。】


    【論述區域經濟和政策治理之間的生態關係。】


    【最後來到殿試。請以“人人都愛明月,但決定光照範圍的是窗戶格局,夜晚雖然淒涼,但決定亮度的是月亮的風骨。”為題,寫一篇一萬字文章。】


    【論述國家用人、選材的標準,以及執政中官員應有的自主性和服從性之間的關係。】


    【我:阿巴阿巴......】


    “800字作文我都得琢磨好久。一萬字,我直接選擇種地!”


    “你以為是高考啊,人家是定向選調。”


    “對不起,範進。我承認笑你的聲音大了一點!”


    “985大學本科在古代最多相當於秀才。”


    “任何一個古代狀元在現代,書法水平,當個書法協會常務理事綽綽有餘;開直播聊曆史,百萬粉絲毫不誇張;隨便拉出來一個人,都是國學大師。”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不變的真理啊。”


    “到底誰敢低估古代的讀書人啊!他們真的牛逼!要跟全國的人競爭,狀元就是全國隻有一個!”


    “曆史最卷科舉,北宋嘉佑二年。主考官歐陽修,考生個個名垂千古。“唐宋八大家”出來仨:蘇軾、蘇轍、曾鞏;“程朱理學”的“二程”:程顥、程頤;還有大思想家張載,名場麵就是橫渠四句。但是這些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誰都沒拿下殿試前三,文曲星來了都得哭著走。”


    ......


    李世民看著後世之人非常肯定狀元的含金量,也是默默頷首。


    第一個科舉製度產生的狀元就是在唐朝。


    雖然說科舉製度是由隋朝開創的,但是卻是到了大唐才開始逐漸完善。


    在唐朝之前,朝堂上的官員幾乎都是世襲,極少才是地方舉薦。


    科舉製度,既可網羅平民人才,又可破除士族門閥。


    雖說他的淩煙閣重臣中也有著平民階層,但此時真正能左右朝政的還是貴族階層。


    甚至上朝時,貴族官員都不屑於和寒門官員站在一起。


    那些名門大族,例如百年門閥崔家,根本就不把李氏當迴事。


    士族和門閥現在依然是李世民的心腹大患,讓他感到十分頭疼。


    他也在摸索著怎麽改進科舉製度,將其分為常科和製科。


    又在國子監擴建了一千兩百間學舍。


    現在天幕的內容給了他新的改進方向。


    “科舉加上殿試。殿試策問國家大事。”


    “每場考試的考試內容需要再做商榷。”


    “諸位愛卿,還有何建議?”


    寒士出身的房玄齡訕訕道:


    “陛下雖然在國子監增設了學舍,可是學生主要是貴族,基本沒有寒門子弟。”


    長孫無忌哼的一聲:


    “寒門難出貴子。”


    長孫無忌背後的長孫家族屬於統治西魏、北周、隋三代王朝的最高軍事貴族集團——關隴集團成員。


    雖然長孫家族不是關隴集團的頂級家族,但也占據著重要地位。


    他自然是希望朝堂上多一些關隴集團成員的。


    房玄齡心中略感無奈,繼續說道:


    “天幕上一個農神的視頻提到,農神曾在西南農學院學習。”


    “許是後世將人才分配在相應專業的學院中。”


    “或許我們也可以借鑒。”


    “國子監增設農學。”


    “雜交水稻研究,高產糧食種植皆需大量農事人才。”


    “貴族皆不善農事,如此便可破格招收些寒門子弟。”


    魏征瞪了一眼長孫無忌,繼而說道:


    “漢武帝時期察舉製也選拔了不少人才,可惜漢朝末期官官相護,所舉薦之人均名不副實。”


    “為公平起見,參加科舉的考生可實行“糊名製”。”


    “閱卷官員不知考生是何人,就無法徇私舞弊。”


    李靖站出來拱手道:


    “陛下,如今我大唐需東渡滅倭,還需去海上尋高產糧食。”


    “急需軍事人才,可增設武舉科目。”


    “考核騎射、平射、馬槍、摔跤、兵法、布陣等軍事內容。”


    李世民緩緩點頭。


    “國子監增設農學院,招收善農事之人。”


    “科考實行“糊名製”。”


    “開設武舉。”


    “玄齡,你著手去辦。”


    如今朝堂上官員大部分都是關隴貴族和山東貴族。


    雖然都是貴族,但也是矛盾重重。


    他欲大興科舉廣納江南才子。


    再加上他的開國寒門功臣。


    幾方勢力互相製衡,就不會一家獨大。


    天幕上播放的科舉內容,真的是瞌睡來了送枕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盤點短視頻名場麵,古人全麻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吃兩個檸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吃兩個檸檬並收藏盤點短視頻名場麵,古人全麻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