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都江堰農事會議(下)
穿越三國,從七擒孟獲開始 作者:梨大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一片臨時清出來的場地上,都安縣令早已經準備好了諸位官員的坐席,這是一片高地,坐在這裏就能看見不遠處的分水魚嘴。
也就是在這裏,岷江之水被分流,成為了重要的分水嶺。而這場會議,也將會是大漢國運的一個小分水嶺。
而在高地不遠處,幾位老農分為兩隊,一隊使用曲轅犁,一隊則使用現有的犁,同時耕地一頃,通過時間上的優勢,高凡將會在此徹底證明曲轅犁的優秀。
一眾官員一邊看著兩隊人馬競賽,也一邊聽起了高凡的匯報。
“大司馬,今日既然是農事會議,下官根據一些現實情況,擬定了一些方略。
首先,便是徭役的問題,下官以為,朝廷每次征發徭役,大多被征發到的是窮苦百姓,而富戶經常通過賄賂底層官吏逃避徭役。朝廷對此,應該設立買役法,對於有餘錢的大戶,可以出資替代徭役。
這部分錢,則可以用來補貼服徭役的百姓,至少要能夠保證他們的正常吃穿。”
下麵的官吏,許多麵麵相覷,畢竟他們很多人也都想方設法給自己或者給家中人躲過徭役,不過相比於害怕,他們更擔心惹怒高凡。
畢竟他們能看出來,現在的蔣琬,費禕,董允都向著高凡說話,高凡更是掌握著核心的兵權,自然也沒人敢造次。
“在此處,我想補充一句,對於富戶買徭役的事情,其價格應該由朝廷統一指定,不光如此,其徭役的價格絕對要高於雇傭至少兩個工人的價錢。”費禕的補充,則考慮的更為周全。
畢竟能買得起徭役的人,更多的是惜命,畢竟漢代的徭役,很多都是戍守邊關或者服兵役,這類徭役很有可能去的了而迴不來。一些富戶,自然願意出錢。
“此外,我大漢應當實行攤丁入畝之法。”高凡提出了第二點。
“攤丁入畝,顧名思義,是朝廷放棄收丁稅,將少出的部分全部加在土地稅中。”
“這麽一來會不會加重有地者的負擔?”戶部中的一個官員提出了疑問。
“地多的人,交的糧稅自然多一些,不過,地少的百姓負擔就會輕下來許多,不光如此,自打天下大亂以來,各地人口多有瞞報,很大一部分就是為了逃避丁稅。
雖然幾次清查,但缺報漏報仍然不計其數,這些你們戶部應該有切身感受。”
高凡正說著,戶部的官員都點了點頭。
“雍涼地區初步平定,此法可以迅速推廣,而益州本地,情況較為複雜,我建議可以讓刑部以及本地駐軍進行協助,對於拒不配合的典型,可以交有司處置。”
在場的官員聽了,許多人心頭一驚,眼前這個還不到三十的年輕人,說話竟然這麽狠。
“最後,我提議朝廷可以在成都,長安兩地以國家朝廷之錢糧倉庫為根本,設立興漢銀行。”
“銀行,這個說法有意思。它的具體職能如何?”蔣琬聽著這個新奇的名詞,問了起來。
“大司馬,下官在度支曹任職期間,發現在民間存在大量借貸之事,很大一部分,是無地,少地之農民向多地之富戶借貸,貧下農不堪重負。
下官以為,朝廷可以讓國庫在每年春種之際,向農民發放低息貸款,以此緩解農民之危急。
不光如此,興漢銀行還可以承擔官員工資發放,兩地大宗商戶往來錢糧的支取,總之目的在於一個,國庫的錢糧應該流通起來,而不是放在庫中呆置,國家之錢財,喜動不喜靜。”
其實,高凡提出來的,正是後世王安石的青苗法。
不過高凡的思路和王安石不同,在他看來,興漢銀行的主要業務更多的是要承擔起來金融流轉,反倒青苗貸款成了順便的事情。
蔣琬聽著,點了點頭。
“國家之錢財,喜動不喜靜。”費禕跟著重複了一句,眼神中也流露出讚賞的目光,其實在場的這些人,很多都是這個時代的精英,高凡即便多說的事情很多都是後世才有。
不過這些人一聽,也都能夠品出其中的味道來。
而且,自打叛亂被平定後,高凡在事實上成了益州軍事的負責人,同時又擔任尚書左仆射,官位還壓了董允一頭。
這種情況之下,文武雙全的高凡,所說的話份量自然也重了許多。不過掌握著大權的蔣琬,隻是連連的點頭,並且讓一旁的屬官全部記錄下來。
其實,高凡今天能說這麽多,自然是很早之前便向諸葛亮和蔣琬提到過,隻是在那時,一方麵是戰事,另一方麵也是害怕益州本地的地主富戶反叛,這才緩了下來。
因此,看似這是一場農事會議,從另一種層麵上來說,也更像是高凡和蔣琬,費禕他們唱的雙簧。
“你們看,用了曲轅犁的牛竟然能快出來這麽多!”
一眾官員還在討論著,董允突然看著不遠處已經迴來的耕牛叫了出來。
大家齊齊的看了過去,用著直轅犁的耕牛還被農夫牽在地裏勞作著,而用曲轅犁的農夫已經坐在地埂上喝起了水壺中的水。
“諸位都過來吧,不光要看犁的速度,還要看犁地的深度如何。”高凡開始招唿起來了眾人。
剛剛被他一係列提出來的改革舉措震的有些 不知所措的官員們,也正好借著這個機會緩一緩。
“這犁果然省力,不光如此,牛也感覺輕鬆不少。”看著高凡帶著一大群人過來,在這裏看著比賽的都安縣尉急忙跑過來迎接。
在這個時代,國家以耕戰為本,許多官員對農業還是很了解的,許多人也走下地頭看了起來。
而另一個農夫在這個時間也趕著耕牛剛剛迴來。
“上官,我要求再比,他在我們莊裏,從來耕田都沒有我快,今天這換了個犁,不知怎的,他的耕牛拐彎快了許多。”
這個農民操著一口益州方言,向著縣尉抱怨了起來。
而周邊的一眾官員,也是笑了起來。
“高常平,你看你這個犁直接交給工部如何,讓他們帶迴去,加以仿製,今年成都周邊百姓開荒的犁,朝廷管了。”董允對著高凡說道。
“我正有此意,隻是工部多做一些為好,我往雍涼帶上幾幅,將來北方山地,也要推廣。”
在一眾官員商議完成之後,眾人便跟著蔣琬一同巡視了都安縣管轄的都江堰區域。後續的會議,則是放在了都安縣城中召開。
也就是在這裏,岷江之水被分流,成為了重要的分水嶺。而這場會議,也將會是大漢國運的一個小分水嶺。
而在高地不遠處,幾位老農分為兩隊,一隊使用曲轅犁,一隊則使用現有的犁,同時耕地一頃,通過時間上的優勢,高凡將會在此徹底證明曲轅犁的優秀。
一眾官員一邊看著兩隊人馬競賽,也一邊聽起了高凡的匯報。
“大司馬,今日既然是農事會議,下官根據一些現實情況,擬定了一些方略。
首先,便是徭役的問題,下官以為,朝廷每次征發徭役,大多被征發到的是窮苦百姓,而富戶經常通過賄賂底層官吏逃避徭役。朝廷對此,應該設立買役法,對於有餘錢的大戶,可以出資替代徭役。
這部分錢,則可以用來補貼服徭役的百姓,至少要能夠保證他們的正常吃穿。”
下麵的官吏,許多麵麵相覷,畢竟他們很多人也都想方設法給自己或者給家中人躲過徭役,不過相比於害怕,他們更擔心惹怒高凡。
畢竟他們能看出來,現在的蔣琬,費禕,董允都向著高凡說話,高凡更是掌握著核心的兵權,自然也沒人敢造次。
“在此處,我想補充一句,對於富戶買徭役的事情,其價格應該由朝廷統一指定,不光如此,其徭役的價格絕對要高於雇傭至少兩個工人的價錢。”費禕的補充,則考慮的更為周全。
畢竟能買得起徭役的人,更多的是惜命,畢竟漢代的徭役,很多都是戍守邊關或者服兵役,這類徭役很有可能去的了而迴不來。一些富戶,自然願意出錢。
“此外,我大漢應當實行攤丁入畝之法。”高凡提出了第二點。
“攤丁入畝,顧名思義,是朝廷放棄收丁稅,將少出的部分全部加在土地稅中。”
“這麽一來會不會加重有地者的負擔?”戶部中的一個官員提出了疑問。
“地多的人,交的糧稅自然多一些,不過,地少的百姓負擔就會輕下來許多,不光如此,自打天下大亂以來,各地人口多有瞞報,很大一部分就是為了逃避丁稅。
雖然幾次清查,但缺報漏報仍然不計其數,這些你們戶部應該有切身感受。”
高凡正說著,戶部的官員都點了點頭。
“雍涼地區初步平定,此法可以迅速推廣,而益州本地,情況較為複雜,我建議可以讓刑部以及本地駐軍進行協助,對於拒不配合的典型,可以交有司處置。”
在場的官員聽了,許多人心頭一驚,眼前這個還不到三十的年輕人,說話竟然這麽狠。
“最後,我提議朝廷可以在成都,長安兩地以國家朝廷之錢糧倉庫為根本,設立興漢銀行。”
“銀行,這個說法有意思。它的具體職能如何?”蔣琬聽著這個新奇的名詞,問了起來。
“大司馬,下官在度支曹任職期間,發現在民間存在大量借貸之事,很大一部分,是無地,少地之農民向多地之富戶借貸,貧下農不堪重負。
下官以為,朝廷可以讓國庫在每年春種之際,向農民發放低息貸款,以此緩解農民之危急。
不光如此,興漢銀行還可以承擔官員工資發放,兩地大宗商戶往來錢糧的支取,總之目的在於一個,國庫的錢糧應該流通起來,而不是放在庫中呆置,國家之錢財,喜動不喜靜。”
其實,高凡提出來的,正是後世王安石的青苗法。
不過高凡的思路和王安石不同,在他看來,興漢銀行的主要業務更多的是要承擔起來金融流轉,反倒青苗貸款成了順便的事情。
蔣琬聽著,點了點頭。
“國家之錢財,喜動不喜靜。”費禕跟著重複了一句,眼神中也流露出讚賞的目光,其實在場的這些人,很多都是這個時代的精英,高凡即便多說的事情很多都是後世才有。
不過這些人一聽,也都能夠品出其中的味道來。
而且,自打叛亂被平定後,高凡在事實上成了益州軍事的負責人,同時又擔任尚書左仆射,官位還壓了董允一頭。
這種情況之下,文武雙全的高凡,所說的話份量自然也重了許多。不過掌握著大權的蔣琬,隻是連連的點頭,並且讓一旁的屬官全部記錄下來。
其實,高凡今天能說這麽多,自然是很早之前便向諸葛亮和蔣琬提到過,隻是在那時,一方麵是戰事,另一方麵也是害怕益州本地的地主富戶反叛,這才緩了下來。
因此,看似這是一場農事會議,從另一種層麵上來說,也更像是高凡和蔣琬,費禕他們唱的雙簧。
“你們看,用了曲轅犁的牛竟然能快出來這麽多!”
一眾官員還在討論著,董允突然看著不遠處已經迴來的耕牛叫了出來。
大家齊齊的看了過去,用著直轅犁的耕牛還被農夫牽在地裏勞作著,而用曲轅犁的農夫已經坐在地埂上喝起了水壺中的水。
“諸位都過來吧,不光要看犁的速度,還要看犁地的深度如何。”高凡開始招唿起來了眾人。
剛剛被他一係列提出來的改革舉措震的有些 不知所措的官員們,也正好借著這個機會緩一緩。
“這犁果然省力,不光如此,牛也感覺輕鬆不少。”看著高凡帶著一大群人過來,在這裏看著比賽的都安縣尉急忙跑過來迎接。
在這個時代,國家以耕戰為本,許多官員對農業還是很了解的,許多人也走下地頭看了起來。
而另一個農夫在這個時間也趕著耕牛剛剛迴來。
“上官,我要求再比,他在我們莊裏,從來耕田都沒有我快,今天這換了個犁,不知怎的,他的耕牛拐彎快了許多。”
這個農民操著一口益州方言,向著縣尉抱怨了起來。
而周邊的一眾官員,也是笑了起來。
“高常平,你看你這個犁直接交給工部如何,讓他們帶迴去,加以仿製,今年成都周邊百姓開荒的犁,朝廷管了。”董允對著高凡說道。
“我正有此意,隻是工部多做一些為好,我往雍涼帶上幾幅,將來北方山地,也要推廣。”
在一眾官員商議完成之後,眾人便跟著蔣琬一同巡視了都安縣管轄的都江堰區域。後續的會議,則是放在了都安縣城中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