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順水推舟,三省六部
穿越三國,從七擒孟獲開始 作者:梨大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經過了將近兩個月的折騰後,諸葛亮去世所帶來的連鎖反應,終於到了尾聲。
今日的這場朝會,也是繼諸葛亮去世 ,蔣琬繼任大司馬後規模最大的一場朝會。這場朝會的主要內容,自然也是對於成都叛亂的結果以及相關處置的討論。
“經過有司審判,此次叛亂,係蜀郡太守譙周,廣漢郡太守劉琰以清君側為名,實際篡權,其罪不容誅,經過有司商議,決定今年秋後處斬二人。
此外,宮中宦官黃皓,收受賄賂,勾結叛亂,一並以反賊論處。
驃騎將軍李嚴,識人不明,但事後主動揭發,積極配合,罰沒兩年俸祿,遷為漢中太守。涼州刺史楊儀,私下指使手下更改糧草調撥,危害軍務,罷免涼州刺史一職,遷萬年縣令。。
……”
廷尉府的官員一下一下的宣讀著關於這次牽涉出來的人的處置,從結果來看,蔣琬這次沒有選擇擴大化,而是誅殺了有明顯罪過的譙周和劉琰。
而朝廷中,許多擔心牽連到自己的官員,也算是放下了心,長舒了口氣。
“陛下,臣有事要奏。”
自諸葛亮去世之後,按照諸葛亮在遺言中的安排,蔣琬成了繼任者,尤其是自這次叛亂之後,蔣琬的地位徹底得到了鞏固。
“蔣愛卿有話請講。”劉禪十分客氣的讓蔣琬說話。
“臣以為,丞相過世後,臣之能力無法與丞相相比,朝廷之官職應當有所調整。”蔣琬終究,放出了這個重磅消息。
“蔣愛卿可有方案?”劉禪一時間也是聽得懵住,雖說他不懂政務,不過他還是能明白調整官製,事關重大。
“臣已經擬好了一個初步方案,還請陛下閱覽。”蔣琬直接將寫好的方案交了上去。於是一個宦官小跑下來,接過了蔣琬手中的奏章。
“三省六部。”
“陛下,臣以為,丞相生前,事務繁重而集中於丞相一身,朝廷如今,可設尚書,中書,門下三省,政令文書,由中書省起草,門下省審核,尚書省執行。
尚書省之下,設立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管吏治,財政,教育外交,軍事,刑罰,營造。”
蔣琬的話說完,朝堂中已經有人開始竊竊私語起來。
“此事聽來合理,蔣愛卿放手去做吧。”
劉禪的答案,放在任何一個朝代也是十分炸裂的,畢竟,官製改革這麽大的事,皇帝連一點意見都不發表,直接就一句你看著辦。
不過下麵的群臣也習慣了,畢竟,這麽多年也都是諸葛亮在操持著,如今不過是換了個人操持罷了。
這次大朝,還商議了許多其他的事情,不過主要的,便就是貶謫了一批官員,同時借此提出了官製改革。
於是,在大會開完後,群臣們自然都來蔣琬的大司馬府開小會。
“大司馬,這次改革官製,變革如此之大,未免太突兀了吧。”眾人沒有落座多久,一個官員便站了出來。
“不突兀。”蔣琬直接迴答了他。
其實,三省六部的設想,最早是由高凡提出來的,而諸葛亮,早在之前益州清查土地人口時便做了實踐,在這次清查中,度支曹和兵曹的權利就得到了一定的加強。
而諸葛亮在自己的遺言中,對於官製的改革也有交代,蔣琬對此也是深表讚同。
其實,在最初,蔣琬的意見是讓高凡親自提出官製改革的事情,畢竟蔣琬能看出來,這件事情如果真的辦成,將是青史留名的功勞。
不過高凡則是堅決推辭,因為蔣琬現在是大司馬,實際執政者,在漢朝廷,隻有諸葛亮能有這麽大的威嚴能這麽改,說實話,如果是按照曆史上的故事發展,高凡恐怕沒這個膽量搞改革。
不過由於他穿越帶來的蝴蝶效應,這個世界的故事已經發生了大的變化,尤其是這次的叛亂,反而給了蔣琬和高凡一個壓倒東州派,益州派中對改革有阻力的人。楊儀,李嚴也被放到了一邊。
如果不趁著這個占據優勢的時間段改,就會喪失一個絕佳的曆史關口。
“如今朝廷,事權要集中,大漢麵對著曹魏孫吳兩大強敵,軍需糧草調撥,征兵,人事等諸多問題,過於繁瑣。
不光如此,相當大一部分負責實權崗位的官員,由於級別低,在調撥軍中物資時反而受到節製。
我蔣琬知道,有些人的官職,可能要降,但請諸公想想,大漢前線還有為國廝殺的十幾萬將士,和他們相比,我們這級別高低算得了什麽。
……”
蔣琬說了一番後,擔任九卿以及幾個九卿屬官的官員,都主動表示接受領導,願意進入六部工作。
“嗯,初步的方案是,由我本人,擔任中書令,費禕擔任門下省侍中,尚書令暫時不設,由高凡,董允擔任左右尚書仆射。
吏部尚書,由我兼任,戶部……”蔣琬一字一句的念著各部的人事任命。
而在這些職務中,原有九卿的職能也被分割了進去。
“大司馬,朝廷中文官的製度要變,武官的製度要不要變?”
“當然要變,要興複漢室,首要的事情便是軍隊。我在此任命高凡擔任尚書左仆射,也並不是光讓他管理六部,更重要的任務便是改革軍中。”
於是,在一眾官員七嘴八舌的討論過後,蔣琬也開完了小會。也自然留下了費禕,董允,高凡三人。
“到了明天,就又有的忙了。”蔣琬對著幾個年輕人說。
大亂之後,必有大治,這條定律,很快要體現在漢朝廷朝野內外。
今日的這場朝會,也是繼諸葛亮去世 ,蔣琬繼任大司馬後規模最大的一場朝會。這場朝會的主要內容,自然也是對於成都叛亂的結果以及相關處置的討論。
“經過有司審判,此次叛亂,係蜀郡太守譙周,廣漢郡太守劉琰以清君側為名,實際篡權,其罪不容誅,經過有司商議,決定今年秋後處斬二人。
此外,宮中宦官黃皓,收受賄賂,勾結叛亂,一並以反賊論處。
驃騎將軍李嚴,識人不明,但事後主動揭發,積極配合,罰沒兩年俸祿,遷為漢中太守。涼州刺史楊儀,私下指使手下更改糧草調撥,危害軍務,罷免涼州刺史一職,遷萬年縣令。。
……”
廷尉府的官員一下一下的宣讀著關於這次牽涉出來的人的處置,從結果來看,蔣琬這次沒有選擇擴大化,而是誅殺了有明顯罪過的譙周和劉琰。
而朝廷中,許多擔心牽連到自己的官員,也算是放下了心,長舒了口氣。
“陛下,臣有事要奏。”
自諸葛亮去世之後,按照諸葛亮在遺言中的安排,蔣琬成了繼任者,尤其是自這次叛亂之後,蔣琬的地位徹底得到了鞏固。
“蔣愛卿有話請講。”劉禪十分客氣的讓蔣琬說話。
“臣以為,丞相過世後,臣之能力無法與丞相相比,朝廷之官職應當有所調整。”蔣琬終究,放出了這個重磅消息。
“蔣愛卿可有方案?”劉禪一時間也是聽得懵住,雖說他不懂政務,不過他還是能明白調整官製,事關重大。
“臣已經擬好了一個初步方案,還請陛下閱覽。”蔣琬直接將寫好的方案交了上去。於是一個宦官小跑下來,接過了蔣琬手中的奏章。
“三省六部。”
“陛下,臣以為,丞相生前,事務繁重而集中於丞相一身,朝廷如今,可設尚書,中書,門下三省,政令文書,由中書省起草,門下省審核,尚書省執行。
尚書省之下,設立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管吏治,財政,教育外交,軍事,刑罰,營造。”
蔣琬的話說完,朝堂中已經有人開始竊竊私語起來。
“此事聽來合理,蔣愛卿放手去做吧。”
劉禪的答案,放在任何一個朝代也是十分炸裂的,畢竟,官製改革這麽大的事,皇帝連一點意見都不發表,直接就一句你看著辦。
不過下麵的群臣也習慣了,畢竟,這麽多年也都是諸葛亮在操持著,如今不過是換了個人操持罷了。
這次大朝,還商議了許多其他的事情,不過主要的,便就是貶謫了一批官員,同時借此提出了官製改革。
於是,在大會開完後,群臣們自然都來蔣琬的大司馬府開小會。
“大司馬,這次改革官製,變革如此之大,未免太突兀了吧。”眾人沒有落座多久,一個官員便站了出來。
“不突兀。”蔣琬直接迴答了他。
其實,三省六部的設想,最早是由高凡提出來的,而諸葛亮,早在之前益州清查土地人口時便做了實踐,在這次清查中,度支曹和兵曹的權利就得到了一定的加強。
而諸葛亮在自己的遺言中,對於官製的改革也有交代,蔣琬對此也是深表讚同。
其實,在最初,蔣琬的意見是讓高凡親自提出官製改革的事情,畢竟蔣琬能看出來,這件事情如果真的辦成,將是青史留名的功勞。
不過高凡則是堅決推辭,因為蔣琬現在是大司馬,實際執政者,在漢朝廷,隻有諸葛亮能有這麽大的威嚴能這麽改,說實話,如果是按照曆史上的故事發展,高凡恐怕沒這個膽量搞改革。
不過由於他穿越帶來的蝴蝶效應,這個世界的故事已經發生了大的變化,尤其是這次的叛亂,反而給了蔣琬和高凡一個壓倒東州派,益州派中對改革有阻力的人。楊儀,李嚴也被放到了一邊。
如果不趁著這個占據優勢的時間段改,就會喪失一個絕佳的曆史關口。
“如今朝廷,事權要集中,大漢麵對著曹魏孫吳兩大強敵,軍需糧草調撥,征兵,人事等諸多問題,過於繁瑣。
不光如此,相當大一部分負責實權崗位的官員,由於級別低,在調撥軍中物資時反而受到節製。
我蔣琬知道,有些人的官職,可能要降,但請諸公想想,大漢前線還有為國廝殺的十幾萬將士,和他們相比,我們這級別高低算得了什麽。
……”
蔣琬說了一番後,擔任九卿以及幾個九卿屬官的官員,都主動表示接受領導,願意進入六部工作。
“嗯,初步的方案是,由我本人,擔任中書令,費禕擔任門下省侍中,尚書令暫時不設,由高凡,董允擔任左右尚書仆射。
吏部尚書,由我兼任,戶部……”蔣琬一字一句的念著各部的人事任命。
而在這些職務中,原有九卿的職能也被分割了進去。
“大司馬,朝廷中文官的製度要變,武官的製度要不要變?”
“當然要變,要興複漢室,首要的事情便是軍隊。我在此任命高凡擔任尚書左仆射,也並不是光讓他管理六部,更重要的任務便是改革軍中。”
於是,在一眾官員七嘴八舌的討論過後,蔣琬也開完了小會。也自然留下了費禕,董允,高凡三人。
“到了明天,就又有的忙了。”蔣琬對著幾個年輕人說。
大亂之後,必有大治,這條定律,很快要體現在漢朝廷朝野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