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假途伐虢
穿越三國,從七擒孟獲開始 作者:梨大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叔父有何計策?”曹叡一聽曹宇還有主意,倒是有了興趣,畢竟現在的形勢,朝廷的眾臣裏麵現在說話頂用的就是張合,司馬懿,陳群三個人。
而現在的事情,則是陳群持反對態度,張合持支持態度,司馬懿則是中立,至於下麵的官員們,則是河南的官員反對,河北的官員讚同,現在形成這種均勢,讓曹叡有些不好辦。
“我們可以用個假途伐虢之計。”曹宇給曹叡出起了主意。
“假途伐虢,叔父何意?”曹叡不解。
“遼東公孫淵。”曹宇給曹叡點出了問題的關鍵。
“遼東公孫一族,自打太祖武皇帝時便投降我大魏,但卻一直有不臣之心。尤其是三年前,公孫淵逼奪叔父公孫恭之位,拿下遼東,更加有不臣之心。”曹宇說道。
曹宇所得的事情,自然是遼東的問題。在曹操時代,曹操征討河北殘餘的袁尚,袁譚勢力,後來袁紹剩餘的兒子袁尚,袁熙逃亡到了遼東。
當時的遼東被地方軍閥公孫康控製,公孫康則是直接將兩人斬首投降曹操,曹操自然也是笑納,於是封公孫康為左將軍,再沒有帶兵攻擊遼東。
而遼東自那時起也成為了一個名義上服從曹魏的半獨立地區。
而後來公孫度死後,兒子年幼,眾人便推薦他的兄弟公孫恭接任了遼東,不過公孫恭由於一些疾病,沒有了生育能力,自己在政務上又沒有足夠的能力。
於是公孫康的兒子,現在遼東地區的掌控者公孫淵長大後便和手下人合謀威脅他退位並且將他軟禁。
而當時許多大臣的意見是希望曹叡能夠出兵趁此機會拿下遼東,結果當時曹叡麵對著諸葛亮在西北發起的攻勢,曹叡也沒有辦法和精力去應對。
於是曹叡也隻得讓遼東附近的軍隊準備好防守。
而公孫淵也是非常有眼色,並沒有第一時間把自己的野心表露出來,而是給曹叡上了一道奏表說明了情況。
曹叡自然也是給了公孫淵麵子,封公孫淵當揚威將軍,遼東太守。
不過公孫淵的野心可不止在遼東,在第三次合肥之戰開打之前,公孫淵在遼東已經和江東的孫權開始聯係了。
至於遼東和江東隔的如此之遠,孫權卻和遼東聯係,也是有自己的考慮。首先讓公孫淵可以在後背攻擊曹魏,這樣可以為東吳的正麵戰場牽製曹魏主力,分擔壓力。
同時更重要的原因在於,遼東可以為東吳提供一種寶貴的資源,便是戰馬。
古代中國的馬匹主要產地有遼東方向,同時還有中原正北的少數民族,然後便是西北,同時益州南部也有馬匹產出,不過比較矮小,不太適合作戰。
隻不過,江東沒有馬匹產地,這就導致東吳軍隊的戰鬥力自然要低曹魏和蜀漢一截兒。
自打諸葛亮拿下隴右四郡之後,蜀漢則是拿到了正經的軍馬馬場,而孫權則還是沒有能力組建成規模的騎兵。
因此孫權想盡了各種各樣的辦法,包括但不限於曾經在和曹操聯合偷襲關羽當大魏吳王時,通過給曹魏進獻各種各樣的江東寶貝,諸如各種珍珠,南方產的水果。
目的隻有一個,換戰馬,曹魏財大氣粗也大方,為了鼓動孫權給孫權幾百匹戰馬倒也無妨,不過這些戰馬也隻夠給官員們分一分,孫權自己再組建個騎兵衛隊。
對於二十多萬的吳軍來說,則是杯水車薪。
於是孫權開始和遼東聯係了起來,而公孫淵和孫權聯係的目的,則是單純的想從孫權這裏拿些好處,同時盡可能的得到孫權的支持,讓自己穩步站在遼東。
“公孫淵根據我們的一些情報顯示,正在和吳國接觸,叔父如此說的意思難不成是讓我禦駕親征以征討公孫淵的名義北上,然後讓遷都鄴城的事情成為既定事實。”
曹叡理解了曹宇的意圖,突然感到自己這個叔父竟然如此靠譜。
“陛下英明,我正是此意。”曹宇滿意的點了點頭。
“隻不過現在公孫淵沒有明顯要反叛的跡象,師出無名啊。”曹叡對曹宇說道。
“這有何難,稍微逼一逼他即可。”曹宇說道。
“行,叔父的話我懂了,多謝叔父建策。”曹叡臉上的愁容少了一些,同時眼中也多了些希望。
曹叡給自己的祖宗上了柱香火後,也快步走出了太廟,迴到宮中開始思考下一步的動作。
不久之後,曹叡在沒有和幾個重臣商量的情況下,寫了一封聖旨,要求公孫淵帶著遼東兵馬支援在潼關守衛的司馬懿,要求他和魏軍一道反擊關中。
聽到這個消息,陳群則是在家中和兒子陳泰聊了起來。
“遼東這麽多年來一直事實上為自治,現在陛下冷不丁的讓公孫淵帶兵來關中,這有些不可思議啊。”陳群的兒子,現在擔任散騎侍郎的陳泰不解的問自己的父親。
“唉,為父可能做了一件蠢事啊,我不如你仲達叔父聰明。”陳群聽著兒子的發問,則是歎了口氣。
陳群已經看出來了事情的要害,曹叡很明顯就是在逗公孫淵,或者說是逼著公孫淵造反。至於事情的背後,理由也不複雜。
如果公孫淵造了反,曹魏挑個將軍帶兵去即可,沒什麽必要讓不怎麽擅長軍事的曹叡禦駕親征。
那麽曹叡的目的是什麽呢,曹叡完全可以以坐鎮鄴城為名義,然後長期賴著不走,這樣一來河南的士族自然無法在河北發揮自己的勢力,自然就遷了都。
而現在,司馬懿的表態自然會在木已成舟時支持皇帝,張合更不用說,至於自己,反而成了那個得罪了皇帝陛下的人。
可這件事情,畢竟還是因為他對於河南利益的一些私心導致的,自己被這麽裝了進去,也隻能說是活該了。
而現在的事情,則是陳群持反對態度,張合持支持態度,司馬懿則是中立,至於下麵的官員們,則是河南的官員反對,河北的官員讚同,現在形成這種均勢,讓曹叡有些不好辦。
“我們可以用個假途伐虢之計。”曹宇給曹叡出起了主意。
“假途伐虢,叔父何意?”曹叡不解。
“遼東公孫淵。”曹宇給曹叡點出了問題的關鍵。
“遼東公孫一族,自打太祖武皇帝時便投降我大魏,但卻一直有不臣之心。尤其是三年前,公孫淵逼奪叔父公孫恭之位,拿下遼東,更加有不臣之心。”曹宇說道。
曹宇所得的事情,自然是遼東的問題。在曹操時代,曹操征討河北殘餘的袁尚,袁譚勢力,後來袁紹剩餘的兒子袁尚,袁熙逃亡到了遼東。
當時的遼東被地方軍閥公孫康控製,公孫康則是直接將兩人斬首投降曹操,曹操自然也是笑納,於是封公孫康為左將軍,再沒有帶兵攻擊遼東。
而遼東自那時起也成為了一個名義上服從曹魏的半獨立地區。
而後來公孫度死後,兒子年幼,眾人便推薦他的兄弟公孫恭接任了遼東,不過公孫恭由於一些疾病,沒有了生育能力,自己在政務上又沒有足夠的能力。
於是公孫康的兒子,現在遼東地區的掌控者公孫淵長大後便和手下人合謀威脅他退位並且將他軟禁。
而當時許多大臣的意見是希望曹叡能夠出兵趁此機會拿下遼東,結果當時曹叡麵對著諸葛亮在西北發起的攻勢,曹叡也沒有辦法和精力去應對。
於是曹叡也隻得讓遼東附近的軍隊準備好防守。
而公孫淵也是非常有眼色,並沒有第一時間把自己的野心表露出來,而是給曹叡上了一道奏表說明了情況。
曹叡自然也是給了公孫淵麵子,封公孫淵當揚威將軍,遼東太守。
不過公孫淵的野心可不止在遼東,在第三次合肥之戰開打之前,公孫淵在遼東已經和江東的孫權開始聯係了。
至於遼東和江東隔的如此之遠,孫權卻和遼東聯係,也是有自己的考慮。首先讓公孫淵可以在後背攻擊曹魏,這樣可以為東吳的正麵戰場牽製曹魏主力,分擔壓力。
同時更重要的原因在於,遼東可以為東吳提供一種寶貴的資源,便是戰馬。
古代中國的馬匹主要產地有遼東方向,同時還有中原正北的少數民族,然後便是西北,同時益州南部也有馬匹產出,不過比較矮小,不太適合作戰。
隻不過,江東沒有馬匹產地,這就導致東吳軍隊的戰鬥力自然要低曹魏和蜀漢一截兒。
自打諸葛亮拿下隴右四郡之後,蜀漢則是拿到了正經的軍馬馬場,而孫權則還是沒有能力組建成規模的騎兵。
因此孫權想盡了各種各樣的辦法,包括但不限於曾經在和曹操聯合偷襲關羽當大魏吳王時,通過給曹魏進獻各種各樣的江東寶貝,諸如各種珍珠,南方產的水果。
目的隻有一個,換戰馬,曹魏財大氣粗也大方,為了鼓動孫權給孫權幾百匹戰馬倒也無妨,不過這些戰馬也隻夠給官員們分一分,孫權自己再組建個騎兵衛隊。
對於二十多萬的吳軍來說,則是杯水車薪。
於是孫權開始和遼東聯係了起來,而公孫淵和孫權聯係的目的,則是單純的想從孫權這裏拿些好處,同時盡可能的得到孫權的支持,讓自己穩步站在遼東。
“公孫淵根據我們的一些情報顯示,正在和吳國接觸,叔父如此說的意思難不成是讓我禦駕親征以征討公孫淵的名義北上,然後讓遷都鄴城的事情成為既定事實。”
曹叡理解了曹宇的意圖,突然感到自己這個叔父竟然如此靠譜。
“陛下英明,我正是此意。”曹宇滿意的點了點頭。
“隻不過現在公孫淵沒有明顯要反叛的跡象,師出無名啊。”曹叡對曹宇說道。
“這有何難,稍微逼一逼他即可。”曹宇說道。
“行,叔父的話我懂了,多謝叔父建策。”曹叡臉上的愁容少了一些,同時眼中也多了些希望。
曹叡給自己的祖宗上了柱香火後,也快步走出了太廟,迴到宮中開始思考下一步的動作。
不久之後,曹叡在沒有和幾個重臣商量的情況下,寫了一封聖旨,要求公孫淵帶著遼東兵馬支援在潼關守衛的司馬懿,要求他和魏軍一道反擊關中。
聽到這個消息,陳群則是在家中和兒子陳泰聊了起來。
“遼東這麽多年來一直事實上為自治,現在陛下冷不丁的讓公孫淵帶兵來關中,這有些不可思議啊。”陳群的兒子,現在擔任散騎侍郎的陳泰不解的問自己的父親。
“唉,為父可能做了一件蠢事啊,我不如你仲達叔父聰明。”陳群聽著兒子的發問,則是歎了口氣。
陳群已經看出來了事情的要害,曹叡很明顯就是在逗公孫淵,或者說是逼著公孫淵造反。至於事情的背後,理由也不複雜。
如果公孫淵造了反,曹魏挑個將軍帶兵去即可,沒什麽必要讓不怎麽擅長軍事的曹叡禦駕親征。
那麽曹叡的目的是什麽呢,曹叡完全可以以坐鎮鄴城為名義,然後長期賴著不走,這樣一來河南的士族自然無法在河北發揮自己的勢力,自然就遷了都。
而現在,司馬懿的表態自然會在木已成舟時支持皇帝,張合更不用說,至於自己,反而成了那個得罪了皇帝陛下的人。
可這件事情,畢竟還是因為他對於河南利益的一些私心導致的,自己被這麽裝了進去,也隻能說是活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