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漢旗入長安(2)
穿越三國,從七擒孟獲開始 作者:梨大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曹真得到曹叡迴複的時候,正好是諸葛亮圍攻長安之時,曹真從心底來說,是不想接受曹叡這個方案的。
不過他也沒有辦法,經過此次和諸葛亮一戰後,自己手上的精銳騎兵傷亡過半,全軍士氣低落,除非宛城的司馬懿和洛陽再發兵增援才有可能。
畢竟和皇帝陛下的安危相比的話,關中似乎對於魏國來說也沒有那麽重要。
因此,曹真決定向關中各地發文,讓各地官署盡可能在蜀軍到來之前焚燒糧倉,收攏財物,準備全麵向洛陽撤退。
而張合率領五萬可戰之兵前往長安,準備突破蜀軍防禦救出郭淮,盡可能的讓河南新軍撤迴洛陽。
其餘的魏軍則是前往各郡縣,盡可能的執行堅壁清野的政策,爭取給蜀國留下的是一個沒什麽油水的關中。
於是在關中東部平原上,大量的百姓,耕牛,糧食,財物在魏軍武力脅迫下,被大量的往東遷入潼關以東。
至於蜀軍在長安城的攻城,一時間也陷入了僵持,郭淮也不愧為曹魏名將,雖說兵力和氣勢上郭淮完全處於劣勢,不過長安畢竟是舊都,城池城牆高大,郭淮畢竟五萬兵馬,防守仍然是十分得力。
在有一小段時間內,蜀軍在北門取得了重大突破,句扶見狀直接帶著白毦兵打算趁勢攻上北門,結果郭淮直接親自帶隊支援把句扶的兵馬趕了迴去。
雖說蜀軍猛攻了一天,但沒有突破性的進展。諸葛亮忙了一天,一直在了解著前線的事務。
“丞相,您多少吃點吧。”衛兵端來了用火烤好的幾個餅子,勸諸葛亮吃點。諸葛亮隻是搖搖扇子,說道:
“你和他們幾個分了吧,我現在吃不下去。”
諸葛亮看著眼前攻城的戰鬥,看在眼裏急在心裏。諸葛亮用兵盡量的想要減輕傷亡,可這次在池陽,蜀軍就承受了巨大的傷亡才勉強壓製住了魏軍。
現在攻長安,傷亡更大,蟻附攻城是他最不想采用的辦法,可他現在沒有辦法,因為現在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候,如果不抓緊時間,萬一魏軍從其他地方再調兵增援曹真,曹真和長安守軍打個裏應外合蜀軍就會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
“丞相,東麵攻城的吳班將軍來報,說是魏軍有五萬援軍向長安殺來,所掛旗幟為張合。”傳令兵急忙跑來報告說。
諸葛亮的大腦飛速運轉了起來,張合的五萬兵馬來長安無非兩個目的,要麽是和郭淮裏應外合和蜀軍決戰,要麽便是接應郭淮撤出長安。
“給吳班傳令,讓他停止攻城,迅速向南北兩個方向撤,其他幾個方向加緊攻城,同時注意防備後方,若有魏軍進攻,迅速反擊。”
諸葛亮判斷,張合來救郭淮的可能性更大,因為如果要決戰,曹真不可能躲在後麵當縮頭烏龜,否則對於士氣就是莫大的打擊。
因此諸葛亮當吳班撤出來,順了張合的願,畢竟諸葛亮的目的在於長安城,而不是要一口氣吃掉十萬魏軍。
不過諸葛亮在思考另一個問題,既然把張合派出來往出救郭淮,那麽曹真在幹什麽呢?
不過諸葛亮也沒有時間多想,因為張合的到來,如果真的按照他所設想的那樣,那拿下長安城就指日可待了。
張合的軍隊倒沒有遇到什麽阻攔就進了長安城。張合進入長安城後,才得知現在郭淮還在親自帶著士兵堅守城牆。
於是張合立馬把自己所部的士兵先安排上了城牆,自己則是親自去找郭淮。
“將軍,張合將軍到了。”郭淮的眼睛死死地盯著北門外麵蜀軍的圍城營地,一時間還沒反應過來。裏麵那杆“薑”字大旗格外的紮眼。
他現在最後悔的一件事便是當時在天水為什麽不帶著薑維這小子一起往上邽跑。這幾天,就屬北門這邊告急的次數最多。
有時候,薑維甚至會半夜偷摸的帶著突擊隊親自攻城,逼得他這個雍州刺史不得不親自守衛北城牆。
“伯濟,你在長安守得不容易啊。”郭淮聽了手下前來報告,正打算前去迎接張合,結果張合自己登上了城牆。
“張老將軍,大司馬那邊打算怎麽處置長安?”
“大司馬向洛陽朝廷發了軍報,陛下的意思是保住部隊,大司馬下令,對於關中堅壁清野,將百姓,糧草,府庫盡可能撤往洛陽。”
“可我軍在關中兵力不下於諸葛亮,難不成再無一戰之力了嗎?”
“在池陽,我軍的四萬騎兵折損的隻剩下最後一萬,北軍和郡縣兵損失也很大,你手上這支新軍是我們最後拿的出來的力量。
如果全折損在長安,我軍再要對抗諸葛亮恐怕就要從淮南抽調兵力了。”張合一臉憂鬱的給郭淮敘述了一遍池陽的戰況。
“那行吧,我現在就開始遷移百姓,焚燒倉庫,明早我軍撤離長安城。”郭淮也隻得無奈的接受了命令。
於是幾萬魏軍開始在城中忙了起來,到處收集糧食,能帶走的帶走,帶不走的燒掉。城中的百姓,除過一些拖累行軍的老人之外,基本都被士兵通知要隨軍一起前往洛陽。
這些百姓中有人是十分難受的,一個老人對前來通知的士兵說:“初平二年(公元191年),當時董太師把我一家從洛陽遷到長安,如今在這裏生活習慣,結果又要我們一家人分開。”
士兵不耐煩的說了句:“叫走就走,哪那麽多廢話。”
在四十年前,董卓在麵對關東聯軍時選擇火燒洛陽撤往長安,而現在的魏軍選擇火燒長安撤往洛陽,如果當年討伐董卓的曹操泉下有知,不知道作何感想。
於是魏軍用自己最快的效率完成好了焚倉,收攏青壯百姓,財物的任務,當然,也免不了一些士兵軍官從中上下其手。
不過他也沒有辦法,經過此次和諸葛亮一戰後,自己手上的精銳騎兵傷亡過半,全軍士氣低落,除非宛城的司馬懿和洛陽再發兵增援才有可能。
畢竟和皇帝陛下的安危相比的話,關中似乎對於魏國來說也沒有那麽重要。
因此,曹真決定向關中各地發文,讓各地官署盡可能在蜀軍到來之前焚燒糧倉,收攏財物,準備全麵向洛陽撤退。
而張合率領五萬可戰之兵前往長安,準備突破蜀軍防禦救出郭淮,盡可能的讓河南新軍撤迴洛陽。
其餘的魏軍則是前往各郡縣,盡可能的執行堅壁清野的政策,爭取給蜀國留下的是一個沒什麽油水的關中。
於是在關中東部平原上,大量的百姓,耕牛,糧食,財物在魏軍武力脅迫下,被大量的往東遷入潼關以東。
至於蜀軍在長安城的攻城,一時間也陷入了僵持,郭淮也不愧為曹魏名將,雖說兵力和氣勢上郭淮完全處於劣勢,不過長安畢竟是舊都,城池城牆高大,郭淮畢竟五萬兵馬,防守仍然是十分得力。
在有一小段時間內,蜀軍在北門取得了重大突破,句扶見狀直接帶著白毦兵打算趁勢攻上北門,結果郭淮直接親自帶隊支援把句扶的兵馬趕了迴去。
雖說蜀軍猛攻了一天,但沒有突破性的進展。諸葛亮忙了一天,一直在了解著前線的事務。
“丞相,您多少吃點吧。”衛兵端來了用火烤好的幾個餅子,勸諸葛亮吃點。諸葛亮隻是搖搖扇子,說道:
“你和他們幾個分了吧,我現在吃不下去。”
諸葛亮看著眼前攻城的戰鬥,看在眼裏急在心裏。諸葛亮用兵盡量的想要減輕傷亡,可這次在池陽,蜀軍就承受了巨大的傷亡才勉強壓製住了魏軍。
現在攻長安,傷亡更大,蟻附攻城是他最不想采用的辦法,可他現在沒有辦法,因為現在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候,如果不抓緊時間,萬一魏軍從其他地方再調兵增援曹真,曹真和長安守軍打個裏應外合蜀軍就會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
“丞相,東麵攻城的吳班將軍來報,說是魏軍有五萬援軍向長安殺來,所掛旗幟為張合。”傳令兵急忙跑來報告說。
諸葛亮的大腦飛速運轉了起來,張合的五萬兵馬來長安無非兩個目的,要麽是和郭淮裏應外合和蜀軍決戰,要麽便是接應郭淮撤出長安。
“給吳班傳令,讓他停止攻城,迅速向南北兩個方向撤,其他幾個方向加緊攻城,同時注意防備後方,若有魏軍進攻,迅速反擊。”
諸葛亮判斷,張合來救郭淮的可能性更大,因為如果要決戰,曹真不可能躲在後麵當縮頭烏龜,否則對於士氣就是莫大的打擊。
因此諸葛亮當吳班撤出來,順了張合的願,畢竟諸葛亮的目的在於長安城,而不是要一口氣吃掉十萬魏軍。
不過諸葛亮在思考另一個問題,既然把張合派出來往出救郭淮,那麽曹真在幹什麽呢?
不過諸葛亮也沒有時間多想,因為張合的到來,如果真的按照他所設想的那樣,那拿下長安城就指日可待了。
張合的軍隊倒沒有遇到什麽阻攔就進了長安城。張合進入長安城後,才得知現在郭淮還在親自帶著士兵堅守城牆。
於是張合立馬把自己所部的士兵先安排上了城牆,自己則是親自去找郭淮。
“將軍,張合將軍到了。”郭淮的眼睛死死地盯著北門外麵蜀軍的圍城營地,一時間還沒反應過來。裏麵那杆“薑”字大旗格外的紮眼。
他現在最後悔的一件事便是當時在天水為什麽不帶著薑維這小子一起往上邽跑。這幾天,就屬北門這邊告急的次數最多。
有時候,薑維甚至會半夜偷摸的帶著突擊隊親自攻城,逼得他這個雍州刺史不得不親自守衛北城牆。
“伯濟,你在長安守得不容易啊。”郭淮聽了手下前來報告,正打算前去迎接張合,結果張合自己登上了城牆。
“張老將軍,大司馬那邊打算怎麽處置長安?”
“大司馬向洛陽朝廷發了軍報,陛下的意思是保住部隊,大司馬下令,對於關中堅壁清野,將百姓,糧草,府庫盡可能撤往洛陽。”
“可我軍在關中兵力不下於諸葛亮,難不成再無一戰之力了嗎?”
“在池陽,我軍的四萬騎兵折損的隻剩下最後一萬,北軍和郡縣兵損失也很大,你手上這支新軍是我們最後拿的出來的力量。
如果全折損在長安,我軍再要對抗諸葛亮恐怕就要從淮南抽調兵力了。”張合一臉憂鬱的給郭淮敘述了一遍池陽的戰況。
“那行吧,我現在就開始遷移百姓,焚燒倉庫,明早我軍撤離長安城。”郭淮也隻得無奈的接受了命令。
於是幾萬魏軍開始在城中忙了起來,到處收集糧食,能帶走的帶走,帶不走的燒掉。城中的百姓,除過一些拖累行軍的老人之外,基本都被士兵通知要隨軍一起前往洛陽。
這些百姓中有人是十分難受的,一個老人對前來通知的士兵說:“初平二年(公元191年),當時董太師把我一家從洛陽遷到長安,如今在這裏生活習慣,結果又要我們一家人分開。”
士兵不耐煩的說了句:“叫走就走,哪那麽多廢話。”
在四十年前,董卓在麵對關東聯軍時選擇火燒洛陽撤往長安,而現在的魏軍選擇火燒長安撤往洛陽,如果當年討伐董卓的曹操泉下有知,不知道作何感想。
於是魏軍用自己最快的效率完成好了焚倉,收攏青壯百姓,財物的任務,當然,也免不了一些士兵軍官從中上下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