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糜家樓詩會(1)
穿越三國,從七擒孟獲開始 作者:梨大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高凡,郭攸之在丞相府睡了一晚之後,便和郭攸之告了別,各迴了各家。
高凡剛迴家,卻看見家裏站著兩個客人。再走近一看,竟然是李豐和李芸兄妹。
“你昨晚沒迴來啊。是不是跑哪家酒樓去看歌女逍遙去了。”
“李豐你個不著調的。“高凡和李豐也慢慢得熟絡了起來,互相慢慢也開起了玩笑。
“沒想到你還是這種人。”李芸一聽,倒是頭扭到一邊,一臉生氣的樣子。
“沒有,昨夜我和郭攸之在丞相府那兒邊喝邊聊了些軍裏的事,丞相可誇我治軍治的好呢。”高凡一看李芸誤會,趕緊解釋了一波。
“你去那種地方以後就少和我說話。”李芸迴了一句。
“是是是,芸姐,我一個行伍之人閑著沒事去酒肆找歌女做甚。”高凡看著二人,倒是問了一句:“你們二位還賞光來我這,不知道有何貴幹。”
“我爹今天說讓我帶我妹來在過年時成都城裏逛逛,我說你也剛好在成都,幹脆把你叫上。”
“哦,那也好。”於是,高凡迴了家還沒來得及進屋坐坐,便直接又和李豐兄妹一同進了成都城。
“話說李豐,你在成都城逛的多,這還是要你向導呢。”高凡對李豐說。
“那可不,芸兒,你們跟我走就行,今天糜叔那裏可有鬥文會,切,那個什麽勸學從事譙周年年是文會魁首。我今年必要把這小子壓下去。”李豐信誓旦旦的說。
“哥,就你,年年都去,年年都是一臉不悅的迴家。”李芸說起自己的哥哥倒是毫不留情麵。
“這不還有高賢弟呢。”
“你也懂詩詞文章?”李芸水靈的眼睛望向了高凡。
“略懂略懂。”高凡隻是謙虛的迴應。幾個人一邊說笑著,便又來到了糜家樓。果然走到糜家樓附近,便遠遠的能聽見小二的吆喝聲。
“今年詩文會文章最好者,糜家樓將詩懸掛於大堂三十日,獎金萬銖。次者五首,每人千銖。”
周邊的圍觀者,多是蜀地世家大族裏麵的子弟,這些人好多都是書香門第,其中也不乏文章優秀者。
高凡遠遠看著,突然看見了張遵和趙廣也來湊熱鬧。李豐高凡衝著二人遠遠的揮了揮手,他們也是揮手致意。
在眾多人的圍觀之下,店裏的小二提著鑼走了出來,
吆喝道:“今年糜將軍吩咐,題目為春。一個時辰以內,眾人進店可賦詩一首,然後當中誦讀,每位作詩者可領五枚銅錢,每讀一首在場人可將銅錢投入門前箱中。銅錢多者取勝。”
“唉,就可惜這幾年都是譙周拿獎,那小子我就是看不慣。”
“哈哈哈,那你今年就比過他。”
“你不是略同文墨嗎,不寫首?”李芸倒是看著高凡問。
“哈哈哈,我怕我寫了直接拿了一萬銖了。”高凡說。
“你要能拿獎今天你在成都城花銷你芸姐我包了。”李芸信誓旦旦的說。
“芸姐可別反悔。”
“哼,絕對不反悔。”
於是,還在眾人思索之時,高凡便直接大搖大擺的走進了糜家樓,直接就給賬房先生說了自己的詩。還在眾人驚訝之時,高凡便出了門。
“啊,他是誰啊。”
“怎麽還是武官服,軍裏人還懂這些東西。”
“哈哈哈,等會兒念出來也不怕貽笑大方。”幾個穿著華麗的士族子弟笑話著高凡。
“啊,哥,他這是幹什麽?”李芸看著高凡二話沒說直接就進了糜家樓,不解的問。
“芸兒,我還在想詩呢,先別打擾我。”看著皺著眉頭的李豐,李芸也頓時無語。不過聽著身邊人對高凡的議論,李芸也有些生氣。
“軍裏人怎麽了,比你們這些光空談的士家子弟不知道強多少。”李芸不開心的想著心事。李芸覺得無聊,便觀察起了周邊的人。
高凡則是穿過人群來到了李芸身邊。
“你確定寫好了?”李芸問高凡。“寫不好你可要丟大人了,好多人見你武官服,說等會看你笑話呢,到那時候我可不幫你啊。”李芸跟高凡說。
高凡隻是笑笑,說了句:“沒事,我還等著花芸姐的錢呢。”李芸看著眼前高凡自信的笑容,心裏卻不知從哪兒多了些底氣。
“你看他們,寫首詩也是費了不少勁呢。”李芸對著高凡說。
“咱們走街對麵那兒去,這裏人多的讓人煩。”高凡對李芸說。
“行啊。”李芸倒是把手伸向高凡,高凡一時間愣住。“想什麽呢,抓著點,不然走散了。”李芸看著高凡愣住,倒是自己臉紅了起來。
有些人,抓耳撓腮,有的是幾個人一同商量一首詩,想靠團隊力量。
李芸看著遠處一個儒生打扮的青年,麵目上倒是十分的白嫩,不過這種白他不喜歡,沒有一種自然的美。這青年隻是手上捧著一本書,看來是十分好學的模樣,李芸倒隻是覺得做作。
“你看那個人,臉那麽白,走起路來一副官樣,手裏還捧著本書,看起來做作。”李芸對著高凡吐槽說。
“啊,這些好多我看都是成都官宦子弟,這些哪能和營裏整天操練的兄弟們比,我讓演長給士兵們教的識字,為的就是讓這些人也看看,誰說軍裏人就都是些大老粗”高凡對著芸堅定的說。
而李芸吐槽的那個年輕人,邁著那官步走進了糜家樓。
“譙周從事進去了,看來今年肯定又是譙從事拿魁首。”
“他是譙周嗎?”高凡問李芸。
“你竟然不知道譙周譙從事,人家可是連著三年詩會的魁首了,丞相親自任命的勸學從事,人家可是大儒,今年才二十七歲,年少有為。”一旁一個在附近做生意的小販聽見高凡聲音,倒是熱情的說了起來。
高凡一看,這小販賣著烤餅。高凡看見,倒是直接買了三個一個自己拿著一個給了李芸,剩下一個打算留給李豐。
吃著烤餅,高凡慢慢的考慮起來這個熟悉的名字。
譙周,這不就是蜀國最後的帶投大哥嗎。”在高凡的印象中譙周應該長自己一輩,可高凡沒注意的是譙周是公元201年生的人,也就是說譙周現在也才25歲,隻比自己大七八歲。
譙周是三國曆史上蜀國的投降派之一,他是益州本地人,在當初劉備入蜀時,譙周便勸說劉璋向劉備投降,遭到了黃權等蜀中官員的白眼。
後來蜀漢亡國,譙周又再次勸說劉禪投降,後來譙周在西晉還被封魏陽城亭侯,在後世的評價裏許多人看不起譙周,高凡也不喜歡他,但他卻教出了一個好學生,這便是編纂了《三國誌》的陳壽。
李芸接過高凡遞過來的烤餅,也是有滋有味的吃了起來。邊吃著,李芸才看見李豐終於是想好了詩,結果李豐一迴頭才找不到了高凡和李芸,高凡給東張西望的李豐招了招手,李豐看見二人才放了心,進了糜家樓。
高凡剛迴家,卻看見家裏站著兩個客人。再走近一看,竟然是李豐和李芸兄妹。
“你昨晚沒迴來啊。是不是跑哪家酒樓去看歌女逍遙去了。”
“李豐你個不著調的。“高凡和李豐也慢慢得熟絡了起來,互相慢慢也開起了玩笑。
“沒想到你還是這種人。”李芸一聽,倒是頭扭到一邊,一臉生氣的樣子。
“沒有,昨夜我和郭攸之在丞相府那兒邊喝邊聊了些軍裏的事,丞相可誇我治軍治的好呢。”高凡一看李芸誤會,趕緊解釋了一波。
“你去那種地方以後就少和我說話。”李芸迴了一句。
“是是是,芸姐,我一個行伍之人閑著沒事去酒肆找歌女做甚。”高凡看著二人,倒是問了一句:“你們二位還賞光來我這,不知道有何貴幹。”
“我爹今天說讓我帶我妹來在過年時成都城裏逛逛,我說你也剛好在成都,幹脆把你叫上。”
“哦,那也好。”於是,高凡迴了家還沒來得及進屋坐坐,便直接又和李豐兄妹一同進了成都城。
“話說李豐,你在成都城逛的多,這還是要你向導呢。”高凡對李豐說。
“那可不,芸兒,你們跟我走就行,今天糜叔那裏可有鬥文會,切,那個什麽勸學從事譙周年年是文會魁首。我今年必要把這小子壓下去。”李豐信誓旦旦的說。
“哥,就你,年年都去,年年都是一臉不悅的迴家。”李芸說起自己的哥哥倒是毫不留情麵。
“這不還有高賢弟呢。”
“你也懂詩詞文章?”李芸水靈的眼睛望向了高凡。
“略懂略懂。”高凡隻是謙虛的迴應。幾個人一邊說笑著,便又來到了糜家樓。果然走到糜家樓附近,便遠遠的能聽見小二的吆喝聲。
“今年詩文會文章最好者,糜家樓將詩懸掛於大堂三十日,獎金萬銖。次者五首,每人千銖。”
周邊的圍觀者,多是蜀地世家大族裏麵的子弟,這些人好多都是書香門第,其中也不乏文章優秀者。
高凡遠遠看著,突然看見了張遵和趙廣也來湊熱鬧。李豐高凡衝著二人遠遠的揮了揮手,他們也是揮手致意。
在眾多人的圍觀之下,店裏的小二提著鑼走了出來,
吆喝道:“今年糜將軍吩咐,題目為春。一個時辰以內,眾人進店可賦詩一首,然後當中誦讀,每位作詩者可領五枚銅錢,每讀一首在場人可將銅錢投入門前箱中。銅錢多者取勝。”
“唉,就可惜這幾年都是譙周拿獎,那小子我就是看不慣。”
“哈哈哈,那你今年就比過他。”
“你不是略同文墨嗎,不寫首?”李芸倒是看著高凡問。
“哈哈哈,我怕我寫了直接拿了一萬銖了。”高凡說。
“你要能拿獎今天你在成都城花銷你芸姐我包了。”李芸信誓旦旦的說。
“芸姐可別反悔。”
“哼,絕對不反悔。”
於是,還在眾人思索之時,高凡便直接大搖大擺的走進了糜家樓,直接就給賬房先生說了自己的詩。還在眾人驚訝之時,高凡便出了門。
“啊,他是誰啊。”
“怎麽還是武官服,軍裏人還懂這些東西。”
“哈哈哈,等會兒念出來也不怕貽笑大方。”幾個穿著華麗的士族子弟笑話著高凡。
“啊,哥,他這是幹什麽?”李芸看著高凡二話沒說直接就進了糜家樓,不解的問。
“芸兒,我還在想詩呢,先別打擾我。”看著皺著眉頭的李豐,李芸也頓時無語。不過聽著身邊人對高凡的議論,李芸也有些生氣。
“軍裏人怎麽了,比你們這些光空談的士家子弟不知道強多少。”李芸不開心的想著心事。李芸覺得無聊,便觀察起了周邊的人。
高凡則是穿過人群來到了李芸身邊。
“你確定寫好了?”李芸問高凡。“寫不好你可要丟大人了,好多人見你武官服,說等會看你笑話呢,到那時候我可不幫你啊。”李芸跟高凡說。
高凡隻是笑笑,說了句:“沒事,我還等著花芸姐的錢呢。”李芸看著眼前高凡自信的笑容,心裏卻不知從哪兒多了些底氣。
“你看他們,寫首詩也是費了不少勁呢。”李芸對著高凡說。
“咱們走街對麵那兒去,這裏人多的讓人煩。”高凡對李芸說。
“行啊。”李芸倒是把手伸向高凡,高凡一時間愣住。“想什麽呢,抓著點,不然走散了。”李芸看著高凡愣住,倒是自己臉紅了起來。
有些人,抓耳撓腮,有的是幾個人一同商量一首詩,想靠團隊力量。
李芸看著遠處一個儒生打扮的青年,麵目上倒是十分的白嫩,不過這種白他不喜歡,沒有一種自然的美。這青年隻是手上捧著一本書,看來是十分好學的模樣,李芸倒隻是覺得做作。
“你看那個人,臉那麽白,走起路來一副官樣,手裏還捧著本書,看起來做作。”李芸對著高凡吐槽說。
“啊,這些好多我看都是成都官宦子弟,這些哪能和營裏整天操練的兄弟們比,我讓演長給士兵們教的識字,為的就是讓這些人也看看,誰說軍裏人就都是些大老粗”高凡對著芸堅定的說。
而李芸吐槽的那個年輕人,邁著那官步走進了糜家樓。
“譙周從事進去了,看來今年肯定又是譙從事拿魁首。”
“他是譙周嗎?”高凡問李芸。
“你竟然不知道譙周譙從事,人家可是連著三年詩會的魁首了,丞相親自任命的勸學從事,人家可是大儒,今年才二十七歲,年少有為。”一旁一個在附近做生意的小販聽見高凡聲音,倒是熱情的說了起來。
高凡一看,這小販賣著烤餅。高凡看見,倒是直接買了三個一個自己拿著一個給了李芸,剩下一個打算留給李豐。
吃著烤餅,高凡慢慢的考慮起來這個熟悉的名字。
譙周,這不就是蜀國最後的帶投大哥嗎。”在高凡的印象中譙周應該長自己一輩,可高凡沒注意的是譙周是公元201年生的人,也就是說譙周現在也才25歲,隻比自己大七八歲。
譙周是三國曆史上蜀國的投降派之一,他是益州本地人,在當初劉備入蜀時,譙周便勸說劉璋向劉備投降,遭到了黃權等蜀中官員的白眼。
後來蜀漢亡國,譙周又再次勸說劉禪投降,後來譙周在西晉還被封魏陽城亭侯,在後世的評價裏許多人看不起譙周,高凡也不喜歡他,但他卻教出了一個好學生,這便是編纂了《三國誌》的陳壽。
李芸接過高凡遞過來的烤餅,也是有滋有味的吃了起來。邊吃著,李芸才看見李豐終於是想好了詩,結果李豐一迴頭才找不到了高凡和李芸,高凡給東張西望的李豐招了招手,李豐看見二人才放了心,進了糜家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