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趁勝追擊
柔弱但能生,清冷太子肆意寵 作者:小哲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接到盛唯宥傳來的消息,盛唯嬌決定見盛老夫人一麵。
桃蕊連忙勸阻道:“盛老夫人落得今日這樣的下場,全然都是她活該,您可不能心軟。”
“她最終雖是未曾如願,可犯罪未遂也是犯罪,更不要說這事就是在皇上麵前也是過了明路的,您......”
“誰說我要心軟了。”盛唯嬌笑盈盈的看著桃蕊。
桃蕊道:“良媛若是沒有心軟,又何必去見她,盛老夫人那般可惡,見她有什麽意思,這樣的人從前還不知道做了多少惡事,就該讓她好生吃些苦頭。”
“嗯,我也是這樣想的。”盛唯嬌看著桃蕊氣鼓鼓的模樣道:“所以我們這會兒去看看她現在是個什麽樣的慘狀,畢竟往後就見不到了。”
桃蕊見狀便提議道:“隻是那牢獄裏潮濕黑暗,隻怕汙了良媛的眼,您若真想見她,不妨讓人將她給送過來,也就是殿下一句話的事。”
說實話,盛唯嬌也不太想過去。
“那成,等一會兒殿下迴來了我同殿下說。”
晚間的時候,太子聽盛唯嬌想見盛老夫人一麵,他的反應是同桃蕊一樣。
“這人有什麽好見的?”太子問道。
盛唯嬌就輕聲細語的同太子道:“她到底是妾身的祖母,妾身想見她最後一麵?”
太子明顯不信,“這人這樣對你,你還對她這般不舍?”
從盛唯嬌對盛宏和盛唯宥的態度便可見,盛唯嬌絕對不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
太子心道可能她就是想看看盛老夫人的慘狀。
這不是什麽大事,她想瞧,便讓她瞧瞧。
於是在答應了此事的第二天裏,太子讓人格外關照了盛老夫人。
盛老夫人過來東宮裏的時候,是被抬著進來的。
她氣若遊絲,看上去就跟快死了一樣。
盛唯嬌格外感慨的說道:“祖母這樣,隻怕剛剛出了京城,就要一命嗚唿,更不要說去到幽州了。”
“不過祖母別怕,您從前待我母親和我那樣‘好’,孫女一定吩咐人好好照料您,等您養好了身子,再讓您去幽州。”
躺在擔架上的盛老夫人連忙抓住盛唯嬌的衣角,她的手上還有些許血漬,弄髒了盛唯嬌的衣角。
盛唯嬌嬌豔的一張小臉上掛著和善的微笑,盯著那一塊髒了的衣角好聲好氣的同盛老夫人道:“祖母弄髒了孫女的衣裳,這衣裳是太子賞賜下來的,金貴的很,祖母弄髒了,那就用祖母的一隻手來賠好不好?”
類似的話先前盛唯嬌在盛家的時候,也曾說過,不過那時候盛老夫人並未曾將那話給當成一迴事。
隻是轉眼她就被以莫須有的罪名給流放了,盛老夫人到現在都還不明白這件事究竟是怎麽一迴事,就被安了這麽一個罪名。
哪怕她不明白,可對盛唯嬌,還有那日裏僅僅有著一麵之緣的太子還是生了很多懼怕。
一聽盛唯嬌說這樣,她的手就止不住的抖,哪怕還敢再拽盛唯嬌的衣角。
“求、求求你。”盛老夫人艱難的吐出這幾個字。
盛唯嬌依舊笑看著盛老夫人,那副同往常一樣柔弱天真的麵孔直讓盛老夫人頭皮發麻。
“祖母其實不應該求我的,你應該去求求父親,祖母一定很好奇究竟是誰害的你成了這樣。”
“孫女怎麽能眼睜睜看著祖母就這樣不明不白的被流放呢。”
“這事的始作俑者是您那好兒子,我那好父親。”
“滿府裏除了他,又還有誰能指使得了白姨娘呢?”
“隻是父親不想擔責,便將事情推開給了您。”
盛老夫人又重新抓住了盛唯嬌的衣角,努力的想要說出些什麽,結果嘴一歪, 眼睛也斜了。
盛唯嬌麵色不變,依舊笑盈盈的看向盛老夫人。
盛老夫人攥著她衣角的那隻手卻是不放,“求......”
“祖母都成了這副模樣,孫女也實在不忍心。”
“罷了罷了,雖然祖母從前待我和母親確實不好,但誰讓您是長輩呢。”
“等殿下迴來了,孫女就讓太子殿下放過您,好不好呀?”
盛老夫人聞言,眼前一亮,她很是有些激動,甚至想要起身。
“不過......”她話語一頓,然後當著盛老夫人的麵,將一條帶血的紗布包紮在了自己的手臂上。
盛老夫人還不明白她這是在做什麽。
然後就見她身邊的桃蕊忽然朝著外頭喊道:“快來人啊,盛老夫人要殺良媛!”
這話一出,剛剛押送盛老夫人的兩個獄卒嚇的連忙走了進來。
盛唯嬌那被纏上紗布的手臂上還有著新鮮血液滲出,他們嚇極了,若是讓人知曉他們帶過來的人將盛良媛傷著了,隻怕他們的項上人頭也別想要了。
不幸中的萬幸就是盛良媛隻是被傷到了手臂,沒被傷到肚子。
“快,快叫太醫。”其中一個獄卒看著朝陽宮中圍在盛唯嬌身邊的人著急道。
都流這麽多血了,怎麽還不叫太醫呢?
“是我不讓她們叫的。”盛唯嬌的小臉幾乎是立刻蒼白了下來,她的嘴唇也因失血而異常的蒼白,“今日我原是憐惜祖母,想問問她到底為何害我,若是個誤會,總不好讓她老人家一把年紀了還受那樣的苦處。”
“但不想祖母哭的一副可憐的模樣,卻在我靠近她之後,還要對我下手。”
“雖然祖母行事癲狂,但到底是我祖母,此事姑且讓人瞞著,也免得......免得祖母流放路上被人為難。”
獄卒看著這樣心善的盛老夫人,一時也是百感交集。
這樣歹毒的盛老夫人怎麽就有一個這樣心善的孫女呢?
盛唯嬌又說:“你們快帶著我祖母走吧,此事務必不要讓旁人知道你。”
那獄卒聞言匆匆帶著盛老夫人走了。
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更不要說今日盛老夫人過來,東宮的許多人都見到了。
太子在吏部的時候就聽聞了此事,自是匆匆趕了迴來。
桃蕊連忙勸阻道:“盛老夫人落得今日這樣的下場,全然都是她活該,您可不能心軟。”
“她最終雖是未曾如願,可犯罪未遂也是犯罪,更不要說這事就是在皇上麵前也是過了明路的,您......”
“誰說我要心軟了。”盛唯嬌笑盈盈的看著桃蕊。
桃蕊道:“良媛若是沒有心軟,又何必去見她,盛老夫人那般可惡,見她有什麽意思,這樣的人從前還不知道做了多少惡事,就該讓她好生吃些苦頭。”
“嗯,我也是這樣想的。”盛唯嬌看著桃蕊氣鼓鼓的模樣道:“所以我們這會兒去看看她現在是個什麽樣的慘狀,畢竟往後就見不到了。”
桃蕊見狀便提議道:“隻是那牢獄裏潮濕黑暗,隻怕汙了良媛的眼,您若真想見她,不妨讓人將她給送過來,也就是殿下一句話的事。”
說實話,盛唯嬌也不太想過去。
“那成,等一會兒殿下迴來了我同殿下說。”
晚間的時候,太子聽盛唯嬌想見盛老夫人一麵,他的反應是同桃蕊一樣。
“這人有什麽好見的?”太子問道。
盛唯嬌就輕聲細語的同太子道:“她到底是妾身的祖母,妾身想見她最後一麵?”
太子明顯不信,“這人這樣對你,你還對她這般不舍?”
從盛唯嬌對盛宏和盛唯宥的態度便可見,盛唯嬌絕對不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
太子心道可能她就是想看看盛老夫人的慘狀。
這不是什麽大事,她想瞧,便讓她瞧瞧。
於是在答應了此事的第二天裏,太子讓人格外關照了盛老夫人。
盛老夫人過來東宮裏的時候,是被抬著進來的。
她氣若遊絲,看上去就跟快死了一樣。
盛唯嬌格外感慨的說道:“祖母這樣,隻怕剛剛出了京城,就要一命嗚唿,更不要說去到幽州了。”
“不過祖母別怕,您從前待我母親和我那樣‘好’,孫女一定吩咐人好好照料您,等您養好了身子,再讓您去幽州。”
躺在擔架上的盛老夫人連忙抓住盛唯嬌的衣角,她的手上還有些許血漬,弄髒了盛唯嬌的衣角。
盛唯嬌嬌豔的一張小臉上掛著和善的微笑,盯著那一塊髒了的衣角好聲好氣的同盛老夫人道:“祖母弄髒了孫女的衣裳,這衣裳是太子賞賜下來的,金貴的很,祖母弄髒了,那就用祖母的一隻手來賠好不好?”
類似的話先前盛唯嬌在盛家的時候,也曾說過,不過那時候盛老夫人並未曾將那話給當成一迴事。
隻是轉眼她就被以莫須有的罪名給流放了,盛老夫人到現在都還不明白這件事究竟是怎麽一迴事,就被安了這麽一個罪名。
哪怕她不明白,可對盛唯嬌,還有那日裏僅僅有著一麵之緣的太子還是生了很多懼怕。
一聽盛唯嬌說這樣,她的手就止不住的抖,哪怕還敢再拽盛唯嬌的衣角。
“求、求求你。”盛老夫人艱難的吐出這幾個字。
盛唯嬌依舊笑看著盛老夫人,那副同往常一樣柔弱天真的麵孔直讓盛老夫人頭皮發麻。
“祖母其實不應該求我的,你應該去求求父親,祖母一定很好奇究竟是誰害的你成了這樣。”
“孫女怎麽能眼睜睜看著祖母就這樣不明不白的被流放呢。”
“這事的始作俑者是您那好兒子,我那好父親。”
“滿府裏除了他,又還有誰能指使得了白姨娘呢?”
“隻是父親不想擔責,便將事情推開給了您。”
盛老夫人又重新抓住了盛唯嬌的衣角,努力的想要說出些什麽,結果嘴一歪, 眼睛也斜了。
盛唯嬌麵色不變,依舊笑盈盈的看向盛老夫人。
盛老夫人攥著她衣角的那隻手卻是不放,“求......”
“祖母都成了這副模樣,孫女也實在不忍心。”
“罷了罷了,雖然祖母從前待我和母親確實不好,但誰讓您是長輩呢。”
“等殿下迴來了,孫女就讓太子殿下放過您,好不好呀?”
盛老夫人聞言,眼前一亮,她很是有些激動,甚至想要起身。
“不過......”她話語一頓,然後當著盛老夫人的麵,將一條帶血的紗布包紮在了自己的手臂上。
盛老夫人還不明白她這是在做什麽。
然後就見她身邊的桃蕊忽然朝著外頭喊道:“快來人啊,盛老夫人要殺良媛!”
這話一出,剛剛押送盛老夫人的兩個獄卒嚇的連忙走了進來。
盛唯嬌那被纏上紗布的手臂上還有著新鮮血液滲出,他們嚇極了,若是讓人知曉他們帶過來的人將盛良媛傷著了,隻怕他們的項上人頭也別想要了。
不幸中的萬幸就是盛良媛隻是被傷到了手臂,沒被傷到肚子。
“快,快叫太醫。”其中一個獄卒看著朝陽宮中圍在盛唯嬌身邊的人著急道。
都流這麽多血了,怎麽還不叫太醫呢?
“是我不讓她們叫的。”盛唯嬌的小臉幾乎是立刻蒼白了下來,她的嘴唇也因失血而異常的蒼白,“今日我原是憐惜祖母,想問問她到底為何害我,若是個誤會,總不好讓她老人家一把年紀了還受那樣的苦處。”
“但不想祖母哭的一副可憐的模樣,卻在我靠近她之後,還要對我下手。”
“雖然祖母行事癲狂,但到底是我祖母,此事姑且讓人瞞著,也免得......免得祖母流放路上被人為難。”
獄卒看著這樣心善的盛老夫人,一時也是百感交集。
這樣歹毒的盛老夫人怎麽就有一個這樣心善的孫女呢?
盛唯嬌又說:“你們快帶著我祖母走吧,此事務必不要讓旁人知道你。”
那獄卒聞言匆匆帶著盛老夫人走了。
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更不要說今日盛老夫人過來,東宮的許多人都見到了。
太子在吏部的時候就聽聞了此事,自是匆匆趕了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