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莫午時正刻,夭夭一行人到了江源大營,正巧趕上軍士們為流民們放飯,幼童、女子及老人僅得一個手掌大的綠色的野菜團子,一條黑色的芥菜疙瘩鹹菜,及一碗清水薄粥;壯勞力的待遇略好些,餐食上加倍,且有粗糧窩頭可食;但依舊個個麵有菜色,皆是一副營養不良的樣子。
夭夭看他們吃得很香,便忍不住湊到粥棚的大鍋前去看,那粟米稀粥熬得幾乎照得出自己的影子,又掐了一口菜團子,嚼了嚼勉強咽下,滿嘴苦澀鹹酸,根本不是正經的蔬菜味;不由得心中大怒。陳恭知道她九成九會生氣,便提前把頭低著,隻是忘了她個子矮;夭夭舉著半個菜團子,抬頭正好對上他一雙眼睛,陳恭躲閃不及,腦子“嗡”的一聲,耳邊傳來她的怒吼: “陳恭,你擱這兒養鳥兒呢!”
眾流民尋聲齊刷刷地看向這邊,目光驚疑不定如見了鬼。
一名正排隊的小童直直地盯著她手裏的菜團子,一臉餓狠的樣子,似看著獵物一樣。夭夭看見,心一酸,趕忙把菜團子遞給他,柔聲道“給你吃吧”。那小童握著食物狠狠地咬下去,也不及細細咀嚼便一口吞下,眼睛瑟縮地看著四周,像是怕有人來搶。
夭夭著排著長隊來領餐食的流民,雖然大家衣衫襤褸,但是秩序井然,無人為了飯食的好壞多寡而爭鬥生事的;領到飯的都欣然作謝,一副感恩戴德的樣子。遠處的窩棚裏進進出出的是負責抬屍體的兵士,臉上包著一副白布,間或聽見幾聲嚎哭的聲音。她隻在電視裏看過遭災的流民百姓,雖知道是演員演的,但種種情狀已是目不忍見、耳不忍聞; 如今見到真實場景,隻覺得比電視劇演得更加淒慘且令人絕望。
“每天都死這麽多人,莫不是白山的救濟糧被人私吞了?”夭夭想起克扣災民糧餉的大貪官和珅,不免疑心頓生:嗬嗬,所謂貪墨,多是層層盤剝,以次充好,軍中、地方皆不可免,隻怕曆朝曆代的都是一樣的。
“糧曹是誰?出來說話。”夭夭站在大帳正中,也不坐下,望著兩排被她現叫來的軍中執事,強壓怒火道, “本君早就聽說江源的流民大營夥食不好,但是沒想到竟這般不好!白山每月的糧草都是足量撥付的;因這裏養著流民,又足足多加了一倍;如今看這樣子,流民們每日隻得幾顆米糧,隻怕不到開春便要餓死了!”
管糧食的是個四十多歲的微須男子,捧著賬本戰戰兢兢地答道:“郡主息怒,容小人上稟。如今江源縣共有駐軍2000人,戰馬120匹;按每人每日3升米糧,人吃馬嚼每月則淨耗200石穀米。而自八月以來,來避難的流民日漸增多,已是不堪其累。陳將軍便把其中的青壯男子組織起來,進山打獵或采獲,才能勉強維持至今——”
“是啊,郡主,”一個黑瘦高個子的站出來說道,“小人是馬參軍的副手,管著一半的錢糧冊子,可以為上官證明。如今還是秋天,咱們這裏又沒戰事,糧草醫藥尚可維持;若是契丹人來犯白山,隻怕就不夠了。山中冬日漫長,這些流民實在是有些難辦。”
“把賬本子拿來給我看看。”夭夭聽著聽著漸漸熄了火,聲音也軟了下來。看著一串串觸目驚心的數字,心中暗歎,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啊! 估計在白山管賬的楊安仁這些日子也愁得不行。便向陳恭道,“難為將軍了。管理這些流民可不比打仗容易!若能順利過了這個秋天,熬到開春,以後就容易了。於你,也是大功一件。”
陳恭忙恭敬道:“郡主提議建立這流民大營,也是要咱們記住‘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屬下不敢居功。”
“陳將軍說得很好。孟子有言: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夭夭點點頭,看了眾人一眼,負手笑道:各位的辛苦與疑惑我都是知道的:為何如今外有戰事,還要虛耗錢糧蓄養這些無家可歸的流民,豈不是避重就輕嗎?但本君今日與諸位明言,這些流民便是得民心、打勝仗的關鍵所在。——待此番戰事平靖,土地需要人種,人口亦要滋生繁衍,如此,才能和草原的契丹人長久地鬥爭下去;咱們白山的善政也能借流民之口傳遍白山黑水,乃至整個天下。”
“郡主誌存高遠,屬下敬服。”周斌躬身行禮,滿臉皆是驚喜欽敬之色。
“屬下聽了也是信心倍增,鬥誌昂揚呢!”張彌和陳恭、褚一隆對視了一眼,亦抱拳作禮,一臉的興奮。
“所以,大家要振奮精神,把這事兒做好、做紮實,迴去跟手下人做好思想工作,千萬不要懈怠。”夭夭盡量把話說得好懂些,果見眾人都頻頻點頭,表示自己領會了領導的意圖,便忍不住笑道,“一則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咱們白山別的沒有,多得是野獸山珍,樹上有果子,水裏也有魚鮮,那些流民閑著也是等餓,不如叫他們進山采獵,也能省些開銷;二則如今正是深秋,冬日裏炭火、衣物自然要緊著前線苦戰的將士,可組織流民中的青壯去山中伐木燒炭,以備嚴冬;別到了時候弄出凍死人的事兒來。”
夭夭想一想,覺得除了吃喝之外,流民大營必然缺醫少藥,他們那麽多人男女老少擠在狹窄的窩棚裏,一個風寒便能傳染一窩棚的人,若是大批流民因此而死,未免太冤枉了,便補充道:“本君這次微服過來,在楊叔叔那裏報了備,是為了一件小事。不料來到這兒另有收獲,這麽著吧,幾位管人口、醫藥的參軍,速速整理一份急需物資的單子,我帶迴去設法給你們辦了送來 。”
“多謝郡主。”幾位參軍雖不敢正眼看她,但個個臉上明顯有輕鬆之意。
眾人退下後,夭夭便跟著陳恭和兩名校尉去辦正事——挑選丫頭。
本以為挑丫頭是個最容易的事兒,能吃苦、肯幹活便好;哪知這流落到江源大營的少年女子大多賢愚混雜,不知禮者甚多;見到她帶著眾人過來,一如攪動了馬蜂窩一般,兩個一團、三個一夥的,朝男人們指指點點評頭論足,喜悅竊笑不已;夭夭無語,朝陳恭語帶諷刺道:“這裏果然民風淳樸,連女子們都如此爽朗健談。”陳恭不敢說話,又把頭低下了。
“這是咱們郡主,快跪下見禮。”一名校尉大聲喝道。
眾女稀稀拉拉地跪好,夭夭掃視一圈兒,眼看都是些十八九歲的少年女子,模樣也都清秀端正;少女們為了今日應選,都換上了幹淨的衣服,期待能被她挑中,離開流民大營。夭夭眼尖,看見前排一個略有風韻的,二十出頭的樣子,悄悄理了理鬢發,朝她身邊的周斌丟了一個嬌媚的眼風。夭夭忍住笑,果然女子隻要年輕且長得好看,都是有些不尋常的心思的。周斌自然也發覺了,扶了扶佩劍,皺皺眉隻當沒看見。
“那女子,你亂看什麽!”張彌也看見了,忍不住斥責。
“張都尉,別嚇著人家。”夭夭失笑,指了指那跪在前排的那名大膽女子,說道,“就是你,我問你,你多大年歲了?可識字嗎?”
那女子嫋嫋婷婷地站起來,也不怕人,朝夭夭笑道:“奴家今年十九歲,認得幾個字。”
“哦,可通經史嗎?”夭夭有些欣喜。
那女子茫然地搖搖頭,瞬間便恢複了神色,興衝衝地道:“奴家會誦讀前朝白居易的《長恨歌》;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也誦得;不如奴家背給郡主聽?”說罷,笑嘻嘻地看了周斌一眼,運了運氣,便要開口吟誦。
“罷了,罷了;”夭夭忙擺擺手,戲謔笑道,“當年白樂天《長恨歌》問世,一時間洛陽紙貴,人人爭相傳誦,以為雅事;修真坊曾有一歌姬,隻因會通篇通讀《長恨歌》,便被一富商大賈高價贖身以為妾室,可見樂天先生文采,竟能叫人飛上枝頭,實在可歎。如今你也要靠一首《長恨歌》得到本君的賞識嗎?可惜了,本君是女子。”
“奴家...奴家學會的詩是奴家的爹爹教的——”
那女子聽到“歌姬”“妾室”幾字,便知道眼前這個小主子是在譏諷自己,臉上顏色大改,欲待辯解,被還在生氣的張彌止住喝道:
“我們郡主是來挑粗使丫頭的,首要的便是誠實能幹活兒,哪有時間聽你們背詩;陳將軍選了你們來,是要給你們個活路。你們個別人可別錯會了主意!以為有些不入流的本事,便巴望著到白山過上錦衣玉食的好日子;那是做夢!也不照照鏡子,看看自己可夠格嗎?”
夭夭看他們吃得很香,便忍不住湊到粥棚的大鍋前去看,那粟米稀粥熬得幾乎照得出自己的影子,又掐了一口菜團子,嚼了嚼勉強咽下,滿嘴苦澀鹹酸,根本不是正經的蔬菜味;不由得心中大怒。陳恭知道她九成九會生氣,便提前把頭低著,隻是忘了她個子矮;夭夭舉著半個菜團子,抬頭正好對上他一雙眼睛,陳恭躲閃不及,腦子“嗡”的一聲,耳邊傳來她的怒吼: “陳恭,你擱這兒養鳥兒呢!”
眾流民尋聲齊刷刷地看向這邊,目光驚疑不定如見了鬼。
一名正排隊的小童直直地盯著她手裏的菜團子,一臉餓狠的樣子,似看著獵物一樣。夭夭看見,心一酸,趕忙把菜團子遞給他,柔聲道“給你吃吧”。那小童握著食物狠狠地咬下去,也不及細細咀嚼便一口吞下,眼睛瑟縮地看著四周,像是怕有人來搶。
夭夭著排著長隊來領餐食的流民,雖然大家衣衫襤褸,但是秩序井然,無人為了飯食的好壞多寡而爭鬥生事的;領到飯的都欣然作謝,一副感恩戴德的樣子。遠處的窩棚裏進進出出的是負責抬屍體的兵士,臉上包著一副白布,間或聽見幾聲嚎哭的聲音。她隻在電視裏看過遭災的流民百姓,雖知道是演員演的,但種種情狀已是目不忍見、耳不忍聞; 如今見到真實場景,隻覺得比電視劇演得更加淒慘且令人絕望。
“每天都死這麽多人,莫不是白山的救濟糧被人私吞了?”夭夭想起克扣災民糧餉的大貪官和珅,不免疑心頓生:嗬嗬,所謂貪墨,多是層層盤剝,以次充好,軍中、地方皆不可免,隻怕曆朝曆代的都是一樣的。
“糧曹是誰?出來說話。”夭夭站在大帳正中,也不坐下,望著兩排被她現叫來的軍中執事,強壓怒火道, “本君早就聽說江源的流民大營夥食不好,但是沒想到竟這般不好!白山每月的糧草都是足量撥付的;因這裏養著流民,又足足多加了一倍;如今看這樣子,流民們每日隻得幾顆米糧,隻怕不到開春便要餓死了!”
管糧食的是個四十多歲的微須男子,捧著賬本戰戰兢兢地答道:“郡主息怒,容小人上稟。如今江源縣共有駐軍2000人,戰馬120匹;按每人每日3升米糧,人吃馬嚼每月則淨耗200石穀米。而自八月以來,來避難的流民日漸增多,已是不堪其累。陳將軍便把其中的青壯男子組織起來,進山打獵或采獲,才能勉強維持至今——”
“是啊,郡主,”一個黑瘦高個子的站出來說道,“小人是馬參軍的副手,管著一半的錢糧冊子,可以為上官證明。如今還是秋天,咱們這裏又沒戰事,糧草醫藥尚可維持;若是契丹人來犯白山,隻怕就不夠了。山中冬日漫長,這些流民實在是有些難辦。”
“把賬本子拿來給我看看。”夭夭聽著聽著漸漸熄了火,聲音也軟了下來。看著一串串觸目驚心的數字,心中暗歎,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啊! 估計在白山管賬的楊安仁這些日子也愁得不行。便向陳恭道,“難為將軍了。管理這些流民可不比打仗容易!若能順利過了這個秋天,熬到開春,以後就容易了。於你,也是大功一件。”
陳恭忙恭敬道:“郡主提議建立這流民大營,也是要咱們記住‘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屬下不敢居功。”
“陳將軍說得很好。孟子有言: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夭夭點點頭,看了眾人一眼,負手笑道:各位的辛苦與疑惑我都是知道的:為何如今外有戰事,還要虛耗錢糧蓄養這些無家可歸的流民,豈不是避重就輕嗎?但本君今日與諸位明言,這些流民便是得民心、打勝仗的關鍵所在。——待此番戰事平靖,土地需要人種,人口亦要滋生繁衍,如此,才能和草原的契丹人長久地鬥爭下去;咱們白山的善政也能借流民之口傳遍白山黑水,乃至整個天下。”
“郡主誌存高遠,屬下敬服。”周斌躬身行禮,滿臉皆是驚喜欽敬之色。
“屬下聽了也是信心倍增,鬥誌昂揚呢!”張彌和陳恭、褚一隆對視了一眼,亦抱拳作禮,一臉的興奮。
“所以,大家要振奮精神,把這事兒做好、做紮實,迴去跟手下人做好思想工作,千萬不要懈怠。”夭夭盡量把話說得好懂些,果見眾人都頻頻點頭,表示自己領會了領導的意圖,便忍不住笑道,“一則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咱們白山別的沒有,多得是野獸山珍,樹上有果子,水裏也有魚鮮,那些流民閑著也是等餓,不如叫他們進山采獵,也能省些開銷;二則如今正是深秋,冬日裏炭火、衣物自然要緊著前線苦戰的將士,可組織流民中的青壯去山中伐木燒炭,以備嚴冬;別到了時候弄出凍死人的事兒來。”
夭夭想一想,覺得除了吃喝之外,流民大營必然缺醫少藥,他們那麽多人男女老少擠在狹窄的窩棚裏,一個風寒便能傳染一窩棚的人,若是大批流民因此而死,未免太冤枉了,便補充道:“本君這次微服過來,在楊叔叔那裏報了備,是為了一件小事。不料來到這兒另有收獲,這麽著吧,幾位管人口、醫藥的參軍,速速整理一份急需物資的單子,我帶迴去設法給你們辦了送來 。”
“多謝郡主。”幾位參軍雖不敢正眼看她,但個個臉上明顯有輕鬆之意。
眾人退下後,夭夭便跟著陳恭和兩名校尉去辦正事——挑選丫頭。
本以為挑丫頭是個最容易的事兒,能吃苦、肯幹活便好;哪知這流落到江源大營的少年女子大多賢愚混雜,不知禮者甚多;見到她帶著眾人過來,一如攪動了馬蜂窩一般,兩個一團、三個一夥的,朝男人們指指點點評頭論足,喜悅竊笑不已;夭夭無語,朝陳恭語帶諷刺道:“這裏果然民風淳樸,連女子們都如此爽朗健談。”陳恭不敢說話,又把頭低下了。
“這是咱們郡主,快跪下見禮。”一名校尉大聲喝道。
眾女稀稀拉拉地跪好,夭夭掃視一圈兒,眼看都是些十八九歲的少年女子,模樣也都清秀端正;少女們為了今日應選,都換上了幹淨的衣服,期待能被她挑中,離開流民大營。夭夭眼尖,看見前排一個略有風韻的,二十出頭的樣子,悄悄理了理鬢發,朝她身邊的周斌丟了一個嬌媚的眼風。夭夭忍住笑,果然女子隻要年輕且長得好看,都是有些不尋常的心思的。周斌自然也發覺了,扶了扶佩劍,皺皺眉隻當沒看見。
“那女子,你亂看什麽!”張彌也看見了,忍不住斥責。
“張都尉,別嚇著人家。”夭夭失笑,指了指那跪在前排的那名大膽女子,說道,“就是你,我問你,你多大年歲了?可識字嗎?”
那女子嫋嫋婷婷地站起來,也不怕人,朝夭夭笑道:“奴家今年十九歲,認得幾個字。”
“哦,可通經史嗎?”夭夭有些欣喜。
那女子茫然地搖搖頭,瞬間便恢複了神色,興衝衝地道:“奴家會誦讀前朝白居易的《長恨歌》;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也誦得;不如奴家背給郡主聽?”說罷,笑嘻嘻地看了周斌一眼,運了運氣,便要開口吟誦。
“罷了,罷了;”夭夭忙擺擺手,戲謔笑道,“當年白樂天《長恨歌》問世,一時間洛陽紙貴,人人爭相傳誦,以為雅事;修真坊曾有一歌姬,隻因會通篇通讀《長恨歌》,便被一富商大賈高價贖身以為妾室,可見樂天先生文采,竟能叫人飛上枝頭,實在可歎。如今你也要靠一首《長恨歌》得到本君的賞識嗎?可惜了,本君是女子。”
“奴家...奴家學會的詩是奴家的爹爹教的——”
那女子聽到“歌姬”“妾室”幾字,便知道眼前這個小主子是在譏諷自己,臉上顏色大改,欲待辯解,被還在生氣的張彌止住喝道:
“我們郡主是來挑粗使丫頭的,首要的便是誠實能幹活兒,哪有時間聽你們背詩;陳將軍選了你們來,是要給你們個活路。你們個別人可別錯會了主意!以為有些不入流的本事,便巴望著到白山過上錦衣玉食的好日子;那是做夢!也不照照鏡子,看看自己可夠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