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的美發沙龍,就像一個小型的人間熱鬧市場。不論店內裝潢如何素淨、雅致,但是紅色始終是中華兒女的一抹信仰。門前的大紅燈籠高高掛起,透著那麽一股溫馨的光,給這冷清的冬日平添了幾分暖意。店門上貼著的紅色對聯也是頗有意思,上書“仰天一嘯,男兒從來重顏麵;係情兩好,女子曾經憑青絲”。
店內更是人頭攢動,各色人等都有。燙發機、吹風機、卷發棒等工具的聲音此起彼伏,就像是一首歡快的交響曲。每個鏡子前都坐滿了人,有的是在等待著自己的發型變化,有的是在仔細欣賞著別人的新發型,還有的則是在和托尼師詳細討論著自己想要的發型。
等待區裏,也是個人聲鼎沸、熱鬧非凡的所在。顧客們三三兩兩地坐著,一邊啜飲著沙龍裏特製的熱茶,一邊品嚐著精致的小點心,嘴上還不忘聊著天南海北的新鮮事兒。有的是朋友之間的聚會,有的是家庭之間的團聚,還有的是情侶之間的約會。
看著店內烏泱泱等待的客人,韻黎不由得感慨,還是媽媽有先見之明,提前兩周就預約了位置。自己簡單地換了個發色,修了修頭發,就算是為新年做好了準備。而媽媽不僅要燙發、染發,還要做個營養護理,這一套下來少說也得三個小時。眼看店內已經沒有了韻黎的立足之地,媽媽便打發她先去附近的咖啡店坐坐,等自己這邊結束了再一起去吃飯。
韻黎跟店內相識多年的托尼老師道了聲新春祝福,就準備往店外走。剛要走出門,眼角餘光卻瞥見等待區內坐著一位女性,穿衣打扮竟與當年的小艾頗為相似。韻黎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腳步,愣住了。
送客的前台見韻黎站在門口一動不動,便關心地詢問:“怎麽了?是忘記拿什麽東西了嗎?”
韻黎愣了一下,忙迴過神來,迴道:“沒有沒有,我隻是突然想起有點事。提前祝你新年快樂哈!拜拜~”
前台熱情地迴應道:“也提前祝你新年快樂!財源廣進!”邊說邊將韻黎送到門口。
韻黎出了門,有些無奈地自言自語:“我這是怎麽了...小艾怎麽會在這裏呢。”搖搖頭,韻黎轉身走進了附近的咖啡店。
韻黎手中的咖啡已經冷卻,她抿了一口,略帶苦澀。窗外的人潮熙熙攘攘,這樣的熱鬧裏,她的思緒卻悄然迴旋在小艾身上。如果當初,自己能多勸勸她,或許她的命運也會因此不同。
小艾,其實是一個不僅關注自己的穿著打扮,還樂於幫助他人發掘和展現自己的時尚潛力的人。
“韻韻,你穿衛衣的時候,可以嚐試搭配工裝褲,那樣會和滑板鞋更配。你看這條褲子,很適合你,顏色既符合你的審美,又不會和你的其他衛衣顏色衝突。冬天就算穿秋褲,也不會顯得臃腫,你要不要試試看?”小艾拿起衣架上的褲子,放在韻黎麵前。
“我沒試過這樣的搭配哎,不過你說好看,應該就不會錯吧。我去試試。”韻黎拿起適合自己的尺碼,走向了試衣間。
不得不說,小艾在時尚方麵的品味確實獨到。韻黎身上的書卷氣與輕鬆的感覺完美融合。
“對吧!我就說很適合你吧!而且也不會給人過於刻意的的感覺。你再試試這條,這條是西裝麵料的,和你的衛衣很搭,也適合你那些襯衫。兩條換著穿剛好。”小艾又拿了一條褲子給韻黎。
果然,這條褲子也非常合適。韻黎對著鏡子看了半天,對自己的新造型非常滿意。
“而且這條褲子,你穿冬季的長款大衣也不會顯得突兀,顏色也不會和你的深色大衣衝突。”
雖然小艾對自己的造型要求嚴格,但她從未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她給出的穿衣搭配建議,總是基於當事人的性格和外型來美化,且非常適合本人。
說起來,韻黎那一頭短發,還是小艾給出的主意。
“韻韻,你嚐試過剪短發嗎?”小艾問道。
韻黎思索了一下,搖了搖頭:“好像沒有...我一直都是長發。”
“你看看這個,齊耳的短發。你長相雖然留長發也不難看,但總顯得有些普通。如果是短發的話,就能更好地突出你的五官特色。”小艾邊說著,邊抓起韻黎的長發,輕輕地往裏麵卷,一直卷到齊耳的位置。
“這樣子...你看看鏡子,覺得如何?”小艾問道。
韻黎看著鏡子中的自己,端詳了許久,突然眼前一亮:“你別說,這樣確實挺好看的!要不我今天就去剪個短發吧。”
自那以後,韻黎就再也沒留過長發。而且小艾後來推薦的幾個短發造型,也都非常適合她。
但事物發展過程和規律的正反合,並沒有在小艾的人生中達成平衡和融合。
小艾畢業後,沒再考碩士,而是決定迴國。雖然時不時飛去跟韻黎和倩姐玩兒,可是離得遠了,距離總歸還是產生了。
每天一大半的時間都花在了打扮上,一會兒試試這個潮流新造型,一會兒試試那個時尚新元素。身邊朋友們開始誇她有品味,會搭配,小艾聽了,心裏那叫一個美,自豪得像個剛下山的猴子。然而,慢慢地小艾發現自己越來越在乎別人的評價,開始依賴外界的讚美來肯定自己,內心那份平靜和自信好像丟了一樣。
倩姐曾好意地勸過小艾:“你就老老實實做自己不就得了。別人的那些話,都是從他們自己的眼光出發,順口一說,說完就拉倒,誰也沒往心裏去。隻有你在這兒琢磨來琢磨去,跟念經似的。你看那些大設計師,被人冷嘲熱諷的還少嗎?可人家哪在乎那些,不還是堅持自己的設計,最後反倒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照樣大把的人買單。”
倩姐那番話,韻黎可是舉雙手讚成。當初小艾還特意找她聊過這事兒,倆人聊得火熱,手機都聊得滾燙了才肯罷休。
韻黎曾經說過:“人呐,就像那文學作品一樣,千差萬別。你看啊,有人喜歡悲劇,有人喜歡喜劇,還有人愛看那愛情故事、戰爭故事。這些故事背後,不就反映了咱們人類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嗎?就像看偵探小說一樣,有的人喜歡得不得了,有的人卻碰都不碰。你非讓一個對偵探小說無感的人去看,他能看,但心裏未必喜歡。所以啊,跟這種人去討論本格推理,簡直就是對牛彈琴。你要是真在意了,那你就輸了。”這話韻黎都不知道說過多少遍了,後來都能倒背如流了。
但倩姐和韻黎的苦口婆心,終究還是沒能勸住小艾。
為了追求那份所謂的完美身材,小艾開始嚐試各種極端的減肥方法。結果,她的健康狀況急劇惡化,可時尚就像個魔咒,讓她欲罷不能。終於有一天,在一次嚴重的健康問題之後,醫生實在看不下去了,嚴肅地警告她必須停止這種自毀行為,不然真就毀了。然而,小艾無法接受自己無法再追求時尚的現實,心裏的絕望跟天塌了似的。
與此同時,小艾的家庭關係也因為她對時尚的過度追求而緊張。父母心疼女兒,勸她別再折騰了,迴歸正常的生活吧。可小艾一聽這話就跟炸了毛似的,跟家裏大吵一架後,一氣之下就離家出走了。她一個人跑到了繁華的大都市,希望在這裏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時尚舞台。
媽媽突然來了個電話,讓韻黎先去餐廳點個菜,說她馬上就到。韻黎順手把手裏那杯咖啡喝了,低頭一看,那包裝上紅白相間的配色讓她心裏五味雜陳——這可是小艾生前最愛的配色。
店內更是人頭攢動,各色人等都有。燙發機、吹風機、卷發棒等工具的聲音此起彼伏,就像是一首歡快的交響曲。每個鏡子前都坐滿了人,有的是在等待著自己的發型變化,有的是在仔細欣賞著別人的新發型,還有的則是在和托尼師詳細討論著自己想要的發型。
等待區裏,也是個人聲鼎沸、熱鬧非凡的所在。顧客們三三兩兩地坐著,一邊啜飲著沙龍裏特製的熱茶,一邊品嚐著精致的小點心,嘴上還不忘聊著天南海北的新鮮事兒。有的是朋友之間的聚會,有的是家庭之間的團聚,還有的是情侶之間的約會。
看著店內烏泱泱等待的客人,韻黎不由得感慨,還是媽媽有先見之明,提前兩周就預約了位置。自己簡單地換了個發色,修了修頭發,就算是為新年做好了準備。而媽媽不僅要燙發、染發,還要做個營養護理,這一套下來少說也得三個小時。眼看店內已經沒有了韻黎的立足之地,媽媽便打發她先去附近的咖啡店坐坐,等自己這邊結束了再一起去吃飯。
韻黎跟店內相識多年的托尼老師道了聲新春祝福,就準備往店外走。剛要走出門,眼角餘光卻瞥見等待區內坐著一位女性,穿衣打扮竟與當年的小艾頗為相似。韻黎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腳步,愣住了。
送客的前台見韻黎站在門口一動不動,便關心地詢問:“怎麽了?是忘記拿什麽東西了嗎?”
韻黎愣了一下,忙迴過神來,迴道:“沒有沒有,我隻是突然想起有點事。提前祝你新年快樂哈!拜拜~”
前台熱情地迴應道:“也提前祝你新年快樂!財源廣進!”邊說邊將韻黎送到門口。
韻黎出了門,有些無奈地自言自語:“我這是怎麽了...小艾怎麽會在這裏呢。”搖搖頭,韻黎轉身走進了附近的咖啡店。
韻黎手中的咖啡已經冷卻,她抿了一口,略帶苦澀。窗外的人潮熙熙攘攘,這樣的熱鬧裏,她的思緒卻悄然迴旋在小艾身上。如果當初,自己能多勸勸她,或許她的命運也會因此不同。
小艾,其實是一個不僅關注自己的穿著打扮,還樂於幫助他人發掘和展現自己的時尚潛力的人。
“韻韻,你穿衛衣的時候,可以嚐試搭配工裝褲,那樣會和滑板鞋更配。你看這條褲子,很適合你,顏色既符合你的審美,又不會和你的其他衛衣顏色衝突。冬天就算穿秋褲,也不會顯得臃腫,你要不要試試看?”小艾拿起衣架上的褲子,放在韻黎麵前。
“我沒試過這樣的搭配哎,不過你說好看,應該就不會錯吧。我去試試。”韻黎拿起適合自己的尺碼,走向了試衣間。
不得不說,小艾在時尚方麵的品味確實獨到。韻黎身上的書卷氣與輕鬆的感覺完美融合。
“對吧!我就說很適合你吧!而且也不會給人過於刻意的的感覺。你再試試這條,這條是西裝麵料的,和你的衛衣很搭,也適合你那些襯衫。兩條換著穿剛好。”小艾又拿了一條褲子給韻黎。
果然,這條褲子也非常合適。韻黎對著鏡子看了半天,對自己的新造型非常滿意。
“而且這條褲子,你穿冬季的長款大衣也不會顯得突兀,顏色也不會和你的深色大衣衝突。”
雖然小艾對自己的造型要求嚴格,但她從未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她給出的穿衣搭配建議,總是基於當事人的性格和外型來美化,且非常適合本人。
說起來,韻黎那一頭短發,還是小艾給出的主意。
“韻韻,你嚐試過剪短發嗎?”小艾問道。
韻黎思索了一下,搖了搖頭:“好像沒有...我一直都是長發。”
“你看看這個,齊耳的短發。你長相雖然留長發也不難看,但總顯得有些普通。如果是短發的話,就能更好地突出你的五官特色。”小艾邊說著,邊抓起韻黎的長發,輕輕地往裏麵卷,一直卷到齊耳的位置。
“這樣子...你看看鏡子,覺得如何?”小艾問道。
韻黎看著鏡子中的自己,端詳了許久,突然眼前一亮:“你別說,這樣確實挺好看的!要不我今天就去剪個短發吧。”
自那以後,韻黎就再也沒留過長發。而且小艾後來推薦的幾個短發造型,也都非常適合她。
但事物發展過程和規律的正反合,並沒有在小艾的人生中達成平衡和融合。
小艾畢業後,沒再考碩士,而是決定迴國。雖然時不時飛去跟韻黎和倩姐玩兒,可是離得遠了,距離總歸還是產生了。
每天一大半的時間都花在了打扮上,一會兒試試這個潮流新造型,一會兒試試那個時尚新元素。身邊朋友們開始誇她有品味,會搭配,小艾聽了,心裏那叫一個美,自豪得像個剛下山的猴子。然而,慢慢地小艾發現自己越來越在乎別人的評價,開始依賴外界的讚美來肯定自己,內心那份平靜和自信好像丟了一樣。
倩姐曾好意地勸過小艾:“你就老老實實做自己不就得了。別人的那些話,都是從他們自己的眼光出發,順口一說,說完就拉倒,誰也沒往心裏去。隻有你在這兒琢磨來琢磨去,跟念經似的。你看那些大設計師,被人冷嘲熱諷的還少嗎?可人家哪在乎那些,不還是堅持自己的設計,最後反倒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照樣大把的人買單。”
倩姐那番話,韻黎可是舉雙手讚成。當初小艾還特意找她聊過這事兒,倆人聊得火熱,手機都聊得滾燙了才肯罷休。
韻黎曾經說過:“人呐,就像那文學作品一樣,千差萬別。你看啊,有人喜歡悲劇,有人喜歡喜劇,還有人愛看那愛情故事、戰爭故事。這些故事背後,不就反映了咱們人類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嗎?就像看偵探小說一樣,有的人喜歡得不得了,有的人卻碰都不碰。你非讓一個對偵探小說無感的人去看,他能看,但心裏未必喜歡。所以啊,跟這種人去討論本格推理,簡直就是對牛彈琴。你要是真在意了,那你就輸了。”這話韻黎都不知道說過多少遍了,後來都能倒背如流了。
但倩姐和韻黎的苦口婆心,終究還是沒能勸住小艾。
為了追求那份所謂的完美身材,小艾開始嚐試各種極端的減肥方法。結果,她的健康狀況急劇惡化,可時尚就像個魔咒,讓她欲罷不能。終於有一天,在一次嚴重的健康問題之後,醫生實在看不下去了,嚴肅地警告她必須停止這種自毀行為,不然真就毀了。然而,小艾無法接受自己無法再追求時尚的現實,心裏的絕望跟天塌了似的。
與此同時,小艾的家庭關係也因為她對時尚的過度追求而緊張。父母心疼女兒,勸她別再折騰了,迴歸正常的生活吧。可小艾一聽這話就跟炸了毛似的,跟家裏大吵一架後,一氣之下就離家出走了。她一個人跑到了繁華的大都市,希望在這裏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時尚舞台。
媽媽突然來了個電話,讓韻黎先去餐廳點個菜,說她馬上就到。韻黎順手把手裏那杯咖啡喝了,低頭一看,那包裝上紅白相間的配色讓她心裏五味雜陳——這可是小艾生前最愛的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