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手下的那幫將軍也分派係。


    張遼、曹性、成廉、魏續、侯成、宋憲是呂布一派。


    郝萌、高順、秦宜祿是陳宮一派。


    高順為人剛正不阿,武藝超群,統兵能力更是一流。


    他手下的陷陣營,也向來都是無往不利、所向披靡。


    但高順本人卻一直不受呂布待見,連個八健將都沒當上。


    究其原因,一方麵,高順並不擅長阿諛奉承,在呂布麵前從來都是直來直去,不拍呂布馬屁。


    另一方麵,自從濮陽戰敗之後,高順便滴酒不沾,更不好女色,他跟呂布完全沒有共同語言。


    當年陳宮與郝萌在袁術的鼓動下發動叛亂,企圖推翻呂布取而代之,高順就曾在暗中策應。


    後來由於準備不足計劃失敗,高順為了舍卒保帥,而斬殺了郝萌,保住了陳宮。


    如今郝萌死了,秦宜祿失蹤了,陳宮的心腹就隻剩下高順一人。


    下邳與彭城離的很近,兩地的百姓很多都是親戚關係。


    由於呂布的主力部隊都在下邳,導致很多人家都是兒子在下邳,父母、老婆、孩子都在彭城。


    幾天之前,陳宮隨便找了個老家是彭城的兵卒,讓他迴家探親,並順便打聽一下曹操的動靜。


    結果那名士卒迴來後告訴陳宮,曹操的糧草本來就不多,還分給了彭城的百姓,很快他就會斷糧。


    陳宮一聽頓時喜出望外,這正是他希望發生的事情。


    曆來兩軍交戰,都講究一個“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如今曹操這仗還沒打呢,糧草就快用光了,估計撐不了幾日就得滾迴許昌。


    不過轉念一想,曹操既然率領數萬大軍親自前來徐州,肯定是下了決心的,也是做了充分準備的,他不可能輕易就退兵。


    如果糧草告急,又不肯退兵的話,那就肯定會從許昌調運糧草過來。


    於是,陳宮便把高順叫了過來,簡單地把事情跟他說一遍,讓他帶著手下去劫糧。


    高順對徐州的地形非常熟悉,知道哪裏是從許昌到彭城的必經之路,便率領手下的陷陣營,在徐州地界日夜蹲守。


    果然沒過兩天,夏侯淵就帶著糧草過來了。


    夏侯淵的部隊長途跋涉、人困馬乏,高順的部隊熟悉地形、以逸待勞,再加上夜間的曠野上黑咕隆咚,夏侯淵所部才稀裏糊塗地被搶走了大部分糧草。


    陳宮不費吹灰之力就成功截獲了曹操的大部分糧草,也讓他信心倍增,覺得此役完全可以跟曹操好好周旋一下。


    是夜,醜時,曹操躺在榻上輾轉反側,依然心事重重。


    自己的糧草被劫了,雖然八成是呂布的人幹的,但也隻是猜測,具體細節根本無從得知。


    夏侯淵帶來的這點兒糧草,連維持五日都困難,明日一早還得派人去催糧。


    可如果糧草再被劫了呢?


    這裏畢竟是呂布的地盤,哪條道是大路、哪條道是小路、哪條道是直路、哪條道是彎路、哪條道有溝壑、哪條道有河流、哪條道能設埋伏、哪條道適合偷襲,等等等等,人家都了如指掌。


    夏侯淵這次是命大,呂布隻是奔著糧食來的。


    如果呂布是衝著人來的,恐怕此時他早就沒命了。


    呂布劫走了糧食,就會知道自己缺糧,就會認為下一批糧草馬上就會送到,就會再派人馬設伏打劫。


    看來再運糧的話,一定要慎之又慎,否則又給呂布做了嫁衣。


    郭嘉說的沒錯,大戰在即,彭城百姓那麽多人,奸細一時半會兒是根本查不出來的。


    就算興師動眾地把奸細找出來了,呂布還可以接二連三地再派過來,根本令人防不勝防。


    彭城這幫家夥也真是可惡,我給了他們那麽多糧食,他們居然吃裏扒外,暗中勾結呂布。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如果狗不聽話,主人可以調教它,甚至是打它、罵它、虐待它、屠宰它。


    但彭城的百姓畢竟不是狗,而是活生生的人啊!


    而且並不是一個兩個人,也不是十個八個人,而是成千上萬人啊!


    難道真的像郭嘉暗示的那樣,把他們全宰了嗎?


    那樣一來奸細是沒了,但自己卻背上了濫殺無辜的罪名。


    往小了說,仁義之士不知又有多少要憤然離自己而去。


    往大了說,自己很可能會遺臭萬年,被釘在曆史長河的恥辱柱上。


    唉,難呐!


    想徹底鏟除奸細就又得屠城,屠城後果將不堪設想。


    不屠城的話,奸細就一直會有,根本無法徹底鏟除。


    奸細一日不除,這糧草就沒法運。


    糧草一斷,將士們就隻能等死了。


    曹操歎了口氣,一翻身坐了起來。


    實在是睡不著了,翻翻兵書解解悶吧。


    看看兵書上能不能有什麽計謀,能幫自己度過眼前的難關。


    翻著翻著,忽然幾行字映入曹操眼簾:“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曹操一邊反複地咀嚼著這幾句話,一邊細細思量著其中的深意。


    “屈人之兵”主要還是得先讓對方的頭領屈服,隻要頭領一屈服,其他的將士就也跟著屈服了,讓頭領屈服最好是別開戰,攻心為上。


    “拔人之城”正是自己此行的目的,拿下徐州最好不要強攻,這是肯定的,強攻不但傷亡太大,而且成功的可能性也很小。


    “毀人之國”眼下倒是不涉及,但此番攻徐州當然是越快越好,戰事拖得越久,耗費和傷亡自然也就越大。


    “必以全爭於天下,兵不頓而利可全”,意思就是要盡量保全整個徐州,避免開戰,這樣的話軍隊的銳氣不減,又能使得利益最大化。


    曹操又不由伏在案上掩卷沉思起來。


    如何才能屈人之兵而非戰也、全爭於天下、兵不頓而利可全呢?


    徐州的頭領是呂布,如果能說服呂布投降的話,這場仗不就不用打了嘛!


    估計呂布也不想打這場仗,隻是形勢所迫而已。


    那麽派誰去做說客呢?


    派個無名小卒肯定不行,去了說不明白,弄不好還會產生誤會,一定得派個有分量的人。


    自己此番來徐州,手下的謀士隻帶來了郭嘉和荀攸,他們的口才和應變能力肯定是沒問題的。


    但萬一呂布不同意的話,再把他們扣下當人質,那可就弄巧成拙了。


    曹操思來想去,決定還是自己親自與呂布談比較合適。


    一來,他與呂布是老相識,敘起舊來有很多共同話題。


    二來,他很了解呂布的脾氣,知道說什麽他愛聽,說什麽他不愛聽,投其所好更能促成談判。


    安全起見,談判地點既不能設在下邳,也不能設在彭城。


    找一片曠野即可,具體在什麽地方由呂布自己去定。


    若是真的能說服呂布歸降朝廷的話,所有的憂愁與焦慮便都會一掃而空了。


    曹操想著想著,不禁興奮地搓起手來。


    不知不覺間,東方已經泛出了魚肚白,城中的公雞也紛紛“咯咯咯”地叫了起來。


    又是一個晚上過去了,又是夙夜匪懈,又是徹夜未眠。


    曹操打了個哈欠,伸了個懶腰,從榻上爬了起來,疲憊不堪地朝軍營中走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秘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寰宇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寰宇散人並收藏三國秘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