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與賈詡攜手攬腕地進入城中,又來到了張繡為曹操準備的接風宴席上。
一路上曹操仔細留意左右,並未發現有什麽可疑之處,對張繡的歸降也相信了大半。
“司空大人請上座!”
張繡知道曹操是最大的官,於是把正位讓給了他。
“張將軍不必客氣!來,文和,咱倆可要我坐一塊兒呦!你我闊別多年,今日曹某要與你好好敘敘舊!”
曹操為了以防不測,依然死抓著賈詡不放。
賈詡也不推脫,挨著曹操坐在了主位上。
大家都落座之後,張繡率先舉杯道:“今日有幸見到司空大人,在下先敬您一杯!”
賈詡拿起酒壺先給曹操斟滿,又給自己斟滿,說道:“張將軍,我與你同敬司空大人!”
張繡和賈詡端著酒杯在半空中示意了一下,又紛紛一飲而盡。
曹操一隻手拿酒杯作喝酒狀,另一隻手用長袖遮住了臉,把酒倒入了懷裏。
放下酒杯後,他又做出一副被辣到的樣子,齜牙咧嘴地道:“唉……,此酒甚烈,甚烈呀!老夫還真有些不太受用!來呀,把我的杜康拿來!”
張繡看曹操被辣得夠嗆,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咱們這邊兒的酒,的確是辣了一些,還請司空大人見諒,嗬嗬嗬!”
賈詡當然知道曹操打的什麽算盤,隻是微笑著不說話。
士卒把杜康拿過來之後,曹操一邊給自己斟酒,一邊揶揄道:“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席間所有人都喝著張繡準備的酒,唯獨曹操喝的是他自己隨軍帶來的杜康。
隨後大家便開始推杯換盞,氣氛也逐漸熱鬧起來。
“司空大人,此番我們張將軍是真心誠意歸順朝廷,還望您到時向天子美言幾句,也給我們個正經名分!”
賈詡看張繡隻顧吃喝,隻好自己硬著頭皮跟曹操聊點兒正經事。
“這個自然!張將軍既然願為朝廷效力,我迴去一定上表,封賞他高官厚祿!當然了,文和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我也……,陛下也一定不會虧待你的!”
曹操話說了一半,意識到不太合適,連忙改了口。
“還得上表啊?看來這能不能封官封爵還不一定呢!”張繡借著酒勁小聲嘀咕道。
賈詡心知肚明,曹操口中的“表”,與“封”其實是一個意思。
所謂“表”,就是表奏天子。
天子在許昌一點兒兵馬沒有,還得靠曹操保護,曹操的表奏他哪敢不答應。
所以曹操雖然一口一個“表”的,實際上就是“封”的意思,隻不過說得委婉一些罷了。
“張將軍放心,老夫在皇上麵前還是有點兒分量的!眼下朝廷正是用人之際,陛下絕對不會錯過張將軍這等人才。”曹操對張繡安慰道。
其實張繡在曹操眼裏,隻是個一文不值的匹夫,他對張繡折節下士、紆尊降貴,無非是逢場作戲罷了。
但賈詡在曹操心目當中,卻是真正重量級的人物。
曹操始終覺得,如果賈詡能夠為己所用的話,對他日後的發展壯大肯定大有裨益。
曹操又想起了昔日賈詡煽動李傕、郭汜攻入長安挾持皇帝的事,決定拿這個先敲打敲打他。
“文和啊,當年我們在董卓手下共事,那麽多謀士當中,我最敬佩的人就是你!來,曹某敬你一杯!”曹操舉杯恭維道。
賈詡直感到受寵若驚,趕緊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司空大人,你為何最敬佩賈先生啊?”張繡好奇地問道。
“恕我直言!你們西涼軍當中,李傕、郭汜、張繼、樊稠,都是畜生般的貨色。一句話聊不對勁了,他們就能直接拿刀把人腦袋砍下來。就算是在鬧市上強奸婦女,他們也從來不會感到不好意思。張將軍,我說這話不誇張吧?”曹操問道。
張繡聽曹操這麽一說,笑得前仰後合,說道:“是是是,西涼軍野蠻慣了,那幾個大爺從來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兒。”
“但是你發現沒有,他們全聽文和的!”
曹操又話鋒一轉。
張繡迴憶了一下,發現曹操說的還真對。
西涼軍那幾個大魔頭殺來殺去的內耗了這麽多年,始終都是誰也不服誰。
但賈詡一說什麽,他們每次都會老老實實地去照做,似乎非常聽賈詡的話。
就連張繡本人,也總是對賈詡言聽計從。
如果說西涼軍的那些頭領是野獸的話,那麽賈詡就像是一個馴獸師,他可以讓所有野獸都乖乖聽話。
“文和的這個本事,在董卓手下的人當中,再也找不出第二個,恐怕現在也無人能出其右。當年李傕、郭汜本來都準備解甲歸田了,經文和一番開導,又集結兵馬攻入長安,最後不但擊退了呂布,亂刀砍死了王允,還挾持了皇帝。”
曹操故意提到當年李傕、郭汜作亂的事,想讓賈詡感到自己難辭其咎。
賈詡一聽曹操提起李郭之亂,知道他是話裏有話、別有用心。
這哪是在誇他,分明是在告訴他,他是犯上作亂的罪魁禍首!
“司空大人,當年李傕、郭汜攻入長安,並不是世人所謠傳的那樣,這件事另有隱情!”賈詡一臉委屈地說道。
曹操也對那件事一直感到蹊蹺,呂布怎麽會連個長安都守不住,於是好奇地道:“哦?這我還真不知道,文和啊,那你就給我講講吧,當年到底怎麽迴事啊?”
“當年王允削了李傕、郭汜的兵權,解散了西涼軍。我們按照朝廷的安排,都迴了老家。但西涼地處偏遠、盜匪猖獗,手裏如果沒點兒人馬的確是難以自保。於是我們又在當地聚集了一些人馬,隻是為了安全起見,並無造反之意。可沒想到王允非說我們要造反,屢屢派呂布前來討伐我們。但那呂布每次雖然來了,卻不使出全力,做做樣子就迴去複命了。後來我們一看,王允是鐵了心的要將我們趕盡殺絕,這才窮鼠齧狸、狗急跳牆,率軍攻入了長安。可世人並不知內情,都說李傕、郭汜是在我賈某人的教唆下才舉兵造反的,隻怕我是再也洗不清了!”
賈詡滔滔不絕地道出了長久以來自己心中的委屈。
“先生說的都是實情,這點我可以作證!”張繡怕曹操不信,替賈詡辯白道。
“那呂布也不是吃素的,長安怎麽那麽容易就被攻破了?”曹操又問道。
賈詡迴憶了一下,又道:“當時我們也沒想到事情會那麽順利。呂布跟我們也沒怎麽打,就率軍逃跑了。想必是他和王允有矛盾,才故意開門揖盜的吧。”
曹操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說道:“王允和呂布都是小人,隻不過是類型不同罷了。一個是陽奉陰違、兩麵三刀,一個是不忠不義、反複無常。如此說來,是呂布借李傕、郭汜之手殺了王允啊!文和,今日我才知道,你一直蒙受著不白之冤啊!迴去之後,我一定會表奏天子還你清白的!”
一路上曹操仔細留意左右,並未發現有什麽可疑之處,對張繡的歸降也相信了大半。
“司空大人請上座!”
張繡知道曹操是最大的官,於是把正位讓給了他。
“張將軍不必客氣!來,文和,咱倆可要我坐一塊兒呦!你我闊別多年,今日曹某要與你好好敘敘舊!”
曹操為了以防不測,依然死抓著賈詡不放。
賈詡也不推脫,挨著曹操坐在了主位上。
大家都落座之後,張繡率先舉杯道:“今日有幸見到司空大人,在下先敬您一杯!”
賈詡拿起酒壺先給曹操斟滿,又給自己斟滿,說道:“張將軍,我與你同敬司空大人!”
張繡和賈詡端著酒杯在半空中示意了一下,又紛紛一飲而盡。
曹操一隻手拿酒杯作喝酒狀,另一隻手用長袖遮住了臉,把酒倒入了懷裏。
放下酒杯後,他又做出一副被辣到的樣子,齜牙咧嘴地道:“唉……,此酒甚烈,甚烈呀!老夫還真有些不太受用!來呀,把我的杜康拿來!”
張繡看曹操被辣得夠嗆,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咱們這邊兒的酒,的確是辣了一些,還請司空大人見諒,嗬嗬嗬!”
賈詡當然知道曹操打的什麽算盤,隻是微笑著不說話。
士卒把杜康拿過來之後,曹操一邊給自己斟酒,一邊揶揄道:“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席間所有人都喝著張繡準備的酒,唯獨曹操喝的是他自己隨軍帶來的杜康。
隨後大家便開始推杯換盞,氣氛也逐漸熱鬧起來。
“司空大人,此番我們張將軍是真心誠意歸順朝廷,還望您到時向天子美言幾句,也給我們個正經名分!”
賈詡看張繡隻顧吃喝,隻好自己硬著頭皮跟曹操聊點兒正經事。
“這個自然!張將軍既然願為朝廷效力,我迴去一定上表,封賞他高官厚祿!當然了,文和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我也……,陛下也一定不會虧待你的!”
曹操話說了一半,意識到不太合適,連忙改了口。
“還得上表啊?看來這能不能封官封爵還不一定呢!”張繡借著酒勁小聲嘀咕道。
賈詡心知肚明,曹操口中的“表”,與“封”其實是一個意思。
所謂“表”,就是表奏天子。
天子在許昌一點兒兵馬沒有,還得靠曹操保護,曹操的表奏他哪敢不答應。
所以曹操雖然一口一個“表”的,實際上就是“封”的意思,隻不過說得委婉一些罷了。
“張將軍放心,老夫在皇上麵前還是有點兒分量的!眼下朝廷正是用人之際,陛下絕對不會錯過張將軍這等人才。”曹操對張繡安慰道。
其實張繡在曹操眼裏,隻是個一文不值的匹夫,他對張繡折節下士、紆尊降貴,無非是逢場作戲罷了。
但賈詡在曹操心目當中,卻是真正重量級的人物。
曹操始終覺得,如果賈詡能夠為己所用的話,對他日後的發展壯大肯定大有裨益。
曹操又想起了昔日賈詡煽動李傕、郭汜攻入長安挾持皇帝的事,決定拿這個先敲打敲打他。
“文和啊,當年我們在董卓手下共事,那麽多謀士當中,我最敬佩的人就是你!來,曹某敬你一杯!”曹操舉杯恭維道。
賈詡直感到受寵若驚,趕緊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司空大人,你為何最敬佩賈先生啊?”張繡好奇地問道。
“恕我直言!你們西涼軍當中,李傕、郭汜、張繼、樊稠,都是畜生般的貨色。一句話聊不對勁了,他們就能直接拿刀把人腦袋砍下來。就算是在鬧市上強奸婦女,他們也從來不會感到不好意思。張將軍,我說這話不誇張吧?”曹操問道。
張繡聽曹操這麽一說,笑得前仰後合,說道:“是是是,西涼軍野蠻慣了,那幾個大爺從來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兒。”
“但是你發現沒有,他們全聽文和的!”
曹操又話鋒一轉。
張繡迴憶了一下,發現曹操說的還真對。
西涼軍那幾個大魔頭殺來殺去的內耗了這麽多年,始終都是誰也不服誰。
但賈詡一說什麽,他們每次都會老老實實地去照做,似乎非常聽賈詡的話。
就連張繡本人,也總是對賈詡言聽計從。
如果說西涼軍的那些頭領是野獸的話,那麽賈詡就像是一個馴獸師,他可以讓所有野獸都乖乖聽話。
“文和的這個本事,在董卓手下的人當中,再也找不出第二個,恐怕現在也無人能出其右。當年李傕、郭汜本來都準備解甲歸田了,經文和一番開導,又集結兵馬攻入長安,最後不但擊退了呂布,亂刀砍死了王允,還挾持了皇帝。”
曹操故意提到當年李傕、郭汜作亂的事,想讓賈詡感到自己難辭其咎。
賈詡一聽曹操提起李郭之亂,知道他是話裏有話、別有用心。
這哪是在誇他,分明是在告訴他,他是犯上作亂的罪魁禍首!
“司空大人,當年李傕、郭汜攻入長安,並不是世人所謠傳的那樣,這件事另有隱情!”賈詡一臉委屈地說道。
曹操也對那件事一直感到蹊蹺,呂布怎麽會連個長安都守不住,於是好奇地道:“哦?這我還真不知道,文和啊,那你就給我講講吧,當年到底怎麽迴事啊?”
“當年王允削了李傕、郭汜的兵權,解散了西涼軍。我們按照朝廷的安排,都迴了老家。但西涼地處偏遠、盜匪猖獗,手裏如果沒點兒人馬的確是難以自保。於是我們又在當地聚集了一些人馬,隻是為了安全起見,並無造反之意。可沒想到王允非說我們要造反,屢屢派呂布前來討伐我們。但那呂布每次雖然來了,卻不使出全力,做做樣子就迴去複命了。後來我們一看,王允是鐵了心的要將我們趕盡殺絕,這才窮鼠齧狸、狗急跳牆,率軍攻入了長安。可世人並不知內情,都說李傕、郭汜是在我賈某人的教唆下才舉兵造反的,隻怕我是再也洗不清了!”
賈詡滔滔不絕地道出了長久以來自己心中的委屈。
“先生說的都是實情,這點我可以作證!”張繡怕曹操不信,替賈詡辯白道。
“那呂布也不是吃素的,長安怎麽那麽容易就被攻破了?”曹操又問道。
賈詡迴憶了一下,又道:“當時我們也沒想到事情會那麽順利。呂布跟我們也沒怎麽打,就率軍逃跑了。想必是他和王允有矛盾,才故意開門揖盜的吧。”
曹操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說道:“王允和呂布都是小人,隻不過是類型不同罷了。一個是陽奉陰違、兩麵三刀,一個是不忠不義、反複無常。如此說來,是呂布借李傕、郭汜之手殺了王允啊!文和,今日我才知道,你一直蒙受著不白之冤啊!迴去之後,我一定會表奏天子還你清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