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內心深處有一個最愛


    華凱


    我剛到美國的時候,去同學家做客。 他是一個英俊有才華的男人,卻娶了一個才華和容貌都遠遠不及的女人。 尤其令人不解的是,他居然拋棄了在中國交往多年、已經談婚論嫁的女友。


    “我的父母和兄弟不理解我!” 他指著周圍說:“但是你看,我現在有房子、家具、儲蓄和綠卡。誰給我的?” 他感歎道,“人過了35歲,很多事情都放下了,我辛苦了一輩子,希望過幾天就能過上好日子。”


    可是,我想,他心裏真正愛的是誰呢?


    我讀了謝家孝先生寫的《張大千傳》。 我讀了500多頁。 到了《後記》,我又發現了一個重要的段落,基本上是說,張大千的後半生雖然有妻子徐文博在身邊,但在他的盛年時期,楊萬鈞的陪伴者卻是她。 他同甘共苦,彼此相愛、相知最深。 正是楊萬軍幫助張大千逃離了日本人的魔掌。 也是楊萬軍陪他在敦煌麵壁,受盡磨難。 隻是大千先生在接受謝家孝采訪時,卻很少提及這位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


    謝家孝先生道:“他有沒有照顧好隨行的徐文博,避免表揚楊萬軍?”


    “在他(張大千)80歲時留下的遺囑中,特別是在遺贈部分,他表示將把它送給他的愛人楊萬鈞。由此可見,在大千先生的心裏,他從未忘記過 與楊萬軍的深情歲月。”


    合上書本,我不得不佩服謝家孝先生作為記者的務實態度。 《張大千傳》完成十三年後,老人去世十年後,他終於說出了自己不滿意的故事。


    這難道不是大千先生沒有抱怨,而是記在心裏三十多年的事情嗎?


    我又想起了被譽為“民初才女”的林徽因。 與徐誌摩轟轟烈烈的戀情後,迫於世俗和家庭的壓力,她最終嫁給了梁啟超的兒子梁思成。


    梁思成的才華並不遜色於徐誌摩。 他是中國古代建築研究的先驅。 時至今日,他40年前的作品仍被世界建築界視為經典。


    走遍中國、遊學西方的梁思成,終究有不同的心思。 徐誌摩的飛機失事後,梁思成趕到現場,撿起一塊飛機碎片,交給了妻子。 據說,林徽因一生都把它掛在自己臥室的牆上。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精神世界,而那個靈魂深處未必就是婚姻的另一半。


    一位非常成功的朋友對我說:“我一生中所做的一切都不欠任何人。我為我的父母做了我能做的一切。”


    孝順; 我對朋友很公義; 我對我的妻子忠誠。 如果說我欠什麽的話,我隻欠一個人——我的中學女友。 她懷了我的孩子,我讓她墮胎,並讓她自己掏錢。 那時我很窮,買不起錢。 問題是我不僅窮,而且沒有收入。 我不敢陪她去醫院。 ”


    他長長地歎了一口氣:“我至今還記得她流產後那張蒼白的臉,她從來沒有埋怨過我,但我年紀越大,我就越自責……”


    他多年來一直在尋找她,多次以朋友的名字出現在報紙上,但都沒有消息。


    難怪日本出現了一個幫助顧客找到初戀的新行業。 據說,很多戀人在六十、七十年後見麵時,互相擁抱哭泣,發現對方仍然是自己最愛的人。


    有一天,我接到一位長輩的電話。 他的聲音遙遠而脆弱。 原來他是我母親的老朋友,我已經十多年沒見了。


    母親嚇了一跳,連忙從床上爬起來,忘記戴助聽器,一直胡言亂語。


    我抓起電話說,如果你有什麽話要告訴我,我會轉達給你。


    電話那頭的老人用很平靜的語氣說道:“你就告訴她,我很想念她!”


    過了一段時間,我收到一封來自南美的信。 老人的孩子說,他媽媽放下電話沒多久就死了——腦癌!


    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媽媽。 這位80歲的母親並沒有立即被感動。 她隻是歎了口氣:“很多年沒打電話了,我就知道不對勁了,她真是個老姐妹,我們從小就在一起,幾十年不見,她還是很想念。” 她死之前。” 看著我。 但是,我所有的老朋友都走了。 當我離開的時候,你會想念誰?”


    母親轉過身來,坐在床角上哭了。


    是不是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隱藏著一些人物,與喜怒哀樂相伴,平時被鎖起來呢? 我自己不敢觸碰,更不敢讓別人知道,直到有一天,當我的靈魂變得清晰,或者當我迴望光明時,世俗的心變得脆弱,無法再被鎖定,最終人物浮現出來。 ?


    會不會有一天,當我們快要死去的時候,突然發現,我們一生中最愛的人,其實是被遺忘了很多年的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相愛,但不被世俗接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喂並收藏相愛,但不被世俗接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