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能放大招了,“我決定接管白家老號”。


    “真的”,他立馬放下書,臉上表情陰轉晴。


    “真的”,子薰認真迴答,“有個條件”。


    “說說看”。


    “下一個掌門人由我定”。


    “沒問題”。


    “拉鉤“。


    ”什麽?”


    “騙人是小狗”。


    他拍開她的手,“君無戲言”。


    阿春對四叔的婚事很上心,各種張羅,還親自品嚐了各種喜酒,醉倒在床上時口中還念著:“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迴”。


    學好很難,學壞很快,你才多大? 灌那麽多酒。


    子薰摸了摸他的額頭,不燙,隨之開始診脈,脈象很健康,生龍活虎。


    第二天醒了,吃完早飯,子薰就讓他到迴廊上跪著。


    “祖母,跪多久?”,紅撲撲的小臉毫無懼意。


    “跪到知道自己錯了”。


    “祖母,阿春知道錯了”,說著便要站起來。


    “跪下”,子薰沉下臉。


    “阿春遵命”,重新挺直了小腰板,跪到地上。


    “沒祖母的話,不準起來”。


    “阿春知道了”,迴答得一本正經。


    不一會兒,小德子過來催,讓去昭仁殿給皇上找本書。


    禦前忙了一整天,晚上迴到長樂宮的時候,阿春還在跪著,小臉通紅。


    “祖母!”黑亮的眼睛一眨一眨地,透著興奮。


    子薰伸手一摸,燙手,燒成這樣,怎麽沒人管?!


    “妙福”,子薰喊了一聲,俯身去抱阿春。


    “祖母,我沒事“,阿春一個沒站穩,撲到子薰懷裏,居然還嗬嗬地笑著。


    子薰心一揪,多大點兒錯啊,不應該罰跪。


    妙福應聲跑過來,見狀要被阿春,誰知被妙定一個快步搶了先,將阿春抱起來向飯廳走去。


    妙福拿出艾草護膝給阿春綁縛牢固,又去煎藥。


    阿春飯後,喝了藥,到自己的房間睡下。


    子薰洗漱完畢,拿起本醫書去守著阿春,擔心夜裏再燒起來。


    可能是在外麵跪得太久,染了風寒。


    阿棣、阿橚結婚後,接下來是阿春,都會飛臨長樂宮,去尋找屬於自己的那片天空。


    妙福過來替換 ,子薰不想走,直到子時,見阿春睡得安穩,才迴屋休息。


    聽說阿棣將要成親,納哈出派人送來了很多禮物,來使呈交了觀童的來信。


    在信中,除了表達自己的願意歸降之意,觀童還透露了一個重磅消息。


    王保保憂思成疾,去世了。


    對手突然消失,上位夜不能寐,反複地問子薰:“觀童會不會騙咱?”


    “不會”。


    “王保保真的死了?”


    “想必是真的”。


    “納哈出會不會歸降?”


    這個問題,子薰沒辦法問題,上位派吳禎鎮守遼東頗見成效,將遼東都指揮使司作為平定遼東的基地,納哈出的生存空間已大為縮小。


    洪武九年正月,燕王朱棣大婚,徐達嫡長女妙雲被冊封為燕王正妃。


    婚宴上,皇後頭發花白,一臉慈祥,看起來比上位還顯老。


    這些年,她節衣縮食,不貪圖富貴享樂,不注重個人保養,隻希望社稷長治久安,百姓生活富足,她是當之無愧的一國之母。


    子薰特意讓妙清給自己梳了一個十分老氣的發式,她不想搶皇後的風頭,也搶不走,隻是希望她能舒心些,她對阿棣悉心教導與愛護,子薰始終銘記在心,片刻不曾忘。


    隻要孩子幸福,何須在意出什麽風頭。


    但是子薰那一頭烏黑油亮的秀發仍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刺得皇後心裏生疼。


    看起來隻有二十多歲的鮮嫩麵孔,離不開皇上十幾年如一日的偏愛,隻有在愛情滋養下,那雙動人的眸子才可能始終明亮清澈,不惹塵埃,不顯疲憊。


    重八哥是把世間最好的一切都給了子薰啊。


    甚至包括阿棣、阿橚這兩個孩子的婚事。


    五六天後,上位收到戰報,納哈出於去年十二月底帶兵襲擊蓋州城,失利後撤退,途中遭到明軍伏擊,慘敗而歸。


    納哈出也學會了上位虛虛實實那一套,不過似乎沒領悟到精髓。


    不久,上位派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前往鳳陽體驗生活,開始實習階段,為日後之國做準備。


    六月,上位下旨,撤銷各地行中書省,設立承宣布政使司,簡稱為“省”,掌管行政,並且由都指揮使司和按察司分別掌管各地軍政和司法大權。


    似乎從中嗅到了一點兒苗頭,但是子薰又不太確定,上位對中書省似乎有了新的想法。


    胡惟庸,身為丞相,長袖善舞,和很多人關係都處理得很好,特別是淮西將臣,簡直可以說是打成了一片。


    善於調和諸將的關係,是李善長最突出的本事之一,胡惟庸學得爐火純青。


    但是,這並非上位想看到的。


    時也,易也。


    上位心中對丞相的需求不是這樣的。


    太子已經二十歲,上位不需要一位權勢欲望太重的丞相。


    上位急需一位得力的助手,以其淵博的知識為上位指點迷津,答疑解惑,共商大事,就像以前劉先生做的那樣。


    他更需要一位參謀,因為日常政務可以交給太子決策,重大政務他可以親自出麵。


    丞相隻需要把各種可行性方案擺出來就行了,最終拍板的事輪不到他。


    胡惟庸很努力,可是他不明白,為什麽越努力,越得不到聖上的歡心。


    問題出在哪了?


    他去請教李善長,李善長也說不上來。


    從洪武五年十二月開始,上位就下旨給百官:”今後百司所奏之事,皆由皇太子知之“。


    給太子充分的機會接觸政務,練習處理政務。


    洪武六年九月,上位又下旨:“今後常事啟皇太子,重事乃許奏聞。”


    太子逐漸長大,擔負日常政務的處理,丞相的權力必然進一步壓縮。


    洪武九年閏九月,上位下旨取消中書省平章政事和參知政事,中書省隻剩下胡惟庸和丁玉。


    丁玉的職務是中書右丞,他已於本年正月被派到延安備邊。


    實際上,隻剩下胡惟庸一人在中書省處理政務。


    胡惟庸成了光杆司令。


    一個團隊的負責人,沒有了手下,還能稱之為團隊的頭兒?


    隻要中書省出了錯,錯全在胡惟庸。


    胡惟庸如同被架到火上烤,難受得很,又不知如何自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子薰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弋塵讀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弋塵讀書並收藏子薰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