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喜歡子薰的情話。
子薰要迴長樂宮打包行囊,他說輕裝簡行即可。
多多少少總是要準備一些的,比如零食、衣服之類的,窮家富路,有備無患,子薰心想。
不是遊山玩水,而是去指揮作戰,確定下一步行動方略。
有些話,他要當麵叮囑徐達。
所以,子薰準備的大包小包全都沒用上,扮成上位身邊的青衫書童便出發了。
馬車上堆了滿滿兩箱子的資料、情報,儼然已成為一間可移動的辦公室。
子薰委屈巴巴、唉聲歎氣,以各種方式求關注。
他在看元朝皇帝的資料,十分專注。
“你想招降妥懽帖睦爾?”這個說法似乎不妥,子薰說完吐了吐舌頭。
嗬嗬,這個想法別具一格,他摸摸子薰的秀發,繼續盯著手中的資料看。
子薰此刻完全不在狀態,美景美食、漂亮裙子在她腦中輪番閃現,原以為是一場輕鬆、有趣的探險之旅,想不到如此枯燥、乏味。
不知過了多久,他突然問:“你覺得妥懽帖睦爾會不會自盡?”
“他為什麽要自盡?”子薰問。
“他會不會以身殉國?”他又問。
子薰不知道元朝皇帝是怎樣的人,她沒看資料。
看他鄭重其事的樣子,子薰明白此問關係重大,她不敢妄下斷論,“我先看看”。
妥懽帖睦爾今年四十八歲,他的父親是元明宗孛兒隻斤·和世?。
傳說,孛兒隻斤·和世?是被自己同父同母的親弟弟元文宗孛兒隻斤·圖帖睦爾害死的。
和世?和圖帖睦爾的父親是元朝第三位皇帝元武宗孛兒隻斤·海山。
海山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孫。
元武宗去世後,他的弟弟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繼位。
按照約定,元仁宗應冊立和世?為皇太子,但是元仁宗沒打算履行承諾,封和世?為周王,出鎮雲南。
泰定帝死後,大臣燕鐵木兒發動政變,宣稱欲立和世?為帝,後來,以路途遙遠為理由,改立圖帖睦爾為帝。
圖帖睦爾登基後,派遣使臣迎接和世?到京即位,不久,圖帖睦爾從大都出發,親迎和世?,兄弟二人在旺忽察都匯合,五日後,和世?暴卒。
此後,圖帖睦爾將和世?的長子妥懽帖睦爾流放到高麗大青島,一年多後,轉而流放至廣西靜江。
圖帖睦爾下旨將自己的兒子冊封為太子,但是一個月後,這個太子就去世了。
圖帖睦爾擔心因果報應,不敢再讓自己的兒子繼承皇位,臨終遺言:讓妥懽帖睦爾繼承皇位。
但是權臣燕帖木兒卻擁立年僅六歲的懿璘質班為帝,懿璘質班是妥懽帖睦爾的親弟弟。
五十三天後,懿璘質班病逝,妥懽帖睦爾被迎迴大都登基。
據說,妥懽帖睦爾行至良鄉時,燕帖木兒前往迎接,表達了要立他為帝的想法,但妥懽帖睦爾當時十分害怕,沒敢迴答。
燕帖木兒心生疑慮,將妥懽帖睦爾接到大都後,並沒有馬上讓妥懽帖睦爾即位。
足足拖了半年之久,妥懽帖睦爾才終於成為皇帝,但是在很多年內,他隻是一個傀儡。
四年後,燕帖木兒去世,原因是縱欲過度。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妥懽帖睦爾熬出頭了。
朝政掌控在權臣伯顏手裏,妥懽帖睦爾仍是一個牽線木偶。
六年後,二十歲的妥懽帖睦爾和二十六歲的脫脫聯手發動政變,除掉伯顏,妥懽帖睦爾終於得以親政,成為真正的皇帝。
脫脫繼伯顏之後成為中書省右丞相,位於文武百官之首。
最初,君臣二人配合得相當默契,妥懽帖睦爾勤學苦讀,勵精圖治,脫脫治國有方,朝政煥然一新。
四年後,不知為何,脫脫堅決辭去相位,也許是受到妥懽帖睦爾的猜忌,權臣在他心裏留下的陰影太嚴重了。
但不是所有大臣都有脫脫這樣的能力,吏治腐敗,天災頻仍,起義此起彼伏,財政入不敷出……
妥懽帖睦爾不得不再次起用脫脫脫脫為相。
脫脫上任後,決心力挽狂瀾,變更鈔法,以解決財政危機,並且任用賈魯治理黃河。
但是吏治腐敗,積重難返,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賈魯治河期間,韓山童、劉福通率眾起義。
脫脫對起義進行血腥鎮壓,各地起義被迫轉入低潮。
張士誠攻占江北重鎮揚州,切斷南北運河。
江浙“財賦居天下十七”,江南賦稅的北運麵臨斷絕的危險。
妥懽帖睦爾驚恐萬分,派脫脫統率百萬大軍前往鎮壓。
功敗垂成之時,妥懽帖睦爾改主意了,他害怕脫脫成為下一個權臣,像燕帖木兒和伯顏那樣的權臣,有能力憑自己心願改立皇帝。
妥懽帖睦爾聽信讒言,臨陣換將,脫脫不久被害死。
從此以後,妥懽帖睦爾多次換相,再也沒找到像脫脫那樣集忠心與能力於一身的大臣。
脫脫之後,各地成長起來的元軍地方武裝,為爭奪地盤,大打出手,妥懽帖睦爾無法控製。
徐達率軍北上時,妥懽帖睦爾嫌王保保不聽話,下旨削奪其官職和兵權。
後來,妥懽帖睦爾又令陝西元軍抵抗徐達的進攻,但是李思齊等人拒不執行命令。
洪武元年正月,妥懽帖睦爾放低姿態,向王保保許諾,隻要能阻擋明軍的攻擊,官職兵權等等悉數歸還,但是王保保不為所動,並且發兵太原,除掉背叛他的部將關保。
妥懽帖睦爾一怒之下,下詔削奪王保保的封爵、食邑。
徐達率明軍趁機奪取汴梁等地。
看完資料,子薰長舒一口氣,如果徐達攻入大都,妥懽帖睦爾會自盡嗎?
妥懽帖睦爾會頑抗到底嗎?像張士誠那樣。
如果妥懽帖睦爾被擒,他會不會如張士誠那般一心求死。
一旦妥懽帖睦爾死在應天,會給明軍帶來怎來的麻煩。
元軍更頑強的抵抗和層出不窮的報複行動?
想想都讓人不寒而栗。
那麽,妥懽帖睦爾會不會逃呢?他的求生意誌那麽強,逃跑的可能性不是沒有。
元朝有兩個都城,大都和上都,妥懽帖睦爾離開大都之後並非沒有去處,所以逃的可能性很大。
子薰要迴長樂宮打包行囊,他說輕裝簡行即可。
多多少少總是要準備一些的,比如零食、衣服之類的,窮家富路,有備無患,子薰心想。
不是遊山玩水,而是去指揮作戰,確定下一步行動方略。
有些話,他要當麵叮囑徐達。
所以,子薰準備的大包小包全都沒用上,扮成上位身邊的青衫書童便出發了。
馬車上堆了滿滿兩箱子的資料、情報,儼然已成為一間可移動的辦公室。
子薰委屈巴巴、唉聲歎氣,以各種方式求關注。
他在看元朝皇帝的資料,十分專注。
“你想招降妥懽帖睦爾?”這個說法似乎不妥,子薰說完吐了吐舌頭。
嗬嗬,這個想法別具一格,他摸摸子薰的秀發,繼續盯著手中的資料看。
子薰此刻完全不在狀態,美景美食、漂亮裙子在她腦中輪番閃現,原以為是一場輕鬆、有趣的探險之旅,想不到如此枯燥、乏味。
不知過了多久,他突然問:“你覺得妥懽帖睦爾會不會自盡?”
“他為什麽要自盡?”子薰問。
“他會不會以身殉國?”他又問。
子薰不知道元朝皇帝是怎樣的人,她沒看資料。
看他鄭重其事的樣子,子薰明白此問關係重大,她不敢妄下斷論,“我先看看”。
妥懽帖睦爾今年四十八歲,他的父親是元明宗孛兒隻斤·和世?。
傳說,孛兒隻斤·和世?是被自己同父同母的親弟弟元文宗孛兒隻斤·圖帖睦爾害死的。
和世?和圖帖睦爾的父親是元朝第三位皇帝元武宗孛兒隻斤·海山。
海山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孫。
元武宗去世後,他的弟弟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繼位。
按照約定,元仁宗應冊立和世?為皇太子,但是元仁宗沒打算履行承諾,封和世?為周王,出鎮雲南。
泰定帝死後,大臣燕鐵木兒發動政變,宣稱欲立和世?為帝,後來,以路途遙遠為理由,改立圖帖睦爾為帝。
圖帖睦爾登基後,派遣使臣迎接和世?到京即位,不久,圖帖睦爾從大都出發,親迎和世?,兄弟二人在旺忽察都匯合,五日後,和世?暴卒。
此後,圖帖睦爾將和世?的長子妥懽帖睦爾流放到高麗大青島,一年多後,轉而流放至廣西靜江。
圖帖睦爾下旨將自己的兒子冊封為太子,但是一個月後,這個太子就去世了。
圖帖睦爾擔心因果報應,不敢再讓自己的兒子繼承皇位,臨終遺言:讓妥懽帖睦爾繼承皇位。
但是權臣燕帖木兒卻擁立年僅六歲的懿璘質班為帝,懿璘質班是妥懽帖睦爾的親弟弟。
五十三天後,懿璘質班病逝,妥懽帖睦爾被迎迴大都登基。
據說,妥懽帖睦爾行至良鄉時,燕帖木兒前往迎接,表達了要立他為帝的想法,但妥懽帖睦爾當時十分害怕,沒敢迴答。
燕帖木兒心生疑慮,將妥懽帖睦爾接到大都後,並沒有馬上讓妥懽帖睦爾即位。
足足拖了半年之久,妥懽帖睦爾才終於成為皇帝,但是在很多年內,他隻是一個傀儡。
四年後,燕帖木兒去世,原因是縱欲過度。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妥懽帖睦爾熬出頭了。
朝政掌控在權臣伯顏手裏,妥懽帖睦爾仍是一個牽線木偶。
六年後,二十歲的妥懽帖睦爾和二十六歲的脫脫聯手發動政變,除掉伯顏,妥懽帖睦爾終於得以親政,成為真正的皇帝。
脫脫繼伯顏之後成為中書省右丞相,位於文武百官之首。
最初,君臣二人配合得相當默契,妥懽帖睦爾勤學苦讀,勵精圖治,脫脫治國有方,朝政煥然一新。
四年後,不知為何,脫脫堅決辭去相位,也許是受到妥懽帖睦爾的猜忌,權臣在他心裏留下的陰影太嚴重了。
但不是所有大臣都有脫脫這樣的能力,吏治腐敗,天災頻仍,起義此起彼伏,財政入不敷出……
妥懽帖睦爾不得不再次起用脫脫脫脫為相。
脫脫上任後,決心力挽狂瀾,變更鈔法,以解決財政危機,並且任用賈魯治理黃河。
但是吏治腐敗,積重難返,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賈魯治河期間,韓山童、劉福通率眾起義。
脫脫對起義進行血腥鎮壓,各地起義被迫轉入低潮。
張士誠攻占江北重鎮揚州,切斷南北運河。
江浙“財賦居天下十七”,江南賦稅的北運麵臨斷絕的危險。
妥懽帖睦爾驚恐萬分,派脫脫統率百萬大軍前往鎮壓。
功敗垂成之時,妥懽帖睦爾改主意了,他害怕脫脫成為下一個權臣,像燕帖木兒和伯顏那樣的權臣,有能力憑自己心願改立皇帝。
妥懽帖睦爾聽信讒言,臨陣換將,脫脫不久被害死。
從此以後,妥懽帖睦爾多次換相,再也沒找到像脫脫那樣集忠心與能力於一身的大臣。
脫脫之後,各地成長起來的元軍地方武裝,為爭奪地盤,大打出手,妥懽帖睦爾無法控製。
徐達率軍北上時,妥懽帖睦爾嫌王保保不聽話,下旨削奪其官職和兵權。
後來,妥懽帖睦爾又令陝西元軍抵抗徐達的進攻,但是李思齊等人拒不執行命令。
洪武元年正月,妥懽帖睦爾放低姿態,向王保保許諾,隻要能阻擋明軍的攻擊,官職兵權等等悉數歸還,但是王保保不為所動,並且發兵太原,除掉背叛他的部將關保。
妥懽帖睦爾一怒之下,下詔削奪王保保的封爵、食邑。
徐達率明軍趁機奪取汴梁等地。
看完資料,子薰長舒一口氣,如果徐達攻入大都,妥懽帖睦爾會自盡嗎?
妥懽帖睦爾會頑抗到底嗎?像張士誠那樣。
如果妥懽帖睦爾被擒,他會不會如張士誠那般一心求死。
一旦妥懽帖睦爾死在應天,會給明軍帶來怎來的麻煩。
元軍更頑強的抵抗和層出不窮的報複行動?
想想都讓人不寒而栗。
那麽,妥懽帖睦爾會不會逃呢?他的求生意誌那麽強,逃跑的可能性不是沒有。
元朝有兩個都城,大都和上都,妥懽帖睦爾離開大都之後並非沒有去處,所以逃的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