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需要保護”,子薰氣鼓鼓地。
“如果是幫忙保護孩子呢?”戴思恭問。
“孩子?”子薰怔在原地,她做夢都想有個孩子,她和淩川的孩子。
“當生天子這句話瞞不住,為上位生個兒子吧,微臣會盡力醫治”,戴思恭道。
有些傷害和意外防不勝防,比如上次小產,子薰確實害怕再有類似的事情發生。
行兇之人到底受誰指使一直沒有查清,事情不了了之。
子薰跌坐在藤椅上,對孕婦下手,可見此人心中惡意滿滿。
他躲在暗處,會不會再次出手?子薰有些膽寒,無助地看向戴思恭。
“隻要上位心中有如夫人,無論娶與不娶,又有什麽關係?”戴思恭道。
話雖如此,子薰還是難以接受。
“孩子、健康、平安才是最重要的”,戴思恭頓了頓,接著說:“當生天子這事瞞不住,難免會被有心之人利用,不如盡早想些對策”。
“你都知道了?”子薰十分意外。
戴思恭點點頭。
這件事兒,蠻子海牙知道,朱元璋身邊的兄弟估計也能猜個七七八八,的確瞞不住,難說會不會有人借這件事大作文章,萬一出事,子薰根本無處可去。
她隻有淩川。
她隻能與淩川在一起,隻能是淩川的夫人。
“怎麽保護?”沉默了半晌,子薰終於開口。
“這是別人的事,上位要確保你和孩子平安無事”,戴思恭道。
“再說吧”,子薰累了,以納妾的方式保護自己,這種方式未必妥當,沒準兒反受其害,有些事,子薰要聽他親口說。
戴思恭也不再繼續勸說,拱手告辭。
晚上,他迴來得很早,可能是急於看到戴思恭勸解的效果,反正子薰心裏是這樣想的,所以說話都帶著氣,“你想娶孫氏?”
他一聽,不由得樂了,“聽誰說的?”
明知故問,“不是你讓戴思恭跟我說的?”
他輕拍了腦袋,一副剛想起來的樣子,“是咱”。
“那你娶吧”,子薰越發氣了。
“咱是為了保護你”,他輕輕握住子薰的手。
“你不喜歡孫氏?”子薰帥開手質問。
“不喜歡”,他迴答得誠懇而憨厚,像極了當年初識人時在那間破廟中的神情。
“立下字據”,子薰得理不饒人,假如以後孫氏動了真心,這個字據就是一般刀子,直插她心窩,子薰心中溢滿怨氣。
他挑挑眉,走到書桌前提筆寫下幾個字:“咱不喜歡孫氏”。
子薰拿起字據,縮進櫃子裏,然後漫不經心地問道,“是孫氏嗎?”,小心無大錯,萬一他要娶進門的是陳氏、劉氏、王氏什麽的,那這張字據豈非毫無用處。
“是孫氏”,他負手站在窗前看著月色。
這段時間以來,他的內心很煩很亂,子薰被瞞著死死地,其實胡大海的長子胡三舍已經被處死了,是他親自下的令,罪名是:違反禁令,私自釀酒獲利。
當時有人進諫:胡大海正領兵攻打紹興,若處死胡三舍,可能會激起胡大海兵變,
他沒聽,寧可讓胡大海造反,也得嚴明軍紀。
可是胡三舍臨死前那聲哀怨的“叔啊”,讓他心裏十分難受。
為防萬一,他決定讓馮國用帶著大部分親兵前去助力攻城,名為合力攻城,實則監視,以防有亂。
想不到胡大海聽說後隻是大聲痛哭,沒有絲毫怨言,並且立即把所有的兵馬都交給馮國用統領,自己帶著傷兵迴到婺州親自向朱元璋請罪。
胡三舍待人慷慨,樂於助人,雖然不善騎射,但胡大海的部眾有很多人都與他交情不淺。
這些人認為,胡三舍不是膽敢違反禁令之人,他這樣做必然事出有因,後來流言四起,說胡三舍私自釀酒是為了送給如夫人,禁令頒布之初,胡三舍就偷偷給如夫人送過酒,此事雖然十分隱秘,可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那幾個知情人紛紛為胡三舍抱不平,認為胡三舍是代如夫人受過。
如夫人收下酒給誰喝,可想而知。
將士不敢對朱元璋有怨言,卻對如夫人頗有微詞。
流言越傳越廣,胡大海也有所耳聞,急忙向朱元璋密報。
“恐有意外”,胡大海道。
胡大海讀書不多,但十分喜歡與文人交往,相處久了,有時說話也文鄒鄒地。
朱元璋問過餘墨,胡三舍的確送過酒,但子薰是因為擔心胡三舍受罰才隱瞞了此事。
攻入婺州後,朱元璋下令將所擒元兵全部分給帳下士卒當供奉,每人五個。
胡大海把自己所得的供奉分了一個給兒子,此人名為阿敏,多才多藝,不僅精通木匠,而且還會釀酒,胡三舍釀酒就是受了他的啟發。
子薰跟著朱元璋去行省署衙時見過的胡三舍身邊的那個蒙古人就是阿敏。
可能阿敏以前見過子薰,一見到子薰就嘰裏咕嚕說了些蒙古話,他不會說漢語,胡三舍聽不懂蒙古話,子薰也聽不懂,當時誰也沒放在心上。
胡三舍被處死後,阿敏趁亂逃走,後來被陸仲亨抓住,帶過來請示朱元璋如何處置。
阿敏見到子薰後,情緒激動,用蒙古話不停地喊“救命”,被陸仲亨的手下從地上撿了塊髒布頭塞進他嘴裏才住了聲。
朱元璋能聽懂的蒙古話不多,恰恰能聽懂”救命“。
派人一查,才知道阿敏曾在納哈出帳下效力,後來為了跟兄長團聚來了婺州。
別有用心之人牽強附會,添油加醋,將流言傳得繪聲繪色,說如夫人暗中勾結元兵,害死了胡三舍。
據查,護送邵佐到婺州的兩名將領曾與阿敏過往甚密,這兩名將領都是邵榮的親信。
總而言之,一團亂麻。
跟阿敏一樣認識子薰的元兵不知還有多少,子薰心思單純,不懂人情世故,又有“當生天子”的說法,決不能卷入這些事非之中。
流言之所以能在將士們之間傳播,根源在於恐懼,兄弟們害怕上位寵愛的如夫人心裏向著元兵,害怕如夫人的枕頭風。
隻要子薰不再是獨得上位專寵之人,兄弟們心中的恐懼會逐漸消失。
得找個人代替子薰站在這風口浪尖上,誰呢?孫氏似乎是最合適的人選,因為她有所求。
“如果是幫忙保護孩子呢?”戴思恭問。
“孩子?”子薰怔在原地,她做夢都想有個孩子,她和淩川的孩子。
“當生天子這句話瞞不住,為上位生個兒子吧,微臣會盡力醫治”,戴思恭道。
有些傷害和意外防不勝防,比如上次小產,子薰確實害怕再有類似的事情發生。
行兇之人到底受誰指使一直沒有查清,事情不了了之。
子薰跌坐在藤椅上,對孕婦下手,可見此人心中惡意滿滿。
他躲在暗處,會不會再次出手?子薰有些膽寒,無助地看向戴思恭。
“隻要上位心中有如夫人,無論娶與不娶,又有什麽關係?”戴思恭道。
話雖如此,子薰還是難以接受。
“孩子、健康、平安才是最重要的”,戴思恭頓了頓,接著說:“當生天子這事瞞不住,難免會被有心之人利用,不如盡早想些對策”。
“你都知道了?”子薰十分意外。
戴思恭點點頭。
這件事兒,蠻子海牙知道,朱元璋身邊的兄弟估計也能猜個七七八八,的確瞞不住,難說會不會有人借這件事大作文章,萬一出事,子薰根本無處可去。
她隻有淩川。
她隻能與淩川在一起,隻能是淩川的夫人。
“怎麽保護?”沉默了半晌,子薰終於開口。
“這是別人的事,上位要確保你和孩子平安無事”,戴思恭道。
“再說吧”,子薰累了,以納妾的方式保護自己,這種方式未必妥當,沒準兒反受其害,有些事,子薰要聽他親口說。
戴思恭也不再繼續勸說,拱手告辭。
晚上,他迴來得很早,可能是急於看到戴思恭勸解的效果,反正子薰心裏是這樣想的,所以說話都帶著氣,“你想娶孫氏?”
他一聽,不由得樂了,“聽誰說的?”
明知故問,“不是你讓戴思恭跟我說的?”
他輕拍了腦袋,一副剛想起來的樣子,“是咱”。
“那你娶吧”,子薰越發氣了。
“咱是為了保護你”,他輕輕握住子薰的手。
“你不喜歡孫氏?”子薰帥開手質問。
“不喜歡”,他迴答得誠懇而憨厚,像極了當年初識人時在那間破廟中的神情。
“立下字據”,子薰得理不饒人,假如以後孫氏動了真心,這個字據就是一般刀子,直插她心窩,子薰心中溢滿怨氣。
他挑挑眉,走到書桌前提筆寫下幾個字:“咱不喜歡孫氏”。
子薰拿起字據,縮進櫃子裏,然後漫不經心地問道,“是孫氏嗎?”,小心無大錯,萬一他要娶進門的是陳氏、劉氏、王氏什麽的,那這張字據豈非毫無用處。
“是孫氏”,他負手站在窗前看著月色。
這段時間以來,他的內心很煩很亂,子薰被瞞著死死地,其實胡大海的長子胡三舍已經被處死了,是他親自下的令,罪名是:違反禁令,私自釀酒獲利。
當時有人進諫:胡大海正領兵攻打紹興,若處死胡三舍,可能會激起胡大海兵變,
他沒聽,寧可讓胡大海造反,也得嚴明軍紀。
可是胡三舍臨死前那聲哀怨的“叔啊”,讓他心裏十分難受。
為防萬一,他決定讓馮國用帶著大部分親兵前去助力攻城,名為合力攻城,實則監視,以防有亂。
想不到胡大海聽說後隻是大聲痛哭,沒有絲毫怨言,並且立即把所有的兵馬都交給馮國用統領,自己帶著傷兵迴到婺州親自向朱元璋請罪。
胡三舍待人慷慨,樂於助人,雖然不善騎射,但胡大海的部眾有很多人都與他交情不淺。
這些人認為,胡三舍不是膽敢違反禁令之人,他這樣做必然事出有因,後來流言四起,說胡三舍私自釀酒是為了送給如夫人,禁令頒布之初,胡三舍就偷偷給如夫人送過酒,此事雖然十分隱秘,可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那幾個知情人紛紛為胡三舍抱不平,認為胡三舍是代如夫人受過。
如夫人收下酒給誰喝,可想而知。
將士不敢對朱元璋有怨言,卻對如夫人頗有微詞。
流言越傳越廣,胡大海也有所耳聞,急忙向朱元璋密報。
“恐有意外”,胡大海道。
胡大海讀書不多,但十分喜歡與文人交往,相處久了,有時說話也文鄒鄒地。
朱元璋問過餘墨,胡三舍的確送過酒,但子薰是因為擔心胡三舍受罰才隱瞞了此事。
攻入婺州後,朱元璋下令將所擒元兵全部分給帳下士卒當供奉,每人五個。
胡大海把自己所得的供奉分了一個給兒子,此人名為阿敏,多才多藝,不僅精通木匠,而且還會釀酒,胡三舍釀酒就是受了他的啟發。
子薰跟著朱元璋去行省署衙時見過的胡三舍身邊的那個蒙古人就是阿敏。
可能阿敏以前見過子薰,一見到子薰就嘰裏咕嚕說了些蒙古話,他不會說漢語,胡三舍聽不懂蒙古話,子薰也聽不懂,當時誰也沒放在心上。
胡三舍被處死後,阿敏趁亂逃走,後來被陸仲亨抓住,帶過來請示朱元璋如何處置。
阿敏見到子薰後,情緒激動,用蒙古話不停地喊“救命”,被陸仲亨的手下從地上撿了塊髒布頭塞進他嘴裏才住了聲。
朱元璋能聽懂的蒙古話不多,恰恰能聽懂”救命“。
派人一查,才知道阿敏曾在納哈出帳下效力,後來為了跟兄長團聚來了婺州。
別有用心之人牽強附會,添油加醋,將流言傳得繪聲繪色,說如夫人暗中勾結元兵,害死了胡三舍。
據查,護送邵佐到婺州的兩名將領曾與阿敏過往甚密,這兩名將領都是邵榮的親信。
總而言之,一團亂麻。
跟阿敏一樣認識子薰的元兵不知還有多少,子薰心思單純,不懂人情世故,又有“當生天子”的說法,決不能卷入這些事非之中。
流言之所以能在將士們之間傳播,根源在於恐懼,兄弟們害怕上位寵愛的如夫人心裏向著元兵,害怕如夫人的枕頭風。
隻要子薰不再是獨得上位專寵之人,兄弟們心中的恐懼會逐漸消失。
得找個人代替子薰站在這風口浪尖上,誰呢?孫氏似乎是最合適的人選,因為她有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