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不走,留下來”,朱元璋想為子薰擦眼淚,卻又覺得不合適,半道兒抽迴手來。


    還像三年前那個老實、木訥的髒和尚,麵對子薰的傷心落淚,手足無措。


    “我不走,我哪兒也不去”,子薰氣鼓鼓地,背過身又小聲嘀咕了一句,“就跟著你”。


    開心得不知如何是好,朱元璋雙手搓來搓去,半天沒憋出一句話,都怪小時候讀書少,那些詞兒都怎麽說來著。


    幾天後,子薰第一次見到了納哈出。


    他二十多歲,比朱元璋年齡小些,雖然體型魁梧,未見消瘦,可是麵容憔悴,可以想見這一段時間內心的波濤起伏。


    從養尊處優的貴族子弟淪為階下囚,雖然從未被苛待,但心裏的落差可想而知。


    “卓瑪,”納哈出握住子薰的手,低聲說:“迴草原吧,父親肯定能護著你,不讓你進宮”。


    子薰抽出手,“不,我不去草原,我嫁人了,就是他”,子薰指了指遠處站著的朱元璋。


    “他比你大十幾歲,有妻有妾,怎麽能跟著他,聽話”,納哈出為妹妹感到委屈,這個朱元璋,他怎麽敢讓卓瑪當他的妾室?!


    “哥,”這是子薰第一次喊納哈出,雖然聲音有些生硬,“我想好了,不走”,子薰頓了頓,難為情地說,“我喜歡他”。


    旁邊的娜婭聽到了這句話,立馬衝了出來,怎麽能喜歡朱元璋呢?用極小的聲音說,“走吧,不能在這兒”,娜婭說著望了望朱元璋的方向,發現朱元璋沒往這麽看, 才放心地繼續說:“多嚇人,怎麽跟他在一塊兒?他,還有郭天敘,都不是好人”。


    “他是好人,我不走”,子薰知道娜婭此時是真心為自己考慮。


    “妹呀,哥不能把你押在這兒,換自由身,這不是勇士所為”,納哈出決然道,“哥留下來,讓觀童帶你和娜婭迴去”。


    這想到哪兒去了?子薰急得直跺腳,“我不跟你們走,是因為我喜歡他,我嫁給他了,我得跟著他,跟他一輩子,除了他,我誰也不嫁”。


    朱元璋估摸著子薰與兄長話別時間差不多了,便向這邊走來,納哈出還想再勸幾句,見朱元璋過來,便止住了。


    “諸位,咱和子薰隻能送到這兒了,一路平安”,朱元璋抱拳道。


    除非子薰自己想走,否則誰也不能把帶她走,朱元璋大大方方拉住子薰的手,宣示主權。


    觀童挺身而出,“朱大帥,請你善待子薰,護著她,對她好,日後觀童必肝腦塗地,萬死不辭”。


    朱元璋聞言十分動容,這是有情有義的漢子,“兩位放心,我肯定善待子薰”。


    一切已成定局,接下來,是依依惜別。


    或許此時應說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可是子薰告別的不是朋友的聚會,而是迴家的路,這個家,也許從此她再也迴不去了,再也見不到那裏的家人,承襲國王爵的父親,廣闊的草原,成群的牛羊。


    子薰一時間沒意識到自己失去了什麽,但是朱元璋懂得,因為懂得,所以珍惜,子薰在他心裏,從此更重了。


    話說郭天敘吃了啞巴虧,心裏憤憤難平。


    這就是朱元璋設的套,自己怎麽就大意了呢?思慮不周,上了他的當。


    郭天敘越想越氣,得找補迴來,扳迴一局。


    陳野先,就是被朱元璋陣前活捉的那個義兵元帥,是被當時元朝官府認可的地主武裝,此人擅長甜言蜜語,用朱元璋的話說,甜得發膩。


    數萬元兵被擊敗,剛被捉住時,陳野先自認為必死無疑,沒想到朱元璋卻放了他。


    陳野先疑惑不解,問道:“為什麽放了我?”


    朱元璋迴答:“天下大亂,豪傑並起,假借號令占據城池者無數,勝者被人依附,敗者依附他人,你既然以豪傑自居,怎會不知道咱為何放你?”緊接著,朱元璋問:“你是否願意歸降?”


    “願意”,陳野先馬上提筆給部眾寫信,第二天其大小頭目全都率眾來降


    朱元璋與陳野先歃血為誓,結為異性兄弟,相約一同發兵金陵。


    不久,朱元璋決定兵分兩路,攻取金陵,徐達等人帶領南路軍往東攻占蕪湖、句容、溧水,然後奪取溧陽等地,切斷金陵守軍與南麵元軍的聯係,形成對金陵的三麵包圍之勢;北路軍由張天佑率領,直接從東門進攻金陵。


    金陵城此時的名字是集慶路,守將是福壽,職位是行台禦史大夫。


    計策看起來天衣無縫,關鍵是執行作戰計劃的人不給力。


    陳野先並非真心投降,他當初寫信勸部眾投降,是想激部眾拒降,沒想到弄巧成拙,部將真地來降。


    朱元璋保持著警惕,對陳野先不放心,把他留了在太平府,讓他的部眾跟著張天佑出戰。


    攻下太平路後,朱元璋下令改為太平府,陶安的老師李習是第一任知府。


    陳野先暗中囑咐部下,不可力戰。


    有人故意扯後腿,這仗怎麽打?張天佑吃了大虧,十分鬱悶。


    郭天敘心中疑竇重重,打仗的事兒一向都是聽朱元璋的,這陳野先整天與朱元璋稱兄道弟的,到了戰場上,他的人不聽號令,不肯往前衝,這是陳野先的意思?還是朱元璋的意思?


    不行,這事兒不能馬虎,得查清楚。


    陳野先察言觀色,見風使舵的功夫那是無人能及,郭天敘一派人找他,他就猜出了十之八九。


    好事兒呀,他們越是內訌,自己不就越容易脫身嗎?到時候立了戰功,請福壽大人向朝廷上道奏折,升職加薪,豈不美事一樁?


    陳野先肯定是要添上一把火,痛哭流涕表忠心,“我想跟著張元帥去打集慶,可是朱大帥不讓啊,我那些兄弟,腦子一根筋,隻聽我的,要編到張元帥的隊伍裏,那不得慢慢來嗎?朱大帥還是心急了。”


    添油加醋地這麽一說,郭天敘對朱元璋的不滿更深了。


    三萬多人馬,陳野先這塊肥肉決不能讓朱元璋搶了去,看來得親自出馬,郭天敘打算親自帶兵。


    一個月後,朱元璋決定第二次攻打集慶。


    郭天敘直截了當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他得親自去,帶著陳野先一起去。


    朱元璋沒同意,這太危險了,陳野先這個奸詐無比,並非真心投降。


    郭天敘急了,到底聽誰的呀,憑什麽你說不能去就不去呀,三萬多人馬,你收拾停當了,還有我的份嗎?現在你都不把放在眼裏,以後還指不定怎樣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子薰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弋塵讀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弋塵讀書並收藏子薰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