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過後的一日,依舊是晴空萬裏。
京都附近此次被雨水覆蓋的縣共有五個,其中又以安陽縣最為富饒,田地與農戶也最多,所以便被君湛列為這次防禦的重點。
此刻,安陽縣連綿數裏的堤壩前,堆放著無數用於加固河堤的沙土石袋。
河堤一側,工部派出的那個名為何平的員外郎正被一群烏泱泱的百姓圍住。
他的身材不是特別高大,若不是身邊帶了隨從,眼看著就會被人群淹沒。
百姓中,一個站於前方,長得十分壯實的漢子高聲道。
“大人,如今這雨都停了幾日了,這堤壩加固也不是急事,如今秋收在即,便讓我們先迴去吧,等農閑時,您再來征調,我們一定積極響應!”
站於那漢子身旁的另一個稍顯文雅的人也應聲道。
“是啊,大人,這堤壩兩年一修,去年您已經過來征調人手修繕過了,怎麽今年這在這當口又來了,若誤了這糧食的收成,可讓小人們怎麽活啊!”
兩人身後的百姓也都七嘴八舌地應和著。
陳平見事態發展的差不多了,才讓守在身邊的隨從拿來了一把凳子,讓人扶著他站了上去,開口道。
“大家安靜一下,先聽我說。”
見他有話要說,人群這才慢慢安靜了下去。
何平先是長長的歎了一口氣。
“各位鄉親,本官自然知道這秋收的緊迫,隻是這加固堤壩之事,是景王殿下親自下的命令,本官縱然有心放你們迴去,可奈何人微言輕,實在是無能為力啊!”
方才那前方的大漢聽聞何平的話有些激動。
“管他什麽景王,這糧食收成是我們老百姓的命脈,今日便是陛下親臨,我們也得分說一二!”
何平一副為難的樣子。
“不行,你們若走了,我如何跟景王殿下交差!”
百姓中又有聲音傳出。
“大人,你說的這位景王現在在哪裏,大人不如讓他出來,我們倒要問一問,如今這風和日麗的,他為什麽要在這秋收的重要關口將我們困在這裏修繕堤壩,就算他是王爺,也不能這樣不講道理啊!”
“對,聽說那景王是個殘疾的,平日足不出戶,他能懂個什麽!”
“是啊!讓他出來!”
一時間,百姓中都是叫嚷著要景王出來的話語。
他們多是莊稼人,也不懂什麽朝中局勢。
如今朝中那位素有賢名的宣王殿下他們倒是聽過,隻是這景王二字,對不在都城中心的普通百姓而言,隻是一個虛無的名號。
何平皺了皺眉厲聲道。
“胡鬧!景王乃天皇貴胄,怎是你們說見就見的,你們這般是都不要命了嗎!”
百姓見他如此都疾言厲色,卻沒有安靜下來,而是更為激烈的吵嚷起來。
“大人,我們當然是要命的,隻是與其糧食失收等著被餓死,我們還不如拚了命爭上一爭!”
“對!何大人,您隻管叫景王出來給我們一個說法,有什麽後果,我們自己擔著便是!”
何平似更憤怒了些。
“幹什麽!都要造反嗎!你們以為人多勢眾景王殿下便拿你們便沒有辦法嗎?若觸怒了他,真的追究下來,你們有幾條命也不夠死的!”
百姓們正欲繼續分說,一道儒雅的聲音突然響起。
“何平,不可如此!”
不遠處,君離帶著還身著官服的張雲山,身後跟著七八個隨從,正正浩浩蕩蕩的走來。
他身著一身月白色底紋繡五團蟒紋長袍,頭戴雲紋金冠走在最前方。
端的是一副儒雅賢明的模樣。
那何平見到君離一行人心中也大大鬆了口氣。
張尚書雖叫他這兩日間挑動民憤,可若真鬧起來,他也不一定鎮得住。
他急忙從凳子上跳下來,走到君離身前跪拜而下。
“見過宣王殿下,見過大人。!”
君離輕輕揮了揮手讓何平起身,頗有些不平的道。
“方才發生了何事?你為何對百姓口出惡言!”
何平即刻上前稟明原由,君離聽完故作不滿的皺了皺眉。
“我知道了,你且退下吧!”
待何平退至眾人身後,君離這才看向那一片烏泱泱的百姓。
這時,方才站在百姓最前方的那兩個人也適時的出聲,朝著君離恭敬的磕著頭道。
“您就是宣王殿下吧,聽聞殿下一向仁心仁德,還請殿下救救我們!”
“宣王殿下,這事關乎我們百姓的生計,還請您為我們做主!萬不能任由那景王胡來啊!”
君離看了他們片刻,勾了勾唇,頗有些正氣凜然的道。
“好了,你們先起來,事情的原委本王都知道了”
說著他又轉向張雲山。
“張尚書,本王的皇兄一時興起參與朝政本是好事,可如今這雨都已經止住了,你身為工部尚書,這修繕之事乃是職責所在,怎能無視民意放任不管。”
“你馬上傳令下去,讓人將五縣的百姓都遣送迴家,不得有誤!”
張遠山即刻配合的躬身上前應身。
“是,王爺!此事下官先前在朝堂中便對景王殿下分說過了,怎奈景王殿下一意孤行臣也無可奈何”
“如今有宣王殿下做主,下官必定立即著人去辦!定讓百姓們將這秋收之事順利的開展!”
原本靜默的人群,見這麵目和善,溫潤如玉的王爺為他們說話,不由爆發出一陣陣喝彩。
方才站在百姓最前方的那兩個人帶頭跪拜了下去!
“宣王殿下賢明,謝殿下為我們老百姓做主!”
後方的百姓見狀也跟著跪拜而下,一時間感激之聲不斷。
君離滿意的看著拜倒一地的百姓,眼中滿是自得。
京都附近此次被雨水覆蓋的縣共有五個,其中又以安陽縣最為富饒,田地與農戶也最多,所以便被君湛列為這次防禦的重點。
此刻,安陽縣連綿數裏的堤壩前,堆放著無數用於加固河堤的沙土石袋。
河堤一側,工部派出的那個名為何平的員外郎正被一群烏泱泱的百姓圍住。
他的身材不是特別高大,若不是身邊帶了隨從,眼看著就會被人群淹沒。
百姓中,一個站於前方,長得十分壯實的漢子高聲道。
“大人,如今這雨都停了幾日了,這堤壩加固也不是急事,如今秋收在即,便讓我們先迴去吧,等農閑時,您再來征調,我們一定積極響應!”
站於那漢子身旁的另一個稍顯文雅的人也應聲道。
“是啊,大人,這堤壩兩年一修,去年您已經過來征調人手修繕過了,怎麽今年這在這當口又來了,若誤了這糧食的收成,可讓小人們怎麽活啊!”
兩人身後的百姓也都七嘴八舌地應和著。
陳平見事態發展的差不多了,才讓守在身邊的隨從拿來了一把凳子,讓人扶著他站了上去,開口道。
“大家安靜一下,先聽我說。”
見他有話要說,人群這才慢慢安靜了下去。
何平先是長長的歎了一口氣。
“各位鄉親,本官自然知道這秋收的緊迫,隻是這加固堤壩之事,是景王殿下親自下的命令,本官縱然有心放你們迴去,可奈何人微言輕,實在是無能為力啊!”
方才那前方的大漢聽聞何平的話有些激動。
“管他什麽景王,這糧食收成是我們老百姓的命脈,今日便是陛下親臨,我們也得分說一二!”
何平一副為難的樣子。
“不行,你們若走了,我如何跟景王殿下交差!”
百姓中又有聲音傳出。
“大人,你說的這位景王現在在哪裏,大人不如讓他出來,我們倒要問一問,如今這風和日麗的,他為什麽要在這秋收的重要關口將我們困在這裏修繕堤壩,就算他是王爺,也不能這樣不講道理啊!”
“對,聽說那景王是個殘疾的,平日足不出戶,他能懂個什麽!”
“是啊!讓他出來!”
一時間,百姓中都是叫嚷著要景王出來的話語。
他們多是莊稼人,也不懂什麽朝中局勢。
如今朝中那位素有賢名的宣王殿下他們倒是聽過,隻是這景王二字,對不在都城中心的普通百姓而言,隻是一個虛無的名號。
何平皺了皺眉厲聲道。
“胡鬧!景王乃天皇貴胄,怎是你們說見就見的,你們這般是都不要命了嗎!”
百姓見他如此都疾言厲色,卻沒有安靜下來,而是更為激烈的吵嚷起來。
“大人,我們當然是要命的,隻是與其糧食失收等著被餓死,我們還不如拚了命爭上一爭!”
“對!何大人,您隻管叫景王出來給我們一個說法,有什麽後果,我們自己擔著便是!”
何平似更憤怒了些。
“幹什麽!都要造反嗎!你們以為人多勢眾景王殿下便拿你們便沒有辦法嗎?若觸怒了他,真的追究下來,你們有幾條命也不夠死的!”
百姓們正欲繼續分說,一道儒雅的聲音突然響起。
“何平,不可如此!”
不遠處,君離帶著還身著官服的張雲山,身後跟著七八個隨從,正正浩浩蕩蕩的走來。
他身著一身月白色底紋繡五團蟒紋長袍,頭戴雲紋金冠走在最前方。
端的是一副儒雅賢明的模樣。
那何平見到君離一行人心中也大大鬆了口氣。
張尚書雖叫他這兩日間挑動民憤,可若真鬧起來,他也不一定鎮得住。
他急忙從凳子上跳下來,走到君離身前跪拜而下。
“見過宣王殿下,見過大人。!”
君離輕輕揮了揮手讓何平起身,頗有些不平的道。
“方才發生了何事?你為何對百姓口出惡言!”
何平即刻上前稟明原由,君離聽完故作不滿的皺了皺眉。
“我知道了,你且退下吧!”
待何平退至眾人身後,君離這才看向那一片烏泱泱的百姓。
這時,方才站在百姓最前方的那兩個人也適時的出聲,朝著君離恭敬的磕著頭道。
“您就是宣王殿下吧,聽聞殿下一向仁心仁德,還請殿下救救我們!”
“宣王殿下,這事關乎我們百姓的生計,還請您為我們做主!萬不能任由那景王胡來啊!”
君離看了他們片刻,勾了勾唇,頗有些正氣凜然的道。
“好了,你們先起來,事情的原委本王都知道了”
說著他又轉向張雲山。
“張尚書,本王的皇兄一時興起參與朝政本是好事,可如今這雨都已經止住了,你身為工部尚書,這修繕之事乃是職責所在,怎能無視民意放任不管。”
“你馬上傳令下去,讓人將五縣的百姓都遣送迴家,不得有誤!”
張遠山即刻配合的躬身上前應身。
“是,王爺!此事下官先前在朝堂中便對景王殿下分說過了,怎奈景王殿下一意孤行臣也無可奈何”
“如今有宣王殿下做主,下官必定立即著人去辦!定讓百姓們將這秋收之事順利的開展!”
原本靜默的人群,見這麵目和善,溫潤如玉的王爺為他們說話,不由爆發出一陣陣喝彩。
方才站在百姓最前方的那兩個人帶頭跪拜了下去!
“宣王殿下賢明,謝殿下為我們老百姓做主!”
後方的百姓見狀也跟著跪拜而下,一時間感激之聲不斷。
君離滿意的看著拜倒一地的百姓,眼中滿是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