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就這樣麵對麵站著,相隔不過三尺,似乎正在無聲地對視,晏靈修雙手微微抱住肩,終於感覺到了冷。
這不是院長的居所嗎?
所以……
他的心沉沉地墜了下去。
秋風掠過窗欞,發出一唱三嘆的唿聲。他直勾勾地看著屋子裏的人,直到眼眶發酸都沒有移開,然而孟雲君的視線卻穿過了他,落向了深沉的夜色。
燭火映著他的臉忽明忽暗,微抿的嘴唇和鼻樑側翼的陰影讓他看起來孤獨沉肅,像一泓全然沒了聲息的深潭,似乎連他的魂魄也有一部分缺失了,隨著這連綿的夜色一起,去往了某個他永遠無法抵達的所在。
這是晏靈修從未見過的,甚至做夢也不曾想像過孟雲君此刻的模樣。
翻湧的情緒在他空蕩蕩的胸口徘徊,捲起沉積的淤泥,跋涉其中的遠行人被絆住了腳。它們越聚越多,直到他不堪重負,便要從七竅裏湧出來,恍惚間,晏靈修有種自己要流下眼淚的錯覺。
所幸他也沒有眼淚。
與此同時孟雲君已迴到屋裏,將燭台放在桌案的一角,坐在了榻上。他的麵前是一張橫放的古琴。孟雲君手指在弦上劃過,彈出一道敲冰戛玉的錚然琴音。
他走了會神,再次抬頭,望向窗外淅淅瀝瀝不絕於耳的秋夜細雨,隨即垂下了眼睫,重新將手放在琴上。
仿佛被撥弦的力道所震,燭台上本就被風拂得搖晃不定的火苗也隨之顫動起來,如有生命地搖晃起滿室的光與影。
孟雲君卻沒有停下,那調聲哀哀的樂音從他指間源源不斷地流淌而出,關不住窗內,鎖不住門裏,梧桐更兼細雨,和著淒切的寒蟬,一直傳到晏靈修的心上,有種言辭無法表達盡的悲意,非要將他的心也染上一層寒霜方才罷休。
晏靈修忽的明白過來了。
原來這不是他執念深重,自己給自己編織的美夢,也不是天道看他死得夠幹脆,大發慈悲之下允許他迴到過去,了卻死後遺願的……這是孟雲君的迴憶。
原來終他一生,生前死後,那些冥冥中看似無償的饋贈,從來隻有最外層的糖衣是甜的,裏麵裹著的不是蓮心,就是砒霜。
晏靈修舌根發苦,在窗前站了許久,走到廊下,又走進孟雲君的寢屋,坐在桌案對麵,做他唯一且不為人知的聽眾。
此後數年,晏靈修一直跟在孟雲君身邊。
他不知道孟雲君是何時發現那個山洞的,但自從那天起,每隔一段時間,他總要去看他一迴,停留得不久,隻夠他喝一壺酒,發一會兒呆,或是彈奏一曲琴。晏靈修也得以仔細地端詳一番自己的遺體,然後詫異地發現他居然沒有死,甚至身體還是溫熱的。
時空好像在瀕死之際被定格了,險之又險地維繫著他的一線生機。
晏靈修抱著雙膝,坐在堅硬的岩石地麵上,對著釘在他心上的不塵劍發怔,想來想去,覺得這大概還是和閻扶有關……當初樹靈能把自己的魂魄搶出去,那位說不定也趁機鑽了個空子——具體「鑽」了多少不清楚,但估計很不夠看,不然也不會直到最近兩三百年才開始作惡。
至於那些沒能逃走的部分……
鬼王畢竟是鬼王,神通廣大無可想像,晏靈修在設下陣法時又是強弩之末,也沒想到要給自己來一個挫骨揚灰,一時疏忽,叫他在自己魂魄離體,油盡燈枯的瞬間躲了迴去,又不知使了什麽法子,強行把他本該斷了的那口氣吊住了。
人行於世,肉身不過是寄託魂靈的容器,便是腐朽了,也不妨礙他們做鬼或輪迴,可若是不幸落到了魂飛魄散的地步,就算採取再多的手段,身體也會不可逆轉地化成一抔黃土。晏靈修百密一疏,魂魄被樹靈救走,沒有完成自盡中最重要的一環,叫閻扶僥倖逃得一命。
想通之後,晏靈修有點後悔死前沒把尾巴掃得再幹淨些,以至於叫樹靈了上來,否則千年後也不會引出那麽多後患,可他本人作為既得利益者,其實也沒有那麽想死,發現自己皮囊尚存後,盡管不切實際,還是很有點隱秘的希冀的,所以他怨不了別人,隻能怨自己——樹靈不是一向是這個性格嗎?興致上來了,永遠隻管自己順心如意,顧不上其他的。
他要是重迴那時候,應該記得給陣法加上一重粉身碎骨的作用才是。
話說迴來,他是知道自己現在正和樹靈縮在某個犄角旮旯的深山裏養傷呢,可大師兄卻是完全被蒙在鼓裏的,那以他的角度,自己留下這麽一副永遠不會給出反應的軀殼,是死了還是活著呢?
他看著自己時,心裏在想什麽?
後頭還有這麽多年,他就這樣日復一日地等下去嗎?
晏靈修把手覆在大師兄的手背上,抬頭久久凝視著他,孟雲君的眼底閃爍著介於柔和與寂寞的微光,像莽莽的深海,波瀾不驚,暗潮都在天光無法企及的最深處。
良久,這人間遊魂小聲道:「孟雲君。」
他清楚眼前的一切都是過往,關係和故事都在千年後塵埃落定,因此縱使他有千種計謀,百樣謀略,對眼前正在進行的這一幕幕劇情也依舊束手無策。
但他還是想拉住孟雲君的手,想讓他看淡些、看開些,想告訴他,他們終有一日會重逢的,所以……
所以別再這樣難過了。
可惜孟雲君聽不見他的心聲。
這不是院長的居所嗎?
所以……
他的心沉沉地墜了下去。
秋風掠過窗欞,發出一唱三嘆的唿聲。他直勾勾地看著屋子裏的人,直到眼眶發酸都沒有移開,然而孟雲君的視線卻穿過了他,落向了深沉的夜色。
燭火映著他的臉忽明忽暗,微抿的嘴唇和鼻樑側翼的陰影讓他看起來孤獨沉肅,像一泓全然沒了聲息的深潭,似乎連他的魂魄也有一部分缺失了,隨著這連綿的夜色一起,去往了某個他永遠無法抵達的所在。
這是晏靈修從未見過的,甚至做夢也不曾想像過孟雲君此刻的模樣。
翻湧的情緒在他空蕩蕩的胸口徘徊,捲起沉積的淤泥,跋涉其中的遠行人被絆住了腳。它們越聚越多,直到他不堪重負,便要從七竅裏湧出來,恍惚間,晏靈修有種自己要流下眼淚的錯覺。
所幸他也沒有眼淚。
與此同時孟雲君已迴到屋裏,將燭台放在桌案的一角,坐在了榻上。他的麵前是一張橫放的古琴。孟雲君手指在弦上劃過,彈出一道敲冰戛玉的錚然琴音。
他走了會神,再次抬頭,望向窗外淅淅瀝瀝不絕於耳的秋夜細雨,隨即垂下了眼睫,重新將手放在琴上。
仿佛被撥弦的力道所震,燭台上本就被風拂得搖晃不定的火苗也隨之顫動起來,如有生命地搖晃起滿室的光與影。
孟雲君卻沒有停下,那調聲哀哀的樂音從他指間源源不斷地流淌而出,關不住窗內,鎖不住門裏,梧桐更兼細雨,和著淒切的寒蟬,一直傳到晏靈修的心上,有種言辭無法表達盡的悲意,非要將他的心也染上一層寒霜方才罷休。
晏靈修忽的明白過來了。
原來這不是他執念深重,自己給自己編織的美夢,也不是天道看他死得夠幹脆,大發慈悲之下允許他迴到過去,了卻死後遺願的……這是孟雲君的迴憶。
原來終他一生,生前死後,那些冥冥中看似無償的饋贈,從來隻有最外層的糖衣是甜的,裏麵裹著的不是蓮心,就是砒霜。
晏靈修舌根發苦,在窗前站了許久,走到廊下,又走進孟雲君的寢屋,坐在桌案對麵,做他唯一且不為人知的聽眾。
此後數年,晏靈修一直跟在孟雲君身邊。
他不知道孟雲君是何時發現那個山洞的,但自從那天起,每隔一段時間,他總要去看他一迴,停留得不久,隻夠他喝一壺酒,發一會兒呆,或是彈奏一曲琴。晏靈修也得以仔細地端詳一番自己的遺體,然後詫異地發現他居然沒有死,甚至身體還是溫熱的。
時空好像在瀕死之際被定格了,險之又險地維繫著他的一線生機。
晏靈修抱著雙膝,坐在堅硬的岩石地麵上,對著釘在他心上的不塵劍發怔,想來想去,覺得這大概還是和閻扶有關……當初樹靈能把自己的魂魄搶出去,那位說不定也趁機鑽了個空子——具體「鑽」了多少不清楚,但估計很不夠看,不然也不會直到最近兩三百年才開始作惡。
至於那些沒能逃走的部分……
鬼王畢竟是鬼王,神通廣大無可想像,晏靈修在設下陣法時又是強弩之末,也沒想到要給自己來一個挫骨揚灰,一時疏忽,叫他在自己魂魄離體,油盡燈枯的瞬間躲了迴去,又不知使了什麽法子,強行把他本該斷了的那口氣吊住了。
人行於世,肉身不過是寄託魂靈的容器,便是腐朽了,也不妨礙他們做鬼或輪迴,可若是不幸落到了魂飛魄散的地步,就算採取再多的手段,身體也會不可逆轉地化成一抔黃土。晏靈修百密一疏,魂魄被樹靈救走,沒有完成自盡中最重要的一環,叫閻扶僥倖逃得一命。
想通之後,晏靈修有點後悔死前沒把尾巴掃得再幹淨些,以至於叫樹靈了上來,否則千年後也不會引出那麽多後患,可他本人作為既得利益者,其實也沒有那麽想死,發現自己皮囊尚存後,盡管不切實際,還是很有點隱秘的希冀的,所以他怨不了別人,隻能怨自己——樹靈不是一向是這個性格嗎?興致上來了,永遠隻管自己順心如意,顧不上其他的。
他要是重迴那時候,應該記得給陣法加上一重粉身碎骨的作用才是。
話說迴來,他是知道自己現在正和樹靈縮在某個犄角旮旯的深山裏養傷呢,可大師兄卻是完全被蒙在鼓裏的,那以他的角度,自己留下這麽一副永遠不會給出反應的軀殼,是死了還是活著呢?
他看著自己時,心裏在想什麽?
後頭還有這麽多年,他就這樣日復一日地等下去嗎?
晏靈修把手覆在大師兄的手背上,抬頭久久凝視著他,孟雲君的眼底閃爍著介於柔和與寂寞的微光,像莽莽的深海,波瀾不驚,暗潮都在天光無法企及的最深處。
良久,這人間遊魂小聲道:「孟雲君。」
他清楚眼前的一切都是過往,關係和故事都在千年後塵埃落定,因此縱使他有千種計謀,百樣謀略,對眼前正在進行的這一幕幕劇情也依舊束手無策。
但他還是想拉住孟雲君的手,想讓他看淡些、看開些,想告訴他,他們終有一日會重逢的,所以……
所以別再這樣難過了。
可惜孟雲君聽不見他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