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草原,分外斑斕。
灣灣的河流緩緩的淌過,倒映著碧藍的晴空。兩岸草色青黃,白樺樹的葉子金燦燦的連成一團又一團。微風吹過,幾片黃葉輕輕飄落河裏,順流而去。
最後的一排大雁往南飛去,它們要到南方尋找溫暖的地方過冬。
牧人驅著羊群,趕著勒勒車轉移。入冬之前,他們要遷移到下一個水草豐富的草場,以保證在大雪之時能順利渡過整個冬季。
郭友在哈密停留了一天後,轉道向北進入草原,順著草原邊緣一路向東,用了十多天才走到這兒。
韃靼正在鬧分家。
司徒汗與大汗互不相讓,草原上的部落各自站隊,戰亂頻起。
明廷邊疆常受侵擾,多有明人被俘虜迴草原為奴為婢。對於奉行優勝劣汰、弱肉強食的草原民族來說,通過劫掠來獲得人口、錢糧、鹽鐵,無疑是最有效、最方便的捷徑。
這是一個民族對另一個民族的暴行。
唯有以暴製暴!
以殺止殺!
“殺!”
韃靼士兵舉著彎刀,驅策著戰馬殺來,百夫長有令,必殺那明狗。
這一百人小隊已是郭友遇上的第七個了,每次都隻是殺散,而這一次,郭友已決定——
絕不饒恕!
郭友劈手奪過一柄長矛,雖然從未練過長兵,但隻要夠快夠穩夠準,一樣所向披靡!踏雪馱著他飛快掠過,郭友隻需出矛、抽矛、再出矛。
這裏是烏海與鄂托克之間的一處草場,這一隊騎兵不久前劫掠了幾十名明人女子,正在此地取樂時,碰巧被郭友撞見。
不身處亂世,你永遠不會知道“人賤不如狗”的悲哀,你更不會明白“兩腳羊”是怎樣的恐怖與驚駭。
郭友已殺穿了百人隊列,正掉頭殺迴去,那邊的百夫長暴怒的一刀斬下身下女人的頭,提著柄狼牙棒拍馬追來。
百丈距離對於踏雪來說不過十息,郭友心無旁騖麵無表情,倒提著長矛迎頭趕上。兩馬交錯間,那百夫長麵色猙怖,咬牙切齒的奮力舉起長兵,要將他一棒拍個粉身碎骨。
“轟-”
一道身影自馬背上飛出,卻是郭友後發先至,一記拍擊將百夫長抽了個手折胸塌。餘力未消,又將他撞的自馬背上抽離飛上半空兩丈高。
踏雪未停下蹄子,駝著郭友飛快接近追來的騎兵,長矛在他的手裏快若幻影,抽、拍、插、掃,一插一血洞,一掃一大片,橫拍斜抽,須臾間又殺傷十幾騎。
還有二十來騎還在六十步外,一邊拍馬趕來一邊張弓搭箭,“籟籟”聲中,飛箭如流星一般射來。
郭友長矛一揚一蕩,便將箭矢盡數掃落。
四十步,又是一批箭矢射來,郭友仍是提矛便掃。
二十步,兩方人馬臉上表情清晰可見,那二十來騎已騷亂起來,慌手慌腳間隻稀稀疏疏的射來十幾支箭,準頭盡失,郭友連避都不避,與踏雪重重的撞入了人群中。
當頭那騎被撞翻,馬上的騎兵還未落下,一矛便重重的掃在他的胸口,那騎兵受到這一擊當場就死了,屍身又重重的撞上了身後兩騎,二人一屍滾落馬下,被身後的馬蹄踩踏的麵目全非。
踏雪稍稍一側身,便帶著郭友跑到騎兵的左手邊。手裏的長矛隨手一送,將那人從左脅到右脅紮了個通通透透。郭友左手抽矛,右手“鏘”的一下拔劍撩過一人的脖頸,手腕翻轉,一劍將另一個拿著連枷的斬下馬。背後喊殺聲近,郭友左手反握長矛向後一捅,右手挽劍削下一騎半個腦袋,拖矛又掃中兩人,眼前一空,已殺穿過來。
身後敵兵隻剩下了十二騎。
郭友輕拍踏雪脖子,一馬一人兜身重又殺將迴去。
雙方衝殺至今,對麵的百人隊被郭友一人殺的剩下十二數,已再無原先的兇狠,見著持劍握矛的郭友迴身殺來,當即膽氣盡失,竟齊齊轉身拍馬便逃。
戰場上,最忌將後背露給你的敵人。這個道理那十二個騎兵也知道,隻是人的心一慌張起來,便是天大的道理也會忘掉了。
踏雪腳力頗足,正是起興的時候,四蹄翻飛,很快便追上對方二十步近。
郭友早收起了劍,俯身探手取起幾柄散落的長矛,平握著向那十二騎背後出力擲去。
就見那長矛如箭矢般旋著飛射,當先插入一人後心,又從前胸穿出去勢不絕,再插穿三人後才斜斜落地。郭友如法炮製,手中長矛不斷擲出,將倉惶奔逃的八騎盡數殲滅殆盡。
踏雪停了下來抖抖脖頸,身上流淌的血漬黏糊糊,叫它不大適應,四周濃鬱的血腥味更讓它不住的打著響鼻。
這一番殺戮到如今降下帷幕,郭友心中的憤怒漸漸退下。放眼望去,但見草皮爛濘一片狼藉,刀槍棒矛隨處可見,上百具屍身淩亂的散落四周,還有幾十匹馬安靜的待在原主人的身邊。
“唿!”
“我本借道路過,為何殺戮若此?”
郭友如此想著。
由此一路北去四千裏,那裏有一座狼居胥山;向西八千裏,有一國曾名康居;向南七千裏,有一銅柱立;向東一萬二千裏,有人求賜。
那裏都有什麽?
那是“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
那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那是“銅柱折,交趾滅”。
那是“漢倭奴王印”。
那是深藏在華夏子孫血脈裏的魂!是我等遠古的記憶,是不滅的傳承;是交替的薪火,是崛起的源泉!
“是我,我乃大明子民!”
稍近些,郭友先表明身份,“華山派十三代弟子郭友郭師益,路過此地。韃靼人已死,你們得救了。”
眼前這一群女子雖然蓬頭垢麵,但不難看出年紀都不大。大的約二十歲上下,小些的十三四歲,人數有三十七,還有十來人或不堪受辱而自殺,或被折磨而死,或是身體孱弱死在了路上。
郭友不知該如何安慰,便去找了柄大刀迴來挖了個大坑安葬了死去的女子,埋好土,又與眾女祭奠一番。
如何安排這些女子,郭友有些頭疼,於是問那位年紀較大些的女子:“還未請教姑娘姓名,不知你們是哪裏人氏?家中可還存人?”
那女子右手搭著左手行了個半揖禮,迴道:“奴家謝過公子!奴隨母親姓宋,名羨芷,與眾姐妹俱是寧夏前衛城外做工的繡娘,韃子破了衛所燒殺搶掠,如今隻剩下了我等。公子救我等水火,恩同再造!如蒙不棄,願為奴為婢,服侍公子左右。”
說罷,便要跪下。郭友忙搶上前扶住,為難的說:“說實話,我救你們又不是要你們什麽什麽的。隻是我趕著返迴華山,委實不曉得該如何安置你們才好!”
那女子宋羨芷弱弱道:“公子,奴與眾姐妹商量則個,可好?”
郭友擺擺手說:“不用稱什麽公子呀奴呀這些,你們好好商量下接下來去哪,我去把那些馬牽過來。”
那些沒跑的馬還在原地,還有追隨踏雪一路走來的兩匹棗紅大馬被郭友留在遠處坡下,郭友騎著踏雪走了一大圈子才總算將馬都趕了迴來。
宋羨芷領著一眾女子正翹首以盼,見他趕著馬迴來,都歡喜的擁了上來。
郭友下得馬來,問她道:“如何?可拿好主意了麽?”
宋羨芷點了點頭,柔聲答道:“眾姐妹欲追隨公子,望公子收留則個!”
郭友怔了下,勸她說:“此去華山足有兩千裏之遠,你們怎去的了?而且你們的身子怕也受不住呀?”
女子柔弱,此處南返華山,路途迢遙,她們又無半點武藝強身,如此跋涉千裏定然承受不住。郭友單騎走過四千裏都覺不適,更何況這群女子?
眾女心有戚戚,對落難中出手相救的郭友倍感依賴,加上他名門弟子的身份、儀表堂堂的相貌都心生好感,再就是家破人亡孤身苟存的不安,都使的眾女一心要跟隨他,哪怕是去千山萬水之遠方。
勸來勸去,郭友見眾女淒戚戚的就要跪下,立馬製止道:“停!”
見眾女都麵帶期冀,隻好點頭說:“就跟著吧!隻是有一點要先與大家定好!”
眾女紛紛道:“請公子吩咐!”
郭友正色道:“這一路不會太平,你們要聽從指揮,平日裏不可擅自離隊。若有遇敵,自有我阻擋,你們務必遠離,可能做到?”
眾女相視一笑,嬌聲說道:“是!全聽公子安排!”
馬匹足夠多,甚至還多出了四匹,郭友吩咐姑娘們收集了韃靼兵的糧草,又剝下完好藏`的護具叫眾女穿戴上,個個拿了柄彎刀在手,又將幾十柄長矛與刀讓兩匹棗紅大馬駝著,這才帶著眾女離開此地。
姑姑娘們此前未有騎過馬,個個都緊抱著馬頸生恐跌下來,一連趕了兩天路,好多都磨破了大腿。
這一晚眾人在一片小林子裏休息,郭友見姑娘們走路一瘸一拐的,才恍然發覺。暗罵了聲不懂憐香惜玉後找到宋羨芷,遞給她兩個盒子說:“這是治傷靈藥天香斷續膏,你們抹上少許傷患處,明日即可痊愈。我先察看一下周圍,你們弄好了再喊我。”
說完便牽了踏雪走出林子,來到一處坡上坐下。
踏雪也半臥下來貼著,郭友抱著它說:“小雪呀!辛苦你啦!這一路上幸好有你,不然這幾千裏路都不知該咋過來。你看,那月兒圓不圓?今日又是十五啦!”
踏雪親昵的頂了頂他,郭友自顧自說:“我跟你講哦!我們華山可高啦!有多高曉得不?反正你是上不去峰頂的了,你說你要是長了翅膀該多好!等迴到華山,師娘她們一定很喜歡你。我跟你講哦!你可別惹她們,到時我可不敢幫你哦!”
“真的,你別不信,我長這麽大了,還天天挨揍呢!你可得學乖些才好。”
“唉!也不知道師傅他們怎麽樣了?”
出來也有近兩個多月了,在山上時還不覺得,如今卻也想念的很了。畢竟十七年來朝夕相處,再冷的心也會被捂熱的呀!
“公-子-。
那邊宋羨芷久不見郭友歸來,擔心之下便找了出來。
郭友起身迴了句“就來”,便與踏雪走近。宋羨芷走的有些踉蹌,郭友安慰道:“再過幾天就進入陝西地界了,到時再換乘了馬車便好多啦。”
灣灣的河流緩緩的淌過,倒映著碧藍的晴空。兩岸草色青黃,白樺樹的葉子金燦燦的連成一團又一團。微風吹過,幾片黃葉輕輕飄落河裏,順流而去。
最後的一排大雁往南飛去,它們要到南方尋找溫暖的地方過冬。
牧人驅著羊群,趕著勒勒車轉移。入冬之前,他們要遷移到下一個水草豐富的草場,以保證在大雪之時能順利渡過整個冬季。
郭友在哈密停留了一天後,轉道向北進入草原,順著草原邊緣一路向東,用了十多天才走到這兒。
韃靼正在鬧分家。
司徒汗與大汗互不相讓,草原上的部落各自站隊,戰亂頻起。
明廷邊疆常受侵擾,多有明人被俘虜迴草原為奴為婢。對於奉行優勝劣汰、弱肉強食的草原民族來說,通過劫掠來獲得人口、錢糧、鹽鐵,無疑是最有效、最方便的捷徑。
這是一個民族對另一個民族的暴行。
唯有以暴製暴!
以殺止殺!
“殺!”
韃靼士兵舉著彎刀,驅策著戰馬殺來,百夫長有令,必殺那明狗。
這一百人小隊已是郭友遇上的第七個了,每次都隻是殺散,而這一次,郭友已決定——
絕不饒恕!
郭友劈手奪過一柄長矛,雖然從未練過長兵,但隻要夠快夠穩夠準,一樣所向披靡!踏雪馱著他飛快掠過,郭友隻需出矛、抽矛、再出矛。
這裏是烏海與鄂托克之間的一處草場,這一隊騎兵不久前劫掠了幾十名明人女子,正在此地取樂時,碰巧被郭友撞見。
不身處亂世,你永遠不會知道“人賤不如狗”的悲哀,你更不會明白“兩腳羊”是怎樣的恐怖與驚駭。
郭友已殺穿了百人隊列,正掉頭殺迴去,那邊的百夫長暴怒的一刀斬下身下女人的頭,提著柄狼牙棒拍馬追來。
百丈距離對於踏雪來說不過十息,郭友心無旁騖麵無表情,倒提著長矛迎頭趕上。兩馬交錯間,那百夫長麵色猙怖,咬牙切齒的奮力舉起長兵,要將他一棒拍個粉身碎骨。
“轟-”
一道身影自馬背上飛出,卻是郭友後發先至,一記拍擊將百夫長抽了個手折胸塌。餘力未消,又將他撞的自馬背上抽離飛上半空兩丈高。
踏雪未停下蹄子,駝著郭友飛快接近追來的騎兵,長矛在他的手裏快若幻影,抽、拍、插、掃,一插一血洞,一掃一大片,橫拍斜抽,須臾間又殺傷十幾騎。
還有二十來騎還在六十步外,一邊拍馬趕來一邊張弓搭箭,“籟籟”聲中,飛箭如流星一般射來。
郭友長矛一揚一蕩,便將箭矢盡數掃落。
四十步,又是一批箭矢射來,郭友仍是提矛便掃。
二十步,兩方人馬臉上表情清晰可見,那二十來騎已騷亂起來,慌手慌腳間隻稀稀疏疏的射來十幾支箭,準頭盡失,郭友連避都不避,與踏雪重重的撞入了人群中。
當頭那騎被撞翻,馬上的騎兵還未落下,一矛便重重的掃在他的胸口,那騎兵受到這一擊當場就死了,屍身又重重的撞上了身後兩騎,二人一屍滾落馬下,被身後的馬蹄踩踏的麵目全非。
踏雪稍稍一側身,便帶著郭友跑到騎兵的左手邊。手裏的長矛隨手一送,將那人從左脅到右脅紮了個通通透透。郭友左手抽矛,右手“鏘”的一下拔劍撩過一人的脖頸,手腕翻轉,一劍將另一個拿著連枷的斬下馬。背後喊殺聲近,郭友左手反握長矛向後一捅,右手挽劍削下一騎半個腦袋,拖矛又掃中兩人,眼前一空,已殺穿過來。
身後敵兵隻剩下了十二騎。
郭友輕拍踏雪脖子,一馬一人兜身重又殺將迴去。
雙方衝殺至今,對麵的百人隊被郭友一人殺的剩下十二數,已再無原先的兇狠,見著持劍握矛的郭友迴身殺來,當即膽氣盡失,竟齊齊轉身拍馬便逃。
戰場上,最忌將後背露給你的敵人。這個道理那十二個騎兵也知道,隻是人的心一慌張起來,便是天大的道理也會忘掉了。
踏雪腳力頗足,正是起興的時候,四蹄翻飛,很快便追上對方二十步近。
郭友早收起了劍,俯身探手取起幾柄散落的長矛,平握著向那十二騎背後出力擲去。
就見那長矛如箭矢般旋著飛射,當先插入一人後心,又從前胸穿出去勢不絕,再插穿三人後才斜斜落地。郭友如法炮製,手中長矛不斷擲出,將倉惶奔逃的八騎盡數殲滅殆盡。
踏雪停了下來抖抖脖頸,身上流淌的血漬黏糊糊,叫它不大適應,四周濃鬱的血腥味更讓它不住的打著響鼻。
這一番殺戮到如今降下帷幕,郭友心中的憤怒漸漸退下。放眼望去,但見草皮爛濘一片狼藉,刀槍棒矛隨處可見,上百具屍身淩亂的散落四周,還有幾十匹馬安靜的待在原主人的身邊。
“唿!”
“我本借道路過,為何殺戮若此?”
郭友如此想著。
由此一路北去四千裏,那裏有一座狼居胥山;向西八千裏,有一國曾名康居;向南七千裏,有一銅柱立;向東一萬二千裏,有人求賜。
那裏都有什麽?
那是“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
那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那是“銅柱折,交趾滅”。
那是“漢倭奴王印”。
那是深藏在華夏子孫血脈裏的魂!是我等遠古的記憶,是不滅的傳承;是交替的薪火,是崛起的源泉!
“是我,我乃大明子民!”
稍近些,郭友先表明身份,“華山派十三代弟子郭友郭師益,路過此地。韃靼人已死,你們得救了。”
眼前這一群女子雖然蓬頭垢麵,但不難看出年紀都不大。大的約二十歲上下,小些的十三四歲,人數有三十七,還有十來人或不堪受辱而自殺,或被折磨而死,或是身體孱弱死在了路上。
郭友不知該如何安慰,便去找了柄大刀迴來挖了個大坑安葬了死去的女子,埋好土,又與眾女祭奠一番。
如何安排這些女子,郭友有些頭疼,於是問那位年紀較大些的女子:“還未請教姑娘姓名,不知你們是哪裏人氏?家中可還存人?”
那女子右手搭著左手行了個半揖禮,迴道:“奴家謝過公子!奴隨母親姓宋,名羨芷,與眾姐妹俱是寧夏前衛城外做工的繡娘,韃子破了衛所燒殺搶掠,如今隻剩下了我等。公子救我等水火,恩同再造!如蒙不棄,願為奴為婢,服侍公子左右。”
說罷,便要跪下。郭友忙搶上前扶住,為難的說:“說實話,我救你們又不是要你們什麽什麽的。隻是我趕著返迴華山,委實不曉得該如何安置你們才好!”
那女子宋羨芷弱弱道:“公子,奴與眾姐妹商量則個,可好?”
郭友擺擺手說:“不用稱什麽公子呀奴呀這些,你們好好商量下接下來去哪,我去把那些馬牽過來。”
那些沒跑的馬還在原地,還有追隨踏雪一路走來的兩匹棗紅大馬被郭友留在遠處坡下,郭友騎著踏雪走了一大圈子才總算將馬都趕了迴來。
宋羨芷領著一眾女子正翹首以盼,見他趕著馬迴來,都歡喜的擁了上來。
郭友下得馬來,問她道:“如何?可拿好主意了麽?”
宋羨芷點了點頭,柔聲答道:“眾姐妹欲追隨公子,望公子收留則個!”
郭友怔了下,勸她說:“此去華山足有兩千裏之遠,你們怎去的了?而且你們的身子怕也受不住呀?”
女子柔弱,此處南返華山,路途迢遙,她們又無半點武藝強身,如此跋涉千裏定然承受不住。郭友單騎走過四千裏都覺不適,更何況這群女子?
眾女心有戚戚,對落難中出手相救的郭友倍感依賴,加上他名門弟子的身份、儀表堂堂的相貌都心生好感,再就是家破人亡孤身苟存的不安,都使的眾女一心要跟隨他,哪怕是去千山萬水之遠方。
勸來勸去,郭友見眾女淒戚戚的就要跪下,立馬製止道:“停!”
見眾女都麵帶期冀,隻好點頭說:“就跟著吧!隻是有一點要先與大家定好!”
眾女紛紛道:“請公子吩咐!”
郭友正色道:“這一路不會太平,你們要聽從指揮,平日裏不可擅自離隊。若有遇敵,自有我阻擋,你們務必遠離,可能做到?”
眾女相視一笑,嬌聲說道:“是!全聽公子安排!”
馬匹足夠多,甚至還多出了四匹,郭友吩咐姑娘們收集了韃靼兵的糧草,又剝下完好藏`的護具叫眾女穿戴上,個個拿了柄彎刀在手,又將幾十柄長矛與刀讓兩匹棗紅大馬駝著,這才帶著眾女離開此地。
姑姑娘們此前未有騎過馬,個個都緊抱著馬頸生恐跌下來,一連趕了兩天路,好多都磨破了大腿。
這一晚眾人在一片小林子裏休息,郭友見姑娘們走路一瘸一拐的,才恍然發覺。暗罵了聲不懂憐香惜玉後找到宋羨芷,遞給她兩個盒子說:“這是治傷靈藥天香斷續膏,你們抹上少許傷患處,明日即可痊愈。我先察看一下周圍,你們弄好了再喊我。”
說完便牽了踏雪走出林子,來到一處坡上坐下。
踏雪也半臥下來貼著,郭友抱著它說:“小雪呀!辛苦你啦!這一路上幸好有你,不然這幾千裏路都不知該咋過來。你看,那月兒圓不圓?今日又是十五啦!”
踏雪親昵的頂了頂他,郭友自顧自說:“我跟你講哦!我們華山可高啦!有多高曉得不?反正你是上不去峰頂的了,你說你要是長了翅膀該多好!等迴到華山,師娘她們一定很喜歡你。我跟你講哦!你可別惹她們,到時我可不敢幫你哦!”
“真的,你別不信,我長這麽大了,還天天挨揍呢!你可得學乖些才好。”
“唉!也不知道師傅他們怎麽樣了?”
出來也有近兩個多月了,在山上時還不覺得,如今卻也想念的很了。畢竟十七年來朝夕相處,再冷的心也會被捂熱的呀!
“公-子-。
那邊宋羨芷久不見郭友歸來,擔心之下便找了出來。
郭友起身迴了句“就來”,便與踏雪走近。宋羨芷走的有些踉蹌,郭友安慰道:“再過幾天就進入陝西地界了,到時再換乘了馬車便好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