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太子生辰
和變成親哥的白月光搶皇位 作者:小星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慕無錚日日祈禱慕無離生辰這日不要下雨,也許是老天聽到了他的心聲,太子生辰這日,的確天朗雲舒,豔陽高照,夜晚銀河耿耿,月華如水。
慕無離迴來得稍晚,雖說是生辰,但諸多事務纏身,說好的家宴也不過是一頓尋常晚膳, 也就沒讓慕無寂和蕭璃音等他,等他迴來時,慕無寂夫婦倒是已經用過晚膳了,隻同他連連抱歉這趟岱縣之行來得倉促,還未來得及給他備下生辰禮,迴了京再補上。
殊不知這正中慕無錚下懷,於是這頓晚膳就隻有慕無錚和慕無離兩人自己在屋裏吃。
“這幾日吾常去巡河道,甚少見臨江縣知縣同縣丞跟隨,可是臨江縣出了什麽事?”慕無離問。
慕無錚笑了笑,“無事,臨江縣風平浪靜,能出什麽事?”他的睫毛隨著笑輕輕顫動,“哥哥,今夜不談公事,隻談你我,可好?”
慕無離點點頭,抬眸看到對麵瓷瓶裏插著的蒲柳枝,“院裏那顆蒲柳,被你裁了幾段?”
“哥哥生辰,屋裏頭當有些新意才是。”慕無錚抿著唇笑,今日他穿的是一身海棠繡薄黑衫,襯著額前的紅色魂玉更顯妖惑。
窗外銀子似的月光,屋裏熏爐點著清甜的花香,慕無錚坐在滿桌佳肴美酒前,一雙含情的眉目笑盈盈地給慕無離遞酒,“哥哥安心喝,錚兒這迴保準沒往裏頭下東西.......晚一些還想同哥哥去江邊散步賞夜景呢。”
慕無離愛酒卻不嗜酒,他接過杯也隻垂目喝了一口,“端王殿下親自斟的酒,但願吾能消受。”
眼前人眼裏漾著燭光,勾人心魄的眼睛有些無辜眨了眨,“哥哥若高興,錚兒給哥哥斟多少次酒都樂意,從前在太子府.......錚兒不也日日伺候哥哥洗手穿衣麽。”說著,夾起一塊時下正鮮嫩的脆筍往他碗裏放。
慕無離沉眸,見他又提起太子府,“錚兒,太子府種種......已是前塵,你那時為離府縱火後與吾說的話,吾心中早已不再介懷,你也莫要留下心結。吾知你從前乃是無奈,盡管許多事當時未曾坦言相告,但吾如今已深知你有你的緣由.......吾不曾怨你,你也莫要再怨自己。”
慕無錚“嗬”地一聲笑出來,似是怨怪似是自嘲,“哥哥到底是結了親,才釋懷得如此利落幹脆。”
慕無離沒料到他竟是這般反應,動了動唇似乎想解釋安撫,卻被他打斷了。
“我落魄之時哥哥救我於苦海,我風光之時哥哥不僅未曾為難,更多次出手解圍......當真待錚兒如親手足。”慕無錚最後這幾個字,陰陽怪氣意味十足。
“哥哥,我有時候隻覺得你是聖人......隻有聖人才不計較恩怨,不計較得失。”他帶著幾分醉意,眼梢像蘸了朱砂的紅,“可我當真恨你,恨你太好,你愈好,錚兒愈是覺得虧欠於你。”
他當真是恨極了慕無離這份讓天下人都趨之若鶩為他鞍前馬後舍生忘死的好,可他又愛極了他這副樣子。
永遠波瀾不驚,無悲無喜,任何事對他而言就像是巨石投進廣袤的海域沒有迴響,天大的事也能叫他包容下來。
永遠高高在上,清醒冷靜,即便是他離府那日,慕無離氣極了,也不過隻是叫他走,然後拂袖而去。
他當真懷念那個他定情的慕無離,那個情難自抑,總欺負得他步步退讓的慕無離,那個在他失蹤一夜後在街頭不顧人言可畏緊緊抱著他的慕無離......那個卸下渾身克製,滿眼溫情的慕無離,想起這些,他才覺得他原來同他曾經那麽近,近到他能觸碰到慕無離真正的本心。
慕無離終於出聲打斷了他的思緒,“錚兒,你從不欠吾,是吾欠你。”
慕無錚抿了口酒捂著眼,“哥哥在說什麽?哥哥怎會欠我?”
慕無離眼神從窗外的孤光轉到他的臉上,眉目間隱隱心疼,“你本就該是吾珍愛的弟弟,若生在皇宮,怎會在外流落多年、吃盡苦頭?若你我自小便在一處,吾作為長兄,自當護你疼你,教你縱你,怎會任由旁人待你這一點好心中便生出許多虧欠來?”
慕無錚放下手,囁嚅著叫他,“哥哥......”細看眼眶竟是已經含了淚,他垂頭湊進他懷裏,悶悶不樂地說,“那可不一定,哥哥的弟弟妹妹這樣多,哥哥顧不顧得上錚兒還不一定呢......”
慕無離忍不住笑了,“老三老四老五自小就怕吾怕得很,見到吾就躲得遠遠的,雙兒是個潑皮的動不動就同吾打鬧或者趕人,半點不願聽吾念叨,也就隻有二弟需吾多費些心......吾哪有這麽多弟弟妹妹來顧,哪個弟弟妹妹能有錚兒知心?”
慕無錚委屈巴巴抬起頭,“紀殊珩和晉璉可是自小就跟著哥哥,哥哥護他們跟護犢子似的,誰也碰不得。”
慕無離見狀嘴邊笑意愈深,“晉璉自小癡迷武藝才同吾關係交好,殊珩......吾照料他是承紀公循循善誘的教導之情。”
“隻是尋常交好,為何他二人對哥哥這樣死心塌地?”慕無錚神色頗為不滿,似乎對那兩人同慕無離的親近在意已久。
慕無離一怔,霎那間似想起來什麽,“倒不是不能告訴你,隻是許多個中緣由.......你莫要在他二人麵前輕易提起。”
慕無錚也沒想到晉璉和紀殊珩對哥哥死心塌地的背後當真有隱情,他著急地抓著慕無離袖袍,“哥哥快說,錚兒絕不在他二人跟前提。”
“晉璉......我與他年少隻是交情頗好,但晉家對吾衷心耿耿是因為當年吾出征北境六城時,晉家長子晉琝在戰場上被額爾敦齊木·巴和設下陷阱誘殺,晉家當時幾乎人人悲痛欲絕,吾恐軍心不穩,便帶了幾千人馬從小徑疾行,繞到了沒疆大軍的營帳後夜襲了沒疆在青玉關的駐軍,砍下了巴和的頭懸掛在城牆上十日十夜......”
慕無錚從他言簡意駭的字句裏能夠想象出那是怎樣一場艱險萬分的血戰,但慕無離平和的語氣仿佛並不是在說他自己的經曆,反而像是在給他說書。
隻聽他繼續道,“晉琝.......與晉璉全然不同,他個性恣意豪爽,動不動就邀吾暢飲一番,他最愛獵北境的野鹿野狼,架在火上烤來下酒,再同吾細說北境許多風光好景,民間趣事......他臨終前,硬是撐著最後一口氣讓吾多照料他還未及冠的幼弟......他懇求吾護住晉家最後的嫡脈.......他願在黃泉下,化作孤魂日夜守護永晝的千裏河山以作報答。”
不同於方才,提及晉琝其人,慕無離眼中才顯露出一些遺憾與懷念來。
慕無錚望著慕無離一時失語,他沒想到晉將軍對慕無離近乎固執的忠心背後竟是這樣慘痛的隱情,親兄長被敵將誘殺,是慕無離鋌而走險為晉家報仇雪恨......
若是他,恐怕他也會對慕無離死心塌地。又或者說......自親兄長在戰場上去世,將晉璉托付給慕無離,在晉將軍眼中,慕無離便是他的兄長吧?
他再沒了嬉笑的神情,反而想起紀殊珩曾對他說慕無離對紀府有恩,紀公才特意把紀殊珩送到慕無離身邊做伴讀的事來。
“在想什麽?”慕無離湊近他,喝了些酒吃了些菜,他的眉目很是舒展。
“在想晉琝將軍年紀輕輕以身殉國,晉家白發人送黑發人,著實可惜,可歎。”
“晉琝的確可惜。他稱得上是吾的故交……亦或生死之交,他臨終之際將晉璉托付與吾,吾難免多對晉璉護持一二,你不必太過在意。”
慕無錚默然,他當然沒什麽好介意的,即便不提這些背後隱情,晉將軍這麽些年跟著哥哥任勞任怨鞍前馬後,情分深厚自然不能與旁的下屬相較。
“錚兒想起殊珩曾對錚兒說,家中曾受過哥哥的恩,才送他到殿下身邊做伴讀,這又是何故?”
慕無離夾起一片無刺的魚肉往嘴裏遞,咽下才不急不緩地說來,“說起來,還與姚氏有關。”
慕無錚心頭一震,忍不住微微睜大眼,“與姚氏有關?”
“紀殊珩十二歲那年,吾初涉朝政。紀府叛逃的下人從紀公書房中偷出幾封昔日姚相國與紀公互通的書信,告發紀公與叛臣安樂侯私交甚密,有與亂臣賊子合謀之嫌。”
“書信裏寫了什麽?”
“隻是一些阻止先太子帶兵迎敵的勸誡之言,當年先太子掛帥出征前,紀公給安樂侯姚嗣溫,也就是你的外公寫信,勸其為保朝廷儲位穩固,須竭力阻先太子掛帥出征。”
慕無錚唿吸微亂,“那外公可有照紀公說的做?”
慕無離無奈搖搖頭,“做了,但沒用。吾聽聞當年安樂侯雖有勸阻,但慕氏皇族尚武,以自身武學打下萬裏河山,這是自祖宗便定下的……習慣,先太子自不肯臨戰而怯躲在陣後,加上先太子掛帥親征前皇爺爺身體尚康健,故而並未采納安樂侯的上奏。”
“這些早年的書信,能證明什麽?”
“盡管父皇如今顧及你的顏麵,不再多談姚氏叛國一事,但昔年父皇確對姚氏多有忌憚,當年京中高唱姚氏所創國學的學生都接二連三下了獄,那些書信一經問世.......紀氏恐有滅門之患。”
“後來呢?紀公是如何洗清嫌疑?”
慕無離歎了口氣,“吾在朝堂之上力保紀公,又命人跟蹤告發紀公那下人多日,找到了他得人授意與人接頭的些許蹤跡,隻不過才查出些苗頭,那下人便遭人滅了口,死無對證之下,吾隻得以儲位力保紀氏無不臣之心,紀府便暫脫了罪。”
那也是慕無離有生以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真正利用薛氏在朝中的聲勢。
第一次......朝那個人開口,他的外祖父,薛忠。
慕無錚忍不住酸道,“哥哥怎的到處施恩......”
哥哥對他們有恩是沒錯,隻是怎的誰家都要往哥哥這裏送孩子?這不就是認準了哥哥不會趕人麽?
慕無離笑著搖頭,“當年紀公可並非一個尋常四品大學士,盡管官居四品,卻是名副其實的太子太師,也是吾及冠參政不久,紀公才如釋重負卸了這虛銜。紀公乃吾的授業恩師,吾如何能不保他?”
提起紀大學士,慕無錚笑著說,“紀公教的學問太過高深,也隻有哥哥能聽得進,每迴紀公給我講鑒史我都困乏得很。”
慕無離萬分溫柔地捋著他的發,“無妨,該明白的,不必教遲早也要明白。五弟年少時總被父皇斥責……有時候很是難聽。但這幾日吾與他一同巡視河道,卻覺得他與從前大不相同,行事得當,操守有度,為人雖木訥了些,卻很有擔當。”
“五哥其實為人正直善純善,隻是不善言辭。”言罷,慕無錚又好奇道,“隻是五哥這樣老實的人,父皇究竟斥責他什麽?連哥哥都說難聽。”
慕無離歎了口氣,隻好直言,“父皇斥責五弟,愚蠢平庸,不堪一教。”
慕無錚當真開始同情起慕無寂來,難怪他撞見慕無寂練槍時,他如此慌張……恐怕背後不知下了多少苦功夫。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慕無錚同慕無離用完晚膳,便起身出門往江邊走去,柔和的夜風輕拂過二人臉頰,慕無離一身玉白色麒麟紋織錦深衣,腰間綴著一塊瑩潤的環形羊脂玉佩,端的一副偏偏公子模樣。
意外的是,今夜不知為何往常熱鬧非凡的江邊空無一人,靜謐無聲,慕無離臉上出現幾分異色,朝慕無錚看來。
慕無錚笑了笑,隨後主動去牽他溫熱的手掌,“哥哥,我特意吩咐過了,今夜.......江邊無人,隻有你我。”
二人走到樹下時,打更人敲了鍾,戌時已至,夜幕如漆,萬籟俱寂。
臨江縣千盞天燈齊放,與平常過節不同的是,天燈尾端一律係著白底黑字的飄帶隨風而揚,乘風飛起扶搖直上,全縣上空天燈密布,匯集在漆黑的夜空中如銀河瀉地,與皓月爭輝,此景之美不可言喻。
二人一同仰望此景,默契地靜下來,慕無錚抬眸朝他看去,慕無離玉麵上帶著笑意,眼底映著天空一片閃爍晶瑩,須臾後,已有半數天燈飄然遠去,家家戶戶的屋頂之上又重新升起白色微光,如同江潮般源源不絕向夜空湧去,竟是匯成一片湧動的星海。
慕無錚看得出,哥哥現在,是高興的。
“哥哥可喜歡此景?”
“喜歡,此景波瀾壯闊,光耀天地。”
慕無離眼尾微揚朝他看來,眼裏漾著光。
隨風飄來些遠處的歡聲雷動,似是祝禱,似是唱誦。
慕無錚走到江邊,他提前命下人在這裏備好火燭和天燈,靜靜放在擺好的木桌上。
“今日是哥哥生辰,哥哥便如淮北一般,同錚兒放了這天燈吧?”
“原來這幾日岱縣災民人人趕製天燈,說能拿去換銀錢……是你下的令?”慕無離任由他牽著自己向前走。
“哥哥看到了?”慕無錚原本也沒妄想徹底瞞過慕無離的耳目。
“每日迴城的路上都能看到聽到,錚兒用心了.......”
慕無離高大的身型攏在他身後,投下一片陰影,從他手中提起天燈。
慕無錚見狀便點起火折子,正欲點燈。
慕無離看到飄帶上寫著字,便伸手拿起來看。
紙上正麵寫著:永晝太子慕無離,於元光十九年七月初淮北救災,賑災濟貧,重建淮北......
寥寥數言,寫的是他去年在淮北時做的一些事情。
翻過背麵一看:
寫著“吾兄長為永晝太子慕無離,德行正直,心善仁厚,英武蓋世。自生而來,已救濟萬千水火潦倒之人。望上蒼眷顧,鑒其為眾生所作努力,使其富貴安穩,壽數綿長,幸福滿盈,所願皆成。”
“這是什麽?”
慕無錚臉龐微赧,“我讓他們每人在飄帶上正麵寫下哥哥昔年功績......每人寫一件,重複也無妨。背麵寫下為哥哥祈禱賀生的祝詞。”
見慕無離低頭看著那飄帶不語,他又囁嚅地解釋道,“哥哥做的那些好事,除了凡間........錚兒也想要天上的神靈看到。”
我想讓他們知道你有多好,這樣.......就不必斷世權,斬紅塵,才堪得百年壽數。
富貴榮華也好,情愛也罷,都是哥哥應得的。
慕無離將點好的天燈放迴桌上,長臂一抬直接將他攬進懷裏。
慕無錚驀然睜大眼,心頭微動,似是忘了如何作反應。
半晌之後,隻聽慕無離在他耳旁柔聲道,“吾此生能得上蒼賜錚兒與吾相伴左右,掛心於吾……做此良多,實已知足。”
不夠的,哥哥,慕無錚無聲道。
“哥哥可還記得,蒲柳樹下,同哥哥的賭約......是錚兒輸了。”
“記得。”
慕無錚抱緊他,“隻要能讓哥哥高興,別說千燈齊放,錚兒什麽都願意做。”
慕無離摟他在懷笑出聲,“傻瓜,吾心中別無所求,不必屢諾。”
“不行!”慕無錚別扭道,“錚兒如今可是端王,傳出去不守信豈不是平白叫人笑話。”
慕無離隻好揉了揉他的發,“待吾想到了再告訴你,隻是到時候……吾若是當真說了,錚兒可不得有異議。”
他鬆開他,垂眸望著慕無錚,指梢刮了一下慕無錚的小巧挺翹的鼻尖。
慕無錚想起些事來,心道,隻要別是讓我不做端王或者不和哥哥搶太子之位.......提什麽我都答應。
雖暗暗想著,卻仍是有些心虛,“錚兒才不是說話不算話的人,哥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身前如蒼鬆翠柏的男人朗聲笑了一下,“好好好……吾是小人,錚兒是君子。”
慕無錚背過身不理他,有些氣,“這別家的天燈都快放完了,我們的都還沒放呢。”
果然,夜空中的天燈已經逐漸稀疏,大多已經飄然遠去,慕無離被他埋怨一道,不再說什麽,隻是笑著老老實實陪人放燈。
慕無離提起那燈,慕無錚捧著下方,天燈漸起,二人眼看著燈徐徐飄去,離地百丈與千星爭光,須臾後逐漸消失於天邊。
“哥哥方才在想什麽?”迴驛館的路上,慕無錚忍不住問他。
“心中所願,不可言說。”慕無離揚唇笑得神秘。
慕無錚嗔了他一眼,“錚兒還以為哥哥要祈禱國運昌盛,社稷安康。”
慕無離笑道,“吾雖為太子,難得過個生辰都不能有私心麽?錚兒未免將吾想得太過慷慨。”
一陣夜風吹來,吹動了慕無錚的衣袂。慕無離伸手,將慕無錚身上的披風拉緊,道:“更深露重,仔細著了涼。”
“既如此,哥哥與我快些迴去。”慕無錚眼尾微挑,“哥哥可別跟丟了。”
言罷,竟是運起輕功飛簷走壁朝驛館奔去。
慕無離看著眼前驟然消失的人影一時失笑,翻身躍上一旁的屋簷,追了上去。
二人迴到驛館各自梳洗湯沐,燭火燃起,熏爐裏點著沁人心脾的馨香,慕無錚身上著一襲玉白軟紗,他入睡不喜歡穿褻衣褻褲,這麽多日下來,慕無離雖頗有微詞卻儼然奈何不得他,最後隻能是由著他去了。
待慕無離湯沐完,慕無錚躺在榻上翹著足尖手裏似饒有趣味地看著什麽。
“你在看什麽?”慕無離奇怪地投來問詢的眼神。
慕無錚嗓間漏出幾聲泉水滴答般的輕笑,“哥哥同晉將軍在民間的話本子........不得不說,著實有趣。錚兒給哥哥念幾段.......”
(沐浴後部分放不出,老辦法放燭子wb了)
慕無離迴來得稍晚,雖說是生辰,但諸多事務纏身,說好的家宴也不過是一頓尋常晚膳, 也就沒讓慕無寂和蕭璃音等他,等他迴來時,慕無寂夫婦倒是已經用過晚膳了,隻同他連連抱歉這趟岱縣之行來得倉促,還未來得及給他備下生辰禮,迴了京再補上。
殊不知這正中慕無錚下懷,於是這頓晚膳就隻有慕無錚和慕無離兩人自己在屋裏吃。
“這幾日吾常去巡河道,甚少見臨江縣知縣同縣丞跟隨,可是臨江縣出了什麽事?”慕無離問。
慕無錚笑了笑,“無事,臨江縣風平浪靜,能出什麽事?”他的睫毛隨著笑輕輕顫動,“哥哥,今夜不談公事,隻談你我,可好?”
慕無離點點頭,抬眸看到對麵瓷瓶裏插著的蒲柳枝,“院裏那顆蒲柳,被你裁了幾段?”
“哥哥生辰,屋裏頭當有些新意才是。”慕無錚抿著唇笑,今日他穿的是一身海棠繡薄黑衫,襯著額前的紅色魂玉更顯妖惑。
窗外銀子似的月光,屋裏熏爐點著清甜的花香,慕無錚坐在滿桌佳肴美酒前,一雙含情的眉目笑盈盈地給慕無離遞酒,“哥哥安心喝,錚兒這迴保準沒往裏頭下東西.......晚一些還想同哥哥去江邊散步賞夜景呢。”
慕無離愛酒卻不嗜酒,他接過杯也隻垂目喝了一口,“端王殿下親自斟的酒,但願吾能消受。”
眼前人眼裏漾著燭光,勾人心魄的眼睛有些無辜眨了眨,“哥哥若高興,錚兒給哥哥斟多少次酒都樂意,從前在太子府.......錚兒不也日日伺候哥哥洗手穿衣麽。”說著,夾起一塊時下正鮮嫩的脆筍往他碗裏放。
慕無離沉眸,見他又提起太子府,“錚兒,太子府種種......已是前塵,你那時為離府縱火後與吾說的話,吾心中早已不再介懷,你也莫要留下心結。吾知你從前乃是無奈,盡管許多事當時未曾坦言相告,但吾如今已深知你有你的緣由.......吾不曾怨你,你也莫要再怨自己。”
慕無錚“嗬”地一聲笑出來,似是怨怪似是自嘲,“哥哥到底是結了親,才釋懷得如此利落幹脆。”
慕無離沒料到他竟是這般反應,動了動唇似乎想解釋安撫,卻被他打斷了。
“我落魄之時哥哥救我於苦海,我風光之時哥哥不僅未曾為難,更多次出手解圍......當真待錚兒如親手足。”慕無錚最後這幾個字,陰陽怪氣意味十足。
“哥哥,我有時候隻覺得你是聖人......隻有聖人才不計較恩怨,不計較得失。”他帶著幾分醉意,眼梢像蘸了朱砂的紅,“可我當真恨你,恨你太好,你愈好,錚兒愈是覺得虧欠於你。”
他當真是恨極了慕無離這份讓天下人都趨之若鶩為他鞍前馬後舍生忘死的好,可他又愛極了他這副樣子。
永遠波瀾不驚,無悲無喜,任何事對他而言就像是巨石投進廣袤的海域沒有迴響,天大的事也能叫他包容下來。
永遠高高在上,清醒冷靜,即便是他離府那日,慕無離氣極了,也不過隻是叫他走,然後拂袖而去。
他當真懷念那個他定情的慕無離,那個情難自抑,總欺負得他步步退讓的慕無離,那個在他失蹤一夜後在街頭不顧人言可畏緊緊抱著他的慕無離......那個卸下渾身克製,滿眼溫情的慕無離,想起這些,他才覺得他原來同他曾經那麽近,近到他能觸碰到慕無離真正的本心。
慕無離終於出聲打斷了他的思緒,“錚兒,你從不欠吾,是吾欠你。”
慕無錚抿了口酒捂著眼,“哥哥在說什麽?哥哥怎會欠我?”
慕無離眼神從窗外的孤光轉到他的臉上,眉目間隱隱心疼,“你本就該是吾珍愛的弟弟,若生在皇宮,怎會在外流落多年、吃盡苦頭?若你我自小便在一處,吾作為長兄,自當護你疼你,教你縱你,怎會任由旁人待你這一點好心中便生出許多虧欠來?”
慕無錚放下手,囁嚅著叫他,“哥哥......”細看眼眶竟是已經含了淚,他垂頭湊進他懷裏,悶悶不樂地說,“那可不一定,哥哥的弟弟妹妹這樣多,哥哥顧不顧得上錚兒還不一定呢......”
慕無離忍不住笑了,“老三老四老五自小就怕吾怕得很,見到吾就躲得遠遠的,雙兒是個潑皮的動不動就同吾打鬧或者趕人,半點不願聽吾念叨,也就隻有二弟需吾多費些心......吾哪有這麽多弟弟妹妹來顧,哪個弟弟妹妹能有錚兒知心?”
慕無錚委屈巴巴抬起頭,“紀殊珩和晉璉可是自小就跟著哥哥,哥哥護他們跟護犢子似的,誰也碰不得。”
慕無離見狀嘴邊笑意愈深,“晉璉自小癡迷武藝才同吾關係交好,殊珩......吾照料他是承紀公循循善誘的教導之情。”
“隻是尋常交好,為何他二人對哥哥這樣死心塌地?”慕無錚神色頗為不滿,似乎對那兩人同慕無離的親近在意已久。
慕無離一怔,霎那間似想起來什麽,“倒不是不能告訴你,隻是許多個中緣由.......你莫要在他二人麵前輕易提起。”
慕無錚也沒想到晉璉和紀殊珩對哥哥死心塌地的背後當真有隱情,他著急地抓著慕無離袖袍,“哥哥快說,錚兒絕不在他二人跟前提。”
“晉璉......我與他年少隻是交情頗好,但晉家對吾衷心耿耿是因為當年吾出征北境六城時,晉家長子晉琝在戰場上被額爾敦齊木·巴和設下陷阱誘殺,晉家當時幾乎人人悲痛欲絕,吾恐軍心不穩,便帶了幾千人馬從小徑疾行,繞到了沒疆大軍的營帳後夜襲了沒疆在青玉關的駐軍,砍下了巴和的頭懸掛在城牆上十日十夜......”
慕無錚從他言簡意駭的字句裏能夠想象出那是怎樣一場艱險萬分的血戰,但慕無離平和的語氣仿佛並不是在說他自己的經曆,反而像是在給他說書。
隻聽他繼續道,“晉琝.......與晉璉全然不同,他個性恣意豪爽,動不動就邀吾暢飲一番,他最愛獵北境的野鹿野狼,架在火上烤來下酒,再同吾細說北境許多風光好景,民間趣事......他臨終前,硬是撐著最後一口氣讓吾多照料他還未及冠的幼弟......他懇求吾護住晉家最後的嫡脈.......他願在黃泉下,化作孤魂日夜守護永晝的千裏河山以作報答。”
不同於方才,提及晉琝其人,慕無離眼中才顯露出一些遺憾與懷念來。
慕無錚望著慕無離一時失語,他沒想到晉將軍對慕無離近乎固執的忠心背後竟是這樣慘痛的隱情,親兄長被敵將誘殺,是慕無離鋌而走險為晉家報仇雪恨......
若是他,恐怕他也會對慕無離死心塌地。又或者說......自親兄長在戰場上去世,將晉璉托付給慕無離,在晉將軍眼中,慕無離便是他的兄長吧?
他再沒了嬉笑的神情,反而想起紀殊珩曾對他說慕無離對紀府有恩,紀公才特意把紀殊珩送到慕無離身邊做伴讀的事來。
“在想什麽?”慕無離湊近他,喝了些酒吃了些菜,他的眉目很是舒展。
“在想晉琝將軍年紀輕輕以身殉國,晉家白發人送黑發人,著實可惜,可歎。”
“晉琝的確可惜。他稱得上是吾的故交……亦或生死之交,他臨終之際將晉璉托付與吾,吾難免多對晉璉護持一二,你不必太過在意。”
慕無錚默然,他當然沒什麽好介意的,即便不提這些背後隱情,晉將軍這麽些年跟著哥哥任勞任怨鞍前馬後,情分深厚自然不能與旁的下屬相較。
“錚兒想起殊珩曾對錚兒說,家中曾受過哥哥的恩,才送他到殿下身邊做伴讀,這又是何故?”
慕無離夾起一片無刺的魚肉往嘴裏遞,咽下才不急不緩地說來,“說起來,還與姚氏有關。”
慕無錚心頭一震,忍不住微微睜大眼,“與姚氏有關?”
“紀殊珩十二歲那年,吾初涉朝政。紀府叛逃的下人從紀公書房中偷出幾封昔日姚相國與紀公互通的書信,告發紀公與叛臣安樂侯私交甚密,有與亂臣賊子合謀之嫌。”
“書信裏寫了什麽?”
“隻是一些阻止先太子帶兵迎敵的勸誡之言,當年先太子掛帥出征前,紀公給安樂侯姚嗣溫,也就是你的外公寫信,勸其為保朝廷儲位穩固,須竭力阻先太子掛帥出征。”
慕無錚唿吸微亂,“那外公可有照紀公說的做?”
慕無離無奈搖搖頭,“做了,但沒用。吾聽聞當年安樂侯雖有勸阻,但慕氏皇族尚武,以自身武學打下萬裏河山,這是自祖宗便定下的……習慣,先太子自不肯臨戰而怯躲在陣後,加上先太子掛帥親征前皇爺爺身體尚康健,故而並未采納安樂侯的上奏。”
“這些早年的書信,能證明什麽?”
“盡管父皇如今顧及你的顏麵,不再多談姚氏叛國一事,但昔年父皇確對姚氏多有忌憚,當年京中高唱姚氏所創國學的學生都接二連三下了獄,那些書信一經問世.......紀氏恐有滅門之患。”
“後來呢?紀公是如何洗清嫌疑?”
慕無離歎了口氣,“吾在朝堂之上力保紀公,又命人跟蹤告發紀公那下人多日,找到了他得人授意與人接頭的些許蹤跡,隻不過才查出些苗頭,那下人便遭人滅了口,死無對證之下,吾隻得以儲位力保紀氏無不臣之心,紀府便暫脫了罪。”
那也是慕無離有生以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真正利用薛氏在朝中的聲勢。
第一次......朝那個人開口,他的外祖父,薛忠。
慕無錚忍不住酸道,“哥哥怎的到處施恩......”
哥哥對他們有恩是沒錯,隻是怎的誰家都要往哥哥這裏送孩子?這不就是認準了哥哥不會趕人麽?
慕無離笑著搖頭,“當年紀公可並非一個尋常四品大學士,盡管官居四品,卻是名副其實的太子太師,也是吾及冠參政不久,紀公才如釋重負卸了這虛銜。紀公乃吾的授業恩師,吾如何能不保他?”
提起紀大學士,慕無錚笑著說,“紀公教的學問太過高深,也隻有哥哥能聽得進,每迴紀公給我講鑒史我都困乏得很。”
慕無離萬分溫柔地捋著他的發,“無妨,該明白的,不必教遲早也要明白。五弟年少時總被父皇斥責……有時候很是難聽。但這幾日吾與他一同巡視河道,卻覺得他與從前大不相同,行事得當,操守有度,為人雖木訥了些,卻很有擔當。”
“五哥其實為人正直善純善,隻是不善言辭。”言罷,慕無錚又好奇道,“隻是五哥這樣老實的人,父皇究竟斥責他什麽?連哥哥都說難聽。”
慕無離歎了口氣,隻好直言,“父皇斥責五弟,愚蠢平庸,不堪一教。”
慕無錚當真開始同情起慕無寂來,難怪他撞見慕無寂練槍時,他如此慌張……恐怕背後不知下了多少苦功夫。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慕無錚同慕無離用完晚膳,便起身出門往江邊走去,柔和的夜風輕拂過二人臉頰,慕無離一身玉白色麒麟紋織錦深衣,腰間綴著一塊瑩潤的環形羊脂玉佩,端的一副偏偏公子模樣。
意外的是,今夜不知為何往常熱鬧非凡的江邊空無一人,靜謐無聲,慕無離臉上出現幾分異色,朝慕無錚看來。
慕無錚笑了笑,隨後主動去牽他溫熱的手掌,“哥哥,我特意吩咐過了,今夜.......江邊無人,隻有你我。”
二人走到樹下時,打更人敲了鍾,戌時已至,夜幕如漆,萬籟俱寂。
臨江縣千盞天燈齊放,與平常過節不同的是,天燈尾端一律係著白底黑字的飄帶隨風而揚,乘風飛起扶搖直上,全縣上空天燈密布,匯集在漆黑的夜空中如銀河瀉地,與皓月爭輝,此景之美不可言喻。
二人一同仰望此景,默契地靜下來,慕無錚抬眸朝他看去,慕無離玉麵上帶著笑意,眼底映著天空一片閃爍晶瑩,須臾後,已有半數天燈飄然遠去,家家戶戶的屋頂之上又重新升起白色微光,如同江潮般源源不絕向夜空湧去,竟是匯成一片湧動的星海。
慕無錚看得出,哥哥現在,是高興的。
“哥哥可喜歡此景?”
“喜歡,此景波瀾壯闊,光耀天地。”
慕無離眼尾微揚朝他看來,眼裏漾著光。
隨風飄來些遠處的歡聲雷動,似是祝禱,似是唱誦。
慕無錚走到江邊,他提前命下人在這裏備好火燭和天燈,靜靜放在擺好的木桌上。
“今日是哥哥生辰,哥哥便如淮北一般,同錚兒放了這天燈吧?”
“原來這幾日岱縣災民人人趕製天燈,說能拿去換銀錢……是你下的令?”慕無離任由他牽著自己向前走。
“哥哥看到了?”慕無錚原本也沒妄想徹底瞞過慕無離的耳目。
“每日迴城的路上都能看到聽到,錚兒用心了.......”
慕無離高大的身型攏在他身後,投下一片陰影,從他手中提起天燈。
慕無錚見狀便點起火折子,正欲點燈。
慕無離看到飄帶上寫著字,便伸手拿起來看。
紙上正麵寫著:永晝太子慕無離,於元光十九年七月初淮北救災,賑災濟貧,重建淮北......
寥寥數言,寫的是他去年在淮北時做的一些事情。
翻過背麵一看:
寫著“吾兄長為永晝太子慕無離,德行正直,心善仁厚,英武蓋世。自生而來,已救濟萬千水火潦倒之人。望上蒼眷顧,鑒其為眾生所作努力,使其富貴安穩,壽數綿長,幸福滿盈,所願皆成。”
“這是什麽?”
慕無錚臉龐微赧,“我讓他們每人在飄帶上正麵寫下哥哥昔年功績......每人寫一件,重複也無妨。背麵寫下為哥哥祈禱賀生的祝詞。”
見慕無離低頭看著那飄帶不語,他又囁嚅地解釋道,“哥哥做的那些好事,除了凡間........錚兒也想要天上的神靈看到。”
我想讓他們知道你有多好,這樣.......就不必斷世權,斬紅塵,才堪得百年壽數。
富貴榮華也好,情愛也罷,都是哥哥應得的。
慕無離將點好的天燈放迴桌上,長臂一抬直接將他攬進懷裏。
慕無錚驀然睜大眼,心頭微動,似是忘了如何作反應。
半晌之後,隻聽慕無離在他耳旁柔聲道,“吾此生能得上蒼賜錚兒與吾相伴左右,掛心於吾……做此良多,實已知足。”
不夠的,哥哥,慕無錚無聲道。
“哥哥可還記得,蒲柳樹下,同哥哥的賭約......是錚兒輸了。”
“記得。”
慕無錚抱緊他,“隻要能讓哥哥高興,別說千燈齊放,錚兒什麽都願意做。”
慕無離摟他在懷笑出聲,“傻瓜,吾心中別無所求,不必屢諾。”
“不行!”慕無錚別扭道,“錚兒如今可是端王,傳出去不守信豈不是平白叫人笑話。”
慕無離隻好揉了揉他的發,“待吾想到了再告訴你,隻是到時候……吾若是當真說了,錚兒可不得有異議。”
他鬆開他,垂眸望著慕無錚,指梢刮了一下慕無錚的小巧挺翹的鼻尖。
慕無錚想起些事來,心道,隻要別是讓我不做端王或者不和哥哥搶太子之位.......提什麽我都答應。
雖暗暗想著,卻仍是有些心虛,“錚兒才不是說話不算話的人,哥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身前如蒼鬆翠柏的男人朗聲笑了一下,“好好好……吾是小人,錚兒是君子。”
慕無錚背過身不理他,有些氣,“這別家的天燈都快放完了,我們的都還沒放呢。”
果然,夜空中的天燈已經逐漸稀疏,大多已經飄然遠去,慕無離被他埋怨一道,不再說什麽,隻是笑著老老實實陪人放燈。
慕無離提起那燈,慕無錚捧著下方,天燈漸起,二人眼看著燈徐徐飄去,離地百丈與千星爭光,須臾後逐漸消失於天邊。
“哥哥方才在想什麽?”迴驛館的路上,慕無錚忍不住問他。
“心中所願,不可言說。”慕無離揚唇笑得神秘。
慕無錚嗔了他一眼,“錚兒還以為哥哥要祈禱國運昌盛,社稷安康。”
慕無離笑道,“吾雖為太子,難得過個生辰都不能有私心麽?錚兒未免將吾想得太過慷慨。”
一陣夜風吹來,吹動了慕無錚的衣袂。慕無離伸手,將慕無錚身上的披風拉緊,道:“更深露重,仔細著了涼。”
“既如此,哥哥與我快些迴去。”慕無錚眼尾微挑,“哥哥可別跟丟了。”
言罷,竟是運起輕功飛簷走壁朝驛館奔去。
慕無離看著眼前驟然消失的人影一時失笑,翻身躍上一旁的屋簷,追了上去。
二人迴到驛館各自梳洗湯沐,燭火燃起,熏爐裏點著沁人心脾的馨香,慕無錚身上著一襲玉白軟紗,他入睡不喜歡穿褻衣褻褲,這麽多日下來,慕無離雖頗有微詞卻儼然奈何不得他,最後隻能是由著他去了。
待慕無離湯沐完,慕無錚躺在榻上翹著足尖手裏似饒有趣味地看著什麽。
“你在看什麽?”慕無離奇怪地投來問詢的眼神。
慕無錚嗓間漏出幾聲泉水滴答般的輕笑,“哥哥同晉將軍在民間的話本子........不得不說,著實有趣。錚兒給哥哥念幾段.......”
(沐浴後部分放不出,老辦法放燭子wb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