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一怒血濺五步,天子一怒血流千裏。


    經曆西安大爆炸和刺殺案之後,王樹亭一直都在憋著。


    直直的憋了半年多的時間,直到三年之期過後,這半年雖然諜報司也做出一些對兩國重要人物的刺殺行動,但是收效不大,唐國境內的事件早就傳到了兩國官員的耳中,也都能猜到必然會遭到報複,也都加強了防備。


    王樹亭的孝期一過,很快就有朝臣上表,奏請王樹亭稱帝。


    從收到第一封奏疏的時候,王樹亭將表章留中不發,這就是非常明確的信號,數日之內,雪片一樣的奏折飛向了西安城,在經過三奏三請之後,王樹亭才答應稱帝。


    三個月之後,欽天監選定了一個風和日麗的好日子。


    王樹亭在唐王宮,承運殿即皇帝位,稱,應天廣運仁聖文武至德皇帝,年號改為建元!


    封李翠為皇後,王春釗為太子,母親王陳氏為太後。


    封王樹山為安王、王樹林為寧王。


    眾臣之中,徐平川依舊是總理大臣,被封為陳國公,內閣成員黃文瀚封韓國公、曹文昭封衛國公、張國紳封鄭國公、張輦封曹國公、杜正川封宋國公;


    文臣武將之中,被封侯的人數有三十六人,有封爵者百二十人。


    凡是跟隨王樹亭奮鬥這些年的人基本上都得到了封賞,也都完成了拜將封侯的夢想。


    王樹亭還在朝中拋出了三個國公,十二個侯爵和四十個封爵的位置誘餌,以對統一天下之中是的功勳之臣。


    這讓那些沒有得到爵位和覺得自己爵位低的文臣武將,各個都是摩拳擦掌。


    又過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夏收已經結束。


    唐皇王樹亭,在西安渭水河畔祭天,發表發明檄文,昭告天下。


    “自古帝王臨禦天下,皆中國居內以製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當今大明太祖,本起於桑澤之間,驅除胡虜,恢複中華,是以享國詐有二百餘年。


    然後世子孫,不遵祖訓,廢壞綱常,失君臣之道,有帝嘉靖者,百姓皆曰:“家家皆盡是也,有帝萬曆者,三十年不臨朝,至天啟,宦官當道,四海億兆之民,皆治於一宦官之手,有此三帝,大明當亡,不亡者,仍太祖驅夷狄之功也。


    當今大明天子崇禎,刻薄寡恩、嚴刑重斂,民不堪命,實非明主。


    嗟爾明朝,大數已終。


    當此之時,天運循環,中原氣盛,億兆之中,當降生聖人誕我聖主王氏樹亭,體仁好生,舉義與秦川,解百姓與倒懸,安官撫民,設將防邊,大業已定,此功可比曆朝聖君也,當以天下擔之。


    今我大唐皇帝,自長安領大兵百萬,當救百姓之水火,親伐中原,為先牌諭文武官等,刻時度勢,獻城納印,早圖爵祿;如執迷相拒,許爾紳民縛獻,不惟倍賞,且保各處生靈,如官兵共抗,兵至城破,玉石不分,悔之何及?”


    當著文武百官和長安百姓的麵宣讀了檄文之後,王樹亭大手一揮,集結在長安城的數萬大軍開拔出發。


    已經接近成年的王春釗被留下來監國,徐平川、張國紳等輔佐。


    這次伐明之戰,總共準備了實打實的五十萬野戰兵馬,還有二十萬的民夫,雖然號稱百萬,但實際上也相差不是太遠了。


    伐明線路總共分為三部,一路由王樹山為帥統兵十萬南攻雲貴川,一路由曹文昭為帥,統兵二十萬,攻河南、湖廣,另外一路王樹亭親自掛帥,統兵二十萬攻北直隸,直入京師。


    大軍浩浩蕩蕩的出發,七月中旬出井陘關,與明軍會戰於真定,十數日激戰之後,大破明軍隨即真定城下。之後一路北上,保定府不戰而降。


    初冬之前兵臨京師城下。


    王樹亭隨即對京師百官和明軍發出了招降的詔書。


    數日之後,守城明軍開城投降,崇禎皇帝依舊沒有躲開他的命運,在身邊僅有的太監總管王承恩的陪同下,自縊於煤山之上。


    在崇禎皇帝孤單的背影之後,那些大明官員卻都去了城門之處迎接紫禁城新的主人到來。


    隨著崇禎皇帝的死,也宣告了大明王朝的終結。


    所有人已經在慶祝新朝,而將繼續抵抗的明軍稱之為前朝餘孽,不惜餘力的剿滅。


    更多的是迎來了大批明軍的投降,王樹山、曹文昭等將攻略地方的時候,更多的是,大軍還沒有到達,城池就已經換上了大唐的旗幟。


    王樹亭坐鎮紫禁城,安撫了大明的降官之後,又親自手書給鎮守山海關的吳三桂和遼東將門魁首祖大壽,一封書信,兩個侯爵,勸降了遼東十萬明軍。


    半年之後,長江以北,川渝之地,盡入唐軍囊中。


    那些逃竄到江南之地的大明死忠,在江南擁立福王為帝,建立弘光朝,繼續對抗。


    王樹亭留下了王樹山繼續對明作戰之後,將曹文昭招迴了北京城,開始準備對遼東清國的進攻。


    時間又過了兩年時間。


    大唐境內局勢已經徹底的穩定了下來,弘光朝也隻窩在廣東一帶苟延殘喘,王樹山正準備對其發起最後一擊。


    王樹亭也覺得是時候了,起兵三十萬北擊遼東。


    經過錦州之戰、遼河之戰、奉天之戰後,清國攝政王多爾袞攜小皇帝福臨,自焚於沈陽皇宮之中,大清國宣布滅國。


    大唐開始進入全麵的恢複和發展之中。


    隨著時間飛逝,徐平川提出的五年計劃已經進入到了第五個階段。


    這小二十年的時間裏,大唐的科技飛速發展,在科學院院子宋應星的帶領下,發明出了一個又一個的新科技。


    鐵路鋪遍了幾乎全國每個大城市,工廠雨後春筍般的遍地都是,火槍和火炮的更新迭代更是飛快。


    鐵甲戰列艦的下水,讓唐軍超越了同時代所有的海上力量,也正式進入了海上爭霸和移民的時代。


    年入花甲的王樹亭,感覺自己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了。


    他找來了徐平川商議大唐以後的發展,也是不由的感歎:“這天下沒有萬世的王朝,朕在之時天下欣欣向榮,相信太子也是守成之君,後世再有幾個明君可以維持國祚數百年,可以後呢,難免會蹈覆轍,要如何才能解局。”


    徐平川大膽的提出,恢複丞相製度,限製皇帝的權利,並立下詔書,如果後世皇帝不是有為之君,那完全可以作為國家的吉祥物存在,由丞相府保證國家的運行,如果丞相起不臣之心則天下共討之。


    王樹亭盯著徐平川看了很久很久,最後也是不置可否。


    隨著王樹亭的駕崩,坐了三十多年的太子王春釗,終於在四十一歲的時候登基了。


    在王春釗稱帝之時,王樹亭留下了一道詔書,改總理府為丞相府,重開丞相製度,設九位閣臣,限製皇帝的權利,此為永例。


    皇帝終於也在百年之後,正式淪為了國家象征,在之後無數次的權力鬥爭中,皇家一脈始終留存了下來。


    至此全書完。


    本來還想多寫幾章統一天下的過程,可是想了想還是直接完結本書,主要想法就是,統一天下剩餘的過程基本上都是那樣,寫下去無非就是水字數,還不如給大家留下更多的想想空間,再次感謝讀者老爺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白閑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白閑來並收藏明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