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規定種植一定數量的棉花,任務分到村子裏,村子再根據戶口分攤到每個家庭裏麵。
那個時候很多家庭都是和父母兄弟在一個戶口本上的,種棉花的任務還是要盡力完成的。
棉籽,化肥,農藥,都是公社提供的。用棉花的產量來扣除,多出來的是自己家的。
不是幹旱的年月,棉花的收成都還不錯。能給孩子添置新棉被和新棉襖。所以種棉花雖然麻煩,但是大家都是認真對待的。
掏棉花地,犁地和把地弄整齊。
育苗和移苗補缺。用水浸泡棉籽,浸飽的種子,撈出瀝幹。一周左右,棉籽就會破土而出,等到七八成的種子出芽了,就可以播種了。
長出真葉後再移栽到地裏,去弱留強,查缺補漏的補苗。
這個過程有點繁瑣,有點累腰。
孩子們都喜歡玩泥巴,捏小人,捏動物,曬幹了當個玩具擺件。孩子們最喜歡玩的就是摔泥巴,把泥巴做成碗的形狀,使勁往地上摔,看誰摔的響亮,看誰摔的洞口大。
防病治蟲。噴灑農藥,要避免中毒。每年都會發生農藥中毒的意外。
手工捉蟲,每個孩子分一壟地,互相比賽和競爭,或者偷懶。馬明和金良月是幹活很踏實的孩子,能夠把自己那一壟仔細的幹完。另外三個兒子熱情消散的很快,偷懶不想捉蟲,在田地打鬧瘋玩。
中耕培土,整枝打腦,一係列的勞作之後,就到了采摘收獲的季節了。
摘棉花,摘幹淨花朵,去掉棉葉,隻要白白淨淨的花朵。扔掉的花殼可以當做做飯的燃料。
晾曬棉花的地方,真的是潔白如雪,躺在柔軟的棉花堆裏真的很舒服。
夏至連續的幹旱之後,河床幹涸的可以當路走。秋分的時候,秋老虎還是很厲害。金多寶擔著棉籽去村子裏交棉花。
因為他年輕力壯,不偷懶,是村子裏的全勞力。
村子裏集體去鎮上公社交棉花的任務也會分他一份。出勤一天,記全勤,記10個工分。
這次我和馬明還是陪著一起去的,給我記五個工分,給馬明記兩分。
又要去鎮上交棉花,又要遇到嚴格的老黃了。
還好老黃和金多寶已經熟悉了,我們交的棉花也是幹淨曬幹的,是把最好的收成給送來了。所以交棉花的過程很順利,沒有波折。
棉花籽榨油分給社員,每年都盼著這點油來改善生活。油量不多,所以需要節省點計劃著來吃。
“真香啊,你們吃的啥啊?”聞著滿屋香味的我好奇的問道。
“媽,爹炸饃幹了,真香,真好吃,能天天吃就好了!”金良月說。
“金多寶你這個敗家子,狗窩裏藏不了剩饃啊你。就指望這一點油吃一年,你倒是好,直接這麽個糟踐法兒吃。。”我心疼又生氣的說。
“孩子們也解解饞,吃不上肉,吃點油也好。以後再說以後。”金多寶不在乎的說道。
我看著孩子們狼吞虎咽的模樣,也覺得心酸,不能再掃興了,我直接加入了吃香饃幹的隊伍裏。
棉花的花杆皮,是造紙的原料,將花杆皮用錘子砸鬆、剝下曬幹,收購站也會收。我和馬明,會認真的幹這個活兒,換點錢。給弟弟妹妹買幾個作業本,給家裏換點火柴,灌點煤油。
收完棉花之後,緊接著就是收玉米。玉米也是很重要的糧食,玉米粒磨成粉,就成了玉米糝,玉米麵。做的濃稠一點是可以當主食,對抗饑餓很管用。
忙忙碌碌的秋收之後,終於可以稍微休息了。
懷孕的我肚子也越來越大,快到生娃的時候了。已經連續生了五個孩子的我,已經輕車熟路,不再慌張和害怕了。
銀花當了十多年的接生婆了,這麽多年除了一個產婦生產不順利,轉到診所,診所又轉到鎮上衛生所。其它產婦都比較常見和順利。
和銀花聊天說閑話的時候,我的第六個孩子,金良勤出生了,是個女娃,很順利,頭發挺多的。
現在我是六個孩子的媽了,四個兒子,兩個閨女。
“這個女娃真好看,長得像你年輕的時候,皮膚像金多寶白淨。”銀花說。
“好像是比月月白淨一些,名字我和金多寶取了叫金良勤,希望她勤勞一些。”我說。
“咱們村子都是一個祖宗,都勤快,沒有懶的。你和多寶幹活也麻溜,娃們不會懶的。”銀花打趣的說。
“你還記得燒窯的小黑嗎?就是咱們隔壁村的那個。他是他們村的倉庫保管員,聽說他那個腦子不清醒的婆娘,烤紅薯的時候把火星子帶到棉花堆了,燒了一部分棉花,”銀花說。
“那不是連交棉花都不夠,得罰錢吧?”我說。
“那可不是,他們村子被公社記過了,缺了一部分棉花,都記在小黑身上了。沒東西還,就用磚頭抵債了。村裏的人估計都得罵他們一家。”銀花歎息的說道。
“自己燒的磚頭,自己家都沒用上。我們當初燒的磚,也都賣了換吃的,畢竟肚子吃飽最重要。”我說。
“小黑那個婆娘,腦子差點數,不過生的兒子很機靈,也算是運氣了。”銀花說道。
“小黑的妹妹,小啞巴,最近幾年又生娃了吧?我有時候還會想起她來,”我問。
“小啞巴,又生了一個男娃,他男人高興的很,對她稀罕著呢。”銀花說。
“真好,都是苦命人,還好子女緣分上都比較圓滿。”我說。
我和金花碎碎叨叨的說著村裏認識人的八卦,說到了虎子奶奶的去世,倆人忍不住流淚。
這麽好的一個老太太,喜歡孩子,對娃娃們很好,會幫忙照顧孩子。這麽有福氣的老太太,還沒享福就離開了。
“還好沒遭罪,八十幾歲也是高齡了。你現在剛生娃,不適合參加葬禮。心裏送別一下就行了。”銀花說。
人的出生和死亡,是最大的兩件事。雖然是貧苦年歲,但是葬禮和風俗儀式還是繼續流傳著的。待人溫和友好的虎子奶奶,哭著送她的人很多。在我家就能看到長長的帶著孝的隊伍,聽到陣陣的哭聲。
人活一輩子,去世之後還有人惦念著她的好,她的善意,也是活的有價值,活的值了。
從戰爭大饑荒年月裏走過來的老人,現在的日子是他們想都不敢想的美好和幸福。
那個時候很多家庭都是和父母兄弟在一個戶口本上的,種棉花的任務還是要盡力完成的。
棉籽,化肥,農藥,都是公社提供的。用棉花的產量來扣除,多出來的是自己家的。
不是幹旱的年月,棉花的收成都還不錯。能給孩子添置新棉被和新棉襖。所以種棉花雖然麻煩,但是大家都是認真對待的。
掏棉花地,犁地和把地弄整齊。
育苗和移苗補缺。用水浸泡棉籽,浸飽的種子,撈出瀝幹。一周左右,棉籽就會破土而出,等到七八成的種子出芽了,就可以播種了。
長出真葉後再移栽到地裏,去弱留強,查缺補漏的補苗。
這個過程有點繁瑣,有點累腰。
孩子們都喜歡玩泥巴,捏小人,捏動物,曬幹了當個玩具擺件。孩子們最喜歡玩的就是摔泥巴,把泥巴做成碗的形狀,使勁往地上摔,看誰摔的響亮,看誰摔的洞口大。
防病治蟲。噴灑農藥,要避免中毒。每年都會發生農藥中毒的意外。
手工捉蟲,每個孩子分一壟地,互相比賽和競爭,或者偷懶。馬明和金良月是幹活很踏實的孩子,能夠把自己那一壟仔細的幹完。另外三個兒子熱情消散的很快,偷懶不想捉蟲,在田地打鬧瘋玩。
中耕培土,整枝打腦,一係列的勞作之後,就到了采摘收獲的季節了。
摘棉花,摘幹淨花朵,去掉棉葉,隻要白白淨淨的花朵。扔掉的花殼可以當做做飯的燃料。
晾曬棉花的地方,真的是潔白如雪,躺在柔軟的棉花堆裏真的很舒服。
夏至連續的幹旱之後,河床幹涸的可以當路走。秋分的時候,秋老虎還是很厲害。金多寶擔著棉籽去村子裏交棉花。
因為他年輕力壯,不偷懶,是村子裏的全勞力。
村子裏集體去鎮上公社交棉花的任務也會分他一份。出勤一天,記全勤,記10個工分。
這次我和馬明還是陪著一起去的,給我記五個工分,給馬明記兩分。
又要去鎮上交棉花,又要遇到嚴格的老黃了。
還好老黃和金多寶已經熟悉了,我們交的棉花也是幹淨曬幹的,是把最好的收成給送來了。所以交棉花的過程很順利,沒有波折。
棉花籽榨油分給社員,每年都盼著這點油來改善生活。油量不多,所以需要節省點計劃著來吃。
“真香啊,你們吃的啥啊?”聞著滿屋香味的我好奇的問道。
“媽,爹炸饃幹了,真香,真好吃,能天天吃就好了!”金良月說。
“金多寶你這個敗家子,狗窩裏藏不了剩饃啊你。就指望這一點油吃一年,你倒是好,直接這麽個糟踐法兒吃。。”我心疼又生氣的說。
“孩子們也解解饞,吃不上肉,吃點油也好。以後再說以後。”金多寶不在乎的說道。
我看著孩子們狼吞虎咽的模樣,也覺得心酸,不能再掃興了,我直接加入了吃香饃幹的隊伍裏。
棉花的花杆皮,是造紙的原料,將花杆皮用錘子砸鬆、剝下曬幹,收購站也會收。我和馬明,會認真的幹這個活兒,換點錢。給弟弟妹妹買幾個作業本,給家裏換點火柴,灌點煤油。
收完棉花之後,緊接著就是收玉米。玉米也是很重要的糧食,玉米粒磨成粉,就成了玉米糝,玉米麵。做的濃稠一點是可以當主食,對抗饑餓很管用。
忙忙碌碌的秋收之後,終於可以稍微休息了。
懷孕的我肚子也越來越大,快到生娃的時候了。已經連續生了五個孩子的我,已經輕車熟路,不再慌張和害怕了。
銀花當了十多年的接生婆了,這麽多年除了一個產婦生產不順利,轉到診所,診所又轉到鎮上衛生所。其它產婦都比較常見和順利。
和銀花聊天說閑話的時候,我的第六個孩子,金良勤出生了,是個女娃,很順利,頭發挺多的。
現在我是六個孩子的媽了,四個兒子,兩個閨女。
“這個女娃真好看,長得像你年輕的時候,皮膚像金多寶白淨。”銀花說。
“好像是比月月白淨一些,名字我和金多寶取了叫金良勤,希望她勤勞一些。”我說。
“咱們村子都是一個祖宗,都勤快,沒有懶的。你和多寶幹活也麻溜,娃們不會懶的。”銀花打趣的說。
“你還記得燒窯的小黑嗎?就是咱們隔壁村的那個。他是他們村的倉庫保管員,聽說他那個腦子不清醒的婆娘,烤紅薯的時候把火星子帶到棉花堆了,燒了一部分棉花,”銀花說。
“那不是連交棉花都不夠,得罰錢吧?”我說。
“那可不是,他們村子被公社記過了,缺了一部分棉花,都記在小黑身上了。沒東西還,就用磚頭抵債了。村裏的人估計都得罵他們一家。”銀花歎息的說道。
“自己燒的磚頭,自己家都沒用上。我們當初燒的磚,也都賣了換吃的,畢竟肚子吃飽最重要。”我說。
“小黑那個婆娘,腦子差點數,不過生的兒子很機靈,也算是運氣了。”銀花說道。
“小黑的妹妹,小啞巴,最近幾年又生娃了吧?我有時候還會想起她來,”我問。
“小啞巴,又生了一個男娃,他男人高興的很,對她稀罕著呢。”銀花說。
“真好,都是苦命人,還好子女緣分上都比較圓滿。”我說。
我和金花碎碎叨叨的說著村裏認識人的八卦,說到了虎子奶奶的去世,倆人忍不住流淚。
這麽好的一個老太太,喜歡孩子,對娃娃們很好,會幫忙照顧孩子。這麽有福氣的老太太,還沒享福就離開了。
“還好沒遭罪,八十幾歲也是高齡了。你現在剛生娃,不適合參加葬禮。心裏送別一下就行了。”銀花說。
人的出生和死亡,是最大的兩件事。雖然是貧苦年歲,但是葬禮和風俗儀式還是繼續流傳著的。待人溫和友好的虎子奶奶,哭著送她的人很多。在我家就能看到長長的帶著孝的隊伍,聽到陣陣的哭聲。
人活一輩子,去世之後還有人惦念著她的好,她的善意,也是活的有價值,活的值了。
從戰爭大饑荒年月裏走過來的老人,現在的日子是他們想都不敢想的美好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