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迴憶(二)
變萌妹後,被惡毒女反派追上了 作者:沒飯吃的小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人活著總是要合群才對。
如果不合群的話,就是異類,自然就會遭到排擠。
洛芸很早就懂的了這個道理。
但當時他還不太成熟,沒能完全意識到問題所在,隻知道自己是被排擠了,所以他反而更加試圖聽話,更加去試圖合群。
他不再去想著能吃糖。
就算偶然得到了,也是主動的把糖讓給別的孩子。
摔倒了,他也不再想著去找護工媽媽們幫忙。
而是一個人扛著,咬緊牙關,憋著。
他以為這樣就能和大家打好關係。
這樣就可以和同齡人們成為同伴,獲得護工媽媽們的表揚。
這樣就可以不再作為異類,就不會再不受待見了。
但他錯的很厲害。
那時的他還沒有意識到一個事情。
之所以被討厭,並不是因為沒有跟那些孩子們做同伴,也不是因為沒有和護工媽媽們打好關係。
而是因為他本身就被人厭棄。
一個古怪的孩子,就是想要努力的把自己表現的更好,在人們眼裏卻隻會成為古怪的代名詞。
人們討厭的是他本身,而不是他的安靜。
畢竟他被遺棄的那天,暴雨交加,電閃雷鳴,本就是不祥之兆,他還表現的如此不似常人。
於是有一段時間他被人喊做怪東西。
領頭的自然也是那個孩子王。
他仿佛天生和那樣的人不對付似的,明明自己什麽都沒有做,卻總是被針對著。
護工媽媽們教過,如果和別的孩子們發生衝突,最好不要爭吵起來,吵架是不對的,雙方發起爭執的時候,隻要一方讓步,另外一方也一定就會讓步。
洛芸很聽話。
雖然他很生氣,明明自己都做了這麽多,為什麽還是這樣?
但護工媽媽們說過,他就自然不可能和那個孩子王吵架。
他選擇了忍讓。
以為這樣,對方就會退一步,不會再這麽繼續下去了。
隻是忍讓,通常隻會帶來更大的可悲。
他做錯了很多事情,這一次,也是一樣。
起初是嘲笑。
然後,是惡劣的玩笑。
被摔壞的唯一的玩具。
被塗抹掉的畫。
被扔掉的勺子。
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每個人都笑得很開心。
在他們眼裏,這就像是一場冒險遊戲。
他們是勇者,是討伐邪惡之人。
每破壞掉魔王的物品,都會彈冠相慶,喜氣洋洋。
沒有人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麽。
畢竟,大人們也說了。
洛芸是一個古怪的孩子。
打敗他,就是正義,沒什麽錯的。
小孩子的思維就是這樣,單純卻又在不經意間,給予他人最大的惡意。
洛芸不是沒跟護工們說過。
他嚐試了。
大人們,也批評了幾句。
有的時候做的過分了,她們還會稍微體罰一下孩子王。
比如讓他去打掃衛生。
讓他去牆角罰站。
再怎麽說也是同一個孤兒院裏麵的孩子,出現了這樣的霸淩情況,當然不至於不管不問。
但這並沒有改變現狀。
這些懲罰,反而,成為了勇者身上的傷疤。
大人們雖然會處理,但,卻沒有那個精力去製止。
畢竟…
孤兒院裏麵的孩子,是真的多。
所以當這件事變成常態的時候,大家,也都放棄了。
反正也不過是小孩子之間的小打小鬧罷了。
又能鬧起多大的風波呢?
洛芸就這麽再一次被人拋棄了。
當然他並不知道。
畢竟,再怎麽懂事,他也不過是個幾歲的孩子,沒什麽理解能力。
媽媽們告訴他,這些事情需要自己處理,光靠大人是不行的。
他相信了。
因為的的確確,就算受到了懲罰,孩子王他們那群人,也絲毫沒有停止自己的行為。
他決定鼓起勇氣,打起精神來,去試著融入他們。
但這並不是一個屠龍者終將成龍的故事。
也不是一個合家團圓,大家一起來包餃子的故事。
當勇者知道自己一直討厭這個魔王,居然想要加入自己的時候。
他第一時間是極度的自傲。
看啊,我終於把那個魔王給打敗了。
正準備答應魔王的求饒。
但緊接著,小小勇者便意識到問題所在了。
如果魔王沒了的話,那還要他這個勇者做什麽呢?
他可還要繼續領導人們呢。
所以,和好變成了欺騙變成了謊言。
勇者依然在出言不遜。
一次能忍耐,兩次能忍耐。
三次,就沒辦法再繼續忍耐下去了。
鼓起勇氣說出來的和好,卻被別人當成謊言,被別人當成了欺騙。
即使是脾氣再好的人也無法接受。
兔子急了,也會咬人。
於是,輿論更大了。
弱小的魔王變成了真正的魔王。
而作惡的勇者,卻又變成了真正的勇者。
童話總是假的,而真相也沒有人知道。
人們隻會相信自己眼中看到的東西,還不願意去挖掘真相。
調皮的孩子王欺負別人的時候,在護工們眼裏,他隻不過是在嬉戲打鬧罷了。
打打手掌罰罰站,也就這樣了。
但,當那個古怪的孩子開始打人的時候,所有人便開始害怕了。
有人說,我早就知道那東西不是什麽好貨。
有人說,果然之前都一直是在裝。
還有人說,真可惜,我原本以為他是個好孩子呢。
無論說些什麽,最終的結果都很確定。
打架這種事終究是有一個人要受到懲罰的。
而懲罰的目標不在於誰錯誰對,因為這裏並不是法庭,審判的人並不公正,他們甚至不需要證據,隻需要通過主觀判斷,就能夠輕易的定一個人的罪。
那便是印象。
就像是好學生的後背被人寫了幾條文字時,老師的第一反應便是去懷疑坐在他後麵的壞學生。
平常討喜的人一定不會做出什麽出格的事情。
而那些陰暗的人,就一定是錯誤的。
即便你是被欺負的,他們也會質問你一件事。
這麽多人裏麵為什麽偏偏你被欺負?
難道,你就沒有做錯什麽嗎?
主觀的審判者們總是會用這句話去審問自己認定的犯人。
然而他們卻從來沒有想過。
有些事情根本不需要理由。
因為惡,是存在於每個人心中的,無論年齡。
如果不合群的話,就是異類,自然就會遭到排擠。
洛芸很早就懂的了這個道理。
但當時他還不太成熟,沒能完全意識到問題所在,隻知道自己是被排擠了,所以他反而更加試圖聽話,更加去試圖合群。
他不再去想著能吃糖。
就算偶然得到了,也是主動的把糖讓給別的孩子。
摔倒了,他也不再想著去找護工媽媽們幫忙。
而是一個人扛著,咬緊牙關,憋著。
他以為這樣就能和大家打好關係。
這樣就可以和同齡人們成為同伴,獲得護工媽媽們的表揚。
這樣就可以不再作為異類,就不會再不受待見了。
但他錯的很厲害。
那時的他還沒有意識到一個事情。
之所以被討厭,並不是因為沒有跟那些孩子們做同伴,也不是因為沒有和護工媽媽們打好關係。
而是因為他本身就被人厭棄。
一個古怪的孩子,就是想要努力的把自己表現的更好,在人們眼裏卻隻會成為古怪的代名詞。
人們討厭的是他本身,而不是他的安靜。
畢竟他被遺棄的那天,暴雨交加,電閃雷鳴,本就是不祥之兆,他還表現的如此不似常人。
於是有一段時間他被人喊做怪東西。
領頭的自然也是那個孩子王。
他仿佛天生和那樣的人不對付似的,明明自己什麽都沒有做,卻總是被針對著。
護工媽媽們教過,如果和別的孩子們發生衝突,最好不要爭吵起來,吵架是不對的,雙方發起爭執的時候,隻要一方讓步,另外一方也一定就會讓步。
洛芸很聽話。
雖然他很生氣,明明自己都做了這麽多,為什麽還是這樣?
但護工媽媽們說過,他就自然不可能和那個孩子王吵架。
他選擇了忍讓。
以為這樣,對方就會退一步,不會再這麽繼續下去了。
隻是忍讓,通常隻會帶來更大的可悲。
他做錯了很多事情,這一次,也是一樣。
起初是嘲笑。
然後,是惡劣的玩笑。
被摔壞的唯一的玩具。
被塗抹掉的畫。
被扔掉的勺子。
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每個人都笑得很開心。
在他們眼裏,這就像是一場冒險遊戲。
他們是勇者,是討伐邪惡之人。
每破壞掉魔王的物品,都會彈冠相慶,喜氣洋洋。
沒有人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麽。
畢竟,大人們也說了。
洛芸是一個古怪的孩子。
打敗他,就是正義,沒什麽錯的。
小孩子的思維就是這樣,單純卻又在不經意間,給予他人最大的惡意。
洛芸不是沒跟護工們說過。
他嚐試了。
大人們,也批評了幾句。
有的時候做的過分了,她們還會稍微體罰一下孩子王。
比如讓他去打掃衛生。
讓他去牆角罰站。
再怎麽說也是同一個孤兒院裏麵的孩子,出現了這樣的霸淩情況,當然不至於不管不問。
但這並沒有改變現狀。
這些懲罰,反而,成為了勇者身上的傷疤。
大人們雖然會處理,但,卻沒有那個精力去製止。
畢竟…
孤兒院裏麵的孩子,是真的多。
所以當這件事變成常態的時候,大家,也都放棄了。
反正也不過是小孩子之間的小打小鬧罷了。
又能鬧起多大的風波呢?
洛芸就這麽再一次被人拋棄了。
當然他並不知道。
畢竟,再怎麽懂事,他也不過是個幾歲的孩子,沒什麽理解能力。
媽媽們告訴他,這些事情需要自己處理,光靠大人是不行的。
他相信了。
因為的的確確,就算受到了懲罰,孩子王他們那群人,也絲毫沒有停止自己的行為。
他決定鼓起勇氣,打起精神來,去試著融入他們。
但這並不是一個屠龍者終將成龍的故事。
也不是一個合家團圓,大家一起來包餃子的故事。
當勇者知道自己一直討厭這個魔王,居然想要加入自己的時候。
他第一時間是極度的自傲。
看啊,我終於把那個魔王給打敗了。
正準備答應魔王的求饒。
但緊接著,小小勇者便意識到問題所在了。
如果魔王沒了的話,那還要他這個勇者做什麽呢?
他可還要繼續領導人們呢。
所以,和好變成了欺騙變成了謊言。
勇者依然在出言不遜。
一次能忍耐,兩次能忍耐。
三次,就沒辦法再繼續忍耐下去了。
鼓起勇氣說出來的和好,卻被別人當成謊言,被別人當成了欺騙。
即使是脾氣再好的人也無法接受。
兔子急了,也會咬人。
於是,輿論更大了。
弱小的魔王變成了真正的魔王。
而作惡的勇者,卻又變成了真正的勇者。
童話總是假的,而真相也沒有人知道。
人們隻會相信自己眼中看到的東西,還不願意去挖掘真相。
調皮的孩子王欺負別人的時候,在護工們眼裏,他隻不過是在嬉戲打鬧罷了。
打打手掌罰罰站,也就這樣了。
但,當那個古怪的孩子開始打人的時候,所有人便開始害怕了。
有人說,我早就知道那東西不是什麽好貨。
有人說,果然之前都一直是在裝。
還有人說,真可惜,我原本以為他是個好孩子呢。
無論說些什麽,最終的結果都很確定。
打架這種事終究是有一個人要受到懲罰的。
而懲罰的目標不在於誰錯誰對,因為這裏並不是法庭,審判的人並不公正,他們甚至不需要證據,隻需要通過主觀判斷,就能夠輕易的定一個人的罪。
那便是印象。
就像是好學生的後背被人寫了幾條文字時,老師的第一反應便是去懷疑坐在他後麵的壞學生。
平常討喜的人一定不會做出什麽出格的事情。
而那些陰暗的人,就一定是錯誤的。
即便你是被欺負的,他們也會質問你一件事。
這麽多人裏麵為什麽偏偏你被欺負?
難道,你就沒有做錯什麽嗎?
主觀的審判者們總是會用這句話去審問自己認定的犯人。
然而他們卻從來沒有想過。
有些事情根本不需要理由。
因為惡,是存在於每個人心中的,無論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