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奇葩想法
吃瓜係統,所有人齊聽我心聲 作者:雲秀禾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315章 奇葩想法
瓜瓜:【劉太傅隻有劉夫人和一個妾室兩個女人。
妾室沒有一兒半女,府中一直隻有劉學言一個孩子。
自然見不得突然出現的劉學文爭奪父母的寵愛。
自從劉學文被認迴來,劉學言不僅不尊敬這個哥哥,反而對這個哥哥百般嫌棄。
劉學言覺得是他的出現,才令父母的愛都給分了一半。
還是十歲小童,劉太傅和劉夫人也沒對他寄予厚望,自然嬌慣了劉學言的脾氣。
他甚至經常跑到劉學文的麵前威脅他離開太傅府,要不然要他好看。
劉學文對這些置若罔聞,劉學言就經常搞些小動作。
在劉學文的飯前吐口水,放蛇在他的床上...
這些小動作簡直不斷,劉學文也沒有去告狀。
兩兄弟的感情漸漸冰冷。】
沈昭:【劉太傅到底怎麽想?
大兒子給下人養,造成他那個性子。
小兒子嬌慣養,什麽都做得出來。
同樣都是兒子,為什麽態度不一樣啊?】
是啊,大臣心中也有這個疑惑。
難不成這兩個兒子有什麽不一樣?
身世不一樣?大臣不由得想歪了。
難不成是劉太傅心愛女子生的小兒子,被他帶迴來給劉夫人養了?
還是劉夫人出牆了勾搭奸夫生的大兒子,劉太傅發現了卻不好說,隻能虐待大兒子,把大兒子給下人養,造成他那個陰鬱自卑的模樣?
眾大臣心中猜測不斷,實在是匪夷所思。
連永寧帝也免不得保持一絲好奇之心。
父皇讓他好好待劉太傅,他是肱骨之臣。
但是他也不知劉府的往事。
隻是劉太傅的兒子沒有當官,劉太傅好像把心思放在孫子上。
今年的科舉劉太傅的孫子要參加,永寧帝倒是知道這個消息。
永寧帝往年沒有注意劉太傅兒子怎麽沒子承父業這件事,隻是現在聽了瓜瓜的話,他眸中深思,看起來當年還發生了不少的事。
瓜瓜:【宿主,劉太傅想培養出一個合格的繼承人。
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
劉太傅認為這句話是千古名句。
他為劉學文做得一切,也是為了鍛煉他的心智。
在這一點上,劉太傅從來不覺得自己有錯。
至於小兒子的教育方式和大兒子為什麽不一樣。
這還得是劉太傅的觀點。
其一,有了大兒子這個繼承人,小兒子不需要承擔什麽責任,可以隨意長大。
即使是下一個紈絝,有當大哥的看著,也不會惹出什麽大的亂子。
其二是小兒子沒有大誌,將來不會妨礙到大兒子。
不會有謀位的想法,兄弟才能一輩子和睦。
就這兩個原因,劉太傅放任劉學言被嬌慣,不讀書也行,享樂也好,劉太傅都支持。
當然,其中還有一個微小的原因。
劉夫人因為劉學文半歲被抱走的事情耿耿於懷。
她為了這件事,曾經一年都沒跟劉太傅講話。
後麵夫妻和好,劉夫人生下劉學言,曾直言:
要是劉太傅想把劉學言再送人,她就帶著劉學言與他和,從此分道揚鑣。
所以,劉學文和劉學言的命運從還未被生下來就已經注定了。
劉太傅這個思想根深蒂固,無論任何人都勸不了。
更何況,當時劉太傅的父母已經走了。
沒人能動搖劉太傅的決定。】
沈昭感歎道,【劉太傅的想法還真是奇葩。
正常人哪有這種思考。
就算想要培養繼承人,也不需要這麽搞唄。
還真以為兩個孩子長大後,所思所想都會按照他這樣安排的去走嗎?
隻能說他想得太美好了。
我第一個不覺得劉太傅這一想法會有什麽用。
看剛才得的畫麵,十歲再古代也不小了。
嬌慣成那個樣子,劉學言眼裏心裏都沒有劉學文這個兄長的存在。
況且劉學言那些手段,我一個陌生人看了都覺得不舒服。
劉學言還是劉學文的親弟弟,自己弟弟這麽對自己,劉學文隻會更恨,記一輩子。
這一遭把兩兄弟的感情搞得如此差,也不知道以後是個什麽光景?
家和萬事興,要是兄弟撬牆,又談何振興家族?】
眾大臣點頭,昭明郡主這一話有理。
兄弟,兄弟,兄友好對待弟弟,弟弟恭敬兄長,如此才是兄友弟恭的模樣。
劉家兩兄弟,都快成仇人了。
瓜瓜:【宿主,你說得還真沒錯。
劉太傅,確實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你還記得瓜瓜剛才跟你說,劉太傅培養李知功嗎?
你就不好奇嗎,明明劉太傅有兩個兒子,為什麽還要耗費那麽大心力培養一個外人,更別說李知功的父親還再在朝堂上當官呢?】
沈昭:【瓜瓜,我以為你之前說的那個是普通幫助,就是對救命恩人的那種幫助,要還救命之恩的。
但聽你話音,劉太傅對李知功的幫助是超過了救命之恩的範疇,這為什麽啊?
我還蠻感興趣的,你快說!】
聽到這的大臣也若有所思,現在迴想起劉太傅當初對李知功,確實有點過於殷勤。
不過當初正好是刺殺過不久,大家覺得劉太傅這人重恩情,李知功敢於冒著危險擋刀,劉太傅也是感動。
但是昭明郡主挑明了,並且說到那時候,
大臣也不傻,他們也能帶入自己的視角去看待問題。
確實,劉太傅當初好像是直接把李知功當兒子培養的,有什麽都指點,事無巨細。
聽說李知功的妻子還是劉太傅的親戚之女。
眾大臣也八卦起來了,那時候就沒聽說過劉家兩位公子的新消息了。
不說沒有人能想那麽久之前的事,一說個個都感覺有些·奇怪,也更加期待瓜瓜的答案了。
瓜瓜:【宿主,劉學文當時考中了舉人就認祖歸宗了,也在當時京城最出名的一個學院讀書。
又讀了三年,還去遊行了一年。
四年後成功中了進士,隻待殿試的成績。
陛下給他名次,再加上劉太傅的影響力,劉學文的前途坦蕩。
劉學文雖然小時候生活不快,但後麵心緒也調整過來,
隻有自己掌握了權勢,才能做自己的主,讓他人為自己讓步。
小時候遇見的那些委屈,遭受的那些不平事。
養父母和親父母都不給他做主,給劉學文造成了不可磨滅的陰影。
劉學文更看重權勢了,也迫切想考出個好名次。
當時,劉學言也十四歲了,是個半大小子。
劉太傅確實沒有對他有過多要求,隻讓他不做違法犯罪的事,不做欺男霸女的事,就由著他去了。
劉夫人更是劉學言說什麽,什麽都好。
由此,劉學言沒有什麽壓力,又有身份和金錢,生活自在,也養成了霸道的性子。】
瓜瓜:【劉太傅隻有劉夫人和一個妾室兩個女人。
妾室沒有一兒半女,府中一直隻有劉學言一個孩子。
自然見不得突然出現的劉學文爭奪父母的寵愛。
自從劉學文被認迴來,劉學言不僅不尊敬這個哥哥,反而對這個哥哥百般嫌棄。
劉學言覺得是他的出現,才令父母的愛都給分了一半。
還是十歲小童,劉太傅和劉夫人也沒對他寄予厚望,自然嬌慣了劉學言的脾氣。
他甚至經常跑到劉學文的麵前威脅他離開太傅府,要不然要他好看。
劉學文對這些置若罔聞,劉學言就經常搞些小動作。
在劉學文的飯前吐口水,放蛇在他的床上...
這些小動作簡直不斷,劉學文也沒有去告狀。
兩兄弟的感情漸漸冰冷。】
沈昭:【劉太傅到底怎麽想?
大兒子給下人養,造成他那個性子。
小兒子嬌慣養,什麽都做得出來。
同樣都是兒子,為什麽態度不一樣啊?】
是啊,大臣心中也有這個疑惑。
難不成這兩個兒子有什麽不一樣?
身世不一樣?大臣不由得想歪了。
難不成是劉太傅心愛女子生的小兒子,被他帶迴來給劉夫人養了?
還是劉夫人出牆了勾搭奸夫生的大兒子,劉太傅發現了卻不好說,隻能虐待大兒子,把大兒子給下人養,造成他那個陰鬱自卑的模樣?
眾大臣心中猜測不斷,實在是匪夷所思。
連永寧帝也免不得保持一絲好奇之心。
父皇讓他好好待劉太傅,他是肱骨之臣。
但是他也不知劉府的往事。
隻是劉太傅的兒子沒有當官,劉太傅好像把心思放在孫子上。
今年的科舉劉太傅的孫子要參加,永寧帝倒是知道這個消息。
永寧帝往年沒有注意劉太傅兒子怎麽沒子承父業這件事,隻是現在聽了瓜瓜的話,他眸中深思,看起來當年還發生了不少的事。
瓜瓜:【宿主,劉太傅想培養出一個合格的繼承人。
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
劉太傅認為這句話是千古名句。
他為劉學文做得一切,也是為了鍛煉他的心智。
在這一點上,劉太傅從來不覺得自己有錯。
至於小兒子的教育方式和大兒子為什麽不一樣。
這還得是劉太傅的觀點。
其一,有了大兒子這個繼承人,小兒子不需要承擔什麽責任,可以隨意長大。
即使是下一個紈絝,有當大哥的看著,也不會惹出什麽大的亂子。
其二是小兒子沒有大誌,將來不會妨礙到大兒子。
不會有謀位的想法,兄弟才能一輩子和睦。
就這兩個原因,劉太傅放任劉學言被嬌慣,不讀書也行,享樂也好,劉太傅都支持。
當然,其中還有一個微小的原因。
劉夫人因為劉學文半歲被抱走的事情耿耿於懷。
她為了這件事,曾經一年都沒跟劉太傅講話。
後麵夫妻和好,劉夫人生下劉學言,曾直言:
要是劉太傅想把劉學言再送人,她就帶著劉學言與他和,從此分道揚鑣。
所以,劉學文和劉學言的命運從還未被生下來就已經注定了。
劉太傅這個思想根深蒂固,無論任何人都勸不了。
更何況,當時劉太傅的父母已經走了。
沒人能動搖劉太傅的決定。】
沈昭感歎道,【劉太傅的想法還真是奇葩。
正常人哪有這種思考。
就算想要培養繼承人,也不需要這麽搞唄。
還真以為兩個孩子長大後,所思所想都會按照他這樣安排的去走嗎?
隻能說他想得太美好了。
我第一個不覺得劉太傅這一想法會有什麽用。
看剛才得的畫麵,十歲再古代也不小了。
嬌慣成那個樣子,劉學言眼裏心裏都沒有劉學文這個兄長的存在。
況且劉學言那些手段,我一個陌生人看了都覺得不舒服。
劉學言還是劉學文的親弟弟,自己弟弟這麽對自己,劉學文隻會更恨,記一輩子。
這一遭把兩兄弟的感情搞得如此差,也不知道以後是個什麽光景?
家和萬事興,要是兄弟撬牆,又談何振興家族?】
眾大臣點頭,昭明郡主這一話有理。
兄弟,兄弟,兄友好對待弟弟,弟弟恭敬兄長,如此才是兄友弟恭的模樣。
劉家兩兄弟,都快成仇人了。
瓜瓜:【宿主,你說得還真沒錯。
劉太傅,確實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你還記得瓜瓜剛才跟你說,劉太傅培養李知功嗎?
你就不好奇嗎,明明劉太傅有兩個兒子,為什麽還要耗費那麽大心力培養一個外人,更別說李知功的父親還再在朝堂上當官呢?】
沈昭:【瓜瓜,我以為你之前說的那個是普通幫助,就是對救命恩人的那種幫助,要還救命之恩的。
但聽你話音,劉太傅對李知功的幫助是超過了救命之恩的範疇,這為什麽啊?
我還蠻感興趣的,你快說!】
聽到這的大臣也若有所思,現在迴想起劉太傅當初對李知功,確實有點過於殷勤。
不過當初正好是刺殺過不久,大家覺得劉太傅這人重恩情,李知功敢於冒著危險擋刀,劉太傅也是感動。
但是昭明郡主挑明了,並且說到那時候,
大臣也不傻,他們也能帶入自己的視角去看待問題。
確實,劉太傅當初好像是直接把李知功當兒子培養的,有什麽都指點,事無巨細。
聽說李知功的妻子還是劉太傅的親戚之女。
眾大臣也八卦起來了,那時候就沒聽說過劉家兩位公子的新消息了。
不說沒有人能想那麽久之前的事,一說個個都感覺有些·奇怪,也更加期待瓜瓜的答案了。
瓜瓜:【宿主,劉學文當時考中了舉人就認祖歸宗了,也在當時京城最出名的一個學院讀書。
又讀了三年,還去遊行了一年。
四年後成功中了進士,隻待殿試的成績。
陛下給他名次,再加上劉太傅的影響力,劉學文的前途坦蕩。
劉學文雖然小時候生活不快,但後麵心緒也調整過來,
隻有自己掌握了權勢,才能做自己的主,讓他人為自己讓步。
小時候遇見的那些委屈,遭受的那些不平事。
養父母和親父母都不給他做主,給劉學文造成了不可磨滅的陰影。
劉學文更看重權勢了,也迫切想考出個好名次。
當時,劉學言也十四歲了,是個半大小子。
劉太傅確實沒有對他有過多要求,隻讓他不做違法犯罪的事,不做欺男霸女的事,就由著他去了。
劉夫人更是劉學言說什麽,什麽都好。
由此,劉學言沒有什麽壓力,又有身份和金錢,生活自在,也養成了霸道的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