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十多個漢子衝進酒館,各執兵刃,阻在酒館門口,五六人揮刃上前,形成包圍之勢。錢曉風一聲長笑,大喝道:“相好的才來?”一轉身,燕子掠空,施空手入白刃功夫,反衝了過去。
一個漢子擺鋼叉阻攔,忽“哎喲”一聲,翻身栽倒。另一人急掄繩鏢,錢曉風驀地伏身,一記掃堂腿,這人的繩鏢反打向自己,斜栽出去,將旁邊酒桌嘩啦啦撞倒。錢曉風驀地擰身一拳,直擊到側麵使雙刀漢子的“巨闕”穴,立時癱倒在地。
餘下幾人愕然後退,錢曉風如風卷殘雲,衝開眾人,已撲到酒館門口,喊道:“侄女,外麵招唿他們。”若霓應聲頓足,劍走輕靈,從斜刺裏躍出酒館。錢曉風轉身猛往人群一攻,倏地後退,也竄出去了。
三點會的人緊追不舍。此時天已大黑,錢曉風奔出酒館,這才將腰間的魚腸劍抽出來,一霎時,打得眾人七零八落。錢曉風想抓一個俘虜套口供,不遠處忽又傳來唿哨聲,正不知來了多少三點會的人。若霓道:“師叔,我們還是返迴家吧。我怕這幫人行跡暴露,今夜就去家裏放火。”一語提醒了錢曉風,一收魚腸劍道:“對,事不宜遲,我們快走。”
穿街走巷,直奔城關而去。時已近三更,若霓道:“城門恐已關了,不知能否叫得開?”錢曉風道:“侄女,你我還和守門的士卒囉皂?直接翻出去得了。”若霓笑道:“我可不會壁虎遊牆功。”錢曉風瞪她一眼道:“燕子鑽天你總會?”若霓道:“師叔別瞪我,黑燈瞎火,瞪我我也看不見。”
錢曉風道:“你就貧嘴吧。待會兒我爬牆出去,你願乖乖和值守小卒交涉,便去交涉。我看你激昂的模樣,又拿著一把劍,一準出不了城。”
兩人到了城門前,果然城門已經緊閉了。錢曉風找到城牆根一僻靜處,將大衫掖起,腳登城磚縫,輕輕竄上牆頭。若霓在底下低唿道:“師叔,你真爬啊。”錢曉風不理她,一溜煙竄下地,無聲無息。若霓急道:“師叔,我怎麽辦?”錢曉風道:“你愛過不過,我先走了。”真的拔腿便走。
若霓隻得展輕功躍過城牆,追上錢曉風,嗔道:“好嘛,師叔這就要扔下我,遇見人販子,還許把我賣了。”錢曉風道:“你這丫頭比你哥滑多了。虧你不是個男孩子,要是男的,不知多少人被你誑了去。”
若霓正要說話,錢曉風突然噓了一聲,叫道:“當心!”一支暗器嗖的射來,錢曉風急一低頭,也一揚手,打出一支袖鏢。前方濃影裏簌簌地一陣響,錢曉風和若霓迫近一看,草叢和一帶疏林相接,暗器就是從這裏發出來的。
兩人互相知會一聲,冒險淌進疏林,忽然,樹上唰的跳下一個人影,把前路一遮,惡聲吼道:“站住!”錢曉風昂然立定,雙目一瞪,注視敵人。對方幹瘦的身材,光著頭,僧人打扮,手提一杆花槍。
隻聽這僧人道:“我聽說仙宗門尊駕光臨縣城了,我手下孩子們不懂迎客禮儀,未免在貴客麵前丟醜。好在我們有緣,到底在此相會。不知是哪一位高人,要替允掌門出場,我山人要開一開眼界。”
方才僧人騰空這一下地,如鷹撮霆擊,氣勢非凡。錢曉風暗自驚疑,三點會有這般人物,不可輕慢,遂雙手一抱拳,發話道:“我乃仙宗門錢曉風,來這裏是想請教,不知你們與我掌門何事結怨,竟堵人家門口尋釁。我也請問師父法號上下,雙方可否化幹戈為玉帛?”
僧人道:“貧號桃葉山僧,本來是仙宗門的崇拜者。當年在四川道上,允哲夫婦為明太子,和大內侍衛動刀子拚命,浴血奮戰,威震天下。誰知現在,仙宗門竟與清廷沆瀣一氣,壞我三點會行刺義舉。要不是允哲出手,這次玄燁就死定了。我們遠道前來,就想給老朋友帶個話:事情不要做絕,否則功夫再好,也馬有失蹄,人有失手。這話不用山人多說,我們是心照。”
這番話說得錢曉風赫然而怒,連連冷笑道:“你們的意思,我明白了。你們欲報家仇,雪國恨,這我佩服。但滿清已一統天下,根勢已固,百姓經三藩之亂,好不容易才安穩一點,難道你們又想輕動幹戈?這些話不多說了,人各有誌。但你可知,便是前明太子,也允公子、沈姑娘地恭敬著,你們不掂量掂量,竟敢上門示威。別說你們不過是一夥秘密會黨,便是豺狼虎豹,敢對仙宗掌門張牙舞爪,休怪我仙宗門也不留餘地!”
若霓忿然道:“師叔,我來和他比劃!”錢曉風道:“孩子,你快閃開,人家究竟也是武林一脈,我們還得拿人家當人物。你一小輩挑戰他,豈不是瞧不起人。”桃葉山僧桀桀大笑道:“你們兩代人一起上,我山人也無怨言。”錢曉風冷哼一聲,魚腸劍陡掣在手,單劍直上,謔的向桃葉山僧“膻中”穴紮來。
錢曉風這一發招,毫不容情。沒想到他手快,桃葉山僧手更快,一斜身,從側麵刺出一槍。錢曉風暗誇:“好身法!”揮劍一撥,將花槍格開。桃葉山僧倏一退步,突然將槍一挑,以為錢曉風必撒手,但錢曉風劍法詭異,魚腸劍往外一磕,劍背忽掉過來,險些拍在桃葉山僧肩膀上。桃葉山僧忽啦的一跳,竄出一兩丈,迴身一封門戶,心想:“好劍法!仙宗劍果然名不虛傳。”
兩人都身懷絕技,都會很好的夜行術,在疏林裏閃展騰挪,劍與槍連拆十餘手,打得難分難解。
若霓一旁看得躍躍欲試,忽聞身後樹枝劈啪一聲微響,若霓嘩的轉身,青羽劍快如閃電,隨聲一遞。頭頂樹上猛地輕飄飄墜下一團黑影,揮刀把青羽劍一壓。若霓急撤招,閃眼一看,來人長身而立,原來是那個青衫公子顏冠卿。若霓把精神一提,立刻展開仙宗劍法,進步欺身,向顏冠卿攻來。
顏冠卿功夫比若霓強得多,卻隻守不攻,環首刀更不肯砍向若霓。若霓早識得他的厲害,施展輕巧的身法,縱躍如飛,將青羽劍上下飛舞,隻想把顏冠卿放倒。
她一心對付勁敵,竟忘了還有黃雀在後。方才踩響樹枝那人,陡從若霓身後,噗嗤發出兩道紅光,也不知是什麽暗器。顏冠卿一驚,想也未想,往前一竄,環首刀照紅光一擋。恰巧若霓青羽劍刺來,一下紮進顏冠卿右肩背。
若霓嚇了一跳,急忙撤劍,不知顏冠卿玩的是哪一出。那發暗器的人蹦出來,慌不迭地道:“顏掌舵,我失手了!……”顏冠卿搖頭道:“你退下去。”若霓忍不住問道:“顏公子,你既來挑釁,又出手相幫,究竟意欲何為?”
顏冠卿淡淡笑道:“文姑娘,我不是來找事,是來和事的,你千萬別多疑。”說罷奔向桃葉山僧和錢曉風。兩人正旗鼓相當,鬥得渾身冒汗。顏冠卿迅如旋風,已轉到錢曉風背後,“遊龍探爪”,環首刀照錢曉風右臂一搭,錢曉風的魚腸劍當啷落地。若霓嬌叱一聲,急撲而來。哪知顏冠卿左手一伸,竟把桃葉山僧的花槍扣住,一把奪過來。桃葉山僧失聲一叫,踉蹌退步,瞪眼怒視他。
顏冠卿道:“桃葉師父,對仙宗門我們隻可明鬥,不能暗擾。你口信已傳到,走罷。”
桃葉山僧怒道:“冠卿,你忘了堂會上那三刀六洞了!你再枉法,神仙也救不了你。總舵主之令,你也敢違抗?”顏冠卿道:“總舵主那兒,我自會去解說。如你所言,允掌門夫妻救過明太子,便這一條,足抵所有過失。”
桃葉山僧看看若霓,濁聲道:“冠卿,你魔怔了,若不懺除業障,早晚必有災禍。”顏冠卿道:“我心裏自有分寸。桃葉師父,會盟還有更要緊的事做,我話已表過,你們今晚就撤走!”
他說的這等斬釘截鐵,桃葉山僧愣了片刻,自知武功不是他對手,隻得喟歎一聲,帶著那發暗器的會友,悻悻而去。
錢曉風看呆了眼,忙向顏冠卿道謝。顏冠卿微微笑道:“你們迴去吧,凜冽掌的人也暫時不會來擾亂,貴府目前沒什麽要緊了。”錢曉風和若霓對視一眼,忙探問底細。顏冠卿沒有多說,一抱拳道:“在下還有事要辦,恕不能久待,告辭。”轉身離開。
若霓不由問道:“顏公子,你往哪兒去?”顏冠卿迴眸注視她片刻,黑暗中,若霓也覺他眼光灼人。顏冠卿微一笑道:“說起來,你們這位聖主也確實該死。五年前的中補案,康熙下詔,將名醫朱方旦處死,其著作盡行焚毀。他的信徒乃至收藏其著作之人,也一並屠戮。隻有一個弟子逃出生天,藏到了這裏百草嶺。現在官府也得著消息,準備搜山捉人。我要去百草嶺走一趟,錢前輩,文姑娘,我們後會有期。”說罷倏然走了。
若霓懷著滿腹心事迴到家,思想顏冠卿武藝絕頂,竟不惜受傷,兩次相讓。現在他身上帶著傷,要去百草嶺救人,自己應當走一趟,助他一臂之力,也趁此還了他這人情。
打定主意,翌日一早便溜出去,隻叫傭婦轉告錢曉風和嫂子,自己有事出門一趟,勿需擔心,不日即迴。
若霓怕錢曉風前來攔阻,不走大道,打馬順著小路,向百草嶺馳去。寒風陣陣,落葉蕭蕭,天上愁雲密布,不一會兒冷雨襲來。若霓走了三日,終於到了百草嶺山腳下。秋意深濃,滿山飄香,山穀中一條小道,直奔正南的山道。
若霓棄馬登山,走了約十裏之遙,雨已停住,滿天雲霧已散,看西邊山坡上有一座房子,掩映在秋林之中。若霓從野道攀上去,見這裏並不是民房,而是一座古道觀,前麵一大片杜仲,樹挺葉綠。
若霓來到山門下,見當中的山門和兩邊的角門,都年久失修,以為這道觀和太行山上的大悲寺一樣,破落不堪。誰知走進去一看,當中的甬路磚石很新,大殿前沒有亂草,門窗完好,隻是裏麵的神像有些殘破。
這是一座穿堂的大殿,轉過神櫥,就見裏麵配殿雖年久失修,但很幹淨。正殿前的月台上,隱見火光,一個姑子跪在台前,她的麵前有一個炭爐,上擱著藥罐。這姑子半坐半跪,在那裏吹火。
若霓見觀內有人,心下暗喜,遂走上月台。道姑聽見細微的腳步聲,站起身,迴頭一看。若霓細看這姑子,年紀不大,麵孔黑裏透紅,穿一身粗布袍,頭上挽起一個高髻,身材挺脫,宛如一棵茁壯的鬆樹。
若霓正要說話,便看顏冠卿從正殿內走出。他一見若霓,又驚又喜,俊眼熠熠發光,欣然道:“文姑娘不期而至,真令人喜出望外。”若霓微笑道:“那晚失手刺傷公子,我實在抱歉。不知公子傷勢怎樣了?”
顏冠卿含笑道:“一點小傷,不用掛慮,承文姑娘關心,在下萬分感念。請到殿裏稍為休息,待天黑之前,再下山吧。”
若霓一愣,淡笑道:“這是做什麽?你說那位名醫的弟子有危險,我此來願效微勞,幹嘛攆我走?雖然我末學後進,武功粗淺,但總還可以充數。你視我仙宗門為友,幾次高抬貴手,殷殷雅意。這恩德一日不還,我就一日不得安心。”
顏冠卿不由激動,強抑感情,搖頭道:“文姑娘,你這可是誤會了。姑娘陌路救危,在下欽佩不已。我做的那點事,值不得居功,姑娘來此,要說是為了報恩,我愧難拜領;要說是為了朋友之誼,這一迴是非常之事,萬分危險,所以我不能讓姑娘冒險。”
若霓鬆口氣,笑道:“明白了。殿裏方便麽?我可要打攪了。”
顏冠卿看她這模樣,分明是不肯下山了,隻得轉頭對那道姑道:“請燒一點茶水待客,這位文姑娘是我朋友。”又對若霓道:“這是流華香道長的弟子,道號百部。流華香乃朱方旦的第四位高足,也是中補案唯一的幸存者。”若霓見禮,百部謙然道:“施主請裏麵坐。”
一個漢子擺鋼叉阻攔,忽“哎喲”一聲,翻身栽倒。另一人急掄繩鏢,錢曉風驀地伏身,一記掃堂腿,這人的繩鏢反打向自己,斜栽出去,將旁邊酒桌嘩啦啦撞倒。錢曉風驀地擰身一拳,直擊到側麵使雙刀漢子的“巨闕”穴,立時癱倒在地。
餘下幾人愕然後退,錢曉風如風卷殘雲,衝開眾人,已撲到酒館門口,喊道:“侄女,外麵招唿他們。”若霓應聲頓足,劍走輕靈,從斜刺裏躍出酒館。錢曉風轉身猛往人群一攻,倏地後退,也竄出去了。
三點會的人緊追不舍。此時天已大黑,錢曉風奔出酒館,這才將腰間的魚腸劍抽出來,一霎時,打得眾人七零八落。錢曉風想抓一個俘虜套口供,不遠處忽又傳來唿哨聲,正不知來了多少三點會的人。若霓道:“師叔,我們還是返迴家吧。我怕這幫人行跡暴露,今夜就去家裏放火。”一語提醒了錢曉風,一收魚腸劍道:“對,事不宜遲,我們快走。”
穿街走巷,直奔城關而去。時已近三更,若霓道:“城門恐已關了,不知能否叫得開?”錢曉風道:“侄女,你我還和守門的士卒囉皂?直接翻出去得了。”若霓笑道:“我可不會壁虎遊牆功。”錢曉風瞪她一眼道:“燕子鑽天你總會?”若霓道:“師叔別瞪我,黑燈瞎火,瞪我我也看不見。”
錢曉風道:“你就貧嘴吧。待會兒我爬牆出去,你願乖乖和值守小卒交涉,便去交涉。我看你激昂的模樣,又拿著一把劍,一準出不了城。”
兩人到了城門前,果然城門已經緊閉了。錢曉風找到城牆根一僻靜處,將大衫掖起,腳登城磚縫,輕輕竄上牆頭。若霓在底下低唿道:“師叔,你真爬啊。”錢曉風不理她,一溜煙竄下地,無聲無息。若霓急道:“師叔,我怎麽辦?”錢曉風道:“你愛過不過,我先走了。”真的拔腿便走。
若霓隻得展輕功躍過城牆,追上錢曉風,嗔道:“好嘛,師叔這就要扔下我,遇見人販子,還許把我賣了。”錢曉風道:“你這丫頭比你哥滑多了。虧你不是個男孩子,要是男的,不知多少人被你誑了去。”
若霓正要說話,錢曉風突然噓了一聲,叫道:“當心!”一支暗器嗖的射來,錢曉風急一低頭,也一揚手,打出一支袖鏢。前方濃影裏簌簌地一陣響,錢曉風和若霓迫近一看,草叢和一帶疏林相接,暗器就是從這裏發出來的。
兩人互相知會一聲,冒險淌進疏林,忽然,樹上唰的跳下一個人影,把前路一遮,惡聲吼道:“站住!”錢曉風昂然立定,雙目一瞪,注視敵人。對方幹瘦的身材,光著頭,僧人打扮,手提一杆花槍。
隻聽這僧人道:“我聽說仙宗門尊駕光臨縣城了,我手下孩子們不懂迎客禮儀,未免在貴客麵前丟醜。好在我們有緣,到底在此相會。不知是哪一位高人,要替允掌門出場,我山人要開一開眼界。”
方才僧人騰空這一下地,如鷹撮霆擊,氣勢非凡。錢曉風暗自驚疑,三點會有這般人物,不可輕慢,遂雙手一抱拳,發話道:“我乃仙宗門錢曉風,來這裏是想請教,不知你們與我掌門何事結怨,竟堵人家門口尋釁。我也請問師父法號上下,雙方可否化幹戈為玉帛?”
僧人道:“貧號桃葉山僧,本來是仙宗門的崇拜者。當年在四川道上,允哲夫婦為明太子,和大內侍衛動刀子拚命,浴血奮戰,威震天下。誰知現在,仙宗門竟與清廷沆瀣一氣,壞我三點會行刺義舉。要不是允哲出手,這次玄燁就死定了。我們遠道前來,就想給老朋友帶個話:事情不要做絕,否則功夫再好,也馬有失蹄,人有失手。這話不用山人多說,我們是心照。”
這番話說得錢曉風赫然而怒,連連冷笑道:“你們的意思,我明白了。你們欲報家仇,雪國恨,這我佩服。但滿清已一統天下,根勢已固,百姓經三藩之亂,好不容易才安穩一點,難道你們又想輕動幹戈?這些話不多說了,人各有誌。但你可知,便是前明太子,也允公子、沈姑娘地恭敬著,你們不掂量掂量,竟敢上門示威。別說你們不過是一夥秘密會黨,便是豺狼虎豹,敢對仙宗掌門張牙舞爪,休怪我仙宗門也不留餘地!”
若霓忿然道:“師叔,我來和他比劃!”錢曉風道:“孩子,你快閃開,人家究竟也是武林一脈,我們還得拿人家當人物。你一小輩挑戰他,豈不是瞧不起人。”桃葉山僧桀桀大笑道:“你們兩代人一起上,我山人也無怨言。”錢曉風冷哼一聲,魚腸劍陡掣在手,單劍直上,謔的向桃葉山僧“膻中”穴紮來。
錢曉風這一發招,毫不容情。沒想到他手快,桃葉山僧手更快,一斜身,從側麵刺出一槍。錢曉風暗誇:“好身法!”揮劍一撥,將花槍格開。桃葉山僧倏一退步,突然將槍一挑,以為錢曉風必撒手,但錢曉風劍法詭異,魚腸劍往外一磕,劍背忽掉過來,險些拍在桃葉山僧肩膀上。桃葉山僧忽啦的一跳,竄出一兩丈,迴身一封門戶,心想:“好劍法!仙宗劍果然名不虛傳。”
兩人都身懷絕技,都會很好的夜行術,在疏林裏閃展騰挪,劍與槍連拆十餘手,打得難分難解。
若霓一旁看得躍躍欲試,忽聞身後樹枝劈啪一聲微響,若霓嘩的轉身,青羽劍快如閃電,隨聲一遞。頭頂樹上猛地輕飄飄墜下一團黑影,揮刀把青羽劍一壓。若霓急撤招,閃眼一看,來人長身而立,原來是那個青衫公子顏冠卿。若霓把精神一提,立刻展開仙宗劍法,進步欺身,向顏冠卿攻來。
顏冠卿功夫比若霓強得多,卻隻守不攻,環首刀更不肯砍向若霓。若霓早識得他的厲害,施展輕巧的身法,縱躍如飛,將青羽劍上下飛舞,隻想把顏冠卿放倒。
她一心對付勁敵,竟忘了還有黃雀在後。方才踩響樹枝那人,陡從若霓身後,噗嗤發出兩道紅光,也不知是什麽暗器。顏冠卿一驚,想也未想,往前一竄,環首刀照紅光一擋。恰巧若霓青羽劍刺來,一下紮進顏冠卿右肩背。
若霓嚇了一跳,急忙撤劍,不知顏冠卿玩的是哪一出。那發暗器的人蹦出來,慌不迭地道:“顏掌舵,我失手了!……”顏冠卿搖頭道:“你退下去。”若霓忍不住問道:“顏公子,你既來挑釁,又出手相幫,究竟意欲何為?”
顏冠卿淡淡笑道:“文姑娘,我不是來找事,是來和事的,你千萬別多疑。”說罷奔向桃葉山僧和錢曉風。兩人正旗鼓相當,鬥得渾身冒汗。顏冠卿迅如旋風,已轉到錢曉風背後,“遊龍探爪”,環首刀照錢曉風右臂一搭,錢曉風的魚腸劍當啷落地。若霓嬌叱一聲,急撲而來。哪知顏冠卿左手一伸,竟把桃葉山僧的花槍扣住,一把奪過來。桃葉山僧失聲一叫,踉蹌退步,瞪眼怒視他。
顏冠卿道:“桃葉師父,對仙宗門我們隻可明鬥,不能暗擾。你口信已傳到,走罷。”
桃葉山僧怒道:“冠卿,你忘了堂會上那三刀六洞了!你再枉法,神仙也救不了你。總舵主之令,你也敢違抗?”顏冠卿道:“總舵主那兒,我自會去解說。如你所言,允掌門夫妻救過明太子,便這一條,足抵所有過失。”
桃葉山僧看看若霓,濁聲道:“冠卿,你魔怔了,若不懺除業障,早晚必有災禍。”顏冠卿道:“我心裏自有分寸。桃葉師父,會盟還有更要緊的事做,我話已表過,你們今晚就撤走!”
他說的這等斬釘截鐵,桃葉山僧愣了片刻,自知武功不是他對手,隻得喟歎一聲,帶著那發暗器的會友,悻悻而去。
錢曉風看呆了眼,忙向顏冠卿道謝。顏冠卿微微笑道:“你們迴去吧,凜冽掌的人也暫時不會來擾亂,貴府目前沒什麽要緊了。”錢曉風和若霓對視一眼,忙探問底細。顏冠卿沒有多說,一抱拳道:“在下還有事要辦,恕不能久待,告辭。”轉身離開。
若霓不由問道:“顏公子,你往哪兒去?”顏冠卿迴眸注視她片刻,黑暗中,若霓也覺他眼光灼人。顏冠卿微一笑道:“說起來,你們這位聖主也確實該死。五年前的中補案,康熙下詔,將名醫朱方旦處死,其著作盡行焚毀。他的信徒乃至收藏其著作之人,也一並屠戮。隻有一個弟子逃出生天,藏到了這裏百草嶺。現在官府也得著消息,準備搜山捉人。我要去百草嶺走一趟,錢前輩,文姑娘,我們後會有期。”說罷倏然走了。
若霓懷著滿腹心事迴到家,思想顏冠卿武藝絕頂,竟不惜受傷,兩次相讓。現在他身上帶著傷,要去百草嶺救人,自己應當走一趟,助他一臂之力,也趁此還了他這人情。
打定主意,翌日一早便溜出去,隻叫傭婦轉告錢曉風和嫂子,自己有事出門一趟,勿需擔心,不日即迴。
若霓怕錢曉風前來攔阻,不走大道,打馬順著小路,向百草嶺馳去。寒風陣陣,落葉蕭蕭,天上愁雲密布,不一會兒冷雨襲來。若霓走了三日,終於到了百草嶺山腳下。秋意深濃,滿山飄香,山穀中一條小道,直奔正南的山道。
若霓棄馬登山,走了約十裏之遙,雨已停住,滿天雲霧已散,看西邊山坡上有一座房子,掩映在秋林之中。若霓從野道攀上去,見這裏並不是民房,而是一座古道觀,前麵一大片杜仲,樹挺葉綠。
若霓來到山門下,見當中的山門和兩邊的角門,都年久失修,以為這道觀和太行山上的大悲寺一樣,破落不堪。誰知走進去一看,當中的甬路磚石很新,大殿前沒有亂草,門窗完好,隻是裏麵的神像有些殘破。
這是一座穿堂的大殿,轉過神櫥,就見裏麵配殿雖年久失修,但很幹淨。正殿前的月台上,隱見火光,一個姑子跪在台前,她的麵前有一個炭爐,上擱著藥罐。這姑子半坐半跪,在那裏吹火。
若霓見觀內有人,心下暗喜,遂走上月台。道姑聽見細微的腳步聲,站起身,迴頭一看。若霓細看這姑子,年紀不大,麵孔黑裏透紅,穿一身粗布袍,頭上挽起一個高髻,身材挺脫,宛如一棵茁壯的鬆樹。
若霓正要說話,便看顏冠卿從正殿內走出。他一見若霓,又驚又喜,俊眼熠熠發光,欣然道:“文姑娘不期而至,真令人喜出望外。”若霓微笑道:“那晚失手刺傷公子,我實在抱歉。不知公子傷勢怎樣了?”
顏冠卿含笑道:“一點小傷,不用掛慮,承文姑娘關心,在下萬分感念。請到殿裏稍為休息,待天黑之前,再下山吧。”
若霓一愣,淡笑道:“這是做什麽?你說那位名醫的弟子有危險,我此來願效微勞,幹嘛攆我走?雖然我末學後進,武功粗淺,但總還可以充數。你視我仙宗門為友,幾次高抬貴手,殷殷雅意。這恩德一日不還,我就一日不得安心。”
顏冠卿不由激動,強抑感情,搖頭道:“文姑娘,你這可是誤會了。姑娘陌路救危,在下欽佩不已。我做的那點事,值不得居功,姑娘來此,要說是為了報恩,我愧難拜領;要說是為了朋友之誼,這一迴是非常之事,萬分危險,所以我不能讓姑娘冒險。”
若霓鬆口氣,笑道:“明白了。殿裏方便麽?我可要打攪了。”
顏冠卿看她這模樣,分明是不肯下山了,隻得轉頭對那道姑道:“請燒一點茶水待客,這位文姑娘是我朋友。”又對若霓道:“這是流華香道長的弟子,道號百部。流華香乃朱方旦的第四位高足,也是中補案唯一的幸存者。”若霓見禮,百部謙然道:“施主請裏麵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