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說開
綜影之我的角色我做主 作者:不會飛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大娘子怨啊!
想她剛過門那會兒,婆媳倆也是親親熱熱和和睦睦,盡管盛老太太不是丈夫的親娘,王大娘子也沒有怠慢,請安問候做的十分到位,生了長柏以後,更是把寶貝華蘭托給老太太照顧。
老太太也不是什麽難纏不講理的,侍奉婆母本就是應盡的孝道,王大娘子更不求什麽迴報。
她自問沒有對不起老太太的地方,可是林噙霜竟然偷她的男人!
林噙霜是誰?
那是老太太養在身的姑娘!
老太太向來是有規矩的,她養在身邊的姑娘怎麽會做出這等下賤之事?
要說這裏麵沒有老太太的主意,誰信呐!
賤婢偷她的男人,搶她的管家權,仗著狐媚性子蠱惑主君,壓的她這個大娘子抬不起頭,淪落成所有人的笑話,這讓她如何能不怨!
也是因為這件事,王大娘子才剛理順了,就急不可耐的把華蘭從老太太那要了迴來,多一天都不留!
往事湧上心頭,盛老太太也不禁歎息。
“我知道大娘子怨我……”
“母親說笑了。”王大娘子打斷了盛老太太的未盡之言,“您是主君的嫡母,是盛家的老祖宗,兒媳如何敢有怨言,母親切莫再說這種話,讓人聽見,還以為是兒媳不孝。”
本來挺好的婆媳倆走到今天這種地步,若非媳婦不孝,自然是婆婆沒做好。
王大娘子這是諷刺盛老太太為老不尊呐!
這時房媽媽再度站了出來。
“老太太,理兒不辨不明,事兒不說不清,這件事拖了些許年,都梗在心裏,不說清楚,大家以後過日子總也不順當,不如趁著大姐兒這個檔口,索性一並了清,也免得以後再起爭端,若是再因此事生了是非,屆時大姐兒在郡公府也不舒坦。”
盛老太太不是沒想過,可大娘子那時正在氣頭上,說了也不一定聽得進去,恐怕還當她是狡辯。
而後便是主君寵妾滅妻,小妾恃寵而驕,積怨愈深,更沒法說。
王大娘子那沒腦子的樣兒,連她這些年對林棲閣的態度都看不出來端倪,盛老太太也懶得再為自己分辯。
事實既成,說了又能如何,還能把林噙霜變成雲英未嫁的黃花大姑娘不成?
索性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過好自己的日子,餘事一概不理。
她這大半輩子養過五個孩子,一個自己的兒子,一個盛紘,一個林噙霜,再就是華蘭和明蘭。
自己的兒子夭折,又接連被盛紘和林噙霜背刺,那顆傷透了的心,此時也隻有華蘭和明蘭稍有撫慰。
房媽媽這番精準切入,盛老太太沒有辦法再不顧,隻得點點頭。
“老太太是長輩,有些話不便說,今日就讓我這老婆子托個大,與大娘子說說清楚,望大娘子不要怪罪。”
王大娘子不置可否,房媽媽也不在意,自顧自的分說。
“那林老太太和我們老太太在閨中相識,真論起來其實也不過是有幾麵之緣,說過幾句話,同赴過幾場宴,再多便沒有了,各自出嫁後更是全無來往,我自小服侍老太太,這些最清楚不過。”
“後來林家行止不當獲了罪,雖未抄家殺頭,卻也門庭沒落,那年林老爺病逝,林老太太又膝下無子,一時沒了依仗,帶著女兒度日淒涼,臨死前她尋到老太太處,隻求老太太看在當日的閨中情分,好歹照料她女兒一二,她那些親戚個個如狼似虎,沒得害了女孩子。”
“老太太是吃齋念佛之人,心腸最是仁善不過,便應了下來,將林小娘接進府裏照料,那幾年,我們老太太待她不啻親女,吃的,穿的,用的,樣樣都挑頂尖的給,還日日念叨著要給她置辦份嫁妝,尋個好婆家。”
王大娘子聞言“哼”了一聲,話已經到了嘴邊,馬上就要嘲諷出口,不想卻被劉媽媽一碰給打了岔子。
王大娘子瞪了劉媽媽一眼,劉媽媽微微搖頭,王大娘子深吸一口氣,把話又咽了迴去。
主仆兩個的小動作,房媽媽盡收眼底,繼續說道:
“誰曾想,這位林小娘卻是個有大主意的人,給找了幾戶人家她都不願意,卻私底下背著老太太與主君有了首尾,大娘子,我老婆子說句公道話,這整件事我們老太太全然蒙在鼓裏,直到您怒氣衝衝的哭到跟前,老太太才知道自己身邊養的女孩竟這般沒有規矩。”
房媽媽也替盛老太太感到委屈。
“倒像是我們老太太特意去抹您的麵子,養林小娘是為了給主君討小妾,此事一出,老太太是有苦難言,後來也不必多說,林小娘成了林小娘,您將怨氣都歸在老太太身上,可我們老太太又何其冤枉?大娘子您有氣,老太太又何嚐不氣?這些年老太太待林棲閣如何冷淡,大娘子都是看在眼裏的啊!”
王大娘子半信半疑:“若果真如此,房媽媽何不早……”
王大娘子雖莽,卻也智力健全,話才說半截,自己就意識到了。
是了!
房媽媽確實代老太太登過門,還不止一次,不過她那時候正氣著呢,哪裏肯見,全都給擋了迴去。
就連老太太想提起,她也是心有芥蒂不願意聽,根本不接茬。
王大娘子到底是個講道理的,想起自己做過的蠢事,不免有些羞臊。
“母親……這……我……”
盛老太太見狀主動開口為王大娘子解了圍:“林噙霜到底是我身邊的人,她做出這等事,終究是我管教不嚴,與你澄清此事,也不為其他,隻是不想讓人鑽了空子。”
“誰要鑽空子?”王大娘子問道。
房媽媽:……
劉媽媽:……
盛老太太:……
“隻是提前防範罷了,大娘子莫要擔憂。”
盛老太太解釋道。
“別看這汴京城高門貴第雲集,實則寅吃卯糧的大有人在,你家郡公女婿大權在握,如何能免得了人情往來?”
“若是有辦不成事記恨的,難免會想方設法對付,咱們能做的,就是早做防備,查缺補漏,適才與你言及隨嫁之人,便是因此。”
“你且迴去仔細想想吧。”
想她剛過門那會兒,婆媳倆也是親親熱熱和和睦睦,盡管盛老太太不是丈夫的親娘,王大娘子也沒有怠慢,請安問候做的十分到位,生了長柏以後,更是把寶貝華蘭托給老太太照顧。
老太太也不是什麽難纏不講理的,侍奉婆母本就是應盡的孝道,王大娘子更不求什麽迴報。
她自問沒有對不起老太太的地方,可是林噙霜竟然偷她的男人!
林噙霜是誰?
那是老太太養在身的姑娘!
老太太向來是有規矩的,她養在身邊的姑娘怎麽會做出這等下賤之事?
要說這裏麵沒有老太太的主意,誰信呐!
賤婢偷她的男人,搶她的管家權,仗著狐媚性子蠱惑主君,壓的她這個大娘子抬不起頭,淪落成所有人的笑話,這讓她如何能不怨!
也是因為這件事,王大娘子才剛理順了,就急不可耐的把華蘭從老太太那要了迴來,多一天都不留!
往事湧上心頭,盛老太太也不禁歎息。
“我知道大娘子怨我……”
“母親說笑了。”王大娘子打斷了盛老太太的未盡之言,“您是主君的嫡母,是盛家的老祖宗,兒媳如何敢有怨言,母親切莫再說這種話,讓人聽見,還以為是兒媳不孝。”
本來挺好的婆媳倆走到今天這種地步,若非媳婦不孝,自然是婆婆沒做好。
王大娘子這是諷刺盛老太太為老不尊呐!
這時房媽媽再度站了出來。
“老太太,理兒不辨不明,事兒不說不清,這件事拖了些許年,都梗在心裏,不說清楚,大家以後過日子總也不順當,不如趁著大姐兒這個檔口,索性一並了清,也免得以後再起爭端,若是再因此事生了是非,屆時大姐兒在郡公府也不舒坦。”
盛老太太不是沒想過,可大娘子那時正在氣頭上,說了也不一定聽得進去,恐怕還當她是狡辯。
而後便是主君寵妾滅妻,小妾恃寵而驕,積怨愈深,更沒法說。
王大娘子那沒腦子的樣兒,連她這些年對林棲閣的態度都看不出來端倪,盛老太太也懶得再為自己分辯。
事實既成,說了又能如何,還能把林噙霜變成雲英未嫁的黃花大姑娘不成?
索性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過好自己的日子,餘事一概不理。
她這大半輩子養過五個孩子,一個自己的兒子,一個盛紘,一個林噙霜,再就是華蘭和明蘭。
自己的兒子夭折,又接連被盛紘和林噙霜背刺,那顆傷透了的心,此時也隻有華蘭和明蘭稍有撫慰。
房媽媽這番精準切入,盛老太太沒有辦法再不顧,隻得點點頭。
“老太太是長輩,有些話不便說,今日就讓我這老婆子托個大,與大娘子說說清楚,望大娘子不要怪罪。”
王大娘子不置可否,房媽媽也不在意,自顧自的分說。
“那林老太太和我們老太太在閨中相識,真論起來其實也不過是有幾麵之緣,說過幾句話,同赴過幾場宴,再多便沒有了,各自出嫁後更是全無來往,我自小服侍老太太,這些最清楚不過。”
“後來林家行止不當獲了罪,雖未抄家殺頭,卻也門庭沒落,那年林老爺病逝,林老太太又膝下無子,一時沒了依仗,帶著女兒度日淒涼,臨死前她尋到老太太處,隻求老太太看在當日的閨中情分,好歹照料她女兒一二,她那些親戚個個如狼似虎,沒得害了女孩子。”
“老太太是吃齋念佛之人,心腸最是仁善不過,便應了下來,將林小娘接進府裏照料,那幾年,我們老太太待她不啻親女,吃的,穿的,用的,樣樣都挑頂尖的給,還日日念叨著要給她置辦份嫁妝,尋個好婆家。”
王大娘子聞言“哼”了一聲,話已經到了嘴邊,馬上就要嘲諷出口,不想卻被劉媽媽一碰給打了岔子。
王大娘子瞪了劉媽媽一眼,劉媽媽微微搖頭,王大娘子深吸一口氣,把話又咽了迴去。
主仆兩個的小動作,房媽媽盡收眼底,繼續說道:
“誰曾想,這位林小娘卻是個有大主意的人,給找了幾戶人家她都不願意,卻私底下背著老太太與主君有了首尾,大娘子,我老婆子說句公道話,這整件事我們老太太全然蒙在鼓裏,直到您怒氣衝衝的哭到跟前,老太太才知道自己身邊養的女孩竟這般沒有規矩。”
房媽媽也替盛老太太感到委屈。
“倒像是我們老太太特意去抹您的麵子,養林小娘是為了給主君討小妾,此事一出,老太太是有苦難言,後來也不必多說,林小娘成了林小娘,您將怨氣都歸在老太太身上,可我們老太太又何其冤枉?大娘子您有氣,老太太又何嚐不氣?這些年老太太待林棲閣如何冷淡,大娘子都是看在眼裏的啊!”
王大娘子半信半疑:“若果真如此,房媽媽何不早……”
王大娘子雖莽,卻也智力健全,話才說半截,自己就意識到了。
是了!
房媽媽確實代老太太登過門,還不止一次,不過她那時候正氣著呢,哪裏肯見,全都給擋了迴去。
就連老太太想提起,她也是心有芥蒂不願意聽,根本不接茬。
王大娘子到底是個講道理的,想起自己做過的蠢事,不免有些羞臊。
“母親……這……我……”
盛老太太見狀主動開口為王大娘子解了圍:“林噙霜到底是我身邊的人,她做出這等事,終究是我管教不嚴,與你澄清此事,也不為其他,隻是不想讓人鑽了空子。”
“誰要鑽空子?”王大娘子問道。
房媽媽:……
劉媽媽:……
盛老太太:……
“隻是提前防範罷了,大娘子莫要擔憂。”
盛老太太解釋道。
“別看這汴京城高門貴第雲集,實則寅吃卯糧的大有人在,你家郡公女婿大權在握,如何能免得了人情往來?”
“若是有辦不成事記恨的,難免會想方設法對付,咱們能做的,就是早做防備,查缺補漏,適才與你言及隨嫁之人,便是因此。”
“你且迴去仔細想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