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會嗎?
綜影之我的角色我做主 作者:不會飛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盛紘要升任入京的消息,邢澤比當事人知道的還要早,或者說,汴京的消息,邢澤向來都知道的不慢。
北境大捷,一把火葬送了遼帝耶律宗真,逼的大遼主動廢除不平等條約,可以說是狠狠洗刷了恥辱。
但關於忠勇侯的封賞卻是讓官家和文武百官犯了難。
論品階,邢澤年紀輕輕就已經是節度使,而且還不是虛的,都統製轄一方兵馬,軍政兩把抓,可以說是有名有實。
這都快到頭了!
還能真讓他不到三十歲就當上“三公”之一的太尉啊?
都怪“燕雲十六州”的執念誘惑力太大,讓當初的大宋君臣都沒把持住,導致現在左右為難。
老頭子們情難以堪,便開始各種找漏洞往下壓功勞,於是“焚城銷骨”的殘忍手段就成了攻擊的理由。
這讓韓章很是看不下去。
他是個直言敢諫、對外強硬的人,曾屢次上書建議“治武興軍”,奈何兩府大臣皆厭戰,朝廷“不謂然”,不采其論。
韓章心灰意冷,自請外放,但卻沒有放棄,出知定州期間,大力整頓軍隊,才有了定州軍的精勁冠河朔。
所以對於異軍突起的太行軍,韓章好感度很高,自己未竟的事業,被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後來者完成,韓章十分欣慰,順帶著對邢澤也有了一種“接班人”的親近。
殺人者人恆殺之,韓章才不管什麽殘忍不殘忍,他隻知道契丹人殺漢人的時候同樣不留情。
燕雲迴來了,澶淵之盟和慶曆增幣也廢除了,遼國不敢來犯了,這樣的功勞若是不賞,還有臉下去見太祖太宗嗎?
韓章這麽一說,恰中趙官家的心!
當初封侯拜節度也是無奈,不止兩府大臣沒把握沒勇氣,趙官家也同樣,所以盡可能的給邢澤提供官麵上的便利。
給官給爵,買糧行商,趙官家他也想邢澤能守住燕雲!
直到經此一役,這才能真正確定燕雲地區穩穩落進了大宋的口袋。
祖宗沒做到的他做到了,祖宗沒拿迴來的他拿迴來了,妥妥的青史留名啊,趙官家能不樂嘛!
信任得到了迴報,心裏成就感滿滿,就更不想令功臣寒心了。
趙官家和韓相公可謂是一拍即合。
韓章提議,品階是不能再提了,從二品已經非常高了,但是可以找些虛的玩意補一補,比如提提爵位、扣個勳號、加實食邑之類的。
趙官家一聽,有道理!
大遼的歲幣不用給了,這都是忠勇侯的功勞,省下來的錢分人家一些有毛病嗎?
既然沒毛病,那就給唄!
朝臣們一聽不升品級,隻給榮譽和瑪尼,立馬也不吵了。
“雖說手段有傷天和,但兵不厭詐嘛,隻能怪遼國自己不夠謹慎。”
“臣附議,兵者,詭道也,敵眾我寡,若不出奇製勝,又如何能勝?”
“瑕不掩瑜,功大於過。”
你一言我一語,關於邢澤和太行軍如何封賞的難題就這樣解決了,隻等邢澤班師迴京便會下旨。
趙官家仁厚,還記得他和邢澤的承諾。
他曾說過,若是能勝,便送邢澤一份大禮,此時也正在逐步兌現。
揚州距汴京有一千三百裏之遙,殘冬未消,水驛每日行程僅三四十裏,談不上快,但也比陸路方便安全許多。
“快別做了,晃來晃去再把手紮到。”
王大娘子一進艙就看來閨女在縫啊繡啊的,小心的薅過針線扔進了籮裏,華蘭還想再拿起也被阻止了。
“母親,不妨事的。”
華蘭一句辯解的話,惹得王大娘子瞪眼。
“如何不妨事?好好兒的手指,紮的千瘡百孔,能好看了?快要出嫁的人了,也不知道注意些。”
“母親~”華蘭有些不好意思,“什麽嫁不嫁的,還早著呢。”
“不早不早,就快了!”王大娘子笑吟吟的拉過華蘭的手,“趁著停船的時候,娘都打聽了,忠勇侯要班師迴朝了!”
“真噠?!”
華蘭頓時來了興致。
兩年未見了啊……
總是在信裏說都好都好,但華蘭又不是傻的,打了一年的仗,又修了一年的城,怎麽可能像信裏寫的那般什麽都好?
定是吃了不少苦,也不知道有沒有受傷。
一想到很快就能在汴京相見,華蘭就有些迫不及待。
他迴來,是不是就要兌現諾言了?
再等就成老姑娘了。
“當然是真的,娘還能騙你不成?”
王大娘子不滿的瞥了閨女一眼,繼續接著往下說。
“你都十七了,忠勇侯也不小了,這次迴來肯定要把你們倆的親事辦了,不能再拖了。”
“我聽爹爹和弟弟說,邢侯這次立了好大的功,還不知道會如何封賞。”
說起立功封賞,華蘭的情緒並不是很高漲,反而有些低落。
“想來定是要升官加爵。”王大娘子沒有注意到閨女的異常,“說不定你也能得個誥命呐!”
華蘭抬頭看向艙外,眼神幽幽。
“會嗎?”
“怎麽不會!忠勇侯立的可是大功……”
王大娘子沒有聽出言外之意,猶自滔滔。
……
“我瞧你有些不開心,是有什麽事嗎?”
盛老太太見華蘭麵有不豫之色,遂開口詢問。
華蘭不好意思說,隻搖了搖頭。
“那是船上太悶了?”
華蘭又搖了搖頭。
盛老太太見狀,心裏有了底,笑了笑便不再開口。
華蘭等了等,見祖母不往下問,還一直看著她笑,頓時羞意上湧。
“祖母~”
“嗬嗬嗬嗬!”
華蘭這番做派,逗的盛老太太笑出了聲。
“長大了,心思也會往外跑了。”
“才沒有,華兒的心都在祖母這裏。”
“就會說好聽的哄我,那位侯爺怎麽惹你不高興了,跟祖母說說。”
“我沒有不高興,就是……就是……有些擔憂。”
華蘭倚了過去,挽住了盛老太太。
“邢侯立了功,我本應該高興才對,可我記得祖母說過樹大招風。”
“他如今風頭正盛,爬得越高就越引人注意,難保有人不會生出別的心思。”
“聖上雖無子,卻有公主,更遑論汴京還有這個王爺那個王爺……”
北境大捷,一把火葬送了遼帝耶律宗真,逼的大遼主動廢除不平等條約,可以說是狠狠洗刷了恥辱。
但關於忠勇侯的封賞卻是讓官家和文武百官犯了難。
論品階,邢澤年紀輕輕就已經是節度使,而且還不是虛的,都統製轄一方兵馬,軍政兩把抓,可以說是有名有實。
這都快到頭了!
還能真讓他不到三十歲就當上“三公”之一的太尉啊?
都怪“燕雲十六州”的執念誘惑力太大,讓當初的大宋君臣都沒把持住,導致現在左右為難。
老頭子們情難以堪,便開始各種找漏洞往下壓功勞,於是“焚城銷骨”的殘忍手段就成了攻擊的理由。
這讓韓章很是看不下去。
他是個直言敢諫、對外強硬的人,曾屢次上書建議“治武興軍”,奈何兩府大臣皆厭戰,朝廷“不謂然”,不采其論。
韓章心灰意冷,自請外放,但卻沒有放棄,出知定州期間,大力整頓軍隊,才有了定州軍的精勁冠河朔。
所以對於異軍突起的太行軍,韓章好感度很高,自己未竟的事業,被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後來者完成,韓章十分欣慰,順帶著對邢澤也有了一種“接班人”的親近。
殺人者人恆殺之,韓章才不管什麽殘忍不殘忍,他隻知道契丹人殺漢人的時候同樣不留情。
燕雲迴來了,澶淵之盟和慶曆增幣也廢除了,遼國不敢來犯了,這樣的功勞若是不賞,還有臉下去見太祖太宗嗎?
韓章這麽一說,恰中趙官家的心!
當初封侯拜節度也是無奈,不止兩府大臣沒把握沒勇氣,趙官家也同樣,所以盡可能的給邢澤提供官麵上的便利。
給官給爵,買糧行商,趙官家他也想邢澤能守住燕雲!
直到經此一役,這才能真正確定燕雲地區穩穩落進了大宋的口袋。
祖宗沒做到的他做到了,祖宗沒拿迴來的他拿迴來了,妥妥的青史留名啊,趙官家能不樂嘛!
信任得到了迴報,心裏成就感滿滿,就更不想令功臣寒心了。
趙官家和韓相公可謂是一拍即合。
韓章提議,品階是不能再提了,從二品已經非常高了,但是可以找些虛的玩意補一補,比如提提爵位、扣個勳號、加實食邑之類的。
趙官家一聽,有道理!
大遼的歲幣不用給了,這都是忠勇侯的功勞,省下來的錢分人家一些有毛病嗎?
既然沒毛病,那就給唄!
朝臣們一聽不升品級,隻給榮譽和瑪尼,立馬也不吵了。
“雖說手段有傷天和,但兵不厭詐嘛,隻能怪遼國自己不夠謹慎。”
“臣附議,兵者,詭道也,敵眾我寡,若不出奇製勝,又如何能勝?”
“瑕不掩瑜,功大於過。”
你一言我一語,關於邢澤和太行軍如何封賞的難題就這樣解決了,隻等邢澤班師迴京便會下旨。
趙官家仁厚,還記得他和邢澤的承諾。
他曾說過,若是能勝,便送邢澤一份大禮,此時也正在逐步兌現。
揚州距汴京有一千三百裏之遙,殘冬未消,水驛每日行程僅三四十裏,談不上快,但也比陸路方便安全許多。
“快別做了,晃來晃去再把手紮到。”
王大娘子一進艙就看來閨女在縫啊繡啊的,小心的薅過針線扔進了籮裏,華蘭還想再拿起也被阻止了。
“母親,不妨事的。”
華蘭一句辯解的話,惹得王大娘子瞪眼。
“如何不妨事?好好兒的手指,紮的千瘡百孔,能好看了?快要出嫁的人了,也不知道注意些。”
“母親~”華蘭有些不好意思,“什麽嫁不嫁的,還早著呢。”
“不早不早,就快了!”王大娘子笑吟吟的拉過華蘭的手,“趁著停船的時候,娘都打聽了,忠勇侯要班師迴朝了!”
“真噠?!”
華蘭頓時來了興致。
兩年未見了啊……
總是在信裏說都好都好,但華蘭又不是傻的,打了一年的仗,又修了一年的城,怎麽可能像信裏寫的那般什麽都好?
定是吃了不少苦,也不知道有沒有受傷。
一想到很快就能在汴京相見,華蘭就有些迫不及待。
他迴來,是不是就要兌現諾言了?
再等就成老姑娘了。
“當然是真的,娘還能騙你不成?”
王大娘子不滿的瞥了閨女一眼,繼續接著往下說。
“你都十七了,忠勇侯也不小了,這次迴來肯定要把你們倆的親事辦了,不能再拖了。”
“我聽爹爹和弟弟說,邢侯這次立了好大的功,還不知道會如何封賞。”
說起立功封賞,華蘭的情緒並不是很高漲,反而有些低落。
“想來定是要升官加爵。”王大娘子沒有注意到閨女的異常,“說不定你也能得個誥命呐!”
華蘭抬頭看向艙外,眼神幽幽。
“會嗎?”
“怎麽不會!忠勇侯立的可是大功……”
王大娘子沒有聽出言外之意,猶自滔滔。
……
“我瞧你有些不開心,是有什麽事嗎?”
盛老太太見華蘭麵有不豫之色,遂開口詢問。
華蘭不好意思說,隻搖了搖頭。
“那是船上太悶了?”
華蘭又搖了搖頭。
盛老太太見狀,心裏有了底,笑了笑便不再開口。
華蘭等了等,見祖母不往下問,還一直看著她笑,頓時羞意上湧。
“祖母~”
“嗬嗬嗬嗬!”
華蘭這番做派,逗的盛老太太笑出了聲。
“長大了,心思也會往外跑了。”
“才沒有,華兒的心都在祖母這裏。”
“就會說好聽的哄我,那位侯爺怎麽惹你不高興了,跟祖母說說。”
“我沒有不高興,就是……就是……有些擔憂。”
華蘭倚了過去,挽住了盛老太太。
“邢侯立了功,我本應該高興才對,可我記得祖母說過樹大招風。”
“他如今風頭正盛,爬得越高就越引人注意,難保有人不會生出別的心思。”
“聖上雖無子,卻有公主,更遑論汴京還有這個王爺那個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