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拯救仙草絳珠287
綜影之我的角色我做主 作者:不會飛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純粹是光長歲數不長教訓。
人家老林願意把如花似玉嬌滴滴的閨女林黛玉許給賈瑚這個莽夫,定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考量,怎麽可能夥同外人欺壓?
林家可就林黛玉一個獨苗苗!
女婿好了,女兒才會更好,林如海可不傻。
也就死者為大,不然林如海肯定要對榮國府說一句:
你以為誰都是你家呢?
把女兒當籌碼,林如海做不到。
他是真的喜愛林黛玉,而且經曆一番生死也看開了,沒有傳宗接代光耀門楣的執念,隻要林黛玉平安健康,他就別無所求了。
女婿雖然歲數大了點,但確實爭氣,根本用不著他費勁拉拔。
都國公爺了,還要啥自行車?
林如海要做的,就是憑借多年宦海沉浮的經驗和人生閱曆,幫賈瑚查漏補缺,周全細微。
所以他主動接下了得罪人的差事。
他能為賈瑚做到如此地步,又怎會輕易被賈母的意誌動搖?
你是嶽母,我尊敬你,但你想通過我對我女婿家指手畫腳,不好意思,沒門!
所以在拜訪榮慶堂時,賈母隻是剛露出個口風來試探,林如海果斷避而不接轉移了話題。
不如還是先談談戶部借銀的事吧!
賈母有長輩的先機,而林如海有晚輩的優勢。
剛才不是說“長輩哪有壞心思,都是為了小輩好”嘛,那不如就從他這個榮國貴婿先開始。
正好他負責清欠,而榮國府又在清欠行列,這要是不支持一下,對得起“一家人”這個說辭嗎?
若是榮國府應下還銀子的事,主動支持他的事業,林如海還能高看他們幾分,可惜……
榮國府隻想白嫖林如海升官的紅利,絲毫沒有投入的想法。
也就是林如海涵養在身,有謙謙君子之風,言語並不犀利,這才沒有不歡而散。
但到底是沒有賓至如歸的圓滿。
林如海盡自己的本分,為榮國府陳清利弊,然後就告辭了,留下賈母等人愁容不展。
想還嗎?
並不想。
憑本事借來的錢,為什麽要還?
兩國公征戰半生,有開國之偉功,而大夏初立財資緊張,雖封官賜爵,但金銀之賞並不完全,這才有了從國庫借銀的開端。
在他們看來,這都是朝廷欠他們的。
所以在經曆太祖、成祖,至世宗,也就是太上皇,國朝初立的艱難已過,經濟複蘇,這些人憑借著高官貴爵的權勢也發家致富,仍舊沒想過還國庫的借銀。
彼時寧榮二府以代善為首,而賈代善又是世宗的追隨者,這才不降等承襲榮國公,在世宗時期,寧榮二府也是闊的很。
當時都沒還借銀,現在經濟緊張又怎麽可能會還?
貪圖享受的不止是晚年的太上皇,同樣也有這些高官貴爵。
但遺憾的是,朝廷的腐朽有勤勉的景德帝挽救,榮國府卻沒有可以力挽狂瀾的新人出現。
也不能說沒有。
有,但是被開除了。
陰差陽錯之下,引發蝴蝶效應,把林黛玉這個財神爺給扇飛了。
沒有吃到林家的絕戶,對榮國府影響還是挺大的。
畢竟林黛玉可是有林家的幾世之財,盡管修建省親別院時薛家也大力相助,但終歸不能像林黛玉那般毫無保留。
本來還指望著能從元春身上迴口血,但自和遼國公府的矛盾接二連三的迸發,始終無法消停。
修建省親別院耗費了巨多,接著又被賈瑚斬斷諸多周邊勢力,收入水平大大下降。
盡管在貴妃省親後又有許多投機之輩攀附而來,但所求之事尚未得到落實,又怎會把白花花的銀子送給榮國府。
賈母有私財,王夫人也有小金庫,但她們就像韭菜投身股市一樣:
買高不買低。
越是府裏經濟狀況不好,越是把小金庫捂得緊,都給自己留著退路。
隻有王熙鳳是個傻子,拿自己的錢往裏貼補不說,還冒風險放高利貸為府裏開源。
作為承爵之人,此等大事應該落在賈赦頭上,但現在的賈赦,很明顯指望不上。
兒子閨女都離心了,甚至差點被賈瑚一刀劈了,賈赦已經徹底躺平了,躲在東院養傷,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害怕了,也沒臉折騰了,愛咋咋地吧,大不了不當這個一等將軍!
賈赦徹底擺爛,邢夫人本就是個蔫不出的,又有邢岫煙和迎春兜底,才不摻和老爺們兒的事。
現在頭疼的就是賈政了,誰讓榮國府二房當家呢。
榮慶堂裏,賈母、賈政、王夫人、賈璉、王熙鳳滿麵愁容,邢夫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想數地磚。
倒是賈珍心中頗為愜意。
雖然寧國府現在窮了,雖然寧國府的鐵券沒了,但他不欠銀子了啊!
禍福相依,賈珍也沒想到,當初被強製繳納戶部借銀,如今竟意外的落個清閑。
想想當時西府眾人對他的冷嘲熱諷,賈珍不由得有些幸災樂禍。
不過攝於賈母的威嚴,到底沒說什麽風涼話,尋了個借口就告辭了。
寧國府為了繳納罰款和借銀,家當都抵的抵賣的賣,幾乎就剩個空殼子,就算良心發現想幫榮國府一把也沒辦法,賈母也就沒留賈珍。
榮慶堂中愁雲慘淡,大觀園裏歡聲笑語。
遠離了長輩,賈寶玉就像那脫韁的野狗,斯哈斯哈的肆意快活。
不是追這個姐姐,就是攆那個妹妹,寶姐姐長雲妹妹短的,十分起勁兒。
缺少了林黛玉這個相愛相殺的一生之敵,薛寶釵在大觀園裏頗有些傲視群雄的無敵寂寞。
雖然賈寶玉跟史湘雲也十分親近,但史湘雲太小,而且婚約已定,薛寶釵也並不拈酸吃醋。
可能……也是不夠愛。
經曆不同,心境自然也不同。
那一世並未有賈瑚這個變數,賈寶玉是可以選擇的最優解,再加上有林黛玉這個競爭對手的壓力,所以倍加珍惜。
可這一世,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她差點就成為國公夫人,結果被賈寶玉的胡鬧和賈母的寵溺給壞了事,還由此引發了賈家和薛家的危機,隻覺得賈寶玉太過任性不顧大局。
但迫於賈家和薛家兩方壓力,薛寶釵沒有辦法,隻能接受。
退而求其次的結果,便是: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有恃無恐。
人家老林願意把如花似玉嬌滴滴的閨女林黛玉許給賈瑚這個莽夫,定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考量,怎麽可能夥同外人欺壓?
林家可就林黛玉一個獨苗苗!
女婿好了,女兒才會更好,林如海可不傻。
也就死者為大,不然林如海肯定要對榮國府說一句:
你以為誰都是你家呢?
把女兒當籌碼,林如海做不到。
他是真的喜愛林黛玉,而且經曆一番生死也看開了,沒有傳宗接代光耀門楣的執念,隻要林黛玉平安健康,他就別無所求了。
女婿雖然歲數大了點,但確實爭氣,根本用不著他費勁拉拔。
都國公爺了,還要啥自行車?
林如海要做的,就是憑借多年宦海沉浮的經驗和人生閱曆,幫賈瑚查漏補缺,周全細微。
所以他主動接下了得罪人的差事。
他能為賈瑚做到如此地步,又怎會輕易被賈母的意誌動搖?
你是嶽母,我尊敬你,但你想通過我對我女婿家指手畫腳,不好意思,沒門!
所以在拜訪榮慶堂時,賈母隻是剛露出個口風來試探,林如海果斷避而不接轉移了話題。
不如還是先談談戶部借銀的事吧!
賈母有長輩的先機,而林如海有晚輩的優勢。
剛才不是說“長輩哪有壞心思,都是為了小輩好”嘛,那不如就從他這個榮國貴婿先開始。
正好他負責清欠,而榮國府又在清欠行列,這要是不支持一下,對得起“一家人”這個說辭嗎?
若是榮國府應下還銀子的事,主動支持他的事業,林如海還能高看他們幾分,可惜……
榮國府隻想白嫖林如海升官的紅利,絲毫沒有投入的想法。
也就是林如海涵養在身,有謙謙君子之風,言語並不犀利,這才沒有不歡而散。
但到底是沒有賓至如歸的圓滿。
林如海盡自己的本分,為榮國府陳清利弊,然後就告辭了,留下賈母等人愁容不展。
想還嗎?
並不想。
憑本事借來的錢,為什麽要還?
兩國公征戰半生,有開國之偉功,而大夏初立財資緊張,雖封官賜爵,但金銀之賞並不完全,這才有了從國庫借銀的開端。
在他們看來,這都是朝廷欠他們的。
所以在經曆太祖、成祖,至世宗,也就是太上皇,國朝初立的艱難已過,經濟複蘇,這些人憑借著高官貴爵的權勢也發家致富,仍舊沒想過還國庫的借銀。
彼時寧榮二府以代善為首,而賈代善又是世宗的追隨者,這才不降等承襲榮國公,在世宗時期,寧榮二府也是闊的很。
當時都沒還借銀,現在經濟緊張又怎麽可能會還?
貪圖享受的不止是晚年的太上皇,同樣也有這些高官貴爵。
但遺憾的是,朝廷的腐朽有勤勉的景德帝挽救,榮國府卻沒有可以力挽狂瀾的新人出現。
也不能說沒有。
有,但是被開除了。
陰差陽錯之下,引發蝴蝶效應,把林黛玉這個財神爺給扇飛了。
沒有吃到林家的絕戶,對榮國府影響還是挺大的。
畢竟林黛玉可是有林家的幾世之財,盡管修建省親別院時薛家也大力相助,但終歸不能像林黛玉那般毫無保留。
本來還指望著能從元春身上迴口血,但自和遼國公府的矛盾接二連三的迸發,始終無法消停。
修建省親別院耗費了巨多,接著又被賈瑚斬斷諸多周邊勢力,收入水平大大下降。
盡管在貴妃省親後又有許多投機之輩攀附而來,但所求之事尚未得到落實,又怎會把白花花的銀子送給榮國府。
賈母有私財,王夫人也有小金庫,但她們就像韭菜投身股市一樣:
買高不買低。
越是府裏經濟狀況不好,越是把小金庫捂得緊,都給自己留著退路。
隻有王熙鳳是個傻子,拿自己的錢往裏貼補不說,還冒風險放高利貸為府裏開源。
作為承爵之人,此等大事應該落在賈赦頭上,但現在的賈赦,很明顯指望不上。
兒子閨女都離心了,甚至差點被賈瑚一刀劈了,賈赦已經徹底躺平了,躲在東院養傷,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害怕了,也沒臉折騰了,愛咋咋地吧,大不了不當這個一等將軍!
賈赦徹底擺爛,邢夫人本就是個蔫不出的,又有邢岫煙和迎春兜底,才不摻和老爺們兒的事。
現在頭疼的就是賈政了,誰讓榮國府二房當家呢。
榮慶堂裏,賈母、賈政、王夫人、賈璉、王熙鳳滿麵愁容,邢夫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想數地磚。
倒是賈珍心中頗為愜意。
雖然寧國府現在窮了,雖然寧國府的鐵券沒了,但他不欠銀子了啊!
禍福相依,賈珍也沒想到,當初被強製繳納戶部借銀,如今竟意外的落個清閑。
想想當時西府眾人對他的冷嘲熱諷,賈珍不由得有些幸災樂禍。
不過攝於賈母的威嚴,到底沒說什麽風涼話,尋了個借口就告辭了。
寧國府為了繳納罰款和借銀,家當都抵的抵賣的賣,幾乎就剩個空殼子,就算良心發現想幫榮國府一把也沒辦法,賈母也就沒留賈珍。
榮慶堂中愁雲慘淡,大觀園裏歡聲笑語。
遠離了長輩,賈寶玉就像那脫韁的野狗,斯哈斯哈的肆意快活。
不是追這個姐姐,就是攆那個妹妹,寶姐姐長雲妹妹短的,十分起勁兒。
缺少了林黛玉這個相愛相殺的一生之敵,薛寶釵在大觀園裏頗有些傲視群雄的無敵寂寞。
雖然賈寶玉跟史湘雲也十分親近,但史湘雲太小,而且婚約已定,薛寶釵也並不拈酸吃醋。
可能……也是不夠愛。
經曆不同,心境自然也不同。
那一世並未有賈瑚這個變數,賈寶玉是可以選擇的最優解,再加上有林黛玉這個競爭對手的壓力,所以倍加珍惜。
可這一世,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她差點就成為國公夫人,結果被賈寶玉的胡鬧和賈母的寵溺給壞了事,還由此引發了賈家和薛家的危機,隻覺得賈寶玉太過任性不顧大局。
但迫於賈家和薛家兩方壓力,薛寶釵沒有辦法,隻能接受。
退而求其次的結果,便是: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有恃無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