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拯救仙草絳珠207
綜影之我的角色我做主 作者:不會飛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景德九年快要過去了,賈瑚有些想念太上皇。
權力需要製衡,不然就會失控,景德帝是不是如履薄冰不重要,至少太上皇還掌權時,景德帝不會隨意把人往後宮裏帶。
拜托!
他可是外男,英姿俊朗的外男,這跟引狼入室有什麽區別!
景德帝就不怕發生“大橘類果”的慘劇,嬪妃們對他再也下不去嘴?
做君臣,還是要有點邊界感滴!
鳳藻宮是不可能去的,就是餓死,從承天門跳下去,賈瑚也不可能去。
想當年,乾清宮初見,莫名其妙就成了好大哥。
再往後,莫名其妙就成了元春的背景。
再再往後,十四萬兩銀票痛失鳳藻宮,連個謝謝都沒有。
如今還想讓他去……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皇帝沒有邊界感,一言不合就肆意破壞大內宮禁,參與冊封禮的朝臣們都被震麻了,一怒之下,怒了一下,趕忙就要出言勸諫。
可他們再快也比不上遼國公快。
遼國公不僅用兵疾如風,拍龍屁迅如雷,就連避嫌,那也是腳底抹油滑不溜秋。
他當即就裝不舒服拒絕了!
開~玩~笑~
去一次就十四萬兩,這另外的價錢誰出得起?
賈瑚麵有疲色,身體抱恙,景德帝雖遺憾,卻也隻能遺憾,好生關心一番就將賈瑚給放了出去,還派了太醫到遼國公府,送了許多藥材補品之類。
景德帝沒有唐太宗那般征戰天下的經曆,也沒有太祖皇帝和兄弟們並肩作戰的情誼,他是奪嫡而禦,又在太上皇的壓製下苦苦支撐,按理說猜疑心應該很重才是。
然而賈瑚仔細迴想了所有細節,又喚來躺在清竹館房頂賞雪的小積兒一起分析,最後還是得到了景德帝沒有疑心他的結果。
小積兒又沒有讀心術,賈瑚也沒想到元春還是清白身,隻能把功勞歸咎於自己的“人格魅力”。
演戲這種事,隻要持之以恆,八天可騙林黛玉,八年可騙景德帝,八十年便可騙得天下人。
大雪紛飛多日,自遼東至直隸、河南、山東、山西,蔓延整個北境。
瑞雪兆豐年,但也需防寒保暖,朝廷急令各地官府大力防災。
有賴於開國太祖皇帝曾經貧苦,鼓勵種植桑棉,經曆數十年的發展至景德帝,棉布不再稀罕,以較低的代價禦寒保暖成為了現實。
江南有糧,西北有棉,遼東有皮毛,來自江南、西北、遼東的糧食、棉布、皮毛迅速調往北境各地,保障百姓寒冬的生存。
至於京城,嗯……京城有韃靼。
這時候就體現出打掃戰場的好處了,二十多萬蒙古韃子被包圓,收獲的不僅是戰馬、鐵器,還有各類織品衣物,如帳、毯、裳等,恰好就派上了用場。
不僅是戰利品,還有那些韃靼俘虜,隻搜刮一空可不行,該幹活也得幹活,清雪、開路、挖煤、伐木、運輸、興修水利等等,主打一個不養閑虜。
俘虜會不會凍死餓死累死,那不在景德帝的考慮範圍內,他隻想讓自己的百姓過得好。
這就讓本就淒慘的俘虜生涯再次雪上加霜,數九寒天,凍死累死無數。
有那聖母心泛濫的“君子”上奏皇帝此舉有傷天和,非人道仁君所為。
人道?仁君?
景德帝嗤笑。
“賊寇侵夏,屠害百姓,毀我社稷,非人,朕不與非人談人道,亦不屑與賊寇做仁君。”
你同情你去,優待善待俘虜,不可能!
景德帝朱筆一揮,直接給柳少卿送去人道了。
據賈瑚了解,景德帝不僅這樣做了,還十分惡趣味的讓俘虜給柳少卿當監工。
這位柳少卿大概以為自己舍身取義會贏來交口稱讚,孰料滿朝文武竟沒一個幫他說話的,俘虜做監工也沒有優待善待他,甚至做的更過分,柳少卿最終凍餓交加,死在了雪地裏。
鑒於其所為有“通敵”之嫌,景德帝勒令錦衣衛抄家嚴查,原本隻是懲戒之舉,誰知竟真的搜出了通敵的證據!
其族有商,賄與仇鸞,借宣府行走私之事,裏通韃靼,韃靼許其金銀,托以救援俘虜事,方才有“人道仁君”之言。
錦衣衛再深挖,又挖出了柳少卿家族勾結地方,借朝廷賑濟之糧,以私人之名於災荒之年施粥放糧,換取百姓田畝、房宅、金銀等,掠奪民財。
並借善堂之名收養孩童,看似善舉,實則陰狠之至!
這些孩童,凡不健康者,皆棄之葬地不顧,任由生死,屍首縱橫交錯於地,望之觸目驚心!
凡健康者,容貌不傑的充為奴仆,容貌姣好的,不論男女,或賄於官員士紳,或高價賣於青樓妓院,少有善終。
錦衣衛呈報於上,朝廷大震。
景德帝盛怒至極,鞭其屍,懸於城門,立牌以告世人,並鎖其九族,及地方官員,皆斬首示眾。
由此,景德朝第一個誅九族的大案要案誕生了。
然而這並不是結束,隨之而來的就是陸冰升任指揮使,整頓、擴充錦衣衛,以監察天下。
不僅是錦衣衛迎來了大洗牌,就連文武百官也沒逃過去,景德帝改京察為考成。
所謂考成,即:
【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屬官員應辦的事情定立期限分別登記在三本賬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底,另一本送六科,最後一本呈內閣。
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賬簿登記,逐月進行檢查,每完成一件登記一件,反之必須如實申報,否則論罪處罰。
六科也可要求六部每半年上報一次執行情況,違者限事例進行議處。
最後內閣也可對六科的稽查工作進行查實。】
立限考事,以事責人。
以內閣統領六科,以六科監督六部,以六部統率文武百官及地方官員,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官員考評機製,大大改善了以往“六年京察,三年大計”時的流於形式和爭權奪利!
文武百官痛恨柳少卿,常有怨言出,於是連京中小兒亦知柳少卿漢奸人渣之名。
滿口仁義腹盜娼,一腔忠烈賣國忙!
tui!
國賊敗類!
權力需要製衡,不然就會失控,景德帝是不是如履薄冰不重要,至少太上皇還掌權時,景德帝不會隨意把人往後宮裏帶。
拜托!
他可是外男,英姿俊朗的外男,這跟引狼入室有什麽區別!
景德帝就不怕發生“大橘類果”的慘劇,嬪妃們對他再也下不去嘴?
做君臣,還是要有點邊界感滴!
鳳藻宮是不可能去的,就是餓死,從承天門跳下去,賈瑚也不可能去。
想當年,乾清宮初見,莫名其妙就成了好大哥。
再往後,莫名其妙就成了元春的背景。
再再往後,十四萬兩銀票痛失鳳藻宮,連個謝謝都沒有。
如今還想讓他去……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皇帝沒有邊界感,一言不合就肆意破壞大內宮禁,參與冊封禮的朝臣們都被震麻了,一怒之下,怒了一下,趕忙就要出言勸諫。
可他們再快也比不上遼國公快。
遼國公不僅用兵疾如風,拍龍屁迅如雷,就連避嫌,那也是腳底抹油滑不溜秋。
他當即就裝不舒服拒絕了!
開~玩~笑~
去一次就十四萬兩,這另外的價錢誰出得起?
賈瑚麵有疲色,身體抱恙,景德帝雖遺憾,卻也隻能遺憾,好生關心一番就將賈瑚給放了出去,還派了太醫到遼國公府,送了許多藥材補品之類。
景德帝沒有唐太宗那般征戰天下的經曆,也沒有太祖皇帝和兄弟們並肩作戰的情誼,他是奪嫡而禦,又在太上皇的壓製下苦苦支撐,按理說猜疑心應該很重才是。
然而賈瑚仔細迴想了所有細節,又喚來躺在清竹館房頂賞雪的小積兒一起分析,最後還是得到了景德帝沒有疑心他的結果。
小積兒又沒有讀心術,賈瑚也沒想到元春還是清白身,隻能把功勞歸咎於自己的“人格魅力”。
演戲這種事,隻要持之以恆,八天可騙林黛玉,八年可騙景德帝,八十年便可騙得天下人。
大雪紛飛多日,自遼東至直隸、河南、山東、山西,蔓延整個北境。
瑞雪兆豐年,但也需防寒保暖,朝廷急令各地官府大力防災。
有賴於開國太祖皇帝曾經貧苦,鼓勵種植桑棉,經曆數十年的發展至景德帝,棉布不再稀罕,以較低的代價禦寒保暖成為了現實。
江南有糧,西北有棉,遼東有皮毛,來自江南、西北、遼東的糧食、棉布、皮毛迅速調往北境各地,保障百姓寒冬的生存。
至於京城,嗯……京城有韃靼。
這時候就體現出打掃戰場的好處了,二十多萬蒙古韃子被包圓,收獲的不僅是戰馬、鐵器,還有各類織品衣物,如帳、毯、裳等,恰好就派上了用場。
不僅是戰利品,還有那些韃靼俘虜,隻搜刮一空可不行,該幹活也得幹活,清雪、開路、挖煤、伐木、運輸、興修水利等等,主打一個不養閑虜。
俘虜會不會凍死餓死累死,那不在景德帝的考慮範圍內,他隻想讓自己的百姓過得好。
這就讓本就淒慘的俘虜生涯再次雪上加霜,數九寒天,凍死累死無數。
有那聖母心泛濫的“君子”上奏皇帝此舉有傷天和,非人道仁君所為。
人道?仁君?
景德帝嗤笑。
“賊寇侵夏,屠害百姓,毀我社稷,非人,朕不與非人談人道,亦不屑與賊寇做仁君。”
你同情你去,優待善待俘虜,不可能!
景德帝朱筆一揮,直接給柳少卿送去人道了。
據賈瑚了解,景德帝不僅這樣做了,還十分惡趣味的讓俘虜給柳少卿當監工。
這位柳少卿大概以為自己舍身取義會贏來交口稱讚,孰料滿朝文武竟沒一個幫他說話的,俘虜做監工也沒有優待善待他,甚至做的更過分,柳少卿最終凍餓交加,死在了雪地裏。
鑒於其所為有“通敵”之嫌,景德帝勒令錦衣衛抄家嚴查,原本隻是懲戒之舉,誰知竟真的搜出了通敵的證據!
其族有商,賄與仇鸞,借宣府行走私之事,裏通韃靼,韃靼許其金銀,托以救援俘虜事,方才有“人道仁君”之言。
錦衣衛再深挖,又挖出了柳少卿家族勾結地方,借朝廷賑濟之糧,以私人之名於災荒之年施粥放糧,換取百姓田畝、房宅、金銀等,掠奪民財。
並借善堂之名收養孩童,看似善舉,實則陰狠之至!
這些孩童,凡不健康者,皆棄之葬地不顧,任由生死,屍首縱橫交錯於地,望之觸目驚心!
凡健康者,容貌不傑的充為奴仆,容貌姣好的,不論男女,或賄於官員士紳,或高價賣於青樓妓院,少有善終。
錦衣衛呈報於上,朝廷大震。
景德帝盛怒至極,鞭其屍,懸於城門,立牌以告世人,並鎖其九族,及地方官員,皆斬首示眾。
由此,景德朝第一個誅九族的大案要案誕生了。
然而這並不是結束,隨之而來的就是陸冰升任指揮使,整頓、擴充錦衣衛,以監察天下。
不僅是錦衣衛迎來了大洗牌,就連文武百官也沒逃過去,景德帝改京察為考成。
所謂考成,即:
【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屬官員應辦的事情定立期限分別登記在三本賬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底,另一本送六科,最後一本呈內閣。
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賬簿登記,逐月進行檢查,每完成一件登記一件,反之必須如實申報,否則論罪處罰。
六科也可要求六部每半年上報一次執行情況,違者限事例進行議處。
最後內閣也可對六科的稽查工作進行查實。】
立限考事,以事責人。
以內閣統領六科,以六科監督六部,以六部統率文武百官及地方官員,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官員考評機製,大大改善了以往“六年京察,三年大計”時的流於形式和爭權奪利!
文武百官痛恨柳少卿,常有怨言出,於是連京中小兒亦知柳少卿漢奸人渣之名。
滿口仁義腹盜娼,一腔忠烈賣國忙!
tui!
國賊敗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