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別怕……


    天爺嘞!


    邢岫煙沒想到她竟然也有被香菱說別怕的一天。


    她怕什麽?


    她才沒有怕好叭!


    是賈瑚自己怕了,她還能死皮賴臉抓著那嚇人的東西不撒手不成?


    眼見香菱越說越離譜,邢岫煙趕忙捂住了她的嘴,香菱不解但順從。


    傍晚時分,慣例一天跑兩趟的林黛玉來了,賈瑚也沒隱瞞,將王熙鳳所言和盤托出,免得她以後在旁的地方聽到什麽,再胡亂猜測傷了心神。


    很多誤會都是因為不夠坦誠引起的,動動嘴就能避免的事,還是不要這麽狗血了。


    林黛玉眼神不善,似笑非笑的看著賈瑚,冷聲道:


    “對胃口?我怎不知,國公爺的口味何時這麽雜了?”


    寶丫頭果然不是個單純的!


    當初迴榮國府,在榮慶堂初見時,林黛玉就發現薛寶釵總盯著賈瑚看,想來從那時起就記在心裏了。


    仿佛是宿命般的直覺,雖然薛寶釵從來不表現出來,但林黛玉在榮國府時,隱隱也能感覺薛寶釵對她有些排斥,尤其是寶玉每次提及林妹妹時,直覺就更甚,不過林黛玉並不在意。


    彼時榮國府已有“金玉良緣”之說,林黛玉同樣今非昔比,自然明白薛寶釵打的什麽主意。


    寶二哥又不是她的意中人,誰愛惦記誰惦記唄!


    薛家與賈家有親,薛寶釵跟賈寶玉也是親近的表姐弟,郎才女貌,如她和賈瑚一般,端得是相合,由己及人,林黛玉甚至樂見其成。


    可寶丫頭惦記她家瑚表哥那是萬萬不行滴!


    “假的。”


    賈瑚果斷承認。


    “我故意那麽說,就是想看看他們到底想幹什麽。”


    “還用看?”林黛玉撇撇嘴,“這不明擺著,看您堂堂國公爺,連個知心暖心的人兒也沒有,特地就給您送來了。”


    “若是這般想,那可就大錯特錯了。”賈瑚抓起林黛玉的小手放進手心,“你是關心則亂,我且問你,你何時見過賈家對我有過這般好心?”


    林黛玉嗔道:“莫要在我麵前說外祖家的壞話。”


    林黛玉不清楚表哥跟榮國府到底有怎樣的過往,但林黛玉清楚,能讓表哥一直無法釋懷,不肯原諒,必定不僅僅是發配玄真觀這麽簡單。


    榮國府是她的外祖家,賈瑚是她的心上人,兩邊都是至親至愛,而她被夾在當間兒。


    賈瑚不說,林黛玉也識趣的沒問,難得糊塗,便是對此事最好的迴應。


    不知他人苦,莫勸他人善,林黛玉亦不曾規勸賈瑚放下怨恨跟賈家重歸於好。


    這就如有人要勸林黛玉放下林如海垂危將死的仇恨,原諒鹽商的所作所為一樣。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便是如此。


    賈瑚聞言不由一樂,想到了林黛玉在他昏睡乾清宮時,對賈家的一係列防備措施。


    “好,不說。”賈瑚語氣歉然,“難為你了。”


    難為她夾在遼國公府和榮國府之間,左右偏駁不得。


    在賈瑚和賈家的仇恨裏,林黛玉是無辜的,賈瑚從未告訴過她,和榮國府之間的仇怨,唯恐她左右為難。


    說到底,林黛玉那樣防備賈家,為的還是他,她十分清楚賈瑚不喜賈家。


    賈母表現的一向寵愛,在林黛玉心中,賈母應當是一個很好的姥姥,當她遵從賈瑚的意願出手防備賈家時,內心的自責可想而知。


    可她還是做了。


    這大概就是默契吧。


    賈瑚為了林黛玉,在對付榮國府這件事上一改往日的淩厲。


    林黛玉為了賈瑚,同樣在危急之時選擇了出手相爭。


    雙向奔赴,隻有榮國府受傷的世界達成了……


    林黛玉會心的笑了笑。


    身份使然,其中恩怨不便深究,今日背後之謀也不宜深入,索性便轉移了話題。


    “既知難為於我,表哥何不彌補一二?”


    “你既如此說,想來是有了目標,且說與我聽。”


    “待你傷勢大好,與我和姐妹們一起放爆竹可行?”


    “爆竹?這還沒到過年呢,有點早了吧。”


    “十月已至,冬月將來,臘月不遠,早乎哉?不早矣!”


    “……你是不是想吃茴香豆?”


    “哈?”


    ……


    十月,戰後事宜基本完成,隻有清丈田畝之事仍在如火如荼的進行。


    雖有大勢傍身,然稅製改革並非一蹴而就,考慮到推行的困難和製度的完善,景德帝選擇了兩個地方作為試點。


    一為揚州,一為京畿。


    揚州今歲年初剛遭大變,鹽商垮台,地方豪強勢力銳減,官場動蕩,各級官員也因此收斂許多,加之有林如海銳意進取重整鹽業,景德帝也有心清算舊賬,作為試點再合適不過。


    京畿就有點慘了。


    韃靼破邊,京畿遭難,通州、順義、昌平、懷柔等地區均被不同程度破壞,其他地區也因韃靼潰兵受到襲擾。


    說來有點不厚道,但確實給景德帝清除了不少阻礙,方便了張政的施行。


    為了推行政策,也為了安撫京畿受難百姓,也為了緩解持續大旱帶來的影響,景德帝不再壓著遼東的消息。


    十月中旬,在景德帝的指示下,遼東的奏折展現在了文武百官的眼前,高產糧食作物由此現世!


    其產量之高,應用之廣,耐旱耐寒易儲存等特性,令人聞之咋舌!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生存的根本,沒有人懷疑朝廷敢拿這麽重要的東西作假,景德帝的威望由此飆升了一大波!


    一向小氣扒拉的他也突然大方了,廣邀朝臣命婦舉辦盛宴,品嚐新型糧物。


    開席!


    都給朕吃!


    久不問政事的太上皇也出席了這次宴會,父子倆一改往日的爭鋒,上演了一出父子情深的戲碼。


    太上皇對著景德帝不吝誇獎,品嚐過新式農作物後又感歎此乃大夏之福,宣稱明年京郊春耕時,他要親自種下第一顆為大夏百姓祈福。


    宴會之後,高產糧食取代韃靼成了京城的熱門頭條,許多人都在打聽,甚至有那些機靈的,已經派人去了遼東尋種子。


    然而注定是白費,這些可都是被景德帝牢牢管控著,除了已經流傳的南瓜,根本尋不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綜影之我的角色我做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會飛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會飛咩並收藏綜影之我的角色我做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