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代》這種粉絲電影,首日即巔峰。


    隨著口碑發酵,加上《富春山居圖》的前車之鑒,獵奇心理的觀眾少了很多。


    網絡上充斥著其內容空洞、物欲橫流的批評之聲。


    甚至有網友諷刺道,小四開創了一種新的電影形式,那就是用旁白和靜態畫麵代替了對話和靜態語言,成為新一代的ppt天後。


    或許是有了陪襯,《火星救援》的口碑一直保持的挺好。


    四天時間,《小時代》單日票房已經跌到五千萬以下了,直接腰斬成兩千萬。


    而《火星救援》因為建黨節的特殊性,反而將單日票房抬升至兩億!


    這又是一項新的記錄!


    薑聞在感謝觀眾的同時,宣布另一個好消息。


    他已經接受了威尼斯電影節組委會的邀請,今年會作為評委一員參加本屆電影節。


    消息確實是好消息,但網友都感覺有些可惜。


    若是薑聞當上威尼斯電影節評審團主席該多好,那就實現華人擔任歐洲三大的連莊!


    二月柏林是王家衛,五月是李元青,九月再來一個薑聞,這多完美!


    當然,這隻是幻想。


    薑聞還專門打電話責怪李元青,都是他把評審團主席逼格拔得太高,這讓他當上評委都顯得有些差勁了。


    李元青隻迴了一句。


    “趕緊去跑宣傳,早點突破二十億!”


    “踏馬的,牲口!”


    李元青迴廣東拍戲去了,必須得把擔子加在薑聞身上!


    雖然李元青不想被打擾,可記者們還是蜂擁上門。


    不接受一次專訪,這些人估計趕不走。


    七月四日,《火星救援》上映八天,成功邁過十億大關!


    國產第三部十億級別電影誕生。


    李元青終於成為第三個依靠國產片邁入十億俱樂部的導演。


    陳曦出來接受采訪時,笑容都很官方。


    “十億並不是《火星救援》的終點,雖然邁過十億門檻之後,電影票房出現了明顯下滑,可我們依然有信心,朝二十億票房邁進!”


    李元青也在這個時候接受了一次關於電影與電影市場的專訪。


    記者問道。


    “你覺得現在的電影市場正常嗎?六月出了那麽多爛片,關鍵票房還不低,站在你的角度,這合理嗎?”


    “合理。”


    “為什麽?”


    “因為國內製作商業電影的一批人與觀看電影的一批人都還不夠成熟。


    我們將在未來十年內,長期處於爛片紮堆的時代。這種爛片是電影整體的爛,僅有那麽一兩個點突出。


    例如《富春山居圖》,劇情爛、剪輯爛、演員演的爛,可它真的一點可取之處都沒有嗎?


    是有的,它用了明星,它蹭了富春山居圖兩岸合璧的熱點。


    就靠這個點子,它吸引到了觀眾。


    我願將這個時代稱之為‘屎裏淘金’,整部電影就是一坨,可它有那麽一兩個閃光點,又因為華國願意消費電影的觀眾基數大,所以願意為這一兩個閃光點掏錢的觀眾也能產生巨大的票房潛力。


    同時這就引申出我說的第二個點。


    觀眾也很不成熟,這種片子有什麽好獵奇的?非要去看那坨五彩斑斕的屎?


    等以後的觀眾見多了,不再產生獵奇心理了,爛片的生存空間才會縮減大半。


    隻要你們繼續為爛片掏錢,那以後就一定會有更多爛片,因為投資方會被誤導,以為這種電影就是能賺錢。”


    “那有什麽辦法能避免這種情況嗎?”


    “沒有辦法,這就是觀眾與片方的博弈,片方既要揣摩觀眾心思也要根據市場動向進行調整,但這個過程與即時下單的網購不同,一部電影的製作周期很長,可能今天市場動向是青春片賺錢,明天大夥又討厭了,可我製作的青春片還沒播,你覺得片方還有時間調整嗎?”


    “那《火星救援》給華國電影市場能帶來什麽啟示呢?”


    “沒有啟示,能拍大片的影視公司就那麽幾家,能操盤大片的導演也就那麽幾個,青奕公司發展至今,培養了至少十個青年導演吧,雖然有些人我們隻是投資一次,後來也沒怎麽聯係,但前前後後加起來至少有十個了,但能拍大片的導演,在我看來隻有兩個。


    種種條件製約著國內拍大片的數量,因此《火星救援》未必能在業內掀起浪花。”


    “所以,像《火星救援》這種硬核國產科幻片,未來幾年乃至十幾年都未必會出現嗎?”


    李元青搖搖頭道。


    “不是你這麽理解的,雖然這部電影在業內未必掀起波瀾,但在青奕公司內部則不一樣,我們做成功了,就會有路徑依賴,就像黃克做成了喜劇片,他現在隻要還繼續拍喜劇,青奕公司一定會投!


    同樣道理,下一部硬核科幻片已經在路上了。”


    李元青再次介紹起郭凡。


    “郭凡的新項目很快就會開機,一樣是科幻,我們會支持他接手新的科幻項目。


    成本再大,我們也會投。


    這條路既然被我們趟出來了,那我們就不會輕易舍棄。”


    “為什麽這麽重視科幻呢?”


    “電影工業有三顆明珠,分別是奇幻、軍事和科幻,《火星救援》不單單是部科幻片,更體現了當下華國電影工業的頂尖水平。


    十一年前,技術不夠,所以我隻能拍《彗星來的那一夜》,十一年後,技術上來了,我就能給各位帶來《火星救援》。


    這不止是我個人的進步,也是國家的進步。”


    記者小心翼翼問道。


    “最後還能問點有關於爛片的話題嗎?”


    “你具體指哪一部?《小時代》?”


    記者笑著使勁點頭。


    “嗯嗯嗯!”


    李元青淡淡一笑。


    “這種電影我將其稱之為‘粉絲特供向’電影,如果隻是在粉絲圈裏傳播、觀看,沒有一點問題。


    滿足了粉絲的精神需求,它就合該賺錢。


    但它沒能做到圈地自萌,占據了廣大群眾共享的電影院,招致粉絲以外觀眾的批評與謾罵也是活該。


    我建議那些粉絲應該清醒清醒,與其和路人觀眾對罵,不如想想辦法,怎麽鑒定區分粉絲與路人,你們粉絲自己包場,隻請粉絲來看,幹擾不到普通觀眾,自然就不會有人再批評了。


    而對於導演,我隻能勸他一句,影視行業裏的水太深,你把握不住,也別哭著說大夥欺負你,進圈被扒一層皮的情況大有人在,你這才哪兒到哪兒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娛,輝煌璀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八子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八子王並收藏華娛,輝煌璀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