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國電影在戛納賣得最快的電影類型隻有一個——功夫片!
外國片商對這種電影特別大方,掏錢非常幹脆。
《大叔2》就貼了張李元青的海報,發布會當天就收到了十幾個國家的預付款近五百萬美金!
啥都還沒拍呢,就收到了近六分之一的製片成本,華國功夫片在國際影壇就是這麽熱!
同理,甄子單今年帶著兩部電影來戛納,《特殊身份》和《3d冰封俠》,套上一層動作片的常規宣傳,歐美片商真就吃這一套,不僅獲得足夠關注,還有許多版權發行合同等待片方去簽署。
黃勝依為此心情大好,看來自己的電影之路又續上了。
要是李元青知道她這想法,一定勸她少做點白日夢。
《不二神探》因為李連傑的名頭都能賣給23個國家和地區,有些時候,你都能感覺外國人好騙,這是動作片嗎?
房龍在和李元青等人在參加戛納華國之夜時,提到《絕地逃亡》的預定片商也很多,劇組可以順利開機了。
“可惜那天遊艇派對你沒來,國內外多少明星都在尋找你的身影,想和你拉近關係。”
李元青擺擺手道。
“我平常參加派對次數不多,實在沒什麽經驗,玩的太嗨,出糗就不好了。”
範兵兵在一旁笑道。
“咱們李導可是好男人,哪怕遠隔萬裏也擔心奕菲吃醋,與女明星交往都很注意分寸的。”
房龍不服了。
“其實我也是好男人,我也很愛老婆的。”
“哈哈哈哈!”
周圍人都笑了出來,房龍對於好男人的標準肯定是和其他人不太一樣的,在他眼裏隻要每月給老婆打錢,養著對方不和對方離婚就算好丈夫了,可這種“紅旗不倒彩旗飄飄”的大男子主義已經有些過時了,至少輿論不認為這是好男人。
房龍聽見大夥的笑聲也沒在意,調侃他花心的人多了去。
每次和房龍聊天,他的話題總離不開想要轉型,他真的打不動了。
這部《絕地逃亡》,他也不打算拚命了,差不多就拉倒。
李元青則是建議道。
“大哥既然想轉型,你該好好培養兒子,沒人接你的班,轉型必然是很難成功的。”
隻要他轉型的電影票房不佳,為了成家班能吃上飯,他又得迴去拍動作片。
說起兒子,房龍也是頭痛,而且他剛剛也想嚐試把兒子推給李元青的青奕公司,那些青春片,他兒子也能演嘛,結果李元青死活不同意。
“今年的項目都定好了,明年項目還沒決定,下次再說。”
要不是在國外,華國電影人要表現團結一點,李元青都不願接這茬,李元青不相信他對兒子玩的事情一點都不知道,要是如此,他這個父親失敗的太徹底了。
李元青在戛納電影節進行到第五天時,就大概對金棕櫚電影有想法了。
《阿黛爾的生活》或者是《醉鄉民謠》。
前者場刊評分3.6,後者3.3。
前者是一部拉拉片,後者是科恩兄弟的最新電影。
李元青當然是喜歡科恩兄弟,《老無所依》給他留下的印象很深刻,但今年這部《醉鄉民謠》則一般,它是一曲“失敗者的反抗悲歌”,可不夠深入,僅是隨波逐流,看完有感觸,但也就這樣。
但《阿黛爾的生活》細膩、溫暖。
其中的點點滴滴甚至讓李元青感受到和當年劉奕菲談戀愛時的那股悸動愛意。
李元青看完後轉頭就問李安道。
“你肯定最喜歡這部電影。”
李安哈哈一笑。
“對,我還真是喜歡這部。”
畢竟當年那部《斷背山》幫他收獲了不少獎項。
其他評委也是差不多的意見,這部愛情片真的很戳他們的心。
雅各布在和李元青交流時告訴他一件時事。
法國前不久通過了同性婚姻合法化及收養子女案。
這部電影已經不是藝術那麽簡單了,還有著政治寓意,希望他能慎重考慮。
但李元青迴答道。
“我不是你們法國人,你們的政治與我無關,我的評判標準隻是藝術。
這部電影裏演員演的很真實,導演鏡頭語言非常明豔,充滿趣味,整部電影很協調,支持它獲得金棕櫚不會有任何政治寓意,僅是因為它合適。”
雅各布聽到這樣的迴答很開心,這意味著今年的金棕櫚會留在法國了,為此,他甚至大方的表示可以給華國電影一個大獎。
雅各布說的大獎是影帝影後或者最佳導演。
畢竟《天注定》的場刊評分也很高,足足有3.0,給個大獎,大家都不會有任何爭議。
李元青搖頭道。
“我說了,我的評判標準是藝術水平,我可以很明確告訴你,我不喜歡賈科長的《天注定》,我是華國人,電影改編的幾個故事,我也有所耳聞,真實情況與電影內容有較大偏差,他這麽拍,我不認同。”
幫忙撕獎是同為華國電影人的情分,但若真讓《天注定》拿了大獎,李元青覺得良心過不去。
雅各布訕訕一笑。
“你是評審團主席,當然是你說了算。”
其他也有好幾部不錯的電影能引發李元青情感觸動。
波蘭斯基的《穿裘皮的維納斯》、索倫蒂諾的《絕美之城》、史蒂文·索德伯格的《燭台背後》
以及河瀨直美極力推薦的《如父如子》。
這片子真的很“是枝裕和”,一眼就能看出來是他的風格,探討日本底層民眾的親情倫理關係,這種家庭關係就是他的拿手好戲。
這些能否拿獎都在模棱兩可之間,隻要後麵觀看的電影沒有超過它們的,就可以把獎項頒給他們。
不過有一部電影,幾位評委都達成一致,該給最佳導演。
那就是墨西哥導演阿瑪特·伊斯卡拉特,他執導的《赫利》雖然場刊評分隻有1.6分,處於參賽電影的墊底,可他觸目驚心、毫不妥協的鏡頭展示了墨西哥的社會暴力,這份遠離學院派的工整,在自我表達空間裏肆意翱翔的導演天分讓大家都為之驚歎。
李安提到此人說道。
“元青,你應該會很欣賞他,你們都是導演天才,他還沒有經過學院的專業學習,這種超高的藝術天賦,讓我這個老人家都有幾分嫉妒了,後生可畏啊。”
“你也是天才,我成長的道路上也認真學習過你們的電影,沒有你們探索前路,我們又如何少走彎路呢,是這個時代夠包容,才讓我們能在同一片舞台大放光彩。”
外國片商對這種電影特別大方,掏錢非常幹脆。
《大叔2》就貼了張李元青的海報,發布會當天就收到了十幾個國家的預付款近五百萬美金!
啥都還沒拍呢,就收到了近六分之一的製片成本,華國功夫片在國際影壇就是這麽熱!
同理,甄子單今年帶著兩部電影來戛納,《特殊身份》和《3d冰封俠》,套上一層動作片的常規宣傳,歐美片商真就吃這一套,不僅獲得足夠關注,還有許多版權發行合同等待片方去簽署。
黃勝依為此心情大好,看來自己的電影之路又續上了。
要是李元青知道她這想法,一定勸她少做點白日夢。
《不二神探》因為李連傑的名頭都能賣給23個國家和地區,有些時候,你都能感覺外國人好騙,這是動作片嗎?
房龍在和李元青等人在參加戛納華國之夜時,提到《絕地逃亡》的預定片商也很多,劇組可以順利開機了。
“可惜那天遊艇派對你沒來,國內外多少明星都在尋找你的身影,想和你拉近關係。”
李元青擺擺手道。
“我平常參加派對次數不多,實在沒什麽經驗,玩的太嗨,出糗就不好了。”
範兵兵在一旁笑道。
“咱們李導可是好男人,哪怕遠隔萬裏也擔心奕菲吃醋,與女明星交往都很注意分寸的。”
房龍不服了。
“其實我也是好男人,我也很愛老婆的。”
“哈哈哈哈!”
周圍人都笑了出來,房龍對於好男人的標準肯定是和其他人不太一樣的,在他眼裏隻要每月給老婆打錢,養著對方不和對方離婚就算好丈夫了,可這種“紅旗不倒彩旗飄飄”的大男子主義已經有些過時了,至少輿論不認為這是好男人。
房龍聽見大夥的笑聲也沒在意,調侃他花心的人多了去。
每次和房龍聊天,他的話題總離不開想要轉型,他真的打不動了。
這部《絕地逃亡》,他也不打算拚命了,差不多就拉倒。
李元青則是建議道。
“大哥既然想轉型,你該好好培養兒子,沒人接你的班,轉型必然是很難成功的。”
隻要他轉型的電影票房不佳,為了成家班能吃上飯,他又得迴去拍動作片。
說起兒子,房龍也是頭痛,而且他剛剛也想嚐試把兒子推給李元青的青奕公司,那些青春片,他兒子也能演嘛,結果李元青死活不同意。
“今年的項目都定好了,明年項目還沒決定,下次再說。”
要不是在國外,華國電影人要表現團結一點,李元青都不願接這茬,李元青不相信他對兒子玩的事情一點都不知道,要是如此,他這個父親失敗的太徹底了。
李元青在戛納電影節進行到第五天時,就大概對金棕櫚電影有想法了。
《阿黛爾的生活》或者是《醉鄉民謠》。
前者場刊評分3.6,後者3.3。
前者是一部拉拉片,後者是科恩兄弟的最新電影。
李元青當然是喜歡科恩兄弟,《老無所依》給他留下的印象很深刻,但今年這部《醉鄉民謠》則一般,它是一曲“失敗者的反抗悲歌”,可不夠深入,僅是隨波逐流,看完有感觸,但也就這樣。
但《阿黛爾的生活》細膩、溫暖。
其中的點點滴滴甚至讓李元青感受到和當年劉奕菲談戀愛時的那股悸動愛意。
李元青看完後轉頭就問李安道。
“你肯定最喜歡這部電影。”
李安哈哈一笑。
“對,我還真是喜歡這部。”
畢竟當年那部《斷背山》幫他收獲了不少獎項。
其他評委也是差不多的意見,這部愛情片真的很戳他們的心。
雅各布在和李元青交流時告訴他一件時事。
法國前不久通過了同性婚姻合法化及收養子女案。
這部電影已經不是藝術那麽簡單了,還有著政治寓意,希望他能慎重考慮。
但李元青迴答道。
“我不是你們法國人,你們的政治與我無關,我的評判標準隻是藝術。
這部電影裏演員演的很真實,導演鏡頭語言非常明豔,充滿趣味,整部電影很協調,支持它獲得金棕櫚不會有任何政治寓意,僅是因為它合適。”
雅各布聽到這樣的迴答很開心,這意味著今年的金棕櫚會留在法國了,為此,他甚至大方的表示可以給華國電影一個大獎。
雅各布說的大獎是影帝影後或者最佳導演。
畢竟《天注定》的場刊評分也很高,足足有3.0,給個大獎,大家都不會有任何爭議。
李元青搖頭道。
“我說了,我的評判標準是藝術水平,我可以很明確告訴你,我不喜歡賈科長的《天注定》,我是華國人,電影改編的幾個故事,我也有所耳聞,真實情況與電影內容有較大偏差,他這麽拍,我不認同。”
幫忙撕獎是同為華國電影人的情分,但若真讓《天注定》拿了大獎,李元青覺得良心過不去。
雅各布訕訕一笑。
“你是評審團主席,當然是你說了算。”
其他也有好幾部不錯的電影能引發李元青情感觸動。
波蘭斯基的《穿裘皮的維納斯》、索倫蒂諾的《絕美之城》、史蒂文·索德伯格的《燭台背後》
以及河瀨直美極力推薦的《如父如子》。
這片子真的很“是枝裕和”,一眼就能看出來是他的風格,探討日本底層民眾的親情倫理關係,這種家庭關係就是他的拿手好戲。
這些能否拿獎都在模棱兩可之間,隻要後麵觀看的電影沒有超過它們的,就可以把獎項頒給他們。
不過有一部電影,幾位評委都達成一致,該給最佳導演。
那就是墨西哥導演阿瑪特·伊斯卡拉特,他執導的《赫利》雖然場刊評分隻有1.6分,處於參賽電影的墊底,可他觸目驚心、毫不妥協的鏡頭展示了墨西哥的社會暴力,這份遠離學院派的工整,在自我表達空間裏肆意翱翔的導演天分讓大家都為之驚歎。
李安提到此人說道。
“元青,你應該會很欣賞他,你們都是導演天才,他還沒有經過學院的專業學習,這種超高的藝術天賦,讓我這個老人家都有幾分嫉妒了,後生可畏啊。”
“你也是天才,我成長的道路上也認真學習過你們的電影,沒有你們探索前路,我們又如何少走彎路呢,是這個時代夠包容,才讓我們能在同一片舞台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