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敗退之後壞消息接踵而來,首先是他的心腹大將田見秀於漢中吃了場敗仗,三萬順軍被不到一萬的夏軍衝的七零八落,田見秀帶著殘兵敗將一路撤迴風縣,一連朝後方連發好幾封求援信。
大順政權的統治範圍較小,財政也非常緊張,故而軍隊的總人數也就十幾萬,實在是沒有多餘兵力撥給田建秀了,李自成本想親率一支人馬前去救援,可這個時候,潼關那邊卻又傳來壞消息。
洪承疇這個立場不堅定的家夥一直夾在大順和大夏之間搖擺不定,此人一直在關注著兩軍的戰況,當得知李自成在延安大敗而歸後,心裏頭對這個大順的評價無疑低了幾分。
“闖賊一觸即潰,望之不似人君呐...”
之前洪承疇還稱唿李自成為“闖王”呢,到了現在直接就換做“闖賊”,其態度變化之快可見一斑。
於是此人先是差人向陝北那頭遞上一道密信,向越王徐晉表示自己有投夏之意,為了取信對方,洪承疇幹脆直接向潼關發動了進攻。
大順這邊駐守潼關的乃是李過,他本就是李自成派來防備洪承疇的,沒想到還真派上了用場,李過雖然兵力匱乏,然潼關是個易守難攻之地,借助天險屏障,一時間倒也能與對方戰的有來有迴。
洪承疇的倒戈使得李自成的處境極為不妙,說實話仗打到這份上他心裏也極為憋屈,大順正處於上升階段,民心什麽的剛剛穩定,工農業建設也趨於正軌,倘若再有個三五年的緩衝期,便有足夠的實力跟南夏掰掰手腕了。
隻可惜時間不等人啊。
由於兵力匱乏,再加上幾場大敗下來後順軍士氣低迷,闖王無奈隻能放棄了陝北和漢中地區,收縮防線準備固守西安府,不過鑒於那麽多的遼東堅城都被夏軍拔掉,李自成對於能否守住西安城其實也沒啥信心。
他已經打定主意,萬一實在頂不住便帶著老兄弟們突圍,過藍田一路退迴商州,至於投降?那是不可能投降的。
大不了再上一迴商洛山就是了,他李自成造了一輩子的反,從來就不知道投降兩個字怎麽寫!
十三年九月中,越王徐晉率大軍已經殺進關中,接著又分別擊潰駐守在涇陽和三原的兩支順軍,而這時,徐晉已經在關中站穩了腳跟,隻要跨過渭河,西安古城便近在眼前。
這時李自成在連吃了好幾場敗仗後已經兵力奇缺,不僅如此,就連一些老兄弟也談夏色變,對打仗有了抵觸心理,李自成氣的七竅生煙卻也無可奈何,最終隻能讓侄兒高一功和劉芳亮扼守渭河。
“闖王,高將軍和劉將軍皆勇猛善戰,可對付夏賊卻仍有些不夠啊。”
待兩人領命離去後,宋獻策低聲道,“依我看,連黃河天險夏賊都能如履平地,區區渭河又怎能擋得住他們。”
“不但渭河擋不住,西安城亦是獨木難支,闖王,若執意留在此城中不過是自取滅亡呐。”
宋獻策乃河南永州人士,後經牛金星舉薦投了大順,此人足智多謀極受李自成的重視,為了樹立闖王的威望,更是在陝豫大肆宣揚“十八孩兒當主神器”的口號。
所謂十八孩便是十八子的意思,即“李”的拆字,言下之意就是說將來奪取天下者必是李姓,李自成不正完美符合這個條件,因此這個口號對於動員農民群眾來說效果極佳。
通常闖王李自成對於宋獻策的話都言聽計從,不過這迴他卻有些不滿,旋即帶著三分火氣問道,“野戰打不過人家,城也不能守,你教我如何?”
“西安是咱的老巢,是大本營,難道就這麽拱手相讓嗎?我李闖奔波了大半輩子才打下這麽一塊地盤,就這麽讓出去怎能甘心。”
宋獻策聞言並非生氣,而是苦口婆心的繼續勸慰,表示自己很清楚您的想法,無非就是等西安守不住之後再退迴商州嘛,可這更是自尋死路,唯一的結果就是被四麵八方的夏軍團團圍住,然後兵敗身亡。
四川.河南.湖廣基本都在南夏的控製中,去了商洛後根本沒有機會東山再起了,此地雖然山林眾多,看上去可以迂迴遊擊,然而這一套對付官軍還行。
倘若南夏決意要將大順殘餘勢力鏟除,那麽隻需要將通往外界的口子堵住,然後再發兵挨個搜山掃蕩即可,到時候你李自成逃也沒地方逃,退也沒地方退,就連當野人都不可能!
宋獻策明顯是對夏軍有過一定研究的,以往大夏在西南對付那些上山打遊擊的土司時,可沒少玩圍困加燒山的戰術,有時候還故意留條生路讓他們跑,總而言之夏軍是有能力對山地進行掃蕩的,也有充足的時間和決心。
“那你說怎麽辦!”
李自成臉上的表情越來越嚴峻,宋獻策的話顯然有理有據,讓他不禁為之前的打算感到擔憂。
“商洛是不能進的,此地就像一口袋子,隻能進卻出不了,依我看,闖王唯一的出路隻有西北!”
“西北?”李自成皺了皺眉,接著凝神望向那張牛皮繪製的地圖,如果從西安往西北跑的話便是涼州了,而再繼續跑的話可就進了西域了。
“正是!”
宋獻策解釋道,而今夏軍雖然已經控製了遼東.但仍未染指蒙古和涼州,往蒙古跑的話是行不通的,因為南夏將來肯定還會攻打此處,說到這裏,宋獻策還順便嘲諷了一番張獻忠,聲稱此人鼠目寸光竟跑進漠南,將來肯定是個被剿滅的命。
而西域的話天高皇帝遠,南夏就算初步實現中華一統,卻也要先安定內部,故而三五年內是不會向西域用兵的,因此這是個好去處。
大順的核心是機動性很強的騎兵,闖王您能在群雄並起的內地打下一大塊地盤,到了那邊還能幹不過那些韃子?就算將來夏軍追來,咱們打不過還能繼續朝西跑!
這時,李自成已經微微意動,隻是在糾結良久後卻歎道:
“先生一席話令本王茅塞頓開,隻是...”
大順政權的統治範圍較小,財政也非常緊張,故而軍隊的總人數也就十幾萬,實在是沒有多餘兵力撥給田建秀了,李自成本想親率一支人馬前去救援,可這個時候,潼關那邊卻又傳來壞消息。
洪承疇這個立場不堅定的家夥一直夾在大順和大夏之間搖擺不定,此人一直在關注著兩軍的戰況,當得知李自成在延安大敗而歸後,心裏頭對這個大順的評價無疑低了幾分。
“闖賊一觸即潰,望之不似人君呐...”
之前洪承疇還稱唿李自成為“闖王”呢,到了現在直接就換做“闖賊”,其態度變化之快可見一斑。
於是此人先是差人向陝北那頭遞上一道密信,向越王徐晉表示自己有投夏之意,為了取信對方,洪承疇幹脆直接向潼關發動了進攻。
大順這邊駐守潼關的乃是李過,他本就是李自成派來防備洪承疇的,沒想到還真派上了用場,李過雖然兵力匱乏,然潼關是個易守難攻之地,借助天險屏障,一時間倒也能與對方戰的有來有迴。
洪承疇的倒戈使得李自成的處境極為不妙,說實話仗打到這份上他心裏也極為憋屈,大順正處於上升階段,民心什麽的剛剛穩定,工農業建設也趨於正軌,倘若再有個三五年的緩衝期,便有足夠的實力跟南夏掰掰手腕了。
隻可惜時間不等人啊。
由於兵力匱乏,再加上幾場大敗下來後順軍士氣低迷,闖王無奈隻能放棄了陝北和漢中地區,收縮防線準備固守西安府,不過鑒於那麽多的遼東堅城都被夏軍拔掉,李自成對於能否守住西安城其實也沒啥信心。
他已經打定主意,萬一實在頂不住便帶著老兄弟們突圍,過藍田一路退迴商州,至於投降?那是不可能投降的。
大不了再上一迴商洛山就是了,他李自成造了一輩子的反,從來就不知道投降兩個字怎麽寫!
十三年九月中,越王徐晉率大軍已經殺進關中,接著又分別擊潰駐守在涇陽和三原的兩支順軍,而這時,徐晉已經在關中站穩了腳跟,隻要跨過渭河,西安古城便近在眼前。
這時李自成在連吃了好幾場敗仗後已經兵力奇缺,不僅如此,就連一些老兄弟也談夏色變,對打仗有了抵觸心理,李自成氣的七竅生煙卻也無可奈何,最終隻能讓侄兒高一功和劉芳亮扼守渭河。
“闖王,高將軍和劉將軍皆勇猛善戰,可對付夏賊卻仍有些不夠啊。”
待兩人領命離去後,宋獻策低聲道,“依我看,連黃河天險夏賊都能如履平地,區區渭河又怎能擋得住他們。”
“不但渭河擋不住,西安城亦是獨木難支,闖王,若執意留在此城中不過是自取滅亡呐。”
宋獻策乃河南永州人士,後經牛金星舉薦投了大順,此人足智多謀極受李自成的重視,為了樹立闖王的威望,更是在陝豫大肆宣揚“十八孩兒當主神器”的口號。
所謂十八孩便是十八子的意思,即“李”的拆字,言下之意就是說將來奪取天下者必是李姓,李自成不正完美符合這個條件,因此這個口號對於動員農民群眾來說效果極佳。
通常闖王李自成對於宋獻策的話都言聽計從,不過這迴他卻有些不滿,旋即帶著三分火氣問道,“野戰打不過人家,城也不能守,你教我如何?”
“西安是咱的老巢,是大本營,難道就這麽拱手相讓嗎?我李闖奔波了大半輩子才打下這麽一塊地盤,就這麽讓出去怎能甘心。”
宋獻策聞言並非生氣,而是苦口婆心的繼續勸慰,表示自己很清楚您的想法,無非就是等西安守不住之後再退迴商州嘛,可這更是自尋死路,唯一的結果就是被四麵八方的夏軍團團圍住,然後兵敗身亡。
四川.河南.湖廣基本都在南夏的控製中,去了商洛後根本沒有機會東山再起了,此地雖然山林眾多,看上去可以迂迴遊擊,然而這一套對付官軍還行。
倘若南夏決意要將大順殘餘勢力鏟除,那麽隻需要將通往外界的口子堵住,然後再發兵挨個搜山掃蕩即可,到時候你李自成逃也沒地方逃,退也沒地方退,就連當野人都不可能!
宋獻策明顯是對夏軍有過一定研究的,以往大夏在西南對付那些上山打遊擊的土司時,可沒少玩圍困加燒山的戰術,有時候還故意留條生路讓他們跑,總而言之夏軍是有能力對山地進行掃蕩的,也有充足的時間和決心。
“那你說怎麽辦!”
李自成臉上的表情越來越嚴峻,宋獻策的話顯然有理有據,讓他不禁為之前的打算感到擔憂。
“商洛是不能進的,此地就像一口袋子,隻能進卻出不了,依我看,闖王唯一的出路隻有西北!”
“西北?”李自成皺了皺眉,接著凝神望向那張牛皮繪製的地圖,如果從西安往西北跑的話便是涼州了,而再繼續跑的話可就進了西域了。
“正是!”
宋獻策解釋道,而今夏軍雖然已經控製了遼東.但仍未染指蒙古和涼州,往蒙古跑的話是行不通的,因為南夏將來肯定還會攻打此處,說到這裏,宋獻策還順便嘲諷了一番張獻忠,聲稱此人鼠目寸光竟跑進漠南,將來肯定是個被剿滅的命。
而西域的話天高皇帝遠,南夏就算初步實現中華一統,卻也要先安定內部,故而三五年內是不會向西域用兵的,因此這是個好去處。
大順的核心是機動性很強的騎兵,闖王您能在群雄並起的內地打下一大塊地盤,到了那邊還能幹不過那些韃子?就算將來夏軍追來,咱們打不過還能繼續朝西跑!
這時,李自成已經微微意動,隻是在糾結良久後卻歎道:
“先生一席話令本王茅塞頓開,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