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怒火
穿越大明:懿文太子成皇之路 作者:朔九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娘的,倭奴,好膽!!!”
朱元璋看著奏報,直接將桌子上的東西全部掃了下去。
本想著西邊的戰事剛剛結束,徐達還在那邊守著,倭寇這邊還顧不上,海軍正在秦皇島等地訓練,等到騰出手再處理,沒想到這下倭寇自己跳出來了。
朱元璋是真的氣壞了,自己其實對於這個彈丸小國一直就沒有上過心,認為就是那麽點地方那麽點人,能起什麽風浪,可是這小鬼子竟然還敢擾亂海疆。
“爹,這次要下手了!!!”
“下手,仔細說說。”
“爹!兒臣懇請您即刻派遣使臣前往倭國,質問那南北兩位倭王!洪武十四年的時候,咱們可是已經鄭重其事地給他們傳過書信加以警告了。可如今呢?他們竟然膽敢這般肆意妄為,簡直就是不把咱們大明放在眼裏!難道他們當真以為,我泱泱大國會怕了他們不成?哼,若是再不加以嚴懲,隻怕他們會越發得寸進尺!若到那時,咱們就直接派出大軍,讓鐵騎踏平那倭地,看他們還如何囂張!”
“還有就是讓老二結束海軍訓練,海軍全軍整備,做好戰鬥準備。”
“第三,沿海邊軍將放進來的倭寇全部處理幹淨,我要活口!!!”
朱元璋沒有明白,這些玩意兒,要活口幹什麽?不過也沒有去問,活口不活口的,打仗呢,誰說的上,留下個千八百的還有可能,都要活口,哪有那些個糧食。
就這樣,沿海邊軍、衛所兵全部反撲,那些倭賊自然是無處遁形,全部被解決,往京師也拉了一千餘俘虜。
老朱為了安撫沿海百姓,免了沿海等地三年賦稅,還有就是沒有活計的,要是想要南下討生活,朝廷出路費,每戶十五兩銀子。
如今,嶺南地區的各個州府才剛剛設立完成,尚處於發展初期。而在沿海一帶、江浙之地、兩廣以及雲貴等區域,由於各種原因,部分百姓麵臨著生計艱難的困境,甚至連溫飽都難以維持。於是,一些走投無路的人們便選擇了南下這一條道路,他們三五成群地結伴而行,希望能夠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謀得一份生機。
這些人大多都是貧苦出身,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離鄉。他們一路上風餐露宿,曆經千辛萬苦,但心中始終懷揣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望。因為他們深知,隻有敢於拚搏、勇往直前,才有機會在南方開辟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從而改變自身的命運。
聽聞那地,氣候宜人、土地肥沃,糧食竟然能夠實現一年三熟!更為誘人的是,朝廷不僅慷慨解囊給予路費支持,還出台了一項令人心動不已的政策,但凡憑借自身能力開墾並獲取到的土地,隻需向官府如實上報,並完成登記造冊等相關手續後,這片土地就將名正言順地歸屬於個人所有。如此優厚的條件,使得許多地方的人們紛紛聞風而動。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整個家族或是整座村莊集體遷移的壯觀景象,他們一路結伴而行,相互扶持、彼此照應,隻為能在那片充滿希望與機遇的新土地上開啟嶄新的生活篇章。
這一千多名倭寇俘虜曆經艱辛,經過長達半個月的行程終於抵達了京師。然而,當他們到達應天時,人數卻已經減少到僅僅略超過一千。那麽,那些消失不見的人究竟去了哪裏呢?要想知道答案,恐怕就得問問負責押解的明軍了。
原來,在這漫長的押解之路上,這些兇殘的倭寇可沒有得到絲毫憐憫和善待。由於他們之前犯下的累累罪行,令百姓們深惡痛絕,因此負責押解的明軍便想出了各種殘酷的刑罰來懲罰他們。一路上,點天燈、淩遲等慘無人道的酷刑不斷上演,令人毛骨悚然。而正是因為這些可怕的刑罰,使得整個隊伍行進得異常緩慢。每一次執行刑罰時,都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同時也會引起周圍民眾的圍觀和憤怒聲討。如此一來,原本預計能夠快速抵達目的地的行程被大大拖延了。
“可惡啊!八嘎!我們可是天皇陛下最勇猛無畏的戰士,你們這些卑微的家夥竟然膽敢如此對待我們?簡直就是不可饒恕!八嘎牙路!”他怒目圓睜,額頭上青筋暴起,嘴裏不停地噴吐著憤怒的話語,那模樣仿佛要將眼前的明軍生吞活剝一般。
還未待那小鬼子把話說完,隻見站在一旁的明軍百戶麵色一沉,眼中閃過一絲怒色,他二話不說,舉起手中的長槍,槍托如閃電般迅猛地朝著那小鬼子砸去。隻聽得“砰”的一聲悶響,槍托重重地落在了小鬼子的身上,那小鬼子猝不及防之下,被這突如其來的一擊打得一個踉蹌,摔倒在地。
隻聽這百戶怒喝傳來:“都給老子過來幾個人!他奶奶的,是不是覺得咱們這手裏舉著的火把還不夠亮啊?”
隻見那為首之人麵色猙獰地怒吼道:“你們這幾個家夥聽好了!給老子把這個該死的小鬼子的胳膊和腿都給剁下來!記住,動作要利索點!等剁完之後,找些破布來,把這些斷肢緊緊纏住。接下來嘛,嘿嘿……把他身上剩下的部分統統扔到後麵那個大鐵鍋裏麵去煉油!還有啊,這砍下來的胳膊和腿也別浪費了,給老子做成火把,晚上好用!媽的,真是一群可惡的小鬼子!”說罷,他還狠狠地朝地上吐了一口唾沫,仿佛這樣才能稍稍平息心中的怒火。
隻見那幾個明軍身形如電,動作迅猛無比。他們瞬間抽出手中利刃,寒光閃爍之間,隻聽得四聲清脆的聲響傳來,那小鬼子的胳膊和腿腳便已與身體分離。緊接著,一名明軍迅速從腰間解下一個小巧玲瓏的葫蘆,輕輕拔開蓋子,從中傾倒出一些濃稠的油汁來。這些油汁散發著一股令人作嘔的氣味,顯然正是從小鬼子的身體中煉製而成的。
另一名明軍則熟練地將油汁均勻地塗抹在被卸下的胳膊和腿腳上,使其完全浸潤其中。隨後,他取出火折子,輕輕一吹,火苗頓時躥起。他將燃燒著的胳膊和腿腳插入那些小鬼子的脖頸之處,刹那間,火光熊熊燃起,照亮了四周的黑暗。空氣中彌漫著燒焦皮肉的刺鼻味道,令人毛骨悚然。
因此可以清晰地瞧見,那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之中,一個又一個身形矮小的鬼子身上竟然都攜帶著類似於火把一般的物件兒,這些火把散發出來的微弱光芒勉強照亮了他們前行的道路。而每當他們抵達一處地方時,便會迅速地支起一口碩大無比的鐵鍋來。隻見那鐵鍋中的油脂正在不停地翻滾冒泡,仿佛隨時都會沸騰溢出一般。與此同時,在這口鐵鍋的旁邊,還擺放著一具具已經被煉化至幹癟的骨架,那焦黃的骨骼在黯淡月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陰森恐怖,令人毛骨悚然。
一路上很少有小鬼子去喊叫了,都是低著頭,生怕旁邊比自己高出兩個頭的明軍將自己也煉了。
大明的使臣也去倭國了,這個使臣很有意思,他叫李景隆。
沒錯就是昔日的曹國公世子,大明新軍二師師長,李景隆。
船上的李景隆一身布衣,沒有了錦麗華服,沒有了精美的配飾,也沒有一身戎裝,現在的李景隆沒有了往日那般活泛,甚至與有一點木訥。
如今的他被朱標卸了軍權,也不是師長了,沒有任何的職位,他也閑賦在家有些日子裏。自從李文忠被削了爵位開始,李景隆也是到處吃瓜落,最後終於也被朱標削了兵權。
沒有任何理由...
船隊先是到了濟州島,然後再由新羅到倭國。
秦王朱樉也早就接到了旨意,所以在濟州島迎接李景隆。
“九江!!”
朱樉在港口對著越來越近的船隊揮手,李景隆也看到了,在船頭朝著朱樉這邊揮手示意。
很快下了船,二人相見,朱樉給了李景隆一個大大的擁抱。
“臣見過秦王殿下!!”
“行了,這些虛禮就免了,走給你接風洗塵。”
看著穿著樸素、行為舉止小心翼翼的李景隆,這朱樉的心裏也有點不好受,曾經幾何,他們一起策馬揚鞭,馳騁沙場,可是現在...
酒過三巡,朱樉開口向李景隆說道。
“行了,九江,你也不要有什麽心理壓力,大哥這樣做一定是有他的道理,不然也不會叫我在這等你,請你吃這頓酒了。”
“咱倆也算是同病相憐了,保兒哥削了爵位,我呢被削藩了。”
李景隆不言...
“你有怨氣?”
李景隆還是沒有說話,不過朱樉怎麽能不知道呢,本來父子二人一身軍功,沒有封賞也就罷了,現在還是這等下場。
朱樉輕輕一笑,然後將杯中酒喝完,便起身了。
“曹國公世子,李景隆接旨!!”
什麽,曹國公...世子...李景隆...
李景隆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的看著朱樉...
“二王爺,這是???”
“怎麽,你要抗旨嘛?”
李景隆一聽,連忙跪下,酒氣一掃而空。
“奉,天承運,皇帝敕曰,曹國公世子李景隆舉止輕浮,乃父李文忠雖削去封號,但念其父子征戰有功,恢複其世子稱號,欽此。”
李景隆接過聖旨,他知道,自己老爹還是庶民,隻不過自己要去倭國,師出無名,曹國公世子的名頭可以沿用。
“行了,收起你心中那點小心思,這是聖上的旨意,還有太子殿下的。”
說著朱樉從後麵抬出來一個箱子。
“打開瞅瞅。”
李景隆打開了箱子,箱子裏麵赫然是自己的軍服、盔甲、戰刀、兵器。
這時朱樉的聲音再度響起...
“九江,做好自己的事情,剩下的,不用管。”
李景隆顫抖著手捧起自己的軍服,此時他已經沒有了怨氣。
“九江,你是聰明人,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這個道理我想你是懂的,但是話又說迴來,要是這趟差事辦砸了,那就...”
後麵的話朱樉沒有再說下去,他明白李九江能懂。
“二王爺,臣慚愧!”
當初陛下將曹國公削藩的時候,李景隆心中還是有一些疙瘩的,直到李景隆自己的軍職還有所有的職位被削以後,李景隆實際上心中有一點憤恨。
其實這一點朱家父子也是清楚的,不過好鋼就要百煉。
朱元璋看著奏報,直接將桌子上的東西全部掃了下去。
本想著西邊的戰事剛剛結束,徐達還在那邊守著,倭寇這邊還顧不上,海軍正在秦皇島等地訓練,等到騰出手再處理,沒想到這下倭寇自己跳出來了。
朱元璋是真的氣壞了,自己其實對於這個彈丸小國一直就沒有上過心,認為就是那麽點地方那麽點人,能起什麽風浪,可是這小鬼子竟然還敢擾亂海疆。
“爹,這次要下手了!!!”
“下手,仔細說說。”
“爹!兒臣懇請您即刻派遣使臣前往倭國,質問那南北兩位倭王!洪武十四年的時候,咱們可是已經鄭重其事地給他們傳過書信加以警告了。可如今呢?他們竟然膽敢這般肆意妄為,簡直就是不把咱們大明放在眼裏!難道他們當真以為,我泱泱大國會怕了他們不成?哼,若是再不加以嚴懲,隻怕他們會越發得寸進尺!若到那時,咱們就直接派出大軍,讓鐵騎踏平那倭地,看他們還如何囂張!”
“還有就是讓老二結束海軍訓練,海軍全軍整備,做好戰鬥準備。”
“第三,沿海邊軍將放進來的倭寇全部處理幹淨,我要活口!!!”
朱元璋沒有明白,這些玩意兒,要活口幹什麽?不過也沒有去問,活口不活口的,打仗呢,誰說的上,留下個千八百的還有可能,都要活口,哪有那些個糧食。
就這樣,沿海邊軍、衛所兵全部反撲,那些倭賊自然是無處遁形,全部被解決,往京師也拉了一千餘俘虜。
老朱為了安撫沿海百姓,免了沿海等地三年賦稅,還有就是沒有活計的,要是想要南下討生活,朝廷出路費,每戶十五兩銀子。
如今,嶺南地區的各個州府才剛剛設立完成,尚處於發展初期。而在沿海一帶、江浙之地、兩廣以及雲貴等區域,由於各種原因,部分百姓麵臨著生計艱難的困境,甚至連溫飽都難以維持。於是,一些走投無路的人們便選擇了南下這一條道路,他們三五成群地結伴而行,希望能夠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謀得一份生機。
這些人大多都是貧苦出身,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離鄉。他們一路上風餐露宿,曆經千辛萬苦,但心中始終懷揣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望。因為他們深知,隻有敢於拚搏、勇往直前,才有機會在南方開辟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從而改變自身的命運。
聽聞那地,氣候宜人、土地肥沃,糧食竟然能夠實現一年三熟!更為誘人的是,朝廷不僅慷慨解囊給予路費支持,還出台了一項令人心動不已的政策,但凡憑借自身能力開墾並獲取到的土地,隻需向官府如實上報,並完成登記造冊等相關手續後,這片土地就將名正言順地歸屬於個人所有。如此優厚的條件,使得許多地方的人們紛紛聞風而動。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整個家族或是整座村莊集體遷移的壯觀景象,他們一路結伴而行,相互扶持、彼此照應,隻為能在那片充滿希望與機遇的新土地上開啟嶄新的生活篇章。
這一千多名倭寇俘虜曆經艱辛,經過長達半個月的行程終於抵達了京師。然而,當他們到達應天時,人數卻已經減少到僅僅略超過一千。那麽,那些消失不見的人究竟去了哪裏呢?要想知道答案,恐怕就得問問負責押解的明軍了。
原來,在這漫長的押解之路上,這些兇殘的倭寇可沒有得到絲毫憐憫和善待。由於他們之前犯下的累累罪行,令百姓們深惡痛絕,因此負責押解的明軍便想出了各種殘酷的刑罰來懲罰他們。一路上,點天燈、淩遲等慘無人道的酷刑不斷上演,令人毛骨悚然。而正是因為這些可怕的刑罰,使得整個隊伍行進得異常緩慢。每一次執行刑罰時,都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同時也會引起周圍民眾的圍觀和憤怒聲討。如此一來,原本預計能夠快速抵達目的地的行程被大大拖延了。
“可惡啊!八嘎!我們可是天皇陛下最勇猛無畏的戰士,你們這些卑微的家夥竟然膽敢如此對待我們?簡直就是不可饒恕!八嘎牙路!”他怒目圓睜,額頭上青筋暴起,嘴裏不停地噴吐著憤怒的話語,那模樣仿佛要將眼前的明軍生吞活剝一般。
還未待那小鬼子把話說完,隻見站在一旁的明軍百戶麵色一沉,眼中閃過一絲怒色,他二話不說,舉起手中的長槍,槍托如閃電般迅猛地朝著那小鬼子砸去。隻聽得“砰”的一聲悶響,槍托重重地落在了小鬼子的身上,那小鬼子猝不及防之下,被這突如其來的一擊打得一個踉蹌,摔倒在地。
隻聽這百戶怒喝傳來:“都給老子過來幾個人!他奶奶的,是不是覺得咱們這手裏舉著的火把還不夠亮啊?”
隻見那為首之人麵色猙獰地怒吼道:“你們這幾個家夥聽好了!給老子把這個該死的小鬼子的胳膊和腿都給剁下來!記住,動作要利索點!等剁完之後,找些破布來,把這些斷肢緊緊纏住。接下來嘛,嘿嘿……把他身上剩下的部分統統扔到後麵那個大鐵鍋裏麵去煉油!還有啊,這砍下來的胳膊和腿也別浪費了,給老子做成火把,晚上好用!媽的,真是一群可惡的小鬼子!”說罷,他還狠狠地朝地上吐了一口唾沫,仿佛這樣才能稍稍平息心中的怒火。
隻見那幾個明軍身形如電,動作迅猛無比。他們瞬間抽出手中利刃,寒光閃爍之間,隻聽得四聲清脆的聲響傳來,那小鬼子的胳膊和腿腳便已與身體分離。緊接著,一名明軍迅速從腰間解下一個小巧玲瓏的葫蘆,輕輕拔開蓋子,從中傾倒出一些濃稠的油汁來。這些油汁散發著一股令人作嘔的氣味,顯然正是從小鬼子的身體中煉製而成的。
另一名明軍則熟練地將油汁均勻地塗抹在被卸下的胳膊和腿腳上,使其完全浸潤其中。隨後,他取出火折子,輕輕一吹,火苗頓時躥起。他將燃燒著的胳膊和腿腳插入那些小鬼子的脖頸之處,刹那間,火光熊熊燃起,照亮了四周的黑暗。空氣中彌漫著燒焦皮肉的刺鼻味道,令人毛骨悚然。
因此可以清晰地瞧見,那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之中,一個又一個身形矮小的鬼子身上竟然都攜帶著類似於火把一般的物件兒,這些火把散發出來的微弱光芒勉強照亮了他們前行的道路。而每當他們抵達一處地方時,便會迅速地支起一口碩大無比的鐵鍋來。隻見那鐵鍋中的油脂正在不停地翻滾冒泡,仿佛隨時都會沸騰溢出一般。與此同時,在這口鐵鍋的旁邊,還擺放著一具具已經被煉化至幹癟的骨架,那焦黃的骨骼在黯淡月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陰森恐怖,令人毛骨悚然。
一路上很少有小鬼子去喊叫了,都是低著頭,生怕旁邊比自己高出兩個頭的明軍將自己也煉了。
大明的使臣也去倭國了,這個使臣很有意思,他叫李景隆。
沒錯就是昔日的曹國公世子,大明新軍二師師長,李景隆。
船上的李景隆一身布衣,沒有了錦麗華服,沒有了精美的配飾,也沒有一身戎裝,現在的李景隆沒有了往日那般活泛,甚至與有一點木訥。
如今的他被朱標卸了軍權,也不是師長了,沒有任何的職位,他也閑賦在家有些日子裏。自從李文忠被削了爵位開始,李景隆也是到處吃瓜落,最後終於也被朱標削了兵權。
沒有任何理由...
船隊先是到了濟州島,然後再由新羅到倭國。
秦王朱樉也早就接到了旨意,所以在濟州島迎接李景隆。
“九江!!”
朱樉在港口對著越來越近的船隊揮手,李景隆也看到了,在船頭朝著朱樉這邊揮手示意。
很快下了船,二人相見,朱樉給了李景隆一個大大的擁抱。
“臣見過秦王殿下!!”
“行了,這些虛禮就免了,走給你接風洗塵。”
看著穿著樸素、行為舉止小心翼翼的李景隆,這朱樉的心裏也有點不好受,曾經幾何,他們一起策馬揚鞭,馳騁沙場,可是現在...
酒過三巡,朱樉開口向李景隆說道。
“行了,九江,你也不要有什麽心理壓力,大哥這樣做一定是有他的道理,不然也不會叫我在這等你,請你吃這頓酒了。”
“咱倆也算是同病相憐了,保兒哥削了爵位,我呢被削藩了。”
李景隆不言...
“你有怨氣?”
李景隆還是沒有說話,不過朱樉怎麽能不知道呢,本來父子二人一身軍功,沒有封賞也就罷了,現在還是這等下場。
朱樉輕輕一笑,然後將杯中酒喝完,便起身了。
“曹國公世子,李景隆接旨!!”
什麽,曹國公...世子...李景隆...
李景隆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的看著朱樉...
“二王爺,這是???”
“怎麽,你要抗旨嘛?”
李景隆一聽,連忙跪下,酒氣一掃而空。
“奉,天承運,皇帝敕曰,曹國公世子李景隆舉止輕浮,乃父李文忠雖削去封號,但念其父子征戰有功,恢複其世子稱號,欽此。”
李景隆接過聖旨,他知道,自己老爹還是庶民,隻不過自己要去倭國,師出無名,曹國公世子的名頭可以沿用。
“行了,收起你心中那點小心思,這是聖上的旨意,還有太子殿下的。”
說著朱樉從後麵抬出來一個箱子。
“打開瞅瞅。”
李景隆打開了箱子,箱子裏麵赫然是自己的軍服、盔甲、戰刀、兵器。
這時朱樉的聲音再度響起...
“九江,做好自己的事情,剩下的,不用管。”
李景隆顫抖著手捧起自己的軍服,此時他已經沒有了怨氣。
“九江,你是聰明人,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這個道理我想你是懂的,但是話又說迴來,要是這趟差事辦砸了,那就...”
後麵的話朱樉沒有再說下去,他明白李九江能懂。
“二王爺,臣慚愧!”
當初陛下將曹國公削藩的時候,李景隆心中還是有一些疙瘩的,直到李景隆自己的軍職還有所有的職位被削以後,李景隆實際上心中有一點憤恨。
其實這一點朱家父子也是清楚的,不過好鋼就要百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