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德八年新年剛過,年齡上再次增加了一歲,已經十八歲的張超來到了長安的希望書院。然後他走進了這些書院裏麵,然後開始查看這個書院裏麵的學生。這些學生都是他們未來的搖籃,是自己未來的屬下,也都是未來影響天下大勢的人才。甚至這些人裏麵將會有自己未來的重要手下,成為他的重要助手。而他們也都是成為對抗士族的第一道陣地的人。不過,當張超來到了這裏之後,看到了這一些情況,馬上讓他有些失望。
張超看到了這裏麵的學生居然上課的時候東張西望,好像並不在意reads();。並且,他們好像有不少人都是心不在焉的,他們有不少人都是在裏思考。而這些八歲到十三歲的男孩也都非常的優哉遊哉的,顯然沒有什麽著急的想法。而這個讓張超非常的皺眉,因為張超看到了這種學風簡直是令人生氣。希望書院裏麵的學生居然對於學習不太認真,顯然是不太能讓人感覺他們的緊張和緊迫,好像非常的悠閑。
“去把希望書院的山長叫來吧!”張超說道。
所謂山長,也就是古代書院學校的一把手,相當於後世的校長或者院長。而張超看到了這個希望書院居然學風如此之差,讓他非常的憤怒。所以他第一件事情馬上也就是過來對這個山長進行問責。
“江楓,這個也就是你帶領的希望書院?”張超問道。
而江楓有些慚愧的說:“張禦史。我也無奈,我也不知道為什麽,書院的孩子也都如此的變了。他們好像都不太熱衷於讀書。我也不太了解。我也是第一次接收到這個教導書院的職責,所以我沒有經驗。”
而這個時候,一個大概十一歲的小正太主動說:“張先生,不是我們山長不盡力,他已經非常盡力了。他為了我們可真的是煞費苦心了,他不但在日常生活裏麵照顧我們,他為了我們這些孩子的飯菜。可是去求了很多人才給我們弄來了一份足夠的好吃的東西。你看,這些都是我們吃的東西。”
這個小男孩也就是李義府。是希望書院裏麵的優秀學生,是劍南道的人,也就是後世四川一代的人。不過他在劍南道沒有呆多久,其實嚴格來說他是河北人。隻不過是跟著當小官的祖父到了劍南道而已。不過,李義府家族已經沒落,所以算是寒門了。不過,士族和寒門,那是看血統的,不是看身份地位的,所以哪怕李義府當到了宰相,那也都是寒門而已。
張超馬上問:“李義府,你能給我看看你吃了什麽嗎?”
李義府拿著自己的飯碗。然後給張超看了一下。而張超看了這份飯碗裏麵的飯菜,臉色都皺了一下眉頭。因為這些飯碗裏麵居然不但有葷有素,並且裏麵還有一個雞蛋。還有一根臘腸。如果光是這份雞蛋和臘腸,哪怕在後世都是非常不普通的飯菜了,價格都比較偏高,都是比較奢侈的了。可是到了這裏,居然是給了這些學生一個臘腸和雞蛋,這個待遇幾乎和自己七品官都一樣了。這個也太奢侈了。居然給學生吃這些?這個倒不是張超不重視這些孩子,反而他認為不應該直接給他們太好的生活待遇。不然他們恐怕都要麵臨養豬了。
“這個是每一個學生都能吃到這些東西嗎?”張超問道。
山長江楓馬上說:“是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吃到這些。這個可是我為了他們去到處求那些商人才有的,本來那些商人隻是願意資助一些紙筆,甚至書籍都是暫時借來的,不是送給我們的。不過,我看到了大家因為出身貧弱,所以有些瘦弱,自然也就是選擇了去求那些商人,然後給他們吃上一些肉。我們保證每頓飯都能夠吃上肉,這樣讓他們身體強壯起來了。”
“那他們的成績如何?”張超問道。
而江楓臉色發紅,然後說:“雖然有部分人剛開始還不錯,可是後來對於讀書越來越沒有興趣了,他們好像都比較喜歡玩鬧了。不過,我們也都沒有責罰他們,因為按照張禦史你的吩咐,不能夠責打他們。”
張超為了保護這些孩子,沒有讓那些希望書院裏麵的教師責打他們,這樣對於這些學生的威脅也就少了很多。過去講究棍棒之下出孝子,而教學要嚴格,各種提法學生也是非常的多。所以老師體罰學生是天經地義的,所以這樣那些老師在學生麵前有絕對權力reads();。可是張超采用了後世的方法,禁止教師責罰學生,這樣他們都感覺非常的逍遙自在了。而這個讓張超心裏麵開始思考,自己的這個教育方法是不是不太適合這個時代。因為這個世界上並不是先進的也就是最好的,隻有最合適的才是最好的。而後世有很多經典的話,而最讓張超認可的也就是“沒有最好,隻有最合適”這句話,因為自己如果采用了後世的責罰學生,那這樣會讓學生留下心理陰影。不過,可是如果全部放開了,那也都不行,因為現在他們也都居然是在這裏比較逍遙自在了,顯然老師對他們的威懾力不太行。
“跟我進來吧,我跟你們說說接下來應該怎麽教育。”張超說道。
江楓主動進來了,然後全校的教師也都開始進行聽從張超的訓話。目前這個希望書院是商人們出資,而張超時不時的會過來監督一下,讓他們好好的進行教學。
“大家都在長安,應該也都有所耳聞,現在朝廷之上太子和秦王奪嫡的事情已經是愈演愈烈,而山東士族和關隴士族也都是開始在爭權奪利。而這個時候。他們沒有機會理會我們寒門了。而我們寒門應該趁著這個時候,努力的發展起來,盡快的發展我們的實力。然後團結更多人加入我們。我們必須要趁著這個時候盡快都把學校鋪設到盡可能多的地方,隻要我們能夠盡快的建立屬於我們的人才傳承體係,那次是我們的勝利。我們現在隻有能夠盡快建立起來,那才是為了我們打下勝利的基礎。如果不趁著這個時候士族無暇關注我們的時候盡快建立,那以後我們想要建立我們的人才培養體,那必然要麵臨巨大的阻力了。所以,你們聽一下我們的計劃。”
張超主動介紹說:“我打算在我們每一個州郡。都設立小學。下周設立一所小學,中州兩所。上州三所小學。而在每一個道,將會按照計劃設立一所中學。而小學分為初小和高小,中學分為初中和高中。初小學習三年,高小學習三年。初中學習三年,高中學習三年。這樣也就是十二年的人才培養計劃,經過了十二年的人才培養,那也就餿味嗎大量收獲的結果了。”
而江楓馬上問:“張禦史,你是要設立我們自己的學製嗎?”
“沒錯,也就是要設立自己的學製。目前我們教學,並沒有專門的學製。我們目前的學製都是依照各位老師自己設立的學製,這樣對於我們大量培養人才非常不利。我們需要的是設立一條人才培育的流程,然後讓人一路走上去。最後能夠走完這個流程那一個人才也都可以形成了。”張超說道。
可是江楓馬上反駁:“我們應該因材施教,可是如果像是張禦史你的這個方法,那豈不是在把學生當做工具。一個個的送上去嗎?這樣,不利於因材施教啊!”
張超聽了這話,不由得露出了苦笑,因材施教是古代孔聖人的說法,按照他所擅長的方麵來進行教導。可是,張超這個像是流水線一樣的培養體係。其實完全像是在生產物品,而很多後世的各種小學中學大學的培養體係。非常令人詬病。這種培養體係,很多人都在說他不能夠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僵化,甚至不利於學生未來的前途發展。
當然,張超知道這個流水線一樣的培養體係有很多令人詬病的地方,可是他卻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麵,這個是讓人無法忽視的。這種流水線模式的教育方法,他是能起到最低的教育保障,能夠保障每一個人都能夠擁有獲得教育的權利。他首先保證了義務教育的實行,而不是保證多麽好多麽高級的教學質量。這一套後世的學製,是保證義務教育,為了盡可能讓更多人才獲得受教育的機會,那才會有這一套學製的。雖然很多人都在罵這套學製,可是張超卻知道正是因為這套學製,讓很多人都獲得了受教育的機會。
這套教育的流水線,是最節約成本,最能夠減少教育成本的模式。雖然傳說中小班教學,還有什麽一對一教學,這個看起來非常美好reads();。甚至張超也都會認為這這種小班教學和一對一教學其實教學效果更好。可是他卻不具有普及性,隻是能適合那些精英的教育。這套流水線的教育模式,因為他相對低廉的成本,讓國家能夠保證絕大部分人都能獲得受教育的機會。
就好比人類的生活,首先要保證自己不餓死,才能夠向往吃得好。如果你連吃飽都沒有做到,你就想著去吃什麽燕窩鮑魚龍肝鳳腦,這個不是有病嗎?在後世,很多所謂“磚家”、“叫獸”也都提倡什麽小班教學,一對一教學,這個絕對是腦子進水了。要知道在後世的中國,全國農業人口還是絕大多數。這部分人都是經濟條件很差,無法能夠為自己的孩子提供用於教育的成本。在後世還有很多人都是連義務教育的生活費課本費都無法支付,你讓他提供一對一教學和小班教學所花費的成本,這個不是瘋了嗎?
所以,那些小班教學和一對一教學的模式,隻是能夠適用於那些富裕的人家,有一定經濟條件的人。可是,這種人哪怕在後世也都是很少的,能承擔起這種花費的人不多。張超不否認提出因材施教的孔子是一個偉大大家教育家。可是教育方麵很多時候還是要向現實妥協。因材施教的理念固然很好,可是花費的經濟條件太高了,不是什麽人都能夠提供的。
而這種小班教學。一對一教學,那必須是要等到生產力急劇增加,生產力足以讓絕大部分人脫產來生活的時候。如果生產力達不到,那想要全麵普及小班教學甚至是一對一教學,那這樣肯定是不行的。別說唐朝要實現這個,哪怕是後世中國都不可能實現。所以,古代的教育模式固然講究因材施教。可是這樣卻隻是一個精英教育而已。
“各位,在我們的教育方法裏麵。有兩種模式。一種是精英教育,是專門為那些精英準備的教育方法。隻有少部分家裏麵財力富足,頭腦聰明的人才能夠享受到的。而你們知道你們所說的因材施教,那必須是要有錢。有閑工夫的人才能夠做到的。所以,能夠做到有錢,有閑的人,無外乎都是達官貴人,所以你們想要用這種手段來教育寒門學生,按可是本末倒置了。”
“我們要做的是盡量的普及讀書人的數量,然後爭取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學習,而不是把資源集中到少部分人手裏。你們知道士族為什麽能夠神化自己,然後蒙騙百姓嗎?不就是欺負百姓沒有文化。然後士族說什麽也就是什麽了嗎?我們要做除了為了我們未來提供後備力量,更主要的也就是為了破除士族所謂的神話,所謂的血統高貴不可侵犯。我們要讓百姓知道學問。然後他們才會有自己的思考。如果我們把所謂知識也都集中到了少部分人手裏,那著我們最終還是打倒了一批士族,還是再次會扶起一批士族,這樣有意思嗎?”
張超可不希望自己打敗了一批士族,然後又再次扶起一批士族出來,那張超這麽做有意思嗎?所以張超要做的是普及教育。而不是用什麽萬般寵愛的精英來針對性教導。張超要做的是普及文化,讓百姓都認識到士族不是什麽神聖不可侵犯的人。隻要有了文化。那也就是意味著可以獲得足夠的文化基礎,讓他們能夠放開眼睛看世界,不至於把自己的目光局限在那一畝三分地,認為士族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高貴血統。
可是如果學問的普及程度不高,那這樣必然會造成打倒了一批士族,然後新的那些文人會利用自己的知識,繼續忽悠百姓,然後讓他們都無法能夠獲得真正的解放。所以張超思考都不是什麽精英教育,而是大眾化教育。張超首先要思考的不是針對某些高級人才進行針對性教育,而是他選擇廣撒網,然後讓那些人才自己脫穎而出。張超隻能夠保證最低的教育水平,然後保證他們能獲得最低的教育,至於他們以後能不能夠成才,那也就是看他們自己的努力,還有那幾分虛無縹緲的運氣了。張超隻為了他們搭建了一個舞台,可是他們能夠唱出什麽樣的戲,那是他們自己的事情。
“孔聖人的因材施教,雖然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方法,對於學生也都非常負責,為了學生未來前途著想reads();。可是月表示沒有代價的,那也就是一個教師無法教導太多學生,這樣會很浪費的。而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所以我們不能指望教師能夠針對每一個學生的教導。我們不能夠盲目追求孔聖人的教育方法,我們更多的時候要麵對我們現實的實際。目前我們的生產力並不足以能夠支撐這個因材施教,那我們更多的是要向我們目前的生產力所妥協。我們能夠做到的不是給某一個學生做到最好的教育,而是要讓所有人都能夠獲得一樣的教育資源,然後讓他們去競爭。不然,他們都會像是寵壞了的孩子,最後肯定是要失敗的。雖然我們這個方法像是把孩子當做了工具來使用,可是卻能夠讓更多人有機會讀書,讓更多人都能夠接受同樣的教育。而我相信,隻要接受教育的基數足夠大了,那我們也都必然可以從中選拔出優秀的人才。”
“人首先要自己自強,別人才會能夠幫助你們。你們現在如此寵愛這些孩子,那不但胡讓我們的成本增加,反而會讓他們養成那些士族所才有的毛病。那些士族從小出生在特權家族,然後從小受到了父母家人的服侍,然後一樣樣都是別人幫助自己安排好了,衣食無憂。而他們要做的也就是準備好通過士族的特權去當官,然後為自己家族爭取利益。而他們也都通過大量土地上的佃農來為他們獲得了衣食無憂的生活。而這些都是他們天然獲得的。”
“而我們這些學子,憑什麽能夠無憂無慮的生活?憑什麽能毫無代價的享受我們的教育,還有進行好吃好喝的供著?他們應該知道,他們的職責是什麽,是要為了我們寒門去爭取利益,為了我們那些被士族所排斥的人去爭取利益。如果他們這麽無憂無慮的生活享受,那最後隻能夠是養成一大批好吃懶做的肥豬。所以,你們這樣教育他們,如此寵愛他們,那最後是害了他們的。所以,告訴他們,以後我們分成小學中學,而在初小完成之後,進行一次淘汰考試。隻有通過了考試之後,才能進入高小。而高小三年之後,那也都要接受一次淘汰考試,如果無法考核那也就要被淘汰。初中三年之後進入高中,也是要淘汰。而高中之後,我們可以考慮讓他們選擇去考科舉,或者是作為一個重要的高級教師來作為補充了。而每次淘汰,都是百分之五十,也就是一半的人要在上一級之後進行淘汰。”
而江楓馬上問:“那淘汰的學生,我們怎麽辦?難道,他們這麽多年就白讀書了嗎?”
“怎麽可能是白讀書呢?隻要能夠讀完了初小三年,按照課程也都應該是一個會基礎算學,還有一些文字基礎,算是把常用字都認識了的人。有了這些,難道還怕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前途嗎?”張超反問。
江楓無語,因為目前這個識字率非常缺乏的時代,如果能夠按照張超所說的,完成了三年的初小計劃,完全可以學會所謂的常用語文和數學,能夠書寫普通的簡單文章,日常的文化已經不缺乏了。而另一方麵也都可以學會了數學,日常的生活和各種能力已經不缺乏了。所以,大家也都認為是可以找到一份不錯的營生了,甚至能識字並且懂得一定算學基礎的人,那都是高級人才了。一個初小的學曆,那在這個時代完全是一個高級知識分子,還會害怕找不到合適高薪收益嗎?
而張超要做的也就是普及教育,讓教育走向平民百姓家,而不是追求什麽精英教育。精英教育其實是有很多缺點的,它會造成要麽非常有文化,要麽也就是一個文盲。文化傳播呈現兩極化的趨勢,這樣的模式隻是有利於那些高層統治者的世代統治,而不利於普通百姓走向統治階層。所以想要破解士族,真正根除士族的生存土壤,普及教育是必須的。並且要打破那種因材施教的理念,讓大家都接受這種流水線模式大家教育。這樣的教育雖然未必能夠教導出高級人才,可是卻能夠保證盡可能最多的人能夠有機會接收到教育。而這樣能夠維持一個國家的正常統治階級的流動,不至於出現長期固化而腐朽的過程。士族也就是麵臨一個長期家族統治,而造成了自我腐朽的過程。所以張超要建立的教育體係,也就是為了維護那個統治階級流動性的過程,開辟一個可以互相流動的過程。而這個過程,首先要從解決精英教育的模式開始。(未完待續)
張超看到了這裏麵的學生居然上課的時候東張西望,好像並不在意reads();。並且,他們好像有不少人都是心不在焉的,他們有不少人都是在裏思考。而這些八歲到十三歲的男孩也都非常的優哉遊哉的,顯然沒有什麽著急的想法。而這個讓張超非常的皺眉,因為張超看到了這種學風簡直是令人生氣。希望書院裏麵的學生居然對於學習不太認真,顯然是不太能讓人感覺他們的緊張和緊迫,好像非常的悠閑。
“去把希望書院的山長叫來吧!”張超說道。
所謂山長,也就是古代書院學校的一把手,相當於後世的校長或者院長。而張超看到了這個希望書院居然學風如此之差,讓他非常的憤怒。所以他第一件事情馬上也就是過來對這個山長進行問責。
“江楓,這個也就是你帶領的希望書院?”張超問道。
而江楓有些慚愧的說:“張禦史。我也無奈,我也不知道為什麽,書院的孩子也都如此的變了。他們好像都不太熱衷於讀書。我也不太了解。我也是第一次接收到這個教導書院的職責,所以我沒有經驗。”
而這個時候,一個大概十一歲的小正太主動說:“張先生,不是我們山長不盡力,他已經非常盡力了。他為了我們可真的是煞費苦心了,他不但在日常生活裏麵照顧我們,他為了我們這些孩子的飯菜。可是去求了很多人才給我們弄來了一份足夠的好吃的東西。你看,這些都是我們吃的東西。”
這個小男孩也就是李義府。是希望書院裏麵的優秀學生,是劍南道的人,也就是後世四川一代的人。不過他在劍南道沒有呆多久,其實嚴格來說他是河北人。隻不過是跟著當小官的祖父到了劍南道而已。不過,李義府家族已經沒落,所以算是寒門了。不過,士族和寒門,那是看血統的,不是看身份地位的,所以哪怕李義府當到了宰相,那也都是寒門而已。
張超馬上問:“李義府,你能給我看看你吃了什麽嗎?”
李義府拿著自己的飯碗。然後給張超看了一下。而張超看了這份飯碗裏麵的飯菜,臉色都皺了一下眉頭。因為這些飯碗裏麵居然不但有葷有素,並且裏麵還有一個雞蛋。還有一根臘腸。如果光是這份雞蛋和臘腸,哪怕在後世都是非常不普通的飯菜了,價格都比較偏高,都是比較奢侈的了。可是到了這裏,居然是給了這些學生一個臘腸和雞蛋,這個待遇幾乎和自己七品官都一樣了。這個也太奢侈了。居然給學生吃這些?這個倒不是張超不重視這些孩子,反而他認為不應該直接給他們太好的生活待遇。不然他們恐怕都要麵臨養豬了。
“這個是每一個學生都能吃到這些東西嗎?”張超問道。
山長江楓馬上說:“是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吃到這些。這個可是我為了他們去到處求那些商人才有的,本來那些商人隻是願意資助一些紙筆,甚至書籍都是暫時借來的,不是送給我們的。不過,我看到了大家因為出身貧弱,所以有些瘦弱,自然也就是選擇了去求那些商人,然後給他們吃上一些肉。我們保證每頓飯都能夠吃上肉,這樣讓他們身體強壯起來了。”
“那他們的成績如何?”張超問道。
而江楓臉色發紅,然後說:“雖然有部分人剛開始還不錯,可是後來對於讀書越來越沒有興趣了,他們好像都比較喜歡玩鬧了。不過,我們也都沒有責罰他們,因為按照張禦史你的吩咐,不能夠責打他們。”
張超為了保護這些孩子,沒有讓那些希望書院裏麵的教師責打他們,這樣對於這些學生的威脅也就少了很多。過去講究棍棒之下出孝子,而教學要嚴格,各種提法學生也是非常的多。所以老師體罰學生是天經地義的,所以這樣那些老師在學生麵前有絕對權力reads();。可是張超采用了後世的方法,禁止教師責罰學生,這樣他們都感覺非常的逍遙自在了。而這個讓張超心裏麵開始思考,自己的這個教育方法是不是不太適合這個時代。因為這個世界上並不是先進的也就是最好的,隻有最合適的才是最好的。而後世有很多經典的話,而最讓張超認可的也就是“沒有最好,隻有最合適”這句話,因為自己如果采用了後世的責罰學生,那這樣會讓學生留下心理陰影。不過,可是如果全部放開了,那也都不行,因為現在他們也都居然是在這裏比較逍遙自在了,顯然老師對他們的威懾力不太行。
“跟我進來吧,我跟你們說說接下來應該怎麽教育。”張超說道。
江楓主動進來了,然後全校的教師也都開始進行聽從張超的訓話。目前這個希望書院是商人們出資,而張超時不時的會過來監督一下,讓他們好好的進行教學。
“大家都在長安,應該也都有所耳聞,現在朝廷之上太子和秦王奪嫡的事情已經是愈演愈烈,而山東士族和關隴士族也都是開始在爭權奪利。而這個時候。他們沒有機會理會我們寒門了。而我們寒門應該趁著這個時候,努力的發展起來,盡快的發展我們的實力。然後團結更多人加入我們。我們必須要趁著這個時候盡快都把學校鋪設到盡可能多的地方,隻要我們能夠盡快的建立屬於我們的人才傳承體係,那次是我們的勝利。我們現在隻有能夠盡快建立起來,那才是為了我們打下勝利的基礎。如果不趁著這個時候士族無暇關注我們的時候盡快建立,那以後我們想要建立我們的人才培養體,那必然要麵臨巨大的阻力了。所以,你們聽一下我們的計劃。”
張超主動介紹說:“我打算在我們每一個州郡。都設立小學。下周設立一所小學,中州兩所。上州三所小學。而在每一個道,將會按照計劃設立一所中學。而小學分為初小和高小,中學分為初中和高中。初小學習三年,高小學習三年。初中學習三年,高中學習三年。這樣也就是十二年的人才培養計劃,經過了十二年的人才培養,那也就餿味嗎大量收獲的結果了。”
而江楓馬上問:“張禦史,你是要設立我們自己的學製嗎?”
“沒錯,也就是要設立自己的學製。目前我們教學,並沒有專門的學製。我們目前的學製都是依照各位老師自己設立的學製,這樣對於我們大量培養人才非常不利。我們需要的是設立一條人才培育的流程,然後讓人一路走上去。最後能夠走完這個流程那一個人才也都可以形成了。”張超說道。
可是江楓馬上反駁:“我們應該因材施教,可是如果像是張禦史你的這個方法,那豈不是在把學生當做工具。一個個的送上去嗎?這樣,不利於因材施教啊!”
張超聽了這話,不由得露出了苦笑,因材施教是古代孔聖人的說法,按照他所擅長的方麵來進行教導。可是,張超這個像是流水線一樣的培養體係。其實完全像是在生產物品,而很多後世的各種小學中學大學的培養體係。非常令人詬病。這種培養體係,很多人都在說他不能夠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僵化,甚至不利於學生未來的前途發展。
當然,張超知道這個流水線一樣的培養體係有很多令人詬病的地方,可是他卻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麵,這個是讓人無法忽視的。這種流水線模式的教育方法,他是能起到最低的教育保障,能夠保障每一個人都能夠擁有獲得教育的權利。他首先保證了義務教育的實行,而不是保證多麽好多麽高級的教學質量。這一套後世的學製,是保證義務教育,為了盡可能讓更多人才獲得受教育的機會,那才會有這一套學製的。雖然很多人都在罵這套學製,可是張超卻知道正是因為這套學製,讓很多人都獲得了受教育的機會。
這套教育的流水線,是最節約成本,最能夠減少教育成本的模式。雖然傳說中小班教學,還有什麽一對一教學,這個看起來非常美好reads();。甚至張超也都會認為這這種小班教學和一對一教學其實教學效果更好。可是他卻不具有普及性,隻是能適合那些精英的教育。這套流水線的教育模式,因為他相對低廉的成本,讓國家能夠保證絕大部分人都能獲得受教育的機會。
就好比人類的生活,首先要保證自己不餓死,才能夠向往吃得好。如果你連吃飽都沒有做到,你就想著去吃什麽燕窩鮑魚龍肝鳳腦,這個不是有病嗎?在後世,很多所謂“磚家”、“叫獸”也都提倡什麽小班教學,一對一教學,這個絕對是腦子進水了。要知道在後世的中國,全國農業人口還是絕大多數。這部分人都是經濟條件很差,無法能夠為自己的孩子提供用於教育的成本。在後世還有很多人都是連義務教育的生活費課本費都無法支付,你讓他提供一對一教學和小班教學所花費的成本,這個不是瘋了嗎?
所以,那些小班教學和一對一教學的模式,隻是能夠適用於那些富裕的人家,有一定經濟條件的人。可是,這種人哪怕在後世也都是很少的,能承擔起這種花費的人不多。張超不否認提出因材施教的孔子是一個偉大大家教育家。可是教育方麵很多時候還是要向現實妥協。因材施教的理念固然很好,可是花費的經濟條件太高了,不是什麽人都能夠提供的。
而這種小班教學。一對一教學,那必須是要等到生產力急劇增加,生產力足以讓絕大部分人脫產來生活的時候。如果生產力達不到,那想要全麵普及小班教學甚至是一對一教學,那這樣肯定是不行的。別說唐朝要實現這個,哪怕是後世中國都不可能實現。所以,古代的教育模式固然講究因材施教。可是這樣卻隻是一個精英教育而已。
“各位,在我們的教育方法裏麵。有兩種模式。一種是精英教育,是專門為那些精英準備的教育方法。隻有少部分家裏麵財力富足,頭腦聰明的人才能夠享受到的。而你們知道你們所說的因材施教,那必須是要有錢。有閑工夫的人才能夠做到的。所以,能夠做到有錢,有閑的人,無外乎都是達官貴人,所以你們想要用這種手段來教育寒門學生,按可是本末倒置了。”
“我們要做的是盡量的普及讀書人的數量,然後爭取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學習,而不是把資源集中到少部分人手裏。你們知道士族為什麽能夠神化自己,然後蒙騙百姓嗎?不就是欺負百姓沒有文化。然後士族說什麽也就是什麽了嗎?我們要做除了為了我們未來提供後備力量,更主要的也就是為了破除士族所謂的神話,所謂的血統高貴不可侵犯。我們要讓百姓知道學問。然後他們才會有自己的思考。如果我們把所謂知識也都集中到了少部分人手裏,那著我們最終還是打倒了一批士族,還是再次會扶起一批士族,這樣有意思嗎?”
張超可不希望自己打敗了一批士族,然後又再次扶起一批士族出來,那張超這麽做有意思嗎?所以張超要做的是普及教育。而不是用什麽萬般寵愛的精英來針對性教導。張超要做的是普及文化,讓百姓都認識到士族不是什麽神聖不可侵犯的人。隻要有了文化。那也就是意味著可以獲得足夠的文化基礎,讓他們能夠放開眼睛看世界,不至於把自己的目光局限在那一畝三分地,認為士族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高貴血統。
可是如果學問的普及程度不高,那這樣必然會造成打倒了一批士族,然後新的那些文人會利用自己的知識,繼續忽悠百姓,然後讓他們都無法能夠獲得真正的解放。所以張超思考都不是什麽精英教育,而是大眾化教育。張超首先要思考的不是針對某些高級人才進行針對性教育,而是他選擇廣撒網,然後讓那些人才自己脫穎而出。張超隻能夠保證最低的教育水平,然後保證他們能獲得最低的教育,至於他們以後能不能夠成才,那也就是看他們自己的努力,還有那幾分虛無縹緲的運氣了。張超隻為了他們搭建了一個舞台,可是他們能夠唱出什麽樣的戲,那是他們自己的事情。
“孔聖人的因材施教,雖然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方法,對於學生也都非常負責,為了學生未來前途著想reads();。可是月表示沒有代價的,那也就是一個教師無法教導太多學生,這樣會很浪費的。而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所以我們不能指望教師能夠針對每一個學生的教導。我們不能夠盲目追求孔聖人的教育方法,我們更多的時候要麵對我們現實的實際。目前我們的生產力並不足以能夠支撐這個因材施教,那我們更多的是要向我們目前的生產力所妥協。我們能夠做到的不是給某一個學生做到最好的教育,而是要讓所有人都能夠獲得一樣的教育資源,然後讓他們去競爭。不然,他們都會像是寵壞了的孩子,最後肯定是要失敗的。雖然我們這個方法像是把孩子當做了工具來使用,可是卻能夠讓更多人有機會讀書,讓更多人都能夠接受同樣的教育。而我相信,隻要接受教育的基數足夠大了,那我們也都必然可以從中選拔出優秀的人才。”
“人首先要自己自強,別人才會能夠幫助你們。你們現在如此寵愛這些孩子,那不但胡讓我們的成本增加,反而會讓他們養成那些士族所才有的毛病。那些士族從小出生在特權家族,然後從小受到了父母家人的服侍,然後一樣樣都是別人幫助自己安排好了,衣食無憂。而他們要做的也就是準備好通過士族的特權去當官,然後為自己家族爭取利益。而他們也都通過大量土地上的佃農來為他們獲得了衣食無憂的生活。而這些都是他們天然獲得的。”
“而我們這些學子,憑什麽能夠無憂無慮的生活?憑什麽能毫無代價的享受我們的教育,還有進行好吃好喝的供著?他們應該知道,他們的職責是什麽,是要為了我們寒門去爭取利益,為了我們那些被士族所排斥的人去爭取利益。如果他們這麽無憂無慮的生活享受,那最後隻能夠是養成一大批好吃懶做的肥豬。所以,你們這樣教育他們,如此寵愛他們,那最後是害了他們的。所以,告訴他們,以後我們分成小學中學,而在初小完成之後,進行一次淘汰考試。隻有通過了考試之後,才能進入高小。而高小三年之後,那也都要接受一次淘汰考試,如果無法考核那也就要被淘汰。初中三年之後進入高中,也是要淘汰。而高中之後,我們可以考慮讓他們選擇去考科舉,或者是作為一個重要的高級教師來作為補充了。而每次淘汰,都是百分之五十,也就是一半的人要在上一級之後進行淘汰。”
而江楓馬上問:“那淘汰的學生,我們怎麽辦?難道,他們這麽多年就白讀書了嗎?”
“怎麽可能是白讀書呢?隻要能夠讀完了初小三年,按照課程也都應該是一個會基礎算學,還有一些文字基礎,算是把常用字都認識了的人。有了這些,難道還怕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前途嗎?”張超反問。
江楓無語,因為目前這個識字率非常缺乏的時代,如果能夠按照張超所說的,完成了三年的初小計劃,完全可以學會所謂的常用語文和數學,能夠書寫普通的簡單文章,日常的文化已經不缺乏了。而另一方麵也都可以學會了數學,日常的生活和各種能力已經不缺乏了。所以,大家也都認為是可以找到一份不錯的營生了,甚至能識字並且懂得一定算學基礎的人,那都是高級人才了。一個初小的學曆,那在這個時代完全是一個高級知識分子,還會害怕找不到合適高薪收益嗎?
而張超要做的也就是普及教育,讓教育走向平民百姓家,而不是追求什麽精英教育。精英教育其實是有很多缺點的,它會造成要麽非常有文化,要麽也就是一個文盲。文化傳播呈現兩極化的趨勢,這樣的模式隻是有利於那些高層統治者的世代統治,而不利於普通百姓走向統治階層。所以想要破解士族,真正根除士族的生存土壤,普及教育是必須的。並且要打破那種因材施教的理念,讓大家都接受這種流水線模式大家教育。這樣的教育雖然未必能夠教導出高級人才,可是卻能夠保證盡可能最多的人能夠有機會接收到教育。而這樣能夠維持一個國家的正常統治階級的流動,不至於出現長期固化而腐朽的過程。士族也就是麵臨一個長期家族統治,而造成了自我腐朽的過程。所以張超要建立的教育體係,也就是為了維護那個統治階級流動性的過程,開辟一個可以互相流動的過程。而這個過程,首先要從解決精英教育的模式開始。(未完待續)